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师学习走向创意生态
——以学前教师艺术教育课堂教学改革为例

2018-04-03牛晓牧尹艳波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11期
关键词:生态艺术课程

牛晓牧,尹艳波

(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陕西西安 710062)

移动互联网时代,颠覆性创新改变了课堂生态,导致学习“生态系统”重组,教学改革的研究视野也转向生态取向。基于生态观以及互联网时代的(创意化)全媒体发展趋势,课堂教学改革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必须联系变化万千的社会生态。2010年来,世界范围内的技术进步与创新对人类生活方式的冲击,更能看到创意为教育带来生机无限的未来图景。同时,互联网+创意学习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作为信息科学、生命科学、脑认知科学、生态学、美育学等引发的创意文化将成为未来教育的前沿,导致全球教育重构。我们认为课堂改革的可持续性需要建构全媒体化的学习生态系统,以此保证改革的稳定和持续。

一、创意学习的理论与实践探讨

(一)创意生态学的缘起

“创意”这一概念源于“创新”概念的提出,是来自经济学界的熊彼特“创新理论”,作为构成知识经济思想的核心概念,它是当今生态经济学的理论支柱之一。熊彼特认为:创新就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把一种从来没有过的关于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从而求得生产量的增加,资源要素利用效率的提高。此后比尔顿博士提出了“创意”概念,定义了创意:“创意要求我们做或者想新的东西,或现有元素的重新组合”,“创意必须产生出新的东西,创意必须产生出有价值或有用的东西”使之推动实现[1]。这样看来创意是一种文化要素,这种文化要素包括了知识、信息和创意,创意只有在文化价值链框架下考虑才有教育意义。约翰·霍金斯将“生态学”中的“生态”一词引入关于“创意”和“经济”的讨论中,其用意是让习惯了“无生命经济思维”(工具理性主导下的经济思维)的人们,在看待创意经济时,不要忘了“生命”这个根本。所谓“创意生态”,就是强调在对“科学”的认识上,学科融贯,消除人为设定在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之间的绝对界限;在对“资源”的认识上,拓展视野,看到人力资源、社会资源和自然资源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在对“生命”的认识上,超越狭隘,意识到人类、社会和自然是一个生命的整体,有机世界和无机世界不再彼此分离,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生命的世界[2]。

(二)教育心理学的探索

十九世纪行为主义心理学主张“效果律”,由此导致了教育上的不良后果。20世纪前后格式塔心理学、建构心理学等新的学习理论主张以生态学的方法取代信息加工的方法,强调自然情景中的认知,环境对智能的影响。90年代后对情景认知以及情景化人工智能的研究走向高潮,随着对知识创新人才需求的增加,有关情景认知学习理论已成为一种有意学习并促进知识向真实生活情景转化的重要学习理论。相关实践模式的开发已被称之为“情景化运动”,并朝着跨学科方向发展。互联网时代知识共享的理念使情景认知学习教学模式成为教师教学设计的重点,要求教师具备丰富的想象力、人文素养、即兴创造等能力。与此同时,据脑科学的发现,创意力的复杂程度远远超过了左右脑的发展,由此创意思维引起了世界的关注。教师的创意思维是引导教学改革的基础,是引导学生学习的动力,教师应该“像艺术家一样引领创意,像企业家一样领导变革”。

(三)职前教师创意学习的实践需要

大量的新兴产业正在颠覆传统产业,工业化的传统课堂形态及课堂管理面临着彻底地变革。移动互联网、智能技术催生生活方式的改变,引发创意学习(创意学习的特征是互联网框架下的体验、探究学习,具有空间的多样性和移动性),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学会”系列基础目标的支撑下,引发了世界范围的学习革命。课程范式转换、学习过程取向、改革工厂化的课堂成为课堂教学改革的研究热点。许多欧美高校不断进行教学改革,整合教学资源,目的是培养职前教师成为掌握多学科领域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其教师创意学习的方式体现在复合型知识的获得过程中,通过开设信息素质课有效提高学生信息提取、加工能力。同时,项目学习课程的创意设置和内容的多元为创意学习提供必备资源和条件,此外,国际化课程的开设实现跨国教育资源的整合。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学术界也积极开展创意教学的实践,我国职前教师教育尽管在课程体系方面做了改革和调整,但一直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重学术、轻技能”的现象,再加上一些高校对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缺乏深刻的认知,造成了师范生教学技能薄弱、毕业后适应教师职业的实践能力不强等问题[3]。2011年国家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不仅为教师教育的观念转向建立基础,同时也隐喻了创意教育的发展趋势:以教师的发展为本,把尊重教师、促进教师个性发展的生态性作为教师教育的目标。将教师的创造力培养与生活美、社会美、艺术美不同层面的游戏体验相互联通,以达到能力与个性培养和谐发展。各高校应打破理论教科书模式的学习,充分开发、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资源,强化校内实践理论知识模拟,校-地-园联合强化实践与创新,培养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复合型人才”[4],提倡为职前教师提供个性化的创意学习空间。

