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东省蔬菜集约化育苗现状及发展趋势

2018-04-04车亚莉李炜蔷宋全斌谢凤春王文军

中国蔬菜 2018年4期
关键词:集约化种苗山东省

马 韬 曾 凤 车亚莉 李炜蔷 宋全斌 谢凤春 王文军

(1济南三园园艺科技开发中心,山东济南 250100;2济南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山东济南 250316)

山东省蔬菜年需苗量超过300亿株,2016年集约化育苗仅54.4亿株,不足需苗总量的20%;嫁接苗22.1亿株,占集约化育苗总量的40.7%。据估算,我国每年蔬菜秧苗移栽面积超过0.1亿hm2,种苗需求量超过4 500亿株,需建设4.5万家年产1 000万株以上的育苗企业以满足生产,巨大的缺口正是我国蔬菜集约化育苗发展的潜力。

近年来,我国蔬菜产业快速发展,已成为农民收入稳步增加的重要支柱产业(王娟娟,2017)。据蔬菜产业发展规划,2020年我国蔬菜播种面积将达1 566万hm2,年产量达5.8亿t,人均年占有量达400 kg(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和农业部,2012)。蔬菜集约化育苗作为一项现代农业技术,是现代蔬菜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必备环节(张元国,2014)。山东省自1998年开始加大对集约化育苗的投资建设,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从管理制度到技术人才都日趋成熟。山东省蔬菜产业“十三五”规划对集约化育苗提出了具体目标:截至2020年,培育大型蔬菜集约化育苗中心150个,凸显集约化育苗在蔬菜产业中的重要地位。

1 山东省蔬菜集约化育苗产业发展现状

山东省蔬菜集约化育苗产业自2005年开始提速,由小、乱、散的作坊育苗向商品化、专业化、产业化方向发展,2010年蔬菜集约化育苗技术已成为山东省农业厅、科技厅发布的主推技术。自2009年起,山东省蔬菜集约化育苗量逐年递增,2016年集约化育苗总量超过54亿株(图1)。农户“有钱买种,没钱买苗”的观念逐渐淡化,规避自育苗风险的意识增强,新品种、新技术的快速推广应用使蔬菜集约化育苗产业前景更加广阔。

图1 2009~2016年山东省蔬菜集约化育苗量

1.1 集约化育苗数量

2016年山东省蔬菜总需苗量超过300亿株,集约化育苗仅54.4亿株,不足需苗总量的20%;其中嫁接苗22.1亿株,占集约化育苗总量的40.7%。

山东省蔬菜集约化育苗区域分布差异明显(表1):潍坊市蔬菜集约化育苗数量位居首位,为30亿株,占全省蔬菜集约化育苗总量的55.14%;而临沂市需苗总量123 250万株,集约化育苗却只有5 200万株,大部分的种苗依靠农户自育或者外购。

表1 山东省部分地区蔬菜集约化育苗状况

1.2 育苗企业

据调查:截止到2016年,山东省初具规模的育苗企业已达541家,年育苗量超过500万株的企业有179家。其中潍坊市育苗企业300家,占山东省育苗企业的55.45%;年育苗量超过500万株的企业达100家,占山东省年育苗量500万株以上育苗企业的55.87%(表2)。山东省蔬菜集约化育苗规模较大的企业有山东安信种苗股份有限公司、山东伟丽种苗有限公司、寿光百利种苗公司等;种苗主要辐射地区为山东、河北及苏北地区等,其中部分地区如潍坊、济南等地育苗企业生产的种苗已销往全国各地。

1.3 集约化育苗种类

目前山东省蔬菜集约化育苗种类主要为番茄、辣椒、茄子、西瓜、甜瓜、黄瓜,还有丝瓜、苦瓜、西葫芦以及少量十字花科作物等;其中黄瓜、西瓜、茄子嫁接苗所占比重较大,而辣椒、番茄等多为实生苗。以寿光为例,番茄种苗占蔬菜集约化育苗总量的40%,黄瓜、辣椒种苗分别占育苗总量的20%(图2)。

表2 山东省蔬菜集约化育苗企业状况

图2 寿光市集约化育苗主要蔬菜种类及其占比

1.4 企业育苗设施配备

山东省蔬菜育苗企业目前采用的育苗设施多为日光温室(冬季)、塑料大棚以及连栋温室;播种方式主要为人工播种或半自动播种机,只有少数地区如潍坊、东营、济南、滨州的部分企业引进了自动播种流水线。机械化操作水平各地差异较大,济南、东营、潍坊等地蔬菜集约化育苗的机械利用率已达40%~60%,而德州等地只有30%。机械设备主要包括轨道式喷灌系统、脉冲式喷雾机、基质搅拌器、吹雪机、搅拌机、自动卷帘机等;棚内环境的调控主要依靠锅炉、电加热、风机、水帘、遮阳网等进行,潍坊、济南、德州等地的少数企业在冬季利用补光灯增加植物光照时间;部分地区正在尝试引进新技术、新设施,如嫁接固定刀、潮汐育苗等。

