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本教育理念下阅读教学的根性觉醒
——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审视与探寻

2018-04-03汪淑双

绥化学院学报 2018年5期
关键词:作业语文教育

汪淑双

(绥化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 黑龙江绥化 152061)

生本教育是知名教育家郭思乐教授提出的一种教学思想和教育方式,是基于满足学生对知识的需求,以生命为本的教育。生本教育经历了12年的研究和发展,广大师生在生本教育实践的过程中充分地体会到了教育的乐趣,实现了教育的真谛,教育也从“师本教育”逐渐走向了“生本教育”[1]。

生本教育的起点在于学生与生俱来的对语言、思维、创造的本能,借助学生的能动性,形成教育的动力。教师在生本教育中的角色也有所转变,从“牧师”一般的知识传播者,逐渐弱化自身角色存在感,引导学生的思维和学习线索。提倡不教而教,鼓励学生自学。生本教育的核心点在于感悟和精神世界的拓展。

一、生本教育理念在语文学科中的应用

(一)教学生活化。现在的语文教育有些好高骛远,如同“阳春白雪”一般曲终和寡,很多对课文的讲解、古诗词的应用都太浮于表面。语文是所有科目中应用最多、联系最多的课程。生活中,人从一出生就开始接受父母的教育,幼儿园就开始教古诗词,小学、初中、高中自然不必说,语文都是主要科目,直至上了大学,选修了其他专业,课程中还是有一门大学语文,但是中文系却没有大学数学。语文教学不能高高在上,要放下身段,放下内容,走向生活[2]。

语文包含着太多的内容,字词段句篇的应用,从文学体裁上划分又有诗歌、小说、戏剧、散文;从文章体裁上看又有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等,但是无论什么内容都要杂糅进生活的元素。举个例子分析,向学生讲解标题的作用,在路口张贴标语:“争分夺秒,促进生产”,学生立刻指出这个标语的不恰当之处,语言的应用不符合环境要求。因为生活中的感触、经验,能够进一步激发学生对语文应用深层次的思考,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应充分结合生活,例如在讲解七年期上册《春》这一课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各抒己见,将自己生活中感受的春仿照课文进行描写,通过生活化的教学让学生对课文有更加深刻的理解。

(二)方向兴趣化。对于学生而言,没有兴趣就根本不会产生任何学习的欲望。很多古诗词、古文对老师而言尚且诘屈聱牙,何况是“没说几年话”的学生。即使是文学的真谛、万物的真理,只要够无聊、够乏味,学生就敢一个字都听不进去。所以,在语文教学中,要保持学生的学习就要保持学生的情趣。生本教育本身就注重自身能动性的指引,选课设计内容要注意对学生方向性的指引。

例如,教师在讲解《蒹葭》这一课的时候,当教师读到“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这样优美的诗句时,在授课阶段故意提示一下正处于青春期的少男少女们,果然引起了学生们的热烈反应。“诗句表达了作者对爱情的向往和情人的思念,表达出了极其细腻的情感,很多女孩子都会背,当然很多男孩子也会背,为了讨好女孩子”。学生们提出疑问:“老师你怎么看早恋?”于是,借此机会我又客串了政教老师,对学生青春期阶段的懵懂进行引导,在具体的教学中不仅可以让学生感受古诗的美,还可以明确学生的学习使命,建立正确的爱情观[3]。

二、强化阅读学习的方向

(一)预习阅读。预习是老师经常交待的学习任务,也是学生常用的学习方法。但是很多学生对预习的作用和意义并不是很清楚,很多预习都没有明确的目标,缺乏对预习的正确认识。大多数学生预习效果不好的原因都是因为学生在预习过程中抓不到学习内容的重点和难点。预习的效果难以检查,教师也就无法摸清楚学生掌握情况,学生自学程度不同,预习效果也不一样,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难以将进度把控到每一个学生身上,整体进度难以协调统一。教师要明确预习的目的性,给学生预习的思路,引导学生进行有效预习。要养成学生的预习习惯,能够自主地进行学习,激发学习兴趣,推动思维扩展。

针对学生现代文预习方面,可以在课前对学生们下达指令,提出一条线索并结合自身授课内容,引导学生学习。可以让学生写出文章中最喜欢的部分、喜欢的原因、觉得优美的句子、为什么觉得优美等等开放性问题,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进行寻找,培养学生预习的习惯。

(二)应用科技。现代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各种高科技设备同样能够应用到语文教学当中。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在授课方式上要注重多媒体的应用。多媒体的应用能够将书本中的文字转化成文字、图片、动画和音乐,对学生思考能够起到引导作用。很多文章历史悠久,掺杂了很多历史知识难以理解,但是可以通过现代技术为学生们直观地展现其中内容,描述的地理位置多么准确,也没有多媒体投影中的一张地图明确。

