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新课程标准下初中地理教学方法

2018-04-04陈秀桃

魅力中国 2018年49期
关键词:素质教育教学方法评价

陈秀桃

摘要:科学合理地选择和有效地运用教学方法,对教师和学生完成共同的教学目标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本文主要探讨了初中地理学科的一些教学方法。

关键词:地理;教学;方法

初中地理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认识地理环境,形成地理技能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一门必修课程,兼有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性质。同时,要求地理教师改变学生学习地理的方式,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他们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培养地理学习能力,鼓励积极探究,使之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为了实现地理教学的目标,使学生学到生活中有价值的、有用的地理知识,经过多年的探索和总结,笔者对地理学科的教学方法作了如下探讨:

一、变重教材知识传授为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教学过程既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又是一个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它是认识与发展相统一的过程。素质教育的理念要求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相应的能力,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因此,在教师教的过程中,必须始终把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放在教学工作的首位。教材知识的学习是必要的,但切忌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去死记硬背,而应该在理解的基础上去学习知识,在联系现实生活的实际中,通过应用知识来形成能力。如在“利用经纬网定位”的教学中,由于该知识点比较抽象,可以首先引导学生了解:地球表面并不真正存在经线和纬线,而是为了准确定位某一点的位置,而使用了经纬网。在经纬网确定位置的图中,是“横纬纵经”,同时指出一些具体的位置,如北京的位置是116°E,40°N。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地震的位置是:103.4°E,31°N,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经纬网的理解,形成基本的知识与技能。

二、变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为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地理课程的教学过程是实现地理课程教学目标的重要途径,它突出了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地理课程标准强调,必须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就是要把过去的教师教、学生学的单边教学过程变为师生双边的互动学习关系,从而在教学过程中形成共同学习,共同发展的学习环境。

教师是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组织教学活动时,都必须围绕这个中心,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积极探索先进的教学方法,应用先进的教学手段,达到培养学生的目的。同时,学生也是地理教学过程的主体,学生的发展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学生的学习应是发展心智,形成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在地理教学的过程中,要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创设不同的情景引导学生全面参与活动的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对学生热情的激发,创设师生平等的对话、互动交流的氛围。加强师生相互沟通与交流,倡导教学民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创造有利条件。

在地理教学过程中,讨论是情感交流和沟通的重要方法。教师与学生的讨论,学生与学生的讨论是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学生充分参与讨论,并以积极的心态互相评价,相互反馈,互相激励,积极反思,调动学生的积极情感,使之由客体变为主体,从而积极地、目标明确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例如,在“世界第一大洲”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讨论“从哪些方面说明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通过讨论:学生可以知道,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①面积最大(4400万平方千米);②跨纬度最广;③东西距离最长;④人口最多(约36.8亿);⑤有许多世界之最(如世界最高的大草原,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有“世界屋脊”之称)等,所以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这样既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又使他们学到了新知识。

三、变教学重结论为重过程

地理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地理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也要关注学习过程以及情感、态度行为的变化。实现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手段多样化,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并举,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传统的教学热衷于考试,甚至有人说“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人们习惯于用考试的成绩来评价学生学习的好坏和教师的业绩,这种考试决定了一切的评价观长期以来禁锢着教学工作。当然,国家的选拔性考试,如高考不能取消。事实上,从素质教育的观点来看,教学工作的成绩不仅在于考试的好与坏,教学成绩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更在于教学过程中师生对知识学习与研究的情况。素质教育本身也包含了应试教育,而应试教育是素质教育一方面的体现。從教学的角度讲,所谓教学结论,即教学要达到的目的或所需获得的结果;所谓教学过程,即达到教学所要达到的目的或所需结论必经的程序。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只重结论而轻过程,就可能把形成结论的生动过程变成单调刻板的条文背诵,从知识的源头上剥离了知识与智力的内在联系。同时,它还排除了学生的思考和个性,容易产生掌握了知识而不思考知识、应用知识而无法判别知识正确性的现象。事实上,每个学生都存在个体差异,若只强调学习结论的千篇一律,就不可能真正达到教学目的。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结果可以迟后评价,关键应重视学习的过程。如在地理教学中“北方与南方的人文差异”一课中,教学过程就显得特别重要。要使学生真正认识到“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道理,就应使之通过对“北方农村生活景观”和“南方农村生活景观”的对比,理解北方与南方的人文差异。

在地理教学过程中,还有其他的值得探索的地方,如变教学只重知识本身为既要正确掌握知识,又要注重对知识正确的态度;变教师中心为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变教学恪守书本为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等方面的探索。只有当教师把握新方法,掌握新技能,促使学生学会关爱、学会理解、学会宽容、学会给予、学会激励、学会合作、学会创新,才能把地理教学搞得更好。

猜你喜欢

素质教育教学方法评价
不忘初心,落实素质教育
基于gitee的皮肤科教学方法研究
在素质教育中树立文化自信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小学语文字理教学方法探析
浅析我国的素质教育政策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