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信环境下大学生政治参与的问题与对策

2018-04-03李晓莉

关键词:微信政治大学生

郝 雪,戚 红,李晓莉

沈阳建筑大学,辽宁 沈阳 110168

政治参与是政治民主的重要标尺,它既是公民实现自我政治权利的重要途径,[1]也是政治民主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大学生作为受到高等教育的年轻一代,是未来政治建设的生力军,其政治参与的意识、能力和行为将会影响我国未来的民主发展程度与政治文明水平。在当前新媒体时代,微信已经成为广大学生普遍认可并广泛使用的新媒体,在大学生政治参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引导大学生运用微信进行有序、理性的政治参与,对大学生成长及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有着重要意义。

一、大学生政治参与

(一)政治参与的形势

政治参与是公民根据法律法规的要求,规范、有序地参与到国家政治生活中,通过自己的政治表达,影响政治的行为。[2]政治参与主要包括政治参与意识和政治参与行为两个相互联系的方面。[3]公民通过政治参与影响政治体系构成、运行方式、运行规则和政策过程。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和经济现代化进程的加速,政治现代化的步伐也必然随之加快,必然要求从不同意义上扩大政治参与内容,更新政治参与形式,而微信因其自身的显著特点,适应了这种需要。

(二)大学生政治参与需求

近代开始,我国大学生通过政治参与发挥出先锋作用,推动了我国社会进步与发展。随着社会政治民主化与市场经济发展以及技术革新与网络普及,当代大学生对政治参与的需求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为了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可靠的接班人,培养合格的公民,高校努力培养当代大学生追求个性独立、不盲从于权威、追求公正法治等品质。他们不再满足于将政治参与诉求束缚在以往自上而下动员式参与的形式中,不再满足于将政治参与的层次停留在知情围观的水平上,[4]能够逐渐认识到非理性的激进的参与方式的危害,乐于选择主动的政治参与及理性的诉求表达方式。

(三)大学生政治参与的层次

大学生政治参与包括知情、表达、参议、监督这四种层次。[5]由于微信等新媒体的发展,较传统渠道而言,政治信息传递突破了时间、地点等的局限而更为方便快捷,其内容也突破了官方统一发布的限制,角度更新,来源更广,因此在知情层次上大学生通过广泛浏览实现了普遍参与。由于微信等新媒体提供了新的技术可能,也由于微信实际上是一个小众的熟人圈子,相对而言信任度较高,初期评论和转发较多,表达层次参与也较多。但随着一些不实信息爆光,现今多数大学生持观望和审慎态度,因而影响了表达层次的参与效果,进而也影响了更高层次的建言献策和监督层次的参与情况。

(四)大学生政治参与的渠道

1.传统渠道。传统渠道中,大学生政治参与的方式比较单一,往往通过自上而下的宣传,借助有限的、正规的官方媒体达到知情的政治参与层次,而可供其主动表达政治见解、积极参议政治话题的机会并不多。报刊、广播和电视等传统渠道多以严谨的态度、统一的角度来报道政治新闻,受容量和内容等局限而无法给大学生提供充足的表达个人思想和言论的空间。其他政治参与方式,如选举、信访等,还存在着事件针对性强、持续性差等局限,也不能满足当代大学生政治参与的实际需要。

2.微信平台。微信已经成为大学生普遍使用的新媒体,可以通过海量信息为大学生提供不同视角、不同来源的信息,在普及知识、传播思想的过程中起到凝聚公众意识的作用。同时,为大学生提供政治参与的技术可能,并广泛渗入到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社交等各个领域。大学生通过转发、评论等形式表达自己的思想见解,得到及时回复,通过实时讨论实现无障碍互动。微信已成为大学生表达思想、维护公众利益、有限度评判、影响政策制订的平台,日益成为大学生政治参与的重要渠道。[6]

