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析习近平青年成才思想中的三个概念

2018-04-03张春雪姚季冬

关键词:成才青年人概念

○张春雪,姚季冬

(邵阳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 邵阳 422000)

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中继承、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青年成才观。党的十八大以来,青年成才理论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的高度重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习近平关于青年成才的重要论述实现了青年成才理论的创新,指导和推动了青年的成才,调动和发挥了青年的作用。是新时代青年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为了更好地贯彻习近平青年成才思想,理论界从习近平青年成才思想的理论渊源、个性特色、主要内容、时代意义等方面进行了多维度的研究。但正如学者所指出的,目前对习近平青年思想的研究“还处在起步阶段,研究成果在内容上多为一般性研究,系统性全面性深入性的研究成果还不多”[1],仍有研究的必要。本文试图在学界研究的基础上,围绕“青年成才”这一观念,用概念分析的办法讨论习近平青年成才思想中的三个基本概念:“青年”“成”“才”各自的涵义,以求教于方家。

一、“青年”概念的三层内涵

“青年成才”的本质是指“青年”“成为”一个有“才”的人及其过程。在字面上,“青年成才”一词涉及“青年”“成”“才”三个概念。其中“青年”是基础,“才”是起点和目标,“成”是过程和方法。习近平青年成才思想中“青年”“成”“才”有自身独特的内涵。

在习近平青年成才思想的语境中,“青年”的内涵有三个层面:

首先是对青年年龄范围的界定,这是青年概念最普遍的含义。现代汉语语境中“青年”一词的基本涵义是指某一人生阶段,但在不同语境中人生阶段的具体界定也不同。习近平并未明确界定我国青年的年龄范围,但2017年4月13日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共同印发了《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其中明确将青年的年龄范围界定为“14—35周岁”[注]参见中共中央和国务院:《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网址:http://www.gov.cn/zhengce/2017-04/13/content_5185555.htm#allContent.,这一界定应是当前最权威的界定。据此,习近平青年成才思想中“青年”的年龄应在此区间范围内[注]有学者根据习近平的这段话:“现在在高校学习的大学生都是20岁左右,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很多人还不到30岁;到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时,很多人还不到60岁。也就是说,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你们和千千万万青年将全过程参与。”认为习总书记所说的青年人指的是20—35岁左右的年龄阶段。(白云朴:《习近平新时代青年人才观的形成、特征及其启示》,《改革与开放》,2018年第3期,第3—5页。)我们认为,与其抓住一段话立论,不如根据最权威的意见进行理解。。这一层面的界定并非无足轻重,它决定了习近平青年成才思想事实上的适用范围和指导对象。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这一年龄范围的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34.7%[注]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中国2010年人口普查资料》,网址:http://www.stats.gov.cn/tjsj/pcsj/rkpc/6rp/indexch.htm.,这意味着习近平青年成才思想的适用范围和指导对象占据了我国人口的三成半,这些人不仅是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社会未来的中坚力量,习近平青年成才思想实质就是要指导这部分人成长、成才。在这个意义上,习近平青年成才思想在实践中的贯彻和落实不仅对青年有意义,而且对党、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拥有巨大战略意义。

第二是对青年特性的认识,这是青年概念的最特殊的内涵。习近平总书记抓住了青年身上最根本的特性,他说:“青年最富有朝气、最富有梦想。”“青年是引风气之先的社会力量。”[2]还说:“青年人朝气蓬勃,是全社会最富有活力、最具有创造性的群体。”[3]朝气、梦想、活力和创造性是青年人身上最根本的特性,它由青年这一概念的普遍含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实际情况决定。就青年概念的普遍含义而言,正如当代青年心理学的研究所指出的,14—35周岁的人往往是朝气蓬勃的、锐意进取的、富有活力和创造性的。这是人的心理发展规律所决定的。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实际情况而言,以2018年为界,14—35周岁的青年出生于1983年—2004年之间,总体上看,他们的成长时代正是中国发展最快的年代,是中国在站起来的基础上实现富起来的飞跃,应迎来强起来的飞跃的年代。国家和社会的飞速发展赋予了当代青年一种活力和创造性,也提供给他们梦想的广阔空间。在这个意义上,当代青年朝气、梦想、活力和创造性的特性不仅基于青年身心发展规律,而且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4]当代青年在本质上便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联系在一起。这种联系让青年人的朝气、梦想、活力和创造性体现为一些更具体的特性,如“青年人思想活跃、眼界开阔,熟悉互联网等新媒体工具”[5]。又如:“他们朝气蓬勃、好学上进、视野宽广、开放自信,是可爱、可信、可为的一代。”[6]这些认识非常准确地把握住了当代青年的特征和优势,为青年概念的第三个层面的认识奠定了基础。

