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媒体环境新闻报道研究
——以2014年“多彩贵州网”为例

2018-04-03赵奉军

视听 2018年1期
关键词:体裁网络媒体新闻报道

□赵奉军

网络媒体环境新闻报道研究
——以2014年“多彩贵州网”为例

□赵奉军

网络传播因其快捷性、交互性以及受众参与的广泛性而成为环境新闻传播的绝好平台。本文以多彩贵州网2014年报道的环境新闻为例,从文本的指向区域、倾向、主题、体裁、形式、语言等方面进行分析,梳理网络媒体在环境新闻报道的特点及规律,探讨其报道倾向失衡、宣传味重、体裁单一、缺乏深度、形式单薄、链接较少等不足,从而为改进网络媒体环境新闻报道提出一些建议。

网络媒体;多彩贵州网;环境新闻

一、2014年多彩贵州网环境新闻内容分析

本文以2014年多彩贵州网环境新闻报道作为个案,选取该网“多彩贵州网新闻总汇”页面,对2014年环境新闻报道进行样本搜集。通过对数量、指向区域、倾向、主题、体裁、形式、新闻语言进行具体的分析如下:

(一)数量分析 通过统计发现,多彩贵州网2014年环境新闻报道总计5824则,其中1月份633则,2月份604则,3月份616则,4月份554则,5月份563则,6月份522则,7月份632则,8月份521则,9月份334则,10月份239则,11月份332则,12月份174则,其分布呈现出不均衡性。1月至3月环境新闻报道量较大,4月、6月有所减少,7月份报道总量又骤然回升到最高,8月后报道逐渐减少,10月份报道数量最少。

(二)区域指向分析 作为贵州新闻门户网站,为使新闻信息更全面、更广泛,多彩贵州网不仅局限于报道贵州省内的新闻,还整合了省外及国外的新闻报道资源,报道覆盖面广。在指向区域上,贵州省内环境新闻报道总数为3086则,占总量的52.99%,省外环境新闻报道总数为2226则,占总量的38.22%,国外环境新闻报道512则,占总量的8.79%。可见,多彩贵州网对环境新闻的报道,主要侧重于本省,兼及省外和国外。从报道倾向上看,省外环境新闻的报道正面多于负面,主要报道环境治理、环保技术和环保理念方面的内容,尤其是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先进的环保理念,对贵州的环境保护起到宣教、示范作用。而对国外环境新闻以负面报道居多,多报道一些气象灾害,呼吁公众吸取教训,保护好生态环境。总体上,贵州省内环境新闻报道量最大,且正面报道居多。

(三)报道倾向分析 报道倾向即报道中叙述语气的立场,可分为正面报道、负面报道、中性报道。通过统计发现,多彩贵州网环境新闻报道主要以正面报道为主,占48.75%,体现了作为党和政府喉舌的作用,积极进行舆论引导,传递正能量。报道内容一般为环保宣教、循环经济、环境执法、环境治理等方面的内容;中性报道占总量的32.52%,报道内容多为气候变化预测、政策法规等;负面报道占18.68%,比例虽小,但仍具有舆论监督的功能。可见,多彩贵州网用事实说话,为公众提供当前环境信息,对于一些严峻的环境问题和气象灾害发生后造成的损失、伤亡,不漏报、不瞒报,公众知情权得到尊重。从负面报道的篇幅上看,以100到500字的报道为主,共计604则,符合消息的特点,即以简要的文字报道新闻内容,这既能够满足受众知情权,又不会引起不必要的恐慌。总体上,多彩贵州网环境新闻报道以正面报道为主基调,注重赞美、鼓励、呼吁性的语句的使用,中性报道为辅助基调,两者相互配合使用。

(四)主题分析 多彩贵州网环境新闻报道主题覆盖面广,涉及生活中的各个方面。首先,“管理”报道主题数量最多,共计1466则。其次,“生态”主题次之,共计1224则。“生态”主题的报道也包括对陆地、海洋等生态的报道,但大多数为贵州省外、国外的报道。其三,“生活”“气象灾害”“参与”为主体的报道分别为779则、745则、621则,数量基本持平。“参与”主题包括环保人物、环保活动、环境宣教等内容,反映公众参与环保的现状。其四,“资源”“能源”方面的报道较少。其五,关于“污染”主题的报道领域逐渐拓展,从原有的淡水污染、大气污染、固废污染扩展到放射性污染、重金属污染等。环境新闻报道涉及的污染类别突破了以往的局限,已经延伸到了更多的领域。

