APP下载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

2018-04-04田应富

魅力中国 2018年49期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新课改改革

田应富

摘要:作为小学课程中的基础性课程,数学对学生创新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具有积极意义。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深入,传统的教学模式因自身的局限性,已经难以满足国家对人才的实际需求,严重影响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降低教学质量,所以改革和创新教学模式至关重要。本文就对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进行分析和探究。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改革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传统的教育理念及教育方式已经无法满足时代的发展要求。以往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基本是采用“填鸭式”或“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不能从学生的接受程度出发,致使学生学习效果不佳[1]。目前如何在新课改背景下改革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已经成为教师的重要研究课题。

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

(一)学生学习态度有所偏差。

小学阶段的学生在理解能力和认知能力方面相对薄弱,而数学课程具有极强的逻辑性,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学生学习的难度,致使学生存在畏难心理,甚至对数学“敬而远之”。如果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只注重单向的“教”,忽视“学”,无法有效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学习,即便教师的教学行为很给力,也会降低最终的教学效果。

(二)无法保障学生的主体地位。

由于传统教学思路的限制,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依旧以自我为中心,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这样的教学模式很难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同时有些教师的教学水平较低,不懂如何教学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致使教学效果不佳。

(三)教学模式过于程序化。

虽然新课改不断深入,但以往存在的问题不能彻底“肃清”,落后且陈旧的教学模式依旧被用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同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受客观和主观等因素的影响,有些教师仍旧沿袭传统教学模式,无法真正了解新课改的精髓,将教学模式形式化、程序化,导致学生失去学习兴趣,难以深入理解所学的内容,影响数学思维的拓展。

二、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路径

第一,树立教学整体观。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使学生获得必要的基本技能与基础知识,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而这一目的实现要体现在教学过程中,而不是停留于口头上。所以教师开展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时,必须要对学生学习的创造性、主动性、积极性加以关注,注重学生态度和情感等方面的发展,以此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2]。通常教学过程的功能不是单一性的功能,每个课堂活动、每节课都会对学生产生多个方面的影响,即便教师在具体教学中更关注某一点,但学生依旧会有多方面的感受。如一节数学课较为枯燥乏味,对学生的学习毫无趣味性、启发性,教师可能更关注学生在技能和知识等方面的掌握,而实际上学生感觉学习过程较为乏味,这也可看做是对学生态度与情感的影响,所以树立教学过程中的整体观尤为关键。

第二,创新教学模式。要想实现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教师必须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充分发挥出自身在学习活动中的引导作用,将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为学生营造愉悦轻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成为课堂学习的主宰者。如讲解“小小存钱罐”的知识点时,由于人民币有不同的面额,学生虽然在生活中接触较多,但有些学生也不能真正认清所有面额,所以教师可先布置认识人民币的课外任务,并在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其中,使学生准确掌握学习的重点及主动权,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有效完成相应地学习任务。此外,角色扮演法与合作学习法也是很好的选择,教师可立足教学实际来巧妙设计情境,因材施教,提高教学活动的针对性。如学习“繁忙的工地—角与三角形”时,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进行学习,让学生在设计的角色中自由发挥,充分掌握角与三角形的应用范围、概念等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第三,恰当实施课外拓展活动。课外拓展活动在改革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小学生天性爱玩,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组织学生去“玩”,能投其所好,充分彰显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改革方向相符;另一方面,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时间有限,很难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基本的教学任务,导致变革活动缺乏充足的时间实施,难以有效拓展或延伸数学知识[3]。而将课堂搬到课外,学生能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活动,充分发挥出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学会在玩中学,掌握数学思维方法,认识到数学学习的重要作用。所以教师要从实际教学内容出发,选择较强实践性的内容,并将其与课外拓展活动相结合,通过课堂内外的互相结合来改革课堂教学模式。

第四,实施层次化教学。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开展小學数学课堂教学活动时,应该尽可能避免采用“题海战术”,而是通过层次化教学方法的实施来实现教学目标。同时教师要立足学生的实际情况,完成理论知识内容的讲解后开展巩固练习活动,通过分组的形式让学生互相帮助,使学生能共同提高。如:针对接受知识能力不强的学生,教师可选择基础性的练习题目;针对接受能力强的学生,教师可选择探究性的练习题目,并让能力强的学生辅导能力弱的学生,便于学生的共同提升。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不仅是素质教育全面推进的要求,也是新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任重而道远。所以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该立足实际,树立教学整体观,创新教学模式,恰当实施课外拓展活动,采取层次化教学,贯彻落实全新的教育理念及教学思想。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在寓教于乐的气氛中感受到数学知识学习的趣味性,努力配合教师实施多角度、全方位的变革活动。

参考文献:

[1]陈娟.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模式的优化策略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18):102

[2]白建武.浅谈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15(05):142-143

[3]杨荣兴.浅析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变革[J].学周刊,2018(13):59-60

猜你喜欢

小学数学课堂新课改改革
新课改下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新课改核心素养下的高中数学概念教学探索
新课改理念下的高中物理教学实践研究
新课改下开展数学建模教学之浅见
利用电子白板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效率的应用分析
小学数学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关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师提问有效性的几点思考
改革创新
改革创新(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