2 存在问题和技术难点

2.1 企业规模小、建设不合标准、管理不到位

由于企业准入门槛低,部分育苗企业未经审批、办证,致使蔬菜集约化育苗企业数量不断增加,但多数企业规模相对较小;部分企业对育苗场地生产能力评估不准,未进行合理规划建设,导致生产资本的浪费;大部分企业目前采用人工播种,只有少数企业引进半自动或全自动播种机;从事蔬菜育苗的大部分工作人员未经过专业培训,对种苗的环境条件要求和病虫害发生规律认识不到位,育苗过程中管理方式粗犷,种苗质量难以保证。另外,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对育苗企业及农户进行责任界定,如技术管理、自然灾害等引起种苗的不正常生长所造成的纠纷怎样清晰地界定双方责任,仍是制约蔬菜集约化育苗产业健康发展的短板之一。

2.2 种苗市场混乱,缺乏行业标准,区域产销不平衡

市场上蔬菜品种种源混乱、假冒伪劣现象严重,政府监管力度有限,育苗企业与农户无法保证种质资源的安全性;缺乏能够同国际标准接轨并且符合当地蔬菜集约化育苗的行业标准;秧苗区域供需不平衡,大部分小型育苗企业销售区域较窄,且主要局限于当地,因而对蔬菜种苗市场判断盲目,无计划生产,造成市场供需不平衡,恶意竞争,导致种苗浪费或者不能及时供苗,造成农企纠纷。此外,由于各地蔬菜集约化育苗产业发展的快慢不同,导致山东省商品苗应用比例区域性差异较大。其中济南、东营、潍坊、聊城等地集约化育苗比例超过70%,而临沂、青岛等地因缺乏较大型育苗基地,集约化育苗量低于需苗量的20%,大部分种苗来自于寿光、昌乐等地,另外还有少量农户进行自育自用。

2.3 劳动力成本不断攀升

随着经济的发展,劳动力成本上升成为整个社会的共性问题。蔬菜集约化育苗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劳动力资源紧缺现象更为突出,劳动力成本的攀升导致生产成本不断增加。以济南为例,尤其是农忙季节,人工费用已由几年前的每天50~80元上升到现在的每天100~150元,技术熟练的壮年劳动力费用更高;另外育苗移栽用工量大,约占生产总用工量的30%,且难以被机械替代。劳动力价格的上涨及劳动力短缺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育苗工作的顺利进行。如何提高劳动生产效率,降低劳动力成本,成为当前制约蔬菜集约化育苗企业发展的瓶颈。

2.4 育苗基质资源有限,质量难以保证

随着育苗产业的发展,基质的使用量逐年增大。据推算,1 500万株苗就需要9 000 m3的营养土,给社会和生态环境带来一定的压力。目前蔬菜集约化育苗最常使用的基质主要是草炭、蛭石、珍珠岩,但是草炭价格高,属于不可再生资源;蛭石、珍珠岩经过高温煅烧、粉碎制备,生产过程中对环境污染较大。国内外企业也曾致力于开发应用新型育苗基质,如炉渣灰、菇渣、污泥、腐叶,加拿大用锯末、以色列用牛粪和葡萄渣、英国用椰子纤维(刘伟 等,2006),但是由于新开发的基质生产技术不成熟、二次处理成本高、理化性状不够稳定等因素并没有得到大面积推广。寻找成本低、品质好、对环境污染少的基质仍然是当前育苗企业及相关行业发展所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3 发展趋势和建议

随着蔬菜生产规模化、栽培周年化,蔬菜集约化育苗技术改变了传统蔬菜分散育苗少、慢、差、费的弊端,在节省能源与资源的前提下,确保种苗生产效率及品质,为后期的长距离运输、机械化移栽及作物增产增效奠定了基础;此外,集约化育苗推动了反季节栽培、蔬菜周年栽培以及无土栽培等新型种植模式的发展。据估算,我国每年蔬菜秧苗移栽面积超过0.1亿hm2,种苗需求量超过4 500亿株,需建设4.5万家年产1 000万株以上的育苗企业以满足生产,巨大的缺口正是我国集约化育苗发展的潜力(梁桂梅 等,2014)。另外,蔬菜集约化育苗愈加受政府重视,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和农业部制定《全国蔬菜产业发展规划(2011-2020年)》,强调在2020年之前在全国蔬菜优势产区和大中城市郊区完成蔬菜集约化育苗示范场建设布局;中央财政种子工程和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每年投入数千万元建设集约化育苗场(梁桂梅 等,2014),山东省高效特色农业发展平台项目也重点扶持集约化育苗企业及标准园建设,济南市农业局每年拨款400万元开展蔬菜集约化育苗建设项目。为了更好地促进山东省蔬菜集约化育苗产业的发展,结合山东省蔬菜集约化育苗产业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3.1 科学规划,统筹扶持,积极引导