二、职前教师创意学习生态系统

教育生态理论主张运用生态学的原理,对教育现象进行生态分析,注重整体和谐、动态开放,追求可持续发展。对职前教师教育而言,学习教育理论和进行教育实践缺一不可,两者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在教育实践生态系统中,不存在脱离理论的实践,也不存在与实践无关的理论,它们之间是相互耦合、深度融合的,应努力达到一个促进两者发展的平衡点[5]。创意学习最重要的一个要素就是学习方式的变革,当前职前教师学习基本是将理论教科书模式的学习转成借助网络资源的学习,对于解决职前教师与入职和职后连接帮助不大。职前教师的成长需要在三个维度上展开,一个是学科学习(包括网络、课堂),一个是课堂之外的实践学习,另一个是基于对“自我学习”的“审视”和“反省”性学习。学习不仅以原理去从事实践,更要以真实情境中的省察与反省性思维为基础,在问题情景中学习。为此,需要建构一个生态化的职前教师学习生态系统,创意学习需要建立一个基于线上线下整合的互联网+校内+社会+国际的学习生态系统。创意学习生态系统具有联通整合资源的功能,为职前教师的创意学习提供发展动能,为确保学习的落地性、实操性,体现职前与职后的联系性,我们针对学前教师艺术教育提出以下创意学习方案。

(一)创意项目学习——创意生态学习方式

1.创意教育与艺术学习区

建构审美体验学习模式,打破传统的艺术学习模式(理论学习和技艺学习),打破生活与艺术的堤坝,在生活中发现新意和进行艺术创新,通过教育创意将艺术实践中的美学因素生活化,将艺术与现实结合并转化为职前教师的学习内容,运用生活中的创意表现艺术,使艺术变得具象,且能感知与体验,培养学前教师的艺术审美能力与艺术表达能力,并激发教师的艺术表达欲望。

2.创意教育与社会服务学习区

让文化(艺术)创意引领艺术实践,引导职前教师参与周边的文化(艺术)创意活动,与社区合作,搭建社区服务体验区,多角度选择学习实践内容,如社区教育机构,文化传媒、养老院等服务区,在此基础上建立创意文化(艺术)学习园区,使教师的创意得以实践,并在社区发挥效益,服务社区的同时,改变学前教师的艺术思维和固有的艺术学习模式,通过创意的实践,感受文化(艺术)在生活中的地位与作用,培养学前教师的艺术实践能力的同时,培养学习能力、表达与沟通能力、创造能力、团队合作能力。

3.创意教育与艺术策展学习区

拥有策展能力,也就拥有了更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通过小组讨论、研究学习以及去画廊和博物馆实地实践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策展理念和实战技巧[6],引导学前教师走进画廊、音乐厅、博物馆、展会中参观学习,将艺术的学习与历史、文化背景结合,以小组的形式通过艺术策展的方式展开学习,在策展的过程中,培养学前教师的艺术领导力,同时提升艺术感悟力、社会洞察力、艺术感召力以及操作执行能力。

4.创意教育与智慧成长学习区

通过创意活动的设计,将科学、工程、多媒体、音乐、艺术等跨学科知识融汇于一个充满互动合作、寓游戏于学习的环境,激发创新潜能[7]。倡导动手与动脑、科技与艺术、个人与团队的结合,将舞蹈、戏剧、音乐、美术、影视等艺术资源,灵活地融入数学、阅读、科学等不同学科的学习中,在跨学科的学习整合中,发挥艺术独有的价值,通过激发学前教师表达无穷的艺术创意,培养艺术创造力及运用科技的能力,最终培养学前教师的艺术思维。

