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新时代外交思想新特点

2018-04-03于伟峰赵亚桐

绥化学院学报 2018年11期
关键词:外交命运共同体

于伟峰 赵亚桐

(河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天津 300401)

习近平总书记自上任以来,中国所面临的国内外环境非常复杂,虽然存在很多发展机遇,但是任何事和物都伴随着对立面,因此在拥有机遇的同时,也面对着更大的挑战。中国的外交局面十分严峻,迫切需要新的、合适的外交战略来支撑。习近平总书记作为大国领袖,对极其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作出全面、正确、长远的分析判断,对中国外交工作如何有效地展开提供了很多高屋建瓴的创新思想。行之有效的战略才是好的战略。外交战略必须随着国内外实际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外交战略不断随着时代的发展作出相应的调整。从20世纪50年代根据中国发展需要确定“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后又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来更好地发展与邻国以及新兴国家的关系,到20世纪60、70年代随着中美中日建交的正常化,中国又打开新的外交的局面。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日益得到完善,全方位、多层次、深领域的外交格局已经建立起来。面对国内外严峻复杂的形势,中国更要紧紧把握时代信息,用更智慧、更长远、更开阔的战略来展开外交工作。习近平总书记立足于国内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国梦的的发展状况,以及和平与发展仍然是世界人民所追求的国际态势,自信坚定的在国际舞台上展开非凡外交。

十八大以来,从习近平总书记外交的足迹和言论中我们可以发现习近平在新时代的外交是更加主动自信、更加务实亲民、更加负责包容、更加有大国风采的外交,这些新特点可以概括为:一面旗帜、两种形式、三个统一、四个坚持。

一、一面旗帜——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成为中国外交的旗帜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新时代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思想的重大理论创新,它已经成为我国外交的鲜明旗帜。

从当今世界的不稳定不确定性、世界经济增长不平衡缺动力、贫富差距愈加严重、地区问题此起彼伏、新旧安全威胁和传染疾病威胁等种种层出不穷的问题可以看出,国际社会中“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思想、行为举措是严重缺失的。一些曾经指引人类文明向前、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思想资源越来越稀缺;针对整个人类社会文化、生活、思想的复杂多元、各国人民对更加美好生活的期盼的全球态势,用于推动世界各国的人类共同发展的价值观同样比较少。面对这样的国际社会状态,相对比较发达的西方大国的领导力明显下降,服务国际社会、提供公共产品的意愿明显不够,甚至有些大国唯恐“天下不乱”。中国“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提出将在这个共同命运理念缺失的时代引领世界走向更和平、更繁荣、更协调。习近平总书记早在2013年3月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首次向世界阐述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的全球观。2015年9月,又在联合国成立70周年系列峰会上,全面阐述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内涵和政策方案,形成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五位一体”的总路径和总布局。在过去的一年中即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更是积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2017年1月17日和1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达沃斯发表《共同时代责任 共组全球发展》和日内瓦《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演讲,再次提出并阐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理念,充分体现出对于人类社会发展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担当。2017年5月15日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圆桌峰会上也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作出具体描述。2017年9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金砖国家工商论坛开幕式上表示:“我们呼吁,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2017年12月1日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上的讲话中又一次强调:“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我们应该锲而不舍,驰而不息进行努力。”习近平总书记把“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传播到世界各个角落,“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外交思想充分体现出习近平总书记大国领导人的风范与担当[1]。

习近平总书记始终主张并且也在实际中把本国的发展问题放在全球宏观发展战略中,在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生态、安全等多种领域与世界各国一同分享治理、发展的经验,进而谋求我国与世界共同的发展。当今世界,我们不难意识到,中国提供的公共产品越来越多,甚至成为全球最大提供者。从化解重大危机、扶贫、增贸易、稳定地区和平等诸多方面,中国都积极付诸行动或者主动贡献解决方案来助力我们共同家园的美好安全。世界在分享中国经济发展带来的“红利”的同时,也在分享着中国治理和发展所积攒的智慧、经验的精神“红利”。中国在国际社会上从来都不吝啬分享成功经验,中国从来不是只谋求自身的发展,中国始终把自己的命运与世界各国的命运联系在一起。

在“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指引下,中国提出并践行由中国首创并为各国所享的“一带一路”建设[2]、倡导成立亚投行及金砖国家开发银行、积极打造地区安全对话合作平台、为全球治理提供新思路等等。中国不仅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导者更是身体力行的实践者、贡献者。“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理念在国内外都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热议,2017年2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被写入联合国决议,10月写入中国共产党党章,2018年3月正式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加入宪法。“人类命运共同体”必将成为解决各种国际纠纷、打开未来美好世界密码的合适钥匙。