在蔬菜集约化育苗产业的快速发展阶段,各级政府部门应科学规划、统筹安排,从资金、政策、技术、法律等方面,对集约化育苗企业、农户以及关联单位进行扶持。首先,可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如实施对种苗的补贴等;其次,加紧制定相应的政策,如相关税收的优惠及减免,将蔬菜育苗纳入农业保险等;第三,加强对集约化育苗技术研究及推广的支持力度,重点扶持设施育苗关键技术研究及种苗推广工作,同时培养一大批具有设施育苗技术知识的管理人员、基层农技人员,加强相关技术规程落地程度,为蔬菜集约化育苗产业发展提供切实的技术支撑;出台界定农企双方责任的相关法律法规,为农企纠纷的解决提供正确参考。

3.2 发挥产业优势,制定统一行业标准

发挥蔬菜集约化育苗企业品种推广功能,以育苗场为核心基地,通过品种展示、培训宣传、育苗补贴、优惠销售等措施,促进国产优良品种应用;发挥育苗场信息监测作用,利用育苗场育苗数据集中、精确的优势,建立以育苗场为基点的全省乃至全国蔬菜生产信息监测系统。蔬菜集约化育苗产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规范、可行的行业标准,建议在地方标准的基础上,加快制定出台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并严格按照标准进行蔬菜商品苗的批量生产。

3.3 增强设施自动化,提高劳动生产效率

科研人员及企业应针对育苗播种、嫁接以及苗床管理等环节开展自动化作业设备的相关研究,注重关键设备的引进与研发,如精量播种流水线可以实现基质装盘、真空针式吸附电脑程序控制精量播种、穴盘覆盖喷淋等全自动化流水线生产;潮汐灌溉可以通过自动控制系统,规律、及时、准确地供给植物生长所需要的营养液,提高水资源和营养液的利用效率,降低人工成本;开发应用设施物联网应用系统,在温室环境监测、水肥一体化等方面实现智能化,增强企业种苗生产能力,提高劳动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将集约化育苗产业由单纯的农艺行业逐渐转变为集农艺、机械制造、自动控制等多个行业集成的新的高技术行业。

3.4 统筹区域发展,实施品牌战略

品牌培养和品牌营销息息相关。结合山东省各个区域的不同特点,统筹规划各地区之间育苗企业的分布格局。针对潍坊、济南等拥有大量育苗企业的地区解决其不良竞争,对资源进行最优化配置,及时淘汰规模小、秧苗质量差的作坊式育苗企业或进行企业整合,促进育苗企业形成彼此间的有效合作,树立区域育苗品牌战略,引领蔬菜集约化育苗产业发展;针对育苗企业较少但需苗量较高的地区,如临沂、青岛等地,政府应从政策、人才、技术、资金等方面对该地区的育苗产业进行开发、扶持,解决当地远程购买种苗或种植自育苗的困境。

3.5 拓展营销空间,提高服务水平

利用互联网发布种苗的照片、价格等信息,或鼓励企业建立自己的APP,便于企业与客户在网上交易,把企业供应链的产业优势和特点向省内外推广。了解客户需求,提高服务水平,根据客户的具体要求,充分了解客户所在地的土质、水质和病虫害等情况,对客户订单进行分类,针对不同订单量的客户进行合理规划、细化服务;提供商品苗以及定植后及时进行技术指导,减少农户栽培管理技术不当造成的死苗或减产风险。

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农业部.2012.全国蔬菜产业发展规划(2011-2020).中国蔬菜,(5):1-12.

梁桂梅,冷杨,王娟娟.2014.大力发展集约化育苗推进蔬菜产业现代化.中国农技推广,30(7):3-5.

刘伟,余宏军,蒋卫杰.2006.我国蔬菜无土栽培基质研究与应用进展.中国生态农业学报,14(3):4-6.

王娟娟.2017.我国瓜菜产业现状与发展方向.中国蔬菜,(6):1-6.

张元国.2014.蔬菜集约化育苗技术.北京:金盾出版社:7.

猜你喜欢

集约化种苗山东省
山东省交通运输研究会正式成立
《园艺与种苗》征稿启事
RCEP对山东省高质量对外开放的影响
《园艺与种苗》征稿启事
《园艺与种苗》征稿启事
秋季蔬菜集约化育苗生产技术指导意见
眷 恋
——山东省济宁市老年大学之歌
《园艺与种苗》征稿启事
基于集约化的电费电价管理措施探析
探究县供电企业财务集约化实践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