二、微信对大学生政治参与的影响

(一)微信为大学生政治参与带来的正面作用

微信渗入到了大学生学习、生活及社交的各个领域,改变了其生活和思维方式,体现在大学生政治参与上,微信既拓宽了公众参与政治、表达诉求的平台,[7]提升了大学生主动参与意识,也为高校提供了支持、鼓励、引导大学生政治参与的重要平台,对大学生主动地进行政治参与起着重要作用。[8]

1.渗透性强。微信能根据大学生实际需求和群体生活习惯,设置诸多社交功能而吸引大学生普遍使用。微信平台中各种公众号从不同角度,发布贴近学生思想和生活实际的信息,所发布的很多内容并没有直接地说教和明显地灌输,但从独特视角对事件进行有倾向性的报道,潜移默化地对浏览的大学生产生影响,并吸引大学生参与评论。

2.内容丰富。微信符合大学生的生活化需求,大部分内容围绕着大学生感兴趣的文化教育与生活娱乐展开互动与交流,[9]并注重突出个性和趣味性,注重多样化表达。微信中不同角度、不同方面的内容和表达方式,区别于官方严谨单一的表述,更容易引起大学生关注,使其从所感兴趣的方面产生共鸣,能引发其深入的思考和参与。

3.即时性强。微信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和实用性,突破了传统动员式政治参与中层层递推的信息传递方式,能够以几何递增的速度,以网络节点传导的形式发布和传播信息,因而传播速度快,影响面宽。[10]大学生可以随时随地浏览、分享、留言,不再受时间和地点的局限,能及时关注政治信息并在第一时间参与。

4.互动性强。微信平台突破了传统的时间、距离、人数等的局限,[11]是建立在熟人基础上的信息和联系网络。同时,微信设有分组功能,能够实现信息在小众内部快速传播,由于成员均为熟人,彼此间的信任度高,能实现真实、有效的互动。

(二)微信给大学生政治参与带来的负面影响

1.内容繁杂,不易区分。微信中内容丰富却又纷繁复杂,各种角度、各种言论混杂在一起,难免会良莠不齐。有的信息发布者未经确认就凭直觉发表见解,推测原因,表达过于随意,存在着断章取义的现象。这样会误导浏览的大学生,导致一些观念先入为主,使权威的指引作用无法实现。

2.冲击力强,容易误导。微信信息为了吸引观众往往标题醒目、冲击力强,但是存在为了吸引眼球,获得更多关注而哗众取宠,随意发布颠覆性言论的现象,给网络环境及大学生政治参与都带来了消极影响。

3.互动传播,容易从众。微信互动性强,特别是在大学生之间存在由于阅历、认知能力相近,无法全面看待问题,不能进行理性判断的问题,更容易互相影响。大学生容易形成从众心理,并排斥不同意见表达,导致持不同意见者难以充分辩论,进而影响大学生政治参与的公正和有序。

三、微信环境下大学生政治参与的问题

微信环境下,大学生政治参与主体特点突出,具有参与意识和参与行为发展不同步、有限理性与冲动性并存、责任感与超脱性并存的特点。大学生有主动了解政治的想法、关注社会热点的意愿,愿意主动了解政治事件、政治权益、公共事务、公益事务等,但是由于大学生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不成熟的时期,年纪轻、阅历浅,也会存在鉴别力差、易从众或参与行为不积极、参与层次较低等问题,需要结合实际来总结和分析。

(一)政治立场不够坚定,鉴别能力不足

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尚未最终形成,特别是在当前新媒体时代,微信带来了新的问题,呈现出新的特点,大学生面对微信环境下纷繁复杂的政治信息,往往会迷失在海量信息中,无所适从,或是将个别案例同社会常态相联系,导致思想认识出现偏差。同时,相关部门缺乏进一步的微信平台建设和有针对性的引导,使得大学生在微信环境下政治参与的意识和行为出现了一些问题。

(二)责任意识不强,表达过于随意

由于微信朋友圈是熟人的小众范围,大学生往往会随着自己心情,未经进一步思考而随意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有的有意或无意地转发了未经求证来源、未确定真实性的信息,而导致错误的信息快速传播,同时微信朋友圈相对较封闭,不利于监管。有的问题处理不及时,也使得大学生在微信政治参与中责任意识不够,评论和转发过于随意。

