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牛仔裤的消费认知情感研究

2018-04-04朱旭云文旭明

关键词:牛仔裤圈子服装

朱旭云,文旭明

(1.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 艺术设计学院,湖南 长沙 410205;2. 湖南师范大学 工程与设计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6)

牛仔裤成为我们日常服饰的一部分,它不是仅停留在服装层面,而是超越其自身的意义,日益深入人们的生活,改变或传达人们对理想的追求,形成了独特的“牛仔裤文化”。“我们穿牛仔裤为的是能从人群中凸显出来,不被认错,同时它也能使我们悄然淹没在人群中,不被注意。”

一、 牛仔裤的发展历史及文化消费表现

(一) 牛仔裤的发展历史

图1 一团牛仔布

罗兰·巴特(1915—1980)曾对牛仔裤的本质给出过一个解释:牛仔裤其实就是一个成长中的人脱下衣服时,从他手中不经意地滑落在地上的那团布:随意,散漫,无关紧要,可以忽略,但散发出人味的那个东西(图1)。利维·斯特劳斯(Levi Strauss)在1849年美国淘金潮中设计了坚实、耐用的牛仔裤。1850年,他所创立的利维公司(Levi’s)生产的501牛仔裤是牛仔裤的鼻祖。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当局把牛仔裤指定为美军的制服,大批的牛仔裤随盟军深入欧洲腹地。20世纪30年代中期,在美国中西部农业地带,几乎人人都穿的牛仔裤,第一次被带到密西西比河以东的繁华都市,步入流行服装的行列。中国改革开放40年后的今天,珠三角乃至中国其他地区各个城市的每个角落,随处可见牛仔裤。牛仔裤成了永远时尚的非时尚和永不过时的时尚。

(二) 中国新生代牛仔裤

中国改革开放40年来,美国牛仔裤伴随着美国文化和霸权,悄无声息地影响着每个中国人:不管你喜不喜欢,它就在我们身边,随处、随时可见;不管你穿不穿,反正有人穿。牛仔裤不分年龄、城乡、身份,存在于中国每个角落,改变着每一个有梦想的人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在经济发达城市,特别是珠三角的各个企业,白天每个人都按各自的身份着装:管理者穿着适合管理者身份的服装,工人穿着代表工人身份的服装。不管你是管理者还是工人,整齐统一的服装把你变为资本经济的工具,你不是“你”,也不是“人”,只是一个生产工具。但是,只要下班后脱下工作服,穿上牛仔T恤,你就是你,就是“人”了。穿着牛仔裤,无人知道你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人们也无法从牛仔裤知道你所谓的身份、职业以及经济收入等。

(三) 牛仔裤的身体语言

图2 极度性感的牛仔裤

穿着牛仔裤,性感!一个人若能很好地穿着牛仔裤,那是很值得自豪的。因为,不是每个人都可以随意地穿着牛仔裤,太胖和太瘦的人都不适合牛仔裤。只有刚刚好,即肌肉不多也不少,紧紧地被牛仔裤包裹着才是美(图2)。若要穿着极度性感的牛仔裤,则需要我们合理地经营我们的身体,即持续锻炼、合理地安排饮食。“结实”的身体是人为塑造的,是被“敏捷”、“年轻”和“充满行动力”的精神控制着。塑造身体、穿着牛仔裤,久而久之,可以帮助我们控制自己的情绪、喜好,以及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另外,牛仔裤散漫、真实和质朴的外在形式下,表现出来的是年轻的、敏捷的、充满行动力和以成就为归依的年轻心态。最重要的是,我们消费牛仔裤,是在消费牛仔裤带给我们的新的观念,以及积极、年轻、向往自由民主的生活态度!

二、 牛仔裤消费中“属”与“所属”的形式问题

从生存论的视角看,消费是人类生活最重要的活动之一,也是人满足自身生存需要、进行自身再生产的途径之一。一个人从一个环境到另一个环境,从一个圈子到另一个圈子,最直接、简便的方式就是脱掉原来的服装,快速地穿上适合这个环境、适合这个圈子的服装。我们的身体和灵魂通过牛仔裤很自然地被隐藏在城市的灯红酒绿里。这种服装形式,很容易把人们融入城市,而与乡村划清界限。从农村到大都市的打工一族,把自己从农村剥离进城市,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就是给自己套上牛仔裤和T恤衫!他们在第一次穿牛仔裤的时候,作了人生中重要的一个决定:跟原来的生活、思想、习惯告别。他等于要把一个新的内在“自我”,通过牛仔裤向外表现,等于公开宣言:我跟你们一样了!他们在享用牛仔裤的同时,很自然地消费着城市里的各种文化:KTV、酒吧、商场、博物馆等。他们在消费城市各种文化的同时,又会把收入的更多比例用于个人服装消费。简单地说,就是会用更多的钱去买牛仔裤和T恤,因为牛仔裤能帮他们融入城市。相同的着装方式,帮助他们克服了来自农村的自卑感,无人能够察觉他们身上的某些痕迹。

