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王安石终老江宁府

2018-04-03李晓巧

看历史 2018年2期
关键词:终老熙宁江宁

李晓巧

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出生于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但他两次罢相后都选择居住金陵,最后更是在“异乡”江宁府终老。

王安石在《忆昨诗示诸外弟》中,叙述了他弱冠之年随父亲王益在江宁读书的情形。王益担任过州县官,能力强,有担当,是—个有志于作出一番事业、对社会有所贡献的人。这样的人格,对王安石的人生观、价值观自然会有涵养培育之功。王益的教育也很得法,从不迁怒打骂子女,很会营造教育孩子的氛围,“每置酒从容为陈孝悌仁义之本,古今存亡治乱之所以然”,把教育引导孩子同家庭聚会顺其自然地无缝对接。在金陵城,青年王安石立定了自己的人生志向,“欲与稷契遐相希”,要做—个对社会对百姓有贡献的人。这个理念贯穿他—生,也是他顶着千钧压力实行变法图强的思想之源。

王母吴氏是王益的继室,不但贤惠,还是一位有思想的知识女性。著名文学家曾巩称赞她“好学强记,老而不倦。其取舍是非,有人所不能及者”。王安石是个孝子,其母在世时,每逢官职调整,“总是先考虑是否便于养母,并大都以此作为他是否奉命就职的先决条件”(邓广铭《北宋政治改革家王安石》)。嘉祜八年(1063年)八月,王安石的母亲在京城去世,他立即放下—切,于十月奉护慈母灵柩与其父王益合葬于金陵蒋山(今南京紫金山),并守制。江宁居丧期间,他过着哀戚悲伤、简朴的生活。守制之外,他只做两件事情:一是读书著述,二是收徒讲学。王安石在金陵读书讲学很投入,乃至于服丧结束,朝廷让他复官为工部郎中知制诰,他也不应命去京城复职。在江宁读书讲学,教学相长,使王安石的学问大为精进,收了一批对其后来事业作用很大的学生,如陆佃、龚原、李定、蔡卞、侯书献等。

13年后,熙宁九年(1076年),王安石的儿子王雱英年早逝,55岁的他悲伤不已,第二次请求罢相,将其子归葬江宁,祠堂设在宝公塔院。

王安石在江宁有一些布衣好友,如杨德逢,大名叫杨骥,就是与他经常往来的友人。王安石回江宁养老,居住半山園时期,给好友写过很多诗,其中一首诗名就为《招杨德逢》。实际上,在熙宁元年(1068年),王安石写给朋友的一首诗中就为他终将归老于江宁府埋下了伏笔,其诗曰:“岂堪置足青云上,终欲回身寂寞滨”(《酬吴季野》)。

观其一生,王安石的仕途进退也与江宁密切相关。王安石18岁时,王益卒于江宁任上,王安石“从二兄入学为诸生”。庆历二年(1042年),21岁的王安石从江宁府到开封去参加进士考试,以第四名中进士,从此步入仕途。王安石两次罢相,一是在熙宁七年(1074年)五月,一是在熙宁九年(1076年)十月,都选择下派江宁府,说明在他的心目中,江宁府的分量很重。

王安石晚年居金陵十年间,创作了很多优美的诗词,他的宁静淡远、雅丽精绝的七绝诗被称为“半山体”“王荆公体”流传千古,必得益于他从金陵山水景物中汲取的灵感。

总之,金陵城有王安石亲人的墓茔,有他青年时代的美好回忆,有他的朋友,而且当时的江宁也是重要的学术重镇,又曾是他为官所辖之区,所以,曾经沧海、历经宦海风波后的王安石选定江宁为终养之地也就顺理成章了。有意思的是,据说他还曾劝苏轼也来江宁居住终老。

王安石在元丰五年(1082年)写的《六年》诗中说:“六年湖海老侵寻,千里归来一寸心。西望国门搔短发,九天宫阙五云深。”可见,他虽然养老在江宁,其心依然在国在民。元祐元年(1086年)四月初六,王安石在江宁病逝,终年66岁,葬于江宁半山寺。

猜你喜欢

终老熙宁江宁
刘江宁作品
星河
南京市江宁科学园小学
石鑑为官履历考述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江宁医院
择一城终老,遇一人白首
世界上最糟糕的事,其实不是孤独终老
求解医改“江宁模式”
应是熙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