第三是对青年历史地位的认识,这是青年概念的应然面向和价值蕴涵。早在2011年习近平就指出:“青年是党和国家的未来。”[7]此后,习近平不断强调和发展这一认识。[8]1-92017年10月18日,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更是专门用一段话来论述青年和青年工作,他说:“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9]这些论述都将青年一代和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希望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明确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使命寄托在青年人身上。2018年5月2日,习近平在同北京大学师生座谈时又明确指出:“当代青年是同新时代共同前进的一代。”[10]将当代青年的命运和前途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命运和前途紧密联系起来,这样当代青年的历史使命和当下的社会责任便紧密结合在一起了。这种实现中国梦使命和与新时代共同前进的责任构成了习近平青年成才思想语境中青年概念的第三层含义。这一层含义既是描述性的,即是基于青年人口和青年特性所做的对青年社会责任和历史地位的描述,同时也是规范性的,即对广大青年提出了切实的期望和要求。

总而言之,青年年龄范围的界定、青年根本特性的把握和青年历史地位的认识构成了习近平青年成才思想语境中“青年”概念的具体内涵,三者之间存在着从实然到应然,从事实到价值,从现实到理想的过渡。这一概念本身便显示了习近平青年成才思想所内含的重大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也展现了习近平青年成才思想的独特之处。

二、“成”概念的三种意蕴

青年成才是一个辩证发展的过程,因而“成”也是青年成才这一观念的重要构成部分。习近平认为青年“成”才本质上是一种青年在社会、世界、历史范围内成为人才的实践活动,这是青年“成”才之“成”的本质特征,其内涵主要包括学习实践、道德实践和社会实践。

重视实践是习近平青年成才思想发展过程中一以贯之的精神。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对青年的几次重要讲话中都贯彻了这一点,如2013年5月4日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习近平强调青年要“矢志艰苦奋斗”[2]。2014年5月4日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习近平强调青年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要笃实,扎扎实实干事,踏踏实实做人”[11]8。2016年在与知识分子、劳动模范和青年代表座谈时,习近平强调青年要“脚踏实地,艰苦奋斗”,并指出“所有知识要转化为能力,都必须躬身实践。要坚持知行合一,注重在实践中学真知、悟真谛,加强磨练、增长本领”。[3]2018年5月2日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习近平强调青年“要力行,知行合一,做实干家”[10]。实际上习近平提醒青年要在实践中成才的论述远不止这些,在此不赘。习近平在嘱咐青年时总是从承担历史使命、不负人民期望这一高度上展开,而又落到脚踏实地、知行合一这一实践原则上面,理想与现实紧紧结合于一处。

在实践活动的类型上,习近平又结合当代青年的实际情况,提醒广大青年要注意学习实践、道德实践和基层实践。关于学习实践,习近平说:“青年人正处于学习的黄金时期,应该把学习作为首要任务,作为一种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生活方式。”[2]又说:“人的潜力是无限的,只有在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中才能充分发掘出来。”[9]学习实践是青年求真学问、练真本领的关键之处。习近平不仅从理论上强调学习实践的重要性,而且提出了“既扎实打牢基础知识又及时更新知识,既刻苦钻研理论又积极掌握技能”[2],“为学之要贵在勤奋、贵在钻研、贵在有恒”[11],“既多读有字之书,也多读无字之书”[3],“不能满足于碎片化的信息、快餐化的知识”[10]等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实践方法来帮助青年求得真学问、练成真本领。习近平的这些论述是基于对青年身心发展规律的认识,也是基于培养实现中国梦的后备力量的洞察,深刻揭示了当代青年“成”才之“成”的重要内涵,具备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于道德实践,习近平强调“广大青年要把正确的道德认知、自觉的道德养成、积极的道德实践紧密结合起来”[2],也就是要把道德实践当成一个整体来对待,从认知到修养,从修养到实践,从内而外地进行道德实践。他不断强调道德实践对于青年的重要性,说:“做人做事第一位的是崇德修身。”[11]并生动形象地用“扣扣子”来论述青年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要求广大青年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中心来进行道德实践活动。[11]并进一步提出从小事做起、学习先进榜样、虚心接受批评等一系列适合青年人实际情况的实践方法,用以指导青年人的道德实践。

关于社会实践,主要指向基层的劳动实践。习近平特别重视劳动,也特别重视劳动实践对青少年成长成才的重大意义,2013年在同全国总工会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谈话时他还不忘强调,要让广大青少年“从小就树立起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的观念”[12]23。这种劳动实践主要指向青年人在基层的劳动实践。习近平在和青年人交流时特别注意勉励他们到基层实践中去增长才干。并经常以自身为例,告诫青年基层实践的重要性。[注]如习近平在给华中农业大学“本禹志愿服务队”、最美大学生村官张广秀、河北保定学院西部支教毕业生群体代表、“南京青奥会志愿者”等优秀青年的回信中,都勉励他们在基层实践中增长才干。习近平强调,只有到基层去才能更好地了解国情、社情、党情和自身,才能更好地帮助青年“成”才。也只有到基层中去,服务于基层和群众,青年才能在实践中切实体现自身的价值。此外,习近平还非常注意基层实践对学习实践和道德实践所具有的重要意义,强调广大青年要“要坚持学以致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2];“要坚持知行合一,注重在实践中学真知、悟真谛”[3];“要面向实际、深入实践,实践出真知”[10]。这些都对广大青年深入参与基层实践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习近平强调青年“成”才之“成”的本质是实践,这一实践以脚踏实地、知行合一为具体内涵,以学习实践、道德实践和基层实践为核心内容。他确实将实践看作青年“成”才的本质特征。这一论述不仅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有坚实的理论渊源,其中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包括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最重要的。[13]马克思早就强调:“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14]54习近平对此有非常深刻地理解,他指出:“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理论,指引着人民改造世界的行动。……实践的观点、生活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区别于其他理论的显著特征。”[15]将此理论运用到青年成才领域,可以说,青年“成”才之“成”绝不是自然发生的,它必然是青年在成长的过程中通过青年的实践不断地让自己“成为”一个人才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青年“成”才本质上就是青年不断地依据社会、时代、时期的特殊“人才”标准来改造自身的过程。关于“才”的认识,也就成为青年成才的第三个重要概念。