二、两种形式

一是首脑外交。当今世界是一个充分开放的世界,外交事务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状况和国际地位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全球化发展越来越迅速的今天,国家元首以及政府主要领导人把外交工作提升到了非常关键的位置。各国首脑外交越发频繁,“首脑外交”的时代正在精彩演绎。习近平主席准确及时把握时代信息,与时俱进,高度重视这一外交形式,上任以来进行的外交活动的次数之多、范围之广、程度之深都在不断的创造新纪录。以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的外交活动为例,除了“一带一路高峰论坛”和“金砖厦门会晤”这两场由中国作为主场的外交,习近平总书记更是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5次迈出国门,在亚洲、欧洲、美洲都留下了足迹,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依次出访了瑞士、芬兰、美国、哈萨克斯坦、俄罗斯、德国、越南、老挝8个国家;出席了世界经济论坛2017年年会、“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七次会议、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九次会晤、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五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这7次国际重要峰会论坛;发表了《携手打造中老具有战略意义的命运共同体》《为了一个更加美好的实世界》《穿越历史的友谊》《深化务实合作共谋和平发展》等6篇关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世界和平稳定和谐友好的署名文章;5次会见俄罗斯总统普京;进行《共担时代责任 共促全球发展》《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携手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坚持合作创新法治共享 携手开展全球安全治理》4个主旨演讲;3次会晤美国总统特朗普等等。2017年习近平作为国家元首对中国的外交事业做出了关键性的贡献。新的一年即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继续着“首脑外交”,截至2月中旬习近平总书记就进行了5次外交活动:分别会见了法国总统马克龙、英国首相特蕾莎.梅和前首相卡梅伦、北欧和波罗的海议会领导人、荷兰国王威廉-亚历山大和王后马克西玛。习近平总书记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国际社会中传播中国智慧、贡献中国力量、道出中国声音、承担中国责任。无论对于中国的发展还是世界的发展,习近平作为大国元首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二是夫人外交。自从2013年中国的“第一夫人”彭丽媛第一次跟随习近平总书记对莫斯科进行访问之后,彭丽媛就成为代表亲善、博爱、自信、文雅的“中国符号”。彭丽媛有着深厚的文艺素养和背景,她在成为中国的“第一夫人”之前就以歌唱家的身份为国民所熟知。她唱的歌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声声中都表达着对祖国和人民深深的热爱之情,她自身有着比较高的审美和情操;她还曾任职全国政协委员,期间她十分关注和重视国家、人民的发展,尤其是农村和儿童的的状况,提出很多有意义有价值的建议,这充分表现出了彭丽媛的亲善;作为联合国艾滋病亲善大使的彭丽媛更是显示出了她慈爱。这些都为彭丽媛作为“第一夫人”进行外交奠定了良好的形象基础。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对外进行国事访问的时候,第一夫人彭丽媛多次随行。除了与习近平总书记一同完成国事访问的同时,彭丽媛还积极与所到国家的当地民众亲切交流,对当地学校进行参观访问等。我们的第一夫人每一次出访都能在服饰、言谈、举止、体态、笑容等各方面来彰显她的个人魅力与内外兼修的气质,她身上拥有独特的东方女性的自信与文雅。国内外都对中国的第一夫人有着极高的评价与好奇。夫人外交成为新时代中国外交的一大亮点,不仅自信了国民,并且惊艳了世界。

首脑外交与夫人外交携手共同开创中国外交新局面新高度。中国现在前所未有的接近国际舞台的中央,我们的总书记习近平携手夫人彭丽媛一定能够在国际舞台更好的展现中国魅力、为中国赢得更多的掌声和欢呼。