一个团队或者团体,一定会有共同的兴趣爱好和其他很多相同的东西,也许是形而下的物质兴趣,也许是形而上的意趣问题。其中,肯定包括着装习惯,比如都爱穿T恤牛仔,或者带帽子的运动衫等。因为同样的牛仔裤,他们可以归属于某个团体,或者某个团体活动,或者某个户外的时间,或者某块可以席地而坐的草坪,等等。“我”所在的团队即所谓的生活圈,我因为有相同的生活习惯被接受,也可以说“我”为了融入某个圈子会刻意地,到后来不自觉地去迎合他们的生活习惯,包括着装。比如,摇滚歌手朋友圈里穿牛仔T恤常见,驴友朋友圈里穿牛仔、登山鞋常见,新丐帮朋友圈里流行穿破洞牛仔裤……因为相同风格的着装——牛仔裤,“我”既独立又整体,可以是圈子整体的一分子,也可以是圈子里一部分的一分子,还可以是圈子外的独立个体。“我”游走于圈子内外,来去自由地表现自我,感受自我。

三、 牛仔裤消费中的“自我”与“他者”的关系

(一) 牛仔裤与“个人神话”

牛仔裤这一物质,“其本质与它遗留下来的残余有关:并不一定与人们使用后所残余的东西有关,而是与使用中被丢弃出来的东西有关”。我们在消费牛仔裤的同时,不只是消费牛仔裤其物质本身,我们还在消费牛仔裤非物质:牛仔裤是一种挑衅,是使用者特别是青少年身份的“是与非”标准。“我”是谁,谁是“我”,别人怎么看“我”,“我”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或者成为像谁一样的某个人,或者成为一个符号,“我”都会很愿意实验。把着装形式理解为一种不自觉地展露性格与特质的行为,“我”会自觉和不自觉地借各种服装来彰显自我。牛仔裤是其中最能帮助我们成为自我的媒介。我们穿着牛仔裤,可以悄然淹没于人群中,也可以昂首立于人群中央。每个牛仔控都想凭借牛仔裤的表现来满足自己的想像,把自己假想成某幅图像里的某个完美身体:我们会不由自主地把手插进口袋,漫不经心的表情、不胖不瘦臀部紧致的身体,以及我们喜欢的牛仔裤都成为我们表现的工具,希望将有实际缺点的身体转化为完美身形。如何保持健美的身体,成就“个人神话”,就成了我们经营身体文化的一部分。牛仔裤的内在价值被提升为“真实的”、“原本的”、“个人的”或“自然的”。牛仔裤是一种简单、随意、不会刻意地去迎合某种风格而自成风格的服装。所以,牛仔裤消费主义者在消费牛仔裤诸多文化的同时,也消费身体文化概念,这属于自我消费的一部分。

(二) 牛仔裤的消费异化

牛仔裤控们有对旧物的恋物情节,对牛仔裤有依赖依恋情结,喜欢收藏牛仔裤。他们对旧的、烂的、破洞的牛仔裤有着特别的偏好,乃至人为做旧。化学物质对环境的污染,导致了牛仔裤消费的消费异化:想拥有越来越烂的牛仔裤,想拥有越来越多的牛仔裤,到无休止地拥有,人的贪婪和欲望在牛仔裤的消费上充分体现。所以,在资源匮乏、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历史条件下,庞大的牛仔裤消费者不考虑人类资源危机、环境危机等人类生存困境却极度消费自我,主张自我的消费异化与消费伦理,这一现象是必须思考的人文问题,是人类可持续生存与发展的一个重要的伦理问题。

四、 牛仔裤消费中的“无我”与“自我”的情感表达

图3 牛仔裤人群

牛仔裤的无我化,是因为牛仔裤的“真实”、“原本”、“个人”和“自然”,可以把“我”隐藏在服装中。牛仔裤是物质的,“我”是存在的。“我”并非裸身也非裸意,物质可以表现“我”,也可以揭示“我”,还可以暗示“我”——“我”是谁,谁是“我”。“根本没有一个男人或女人是单一的个体。我们每个人都是由一团杂乱的附属品和小饰物所组成的。我们的‘我’到底该是什么?从哪儿开始?在哪儿结束?它流进所有属于我们的东西里,再从那里流出去。我知道,绝大部分的‘我’隐藏在我挑选来穿的服装里。”“我”存在于物质之间,牛仔裤赋予“我”世界的物质性,而在物质的世界里表现“无我”,也只有牛仔裤可以做到!牛仔裤能够把“我”还原成一个普通的人,自然的人,在人群中可以消失不被发现的人——“我”在牛仔裤的保护下消失了,“我”已不存在!(图3)牛仔裤是一种以强调身体表面和拒绝社会密码乔装出现的服装形式:我可以是“我”,也可以不是“我”,而是像某个人。身着牛仔裤在人群中,你无法知道:我是谁,我是干什么的,我干过什么,我要干什么,我来自哪里,我要去哪里……你无法从我的牛仔裤着装中知道我的任何情况。

牛仔裤在全世界的每个角落,包裹的每个身体都是真实的,不受任何身份、地位的制约。牛仔裤和牛仔裤包裹的身体,都是自由的!这也是牛仔裤能够在世界各个角落出现,并变成时尚的秘密:人们想活在真正平等、自由、民主、真实的世界里!

猜你喜欢

牛仔裤圈子服装
让人心碎的服装
与众不同的牛仔裤
现在可以入手的mina风高性价比服装
穿BOYFRIEND牛仔裤的女人们
传说中的“圈子”
道同为谋,玩转谁的生活
牛仔裤 玩的就是移花接木
服装家纺个股表现
会上楼的牛仔裤
你的圈子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