(五)体裁及篇幅分析 多彩贵州网关于环境新闻的报道在报道体裁上包括消息、深度报道、新闻评论、政府公报(文件类)、图片新闻等。根据统计发现,在环境新闻报道中,消息最多,共4415则,占总量的75.81%;其次是深度报道,共851则,占总量的14.61%;再次是图片新闻,共317则,占5.44%;政府公报(文件类)共131则,占2.25%;新闻评论110则,占1.89%。在篇幅上,100至500字消息占总环境新闻报道的45.45%。可见,该网的环境新闻报道,以短消息为主,符合受众的阅读习惯。

(六)报道形式分析 报道形式包括纯文字报道、视频报道、文字加上其他报道形式的综合报道等。根据对研究样本的统计,其中“纯文字”的报道总计3853则,占总量的66.16%。纯文字报道是最基础的报道形式,但通篇的文字会让受众在阅读时感到乏味枯燥,传播效果也会受到影响;“文字+新闻图片”的报道形式1676则,占总量的28.78%。为报道内容增添图片,能提高视觉冲击力,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视频”形式的报道总计94则,占总量的1.61%。声画兼具的特点能增加传播的现场感,从而激发受众的环保意识;“文字+漫画”“文字+数据图表”分别占总量的0.31%、2.29%,占比较小,其中“文字+漫画”让报道具有情感性,而单一的“漫画”报道形式让受众不易理解报道内容;“文字+数据图表”的报道形式能够让受众一目了然。

(七)新闻语言分析 环境科学在很大程度上属于自然科学,对其报道的专业性常常需要记者具有一定的环境科学知识,但其传播对象为普通公众,且报道目的是呼吁公众重视和参与环境保护,因此报道语言使用上要求记者对环境科学专业术语能够做通俗化的处理,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应有的传播效果。统计发现,2014年多彩贵州网环境新闻报道中专业术语较少的报道占总量的97.56%,专业术语中等的报道占总量的1.51%,专业术语较多的报道占总量的0.93%。可见,为了使公众能够看懂,环境专业术语的运用较少,避免了报道的枯燥晦涩。在链接的使用上,为了加深受众对环境新闻的理解,附加了知识链接及相关链接,通过知识链接提高受众的理解力。遗憾的是,多彩贵州网环境新闻报道的相关链数量很少。

二、多彩贵州网环境新闻报道存在的问题

作为贵州省的门户网站,多彩贵州网在环境新闻报道上取得了诸多成就,但还存在如下问题:

(一)正面为主,宣传味浓 多彩贵州网的环境新闻报道,与其作为党和政府耳目和喉舌的属性相对应,将报道内容的主基调设置为正面报道,多是对环保活动、环保政策、政府实施环保方案、领导活动等的正面宣传,甚至一些灾难性报道也以正面形式发布出来,将其转换为政绩宣传,淡化其负面影响。媒体作为一种宣传“工具”,当然应该向公众传递正能量,但在环境新闻的报道上,单一的“议程设置”、过重的正面宣传容易淡化公众对环境严峻性的认识,揭露性、曝光性环境报道的缺失,会使那些刻不容缓的环境问题被遮蔽,报道的现实意义也因此而大打折扣。

(二)体裁单一,深度不足 多彩贵州网环境新闻报道的体裁以消息为主,其他体裁所占比例不大,使得报道体裁相对单一。消息类体裁大多数只是对信息的简单传递,缺乏深度报道和系列报道,信息碎片化且内容浅显,无法实现与受众的共鸣。环境新闻报道属于一种专业新闻报道,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单纯的只对环境信息进行告知,无法让受众“感同身受”。

(三)形式单薄,吸引乏力 多彩贵州网在环境新闻报道时充分发挥了网络媒体的特点,运用多种形式传播新闻信息。但是以纯文字为主的单一报道形式会使受众感到枯燥,甚至会造成视觉疲劳,对受众的吸引力也会降低,从而使传播效果大大减弱。