三、“才”概念的三个维度

从观念结构考虑,习近平青年成才思想中的“青年”和“成”是“才”的基础,即对“青年”和“成”的认识决定了对“才”的认识。其中对“青年”的认识决定了“才”的底色和方向,对“成”的认识决定了“才”的过程和途径,在这个意义上,“才”是习近平青年成才思想中的目标和归宿。于是,什么是“才”的问题本质上是要成为什么样的“才”的问题。

从根本上说,我们以为并不存在一种普适的关于“才”的定义和标准,不同的阶层、阶级、政治、经济等特殊社会历史条件决定了不同的社会中人们对“才”的理解的不同内涵。习近平青年成才思想中的“才”必须联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来理解。在此基础上,“才”这一概念的定性是“中国梦”的接班人,这一点学界没有多大争议。进一步分析,笔者以为,习近平青年成才思想中“才”的内涵应该从共产主义、世界局势和青年自身三个层面考虑。

首先,从共产主义事业的角度来看,当代青年应成为“中国梦”的接班人。习近平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青年观优秀传统,始终从人类历史发展的高度来定位青年,肯定了青年在历史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将青年的成长同无产阶级伟大事业和人类前途命运紧密相连,要求青年做共产主义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这一理论高度的认识落实在实际中,便表现为要求当代青年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在新时代,具体表现为“中国梦”的接班人和后备力量。在2014年同青年的谈话中,习近平为青年朋友算了一笔“年龄帐”:“现在在高校学习的大学生都是二十岁左右,到二〇二〇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很多人还不到三十岁;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时,很多人还不到六十岁。”[11]10正是基于当代青年黄金期和国家、民族奋斗目标、时间规划的吻合,习近平强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是中国青年运动的时代主题”[2]。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当代青年具备对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实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心。其核心即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念,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的自信。

其次,从世界局势的宽广视角看,当代青年应成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推动者。习近平强调青年对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意义。2015年,习近平在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九届青年论坛开幕贺词中说:“全球青年有理想、有担当,人类就有希望,推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就有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16]在这个意义上,青年之“才”还必须符合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即“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这一“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在今日便体现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当代青年应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推动者为追求,努力充实自己。

最后,从当代青年自身来看,当代青年应成为“德才兼备”的建设者。无论是要成为“中国梦”的接班人还是要成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推动者,都必须落实到青年身上。当代青年要承担起自身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就必须具备真正的学问和本领,这种真学问和真本领便是当代青年之“才”。分析地讲,这个“才”的总括性要求是“德才兼备,以德为先”[11]。所谓“德”既包括公德,又包括私德,其中最主要的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的理想信念。所谓“才”指向当代青年的具体才能、才干,以青年人各自不同的专业技能为核心,但不仅限于专业技能,具体应包括人文素养、专业技能和学习方法。

四、结语

要更好地理解和贯彻习近平青年成才思想,需要进行更全面、系统、深入的研究。在习近平青年成才思想中,“青年成才”是核心观念,这一观念由三个基本概念构成,“青年”是核心和基础,对其内涵的认识决定了对“成”才过程和“才”的内容的认识。“青年”这一概念有三个层面的内涵:首先它指向14—35周岁的人生阶段,这决定了习近平青年成才思想的适用范围和指导对象;其次以青年人的朝气、梦想、活力和创造性为主要内容,这决定了习近平青年成才思想对青年人的认识的独特性;最后以中国梦的历史使命和与新时代共同进退的社会责任为青年的价值导向,这就使青年这一概念有了价值层面的含义。“成”是中介概念,在继承和发展人类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强调青年成才的实践性和过程性,它以青年人的学习实践、道德实践和社会实践为主要内容。“才”是目标和归宿,以“中国梦”的接班人为核心定义,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推动者为广阔视野,以“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个人全面素质为落脚点。三个概念互为一体,共同构成了习近平青年成才思想中“青年成才”这一观念的独特内涵,对广大青年成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猜你喜欢

成才青年人概念
平凡中的伟大 青年人的楷模
牢记“三心育人”嘱托,坚守“育残成才”使命
Birdie Cup Coffee丰盛里概念店
为更多农民工读书成才创造条件
幾樣概念店
掉发变胖失眠,现代青年人早衰现状
学习集合概念『四步走』
聚焦集合的概念及应用
为啥找不到女朋友
青年人痤疮的发病特点及治疗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