三、三个统一

一是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习式外交”的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秉持着坚定的原则性,但又不古板表现出恰当的灵活性。习近平总书记在对待涉及国家主权、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的问题时,坚定原则,态度坚决,无论面对多大的威胁和诱惑都不会妥协和退让,决不让中国丢失一寸土地,决不让中国人民的利益受到半点损失。习近平总书记在原则和底线面前从不低头。外交工作是需要根据不同时间不同发展形势随时调整战略举措,外交人员必须有根据环境的变化适时做出相应外交策略的能力。习近平总书记在具体外交事务中反应灵敏,运筹帷幄,面对新变化新情况新问题,能够及时调整外交方向与策略使中国的外交始终处于主动状态,不会轻易变为被动的一方[3]。这充分表明习近平总书记外交活动中不但坚持原则性并且还秉持着灵活性,刚柔结合让“习式外交”在国际舞台的展现不一样魄力与魅力。习近平总书记对日本的外交战略能够成分表现出“习式外交”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特点。日本近年来对中国的钓鱼岛可谓是“虎视眈眈”,曾多次就钓鱼岛的主权问题向中国挑衅,并宣称钓鱼岛属于日本领土。日本的行为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在这一问题上,习近平总书记表现出强硬的态度,并且做出符合《联合国宪章》的行动坚决维护祖国的主权安全,与损害中国主权的行为斗争到底。但是习近平总书记善于用大局的眼光看待问题解决纠纷,能够采取沟通协调来解决的纠纷绝不主张先使用武力,多年来即便中日在一些问题上的态度存在分歧但是中国本着从大局出发、从两国人民的利益出发始终对日本敞开友谊的大门,在不使原则的情况下与日本进行交往。各国在国际交往中不可能各方面都存在共同利益,有利益交叉同样也有利益的相悖,习近平总书记在面对此类问题时一贯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有分寸有成效的进行外交活动,使中国外交充满魄力与魅力。

二是义利的统一。中国自古以来就非常重视“义”,管子曾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而“义”就是四维之一。“利”就是利益,好处。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在外交工作中要兼顾义与利。在外交工作中要讲道义、讲正义、讲义德,并且要做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共同前进,不能只谋一国私利。从习近平总书记近年来对周边国家以及发展中国家的外交政策上可以看出,他始终秉持着正确的义利观。十九大之后,习近平总书记就对老挝、越南进行了国事访问,足以看出习近平总书记对周边外交的重视程度,周边各国虽然发展程度各不同、国家形态也存在差异,但是习近平总书记倡导与周边国家和平相处,搞好关系,做好邻居,突出周边外交在中国外交中的重要位置。在外交活动中习近平总书记从不以“高姿态”来对待我们的邻国,一直保持平等、友好、和谐的态度来维护和发展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对需要我们帮助的国家,总是毫不保留的去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习近平总书记上任以来着重加强周边外交,制定了周边外交的许多新方案新策略,在外交活动中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并且用实际行动来睦邻、安邻、富邻。2017年我国的周边外交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中菲两国关系发展越来越稳定,中韩就“萨德”问题达成一致观点,中国与柬埔寨、哈萨克斯坦等传统友好国的关系进一步得到巩固加深,中日关系也在矛盾中走向缓解的迹象。对非洲的国家中国更是显示出了大国的责任和担当,也变显出了习近平总书记自身的道义观,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继续加强对非合作,加大对“南南合作援助基金”的投入力度,从资金、技术、基础设施、军事等多领域与非洲进行援助和互利共赢的合作。在国际政治生活中,中国不惧各方压力主动为发展中国家、落后国家争取正当利益,主持公道。

习近平总书记在国际外交活动中坚持正确的义利观,为中国扩大了朋友圈,赢得了更多的友谊、更多的信任。

三是主动性与务实性的统一。习近平上任以来特别格外重视外交工作,近年来他始终积极主动的进行外交活动,出访了无数国家和地区,足迹遍布世界五大洲。纵然各国的发展阶段、意识形态有差异,但是习近平都主动发展与他国的友好关系。习近平总书记在进行外交活动的时候从来不是只停留在口头上,而是积极主动的与各国展开互惠互利的务实合作。以2017年为例,中国的务实外交取得了很大的成果;“一带一路”的世纪蓝图已经描绘出来,并且达成270多项合作成果;与美国总统特朗普进行3次会晤,双方达成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广泛合作,对中美关系的发展以及双边关系的发展做出了贡献;通过对周边国家的访问、合作、协商维护了周边形势的稳定、促进了地区的和平与发展。中韩、中菲、中日、中印的关系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和提高。习近平总书记坚持主动性与务实性相结合,使外交活动都带来实质性的突破与收获。

习近平总书记立足世界越来越开放、各国联系越来越紧密的历史新局面,积极主动开展外交活动,并且求真务实的在外交事业上有所作为。中国的主动务实外交活跃了世界氛围,丰富了自己的朋友。