(三)引导交流。语文的阅读理解更多的是深层次的思考,对学生思维的引导和了解,就需要老师在课堂内外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在进行阅读教学后,要和学生沟通,通过适当的教学反馈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四)布置作业。教师给学生布置作业时要注意作业的质量。初中的学科多,数学、外语、政治、历史、生物、化学、物理、地理的作业已经很多了,布置过多的作业,只会对学生的温习起到反作用。学生会因为作业繁重时间紧迫而对语文作业偷工减料,学生一天的学习精神疲倦,作业量过大加重了学生的负担。不同的学生学习能力是不同的,但是就语文学科而言,要照顾到学生的差异进行布置作业。语文作业最好以思维开拓为主,发挥学生在阅读文章中的思维扩展能力,学习程度好的学生可能思考不周,相反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可能思考境界更深。同样是作业,学生在阅读理解中不会感觉到沉重,也不会因为学习程度不一而导致作业失去效果。

(五)树立生本教育理念。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就是将自己的思想、理念传输给学生,教师自身的价值观、观点、想法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4]要注重在授课过程中强化生本教育理念,确定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相信学生的学习能力,真正做到重视成绩更需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对学生进行读、思、议、导相结合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拓展思维能力,提高学习兴趣,从而提高阅读能力。

三、生本教育下的语文阅读课

(一)通过音乐建设情境。在生本教育思维的指导下,我设计了一节诗歌赏析课,选择了徐志摩的《再别康桥》,让学生进行朗诵,并特意从网上下载了几首音乐作为背景音乐。因为事先已经布置了预习,所以上课时直接叫学生来到讲台前进行朗诵,为了能够更好地朗诵,我播放了德国坦克部队的军歌THEmass,学生表示根本没有办法进行朗诵,我询问原因,学生说背景音乐太快了,太有气魄。我故作不解,“你们的回答我不认同,请从诗中找寻答案”,学生回答诗歌中的第三句就是“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突出了轻的字眼,表达作者不愿意被打扰,在安静的环境下思味离别的惆怅,有的同学补充到结尾是“悄悄的走了”应该既轻柔又舒缓。我在黑板上写下“轻柔、舒缓”等重点词,继续引导“看来军歌的确不合适,那我换一首”。在播放《致爱丽丝》时让学生进行阅读,学生同样表示音乐不合适,音乐太过于欢快,作者在离别时是十分感伤的。我继续发问,从哪里能够体现出作者的感伤,学生从倒数第二节中“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中找出了答案,沉默、不想说话体现了作者哀伤,有的同学回答是从“河畔的金柳”,金柳表示时间是夕阳,和“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有异曲同工之妙。我继续引导,那《天净沙·秋思》中马致远的忧愁和徐志摩的忧愁有什么区别,学生经过讨论后回答“徐志摩的忧愁是淡淡的、优雅的”。我在黑板上写下“悲伤、无言、优雅”等关键词,继续下一环节。

后来又陆陆续续地进行指引,学生从歌曲体现的情感特点去感受《再别康桥》的感情,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在康桥上触景生情的洒脱和不舍,在景色中体现的景意和梦意[5]。

(二)通过多媒体引发兴趣。在对语文阅读课进行设计的时候,教师充分考虑到学生喜欢运用多媒体学习的特点设计教学课件,为学生提供了更加丰富的感官材料,改变了以往语文阅读课刻板单调的情况,让语文阅读课变得生动起来。例如在讲《三峡》这一课的时候可以给学生播放三峡的环境、历史图片等,这些资料学生未必都了解,所以仅仅凭借课本的叙述学生很难对知识有清晰的认识。因此教师要借助多媒体画面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提高学习兴趣。

(三)通过引导引起学生感悟。在语文阅读课上教师可以通过引导,让学生知道生活中处处都有语文,向学生推荐报纸、杂志上的优秀文章,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素材,从而让学生形成生活中处处有语文的感悟。这样做,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还可以让学生养成热爱阅读的好习惯,为学生以后的健康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通过这样的引导有许多学生都可以主动地寻找课外读物,从阅读中获得收获知识的喜悦。

结语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教育注重学生个体的主动,注重学生思维、思考的拓展,在语文教学中开展生本教育,能够更好地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实现新课改的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了学生对“历史”“文学”“哲学”“美学”的深层次思考。初中学生都是还没成熟的小孩子,生本教育能够综合提升学生的个人素养,使男孩变成博学、勇敢、幽默、有品位、有当担的男人,让女孩子变得更加知性、善良、温柔,实现教育的真正目的,培植学生健康的人格,为今后的学习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林碧莲,张庆生.互联网时代初中语文写作课堂模式的探索与思考[J].文学教育(上),2017(12):102-103.

[2]武敬芝.理解贯彻“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兼谈语文教学与素质教育[J].考试周刊,2017(11):43-44.

[3]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第十二届学术研讨会暨第十二次会员代表大会在沈阳师范大学召开[J].语言文字应用,2017(4):38.

[4]陈怡.着眼文化传承与理解、语言建构与运用——浅析高中诗词鉴赏教学[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17(11):54-55.

[5]桑芊.有效提问引领高效课堂——探析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提问的有效性[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7(11):74.

猜你喜欢

作业语文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作业
我想要自由
三十六计第七计:无中生有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