(三)政治参与层次不高,处于围观从众状态

由于一些人为达到自己的目的而有意散布虚假消息,微信朋友圈的信息已从最初的盲目信任转发转变为现今的普遍质疑观望。大学生不能全面分析及理性对待信息,怀疑又无法确定信息的真实性,再加上觉得有的与自己关系不是很大,又担心个人信息外流,而不愿意参与评论,使得大学生政治参与目前还停留在知情这一较低层次上,不做进一步参与。

四、微信环境下高校引导大学生政治参与的原则

(一)把握主流价值观,将微信平台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阵地

高校应将微信运行规律、教育规律、学生成长规律相结合,有效地占据微信阵地,将其作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平台,将内在需要与外在激励结合,来提升大学生政治参与意识,渐进、有序地扩大政治参与范围,规范制度化管理,拓展政治参与渠道并建立良性互动、激励评价机制,引导大学生积极、有序地开展政治参与活动。

(二)把握微信发展的良好契机,大力宣传引导大学生政治参与

以大学生普遍接受的、现实所处的微信环境为切入点,加大宣传力度,使大学生深刻认识到微信环境下政治参与的重要性和有益性以及微信带来的负面影响,将微信作为他们参与政治、表达诉求的渠道,主动接受正面教育和引导。并针对微信环境下大学生政治参与存在的具体问题,研究提升大学生政治参与意识,科学引导大学生政治参与行为的具体对策,为我国政治民主化建设培养合格的建设者。

(三)根据大学生成长规律,提高大学生接受程度

着眼于大学生现实情况及其成长规律,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提高其接受程度。以政治素质发展为例,要针对不同政治程度的大学生,面向中共党员、预备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共青团员、群众等不同群体,开展不同内容、不同方式的政治参与技能提升活动,增强其分析、鉴别政治信息的实际能力,进而对其政治参与活动进行积极的指导,提高其有效性。

五、微信环境下引导大学生政治参与的对策

(一)注重加强正面引导

建立健全动力机制,要在内因起决定作用的基础之上,融合内在需要与外在激励,主要在于激发大学生主观能动性,使之从思想上认同、从心理上接受,因而要在各个环节突出导向作用。

1.两课教学中,注重结合实际。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并联系现实当中的具体问题,学会分析和解决问题,理性地认识、分析现实事件,合理地表达政治见解,依法实行政治监督。因而两课教学要主动占领舆论阵地,特别是对重大事件、热点问题,要及早发布官方解读信息,引导大学生理性思考、合理表达。

2.成长导航中,突出引领作用。对学生进行成长导航,促进其成长、成才。不能短视地将重点放在就业技巧与能力培养上,要注重思想政治教育,提升其思想政治素质,提高其政治参与能力,使大学生坚定政治方向,有坚定的政治信仰。

3.提升教师、班导师(班主任)、助理班主任等人员的政治素养。重视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水平影响巨大的教师、班导师(班主任)以及由高年级优秀学生担任的助理班主任的思想政治素养培养,有针对性地结合重点、热点,针对学生不同时期、不同情况下容易出现的不同问题,提前准备,做到教育在前、影响在前,使广大学生能清醒地认识到微信环境下政治信息的丰富和复杂程度,并理性地对待。

(二)加强微信平台阵地建设

要加强微信平台的阵地建设,积极拓展政治参与渠道,广泛宣传并在大学生中逐步普及政治参与方式,实现微信平台中大学生政治参与的规范化、制度化管理。加强制度设计,完善激励评价机制,建立良性互动,将微信平台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政治参与效果的重要考评内容,形成正确的导向,同时加强监督。

1.加强官方微信平台建设。注重阵地建设,合理规划官方微信平台,设置贴近大学生思想和学习生活实际的内容,宣传普及政治参与的具体方式,开展有吸引力的活动,使大学生能乐于关注,参与互动,使官方微信真正能成为大学生获取政治信息的来源及鉴别信息真伪的指导,成为大学生政治参与的主渠道。