四、四个坚持

一是坚持官方外交与民间外交相结合。官方外交是外交活动主要的形式,但是民间外交也是必不可少的。在全球化、信息化、便捷化的时代,民间交往的如何,民意倾向的趋势,民间舆论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国家间的关系和发展。因此,具有”不一般“领导力、判断力、应变力、亲和力、说服力的国家领导人对一国的外交事业起着关键性之外,良好、广泛、和谐的民间交往也对外交事业有着不可小觑的重要作用。习近平总书记近年来积极地推进民间交往互动,并且自己亲身融入到世界各地民间了解民心、民俗[4]。在多次对他国进行国事访问期间,习近平总书记会抽出一定时间与当地人民打交道,例如在访问英国的时候很“接地气”的参观了曼城足球学院,并且与球员亲切自拍;访美期间参观了林肯中学;在俄国还亲切会见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士代表等等。他还经常谈到代表两国友谊的人和事,在中日交流中谈到我国著名诗人李白有一个日本朋友、在韩国他谈到中韩骨髓捐献的故事,在哈萨克斯坦谈到中哈母子找亲人的故事,在与马来西亚的外交活动中提到歌手梁静茹等等。习近平总书记身体力行的为各国民间交往出力打气,得到了各国民众的好评与好感,为官方外交的稳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民间基础。

二是坚持内政与外交相结合。习近平总书记所进行的一系列外交活动在一定程度上都是内政所需,都是内政的延伸。内政和外交只有相互配合相互促进才能稳定良好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时刻把中国的发展、中国的梦想、中国的利益与世界的发展、世界的梦想、世界的利益结合起来。“一带一路”的计划是由中国倡导、中国践行、中国筹划全世界共享的发展机遇,这不仅给中国西部乃至全国的发展创造了一个难得的机遇也为全世界的共同发展、增进各国友谊、创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前所未有的机遇;中国近年来越来越重视维护与周边国家的关系,面对与中韩、中日、中菲的矛盾时力争采取非武力方式来解决,这都是为了适应国内稳定的发展环境,为了各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为了整个世界的和平做最大的努力。习近平总书记争取国内外两个大局始终保持平衡、互通、协调,使内政外交有序开展。内政和外交共同使中国这艘巨轮在国际的大海中畅行,都是不可或缺的。

三是坚持多变外交与双边外交相结合。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即双边外交也积极参与多边外交活动。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参与了多次重要峰会、国际会议、论坛,还以中国为主场组织了多次多边外交活动、推动多项地区和国际合作。积极主动地向世界各国传达中国声音、阐述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创新理念,希望各国都投身到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国际社会的建设中来。多边外交主要是提出符合时代发展、世界稳定的理念、倡议、主张、观点,那么双边外交就是要把两国共同赞成的外交理念落到实处,达成实际合作,深化理念转为现实行动。习近平总书记总是能够在合适的时机展开恰当的双边外交,为中国与他国之间的合作、发展、友谊创造了良好的外交环境。一个成熟的大国外交必须兼顾双边外交与多边外交,必须双、多变齐头并进。习近平总书记的双边外交、多边外交良好和谐的配合,使中国外交显现出空前广泛性、时效性。

四是坚持政治经济的相结合。一个国家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局稳定情况和经济的发展状况。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也有着很大的影响。政治经济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习近平总书记在外交活动中即重视提倡、践行各国在政治上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始终遵循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尊重差异的基础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也十分重视经济领域的外交。在过去的2017年,中美经济合作迈上新的台阶,全面经济对话机制筹划成立,11月份中美达成2535亿美元的经济贸易合作大单;中欧的经济合作也愈加顺畅,“中国制造2025”和瑞典“智慧工业”、德国“工业4.0”等战略计划形成对接,中欧陆海快线等多项倡议被提出,贸易合作领域也越来越广泛;中日在金融货币、科技创新等领域展开积极务实的合作;中俄在“一带一路”战略的契机下展开了更多的经济贸易合作,远东石油管道、东线天然气管道等众多合作项目在2017年得到更好的推进。中国对非洲和众多发展中国家也积极开展经贸领域务实、共赢的合作。世界各国的政治经济联系越累越密切,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条件越来越充分。习近平总书记在外交活动中始终把政治经济看做外交工作中密切联系的两个主要部分,充分运用政治经济密不可分的的关系来推动彼此的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的外交智慧是全世界所佩服的,他自信、谦虚、坚定、亲和、主动、务实。习式独特的外交使中国走向了外交的春天、使世界领略了中国的实力和中国人的魅力。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系列独具特色外交战略与外交言论不仅让中国在世界上更加夺目耀眼,也让世界在中国的带动下更加美好和谐。

猜你喜欢

外交命运共同体
爱的共同体
命运的更迭
构建和谐共同体 齐抓共管成合力
共同体的战斗
中华共同体与人类命运共同体
悠悠岁月外交情
涉侨外交二三事
命运秀
外交活動の二大ハイライト
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