(四)链接较少,理解困难 超链接性是网络媒体的优势,许多新闻网站为使新闻报道内容更全面、更广泛,会使用知识链接加深受众对报道内容的理解。多彩贵州网在报道环境新闻时,有知识链接的报道较少,缺乏相关链接,受众在获取信息时就不能对报道内容进行延伸阅读。对于专业性强的环境新闻来说,少了知识链接的辅助,会增加公众对报道内容理解的难度。在一些连续报道的环境新闻中,少了相关链接的支撑,就会减弱报道内容的连贯性,报道力度不够。同时,由于网络媒体信息更新的及时性、内容的海量性,容易导致一些重要信息的流失,相关链接设置的缺失,削弱报道内容的传播效果。

三、网络媒体环境新闻报道的改进建议

多彩贵州网在报道上的问题具有极大的典型性和普遍性。因此,笔者以点带面地给网络媒体环境新闻报道提出改进的建议。

(一)综合报道倾向,兼顾报道立场 网络媒体环境新闻报道以正面和中性报道为主,倾向的失衡使得宣传色彩过浓,内容的客观性受到质疑。因此在报道环境新闻时,应综合报道倾向,兼顾好报道立场,让正面报道和负面报道相互配合,发挥媒体监督职能。一方面,作为党和政府的喉舌,网络媒体环境新闻应报道先进的环保理念,担负起环境宣教的职责,让公众感受到政府对环境问题的重视,在应对环境问题时,报道政府的态度和采取的措施;另一方面,网络媒体环境新闻也应满足受众的知情权,及时揭露那些破坏环境的行为和揭示环境问题的严峻性,通过报道形成舆论,促进公众参与,推动环境问题的解决。

(二)丰富报道体裁,深化报道内容 为增强公众的环保意识,在报道环境新闻时,应发挥网络媒体的优势,扩大消息的来源,整合报道体裁,打破以消息为主的单一形式,丰富报道体裁。可适度增加深度性报道和评论,深度剖析环境问题存在的根本原因,环境问题产生的危害,引起受众共鸣,引导社会舆论,号召民众参与到环境保护的行动中去。

(三)整合报道形式,多种形式并重 网络媒体在传播环境新闻时,多以整合其他媒体的信息为主,在信息内容上缺乏自主性。网络媒体对环境信息进行筛选时,要整合好报道形式,可以采用“文字+新闻图片”的报道,图文并茂地为受众揭示环境问题,增强传播效果;通过增加“视频”类的报道,给受众带来视觉冲击,减轻受众的视觉疲劳;采用“文字+数据图表”“文字+新闻图片+数据图表”等形式的调查性报道,用数据“说话”,提高可信度,强化报道效果;对于环境宣教类的报道,可选择有漫画、数据图表等形式的报道,增添趣味性,避免报道内容的枯燥乏味。

(四)增加链接设置,内容深刻连贯 在加深受众对环境新闻报道理解能力上,网络媒体可以利用自身优势,对报道进行层次化加工,增加超链接设置。既可以在新闻报道下方增添相关内容,又可以直接链接到相关网页,使报道内容深刻连贯。通过知识链接,加深受众对关键词和专业性词汇的理解,增强传播效果;通过相关链接增加与当前新闻有关的报道,整合多篇报道,延伸报道内容,让受众能获取更全面的信息。

1.杨东平.环境绿皮书:中国环境发展报告(2012)[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2.王积龙.我国绿色新闻出版业的发展、问题与成因研究——以《南方周末·绿色》为个案[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5).

3.李畅.“煮蛙效应”——中国环境新闻报道的问题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0(4).

(作者系贵州民族大学传媒学院讲师)

猜你喜欢

体裁网络媒体新闻报道
中考英语不同作文体裁的写作指导(二)
网络媒体记者走进山西农谷
浅析如何在新闻报道中彰显以人为本
“社交新闻”:一种新兴的新闻体裁
Learning English By Reading Books
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的新闻互动传播探索
深化“走转改”在新闻报道中践行群众路线
如何让新闻报道鲜活起来
网络媒体在舆论管理中的作用及应用
新形势下如何做好网络媒体新闻宣传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