2.促进各渠道规范化运行。对待微信这一新媒体要继续坚持疏导优于堵塞的原则,既不能将其管得过多过死而限制其创新发展,也要适度管控,把握其发展的大方向,要广泛利用各种载体,并有计划、分步骤地对各个渠道进行规范化的运行示范与检查,确保大学生政治参与渠道畅通。同时,进一步规范管理,划定界线并明确责任,并对不实的负面新闻、恶意煽动民众的文章作者、公众号予以处理并公布。

3.加强网络安全和责任意识教育。针对大学生在微信环境政治参与中存在的随意性问题,要从主体主观上发力,要建立健全相关规章制度,把规矩立在前面,并通过正面教育与反面案例相结合的方式,加强对大学生的法治教育,强化责任意识,使教育入脑、入心,使大学生真正认识到微信对其个人政治参与、对社会政治环境进步的重要作用,进而能理性参与政治。

(三)逐步提高大学生政治参与层次

1.着眼于不同基础。根据不同成长环境、不同政治背景、不同政治面貌及不同性别等不同条件下大学生政治参与的不同基础,分层次制定标准去引导大学生运用微信这一新媒体进行政治参与,根据大学生实际情况,有层次、有分别地实行渐进式、有序化推进大学生政治参与层次。

2.逐步扩大政治参与层次。避免使用一套标准,要用发展的眼光,设置逐层递进、能够实现的目标,从广泛知情了解,到深入思考、理性分析,到合理表达诉求、参与讨论,再到主动监督,提出意见和建议。同时,注重加强微信平台监控力度,畅通举报渠道,发挥大学生监督作用,实现政治参与中的监督功能。

3.培养大学生网络意见领袖。注重在大学生当中培养网络意见领袖,发挥其在微信朋友圈熟人范围内信任度高的优势。以大学生网络意见领袖为中心,通过裂变式传播,发挥朋辈互相影响的作用。要努力提高大学生网络意见领袖的政治素质、领导能力,通过他们进一步发挥其网络舆论引领作用,加强正面引导,传播正能量。

作为一种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普遍使用的新媒体,微信已经融入到了大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交的各个方面,日益成为大学生政治参与的重要渠道,给大学生政治参与带来了新的契机和挑战。立足于当前大学生所处的微信环境,针对大学生政治参与的具体问题,依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阵地——高校,来寻找积极提升大学生政治参与意识,科学引导大学生政治参与行为的实际对策,对大学生政治素养提升,对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培养有重要的意义,也将影响着我国未来的民主发展、政治水平和社会和谐。

[参 考 文 献]

[1] 李金河.当代中国公众政治参与和决策科学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 吴艳.当代大学生政治参与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09.

[3] 代丹丹,陈帅男.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政治参与意识研究[J].法制与社会,2014(6).

[4] 王婧旖.从动员式政治参与到主动式政治参与的嬗变:基于建国以来我国公民政治参与变化过程的考察[D].杭州:浙江大学,2013.

[5] 燕道成,陈曦.大学生微信政治参与的现状及引导路径[EB/OL].(2016-05-26)[2017-05-28].http://media.people.com.cn/n1/2016/0526/c40439 5-28382590.html.

[6] 胡鑫.试析中国基于微信的网络政治参与[D].北京:外交学院,2015.

[7] 詹堃,王秀红.网络对大学生政治参与影响的实证研究[J].湘潮,2013(3).

[8] 吴榕芳.浅析网络对大学生政治参与能力的推动作用[J].鸡西大学学报,2012(1).

[9] 陈煜.网络时代大学生政治参与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2).

[10]吴铭,孟祥栋.大学生政治参与的新特征及教育对策:以网络热点事件的大学生政治参与为例[J].思想理论教育,2013(10).

[11]王宇涵.论网络虚拟社区的大学生政治参与[J].渤海大学学报,2012(2).

猜你喜欢

微信政治大学生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大学生之歌
微信
微信
微信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