(二)创意学习文案——生态范式的教学素材

互联网时代,线上和线下结合的教学探索有诸多路径,如慕课、翻转课堂等。而其背后的支架是创意学习文案,也称为“生态范式的教材(导学案)”,是一种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师教育读本,以叙事的视角将教育事件中的立意、设计、策划、干预、研究与教师教育平台型课程资源有机的连接在一起。生态范式的教材,就像剧本或编剧,叙事方式如一个看不见的导演引导读者走入幼儿园,学校和社区等不同的教育环境,进行创意探索。通过生态范式的教材学习,学习者将成为学习的主人。生态范式的教材是用互联网思维建构的文本,学习方式是围绕学习主题,通过整合各种学习资源实现多方共享,将在线学习与落地课程联系在一起,实现教师创意学习生态化。如在纸上慕课的引导和启发下,将校内和校外资源进行深度融合,运用研究性学习方法,以项目学习的方式通过微信平台、微电台、微杂志、微教育等平台制作与运用,充实和拓展学习资源。将信息课程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在创意教学的课程实施中,通过信息化课程使职前教师教育走向创意生态。

三、打造全媒体课程

创意学习生态就是要营造各种适合创意教学与创意学习的环境,需要多学科共同配合,由学校、创意课程、信息技术等形成合力,在人才环境、空间环境、课程环境、学习环境、评价环境、政策环境、信息环境等诸多方面注入更多资源,产生更多适合创意教育规律、创意学习规律、创意项目生长规律的创意生态型教育功能新区,才能推动创意教育发展方式转型和课程结构升级。以下是以学前艺术教育为例,设计的多媒体创意学习方案。

(一)教材与课程架构

建立职前教师教育课程体系,开设模块化、选择性和实践性的学前艺术教育课程。突出实践导向的职前教师教育课程内容,融入教育教学案例,将学科前沿知识、课程改革和教育研究最新成果充实到教学内容中,及时吸收儿童研究,学习科学、心理科学、信息技术的新成果;推进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特征的研究型教学改革,着力提升师范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变革教师教学方式和师范生学习方式,提升师范生信息素养和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学的能力。开展规范化的实践教学,将实践教学贯穿培养全过程,分段设定目标,确保实践成效[8]。对“实践前—实践中—实践后”全过程提出明确要求。为了帮助教师教学和学生的创意学习,教材应为生态范式的教材(导学案),呈现教学思路的教师用书、教学方案和提供学习策略的学生用书,在教材的学习方案中,将音像资源、互联网查找的信息等有机地设计在学习环节中,使课堂教学和学习内容成为一个互通的生态系统,连接线上与线下。在呈现艺术知识的基础上,根据艺术知识的美学特质设计教学方案或“学习游戏”,在游戏中融入戏剧化的动态体验,以便产生更具情景深度的体验学习。通过“通识美育—实训应用—艺术基础—综合实践与探索—研究与反思”的课程系统和“教学主题—学习目标—活动拓展—感知与体验—资源探索—创造性体验—创造与表现—反思与评价—学习延伸”的教学流程来进行艺术学习。同时将教材学习和网络平台课程学习相结合,通过网络和信息技术将职前、职后学习和高校、幼儿园、社区、国内、世界互联互通,提供信息服务和交流的平台,推动“互联网+学前教育”生态化。

(二)课程模块开发

关于课程模块的开发,包括五个部分:“基于通识学前美育学的课程”、“基于学前实验实训扩展的课程”、“基于学前艺术基础的课程”、“基于学前综合实践的创意项目学习的课程”、“基于学前反思性学习的课程”。

1.基于通识学前美育学的课程

学前艺术教育专业的职前教师,需要扎实的与学前儿童相关的艺术和美育学基础,需要掌握艺术技能的同时,培养艺术与人文素养。此类课程讨论学前儿童美育的相关问题,即学前儿童在不同环境中的审美活动,从儿童文艺学、儿童审美心理学、儿童语言学、儿童人类学、神话学等视角阐释美育学的基本理论知识。透过丰富的课程主题,从艺术观念、艺术活动、艺术品、艺术的物化形态、艺术环境等多个层面了解艺术。从生活、文化、情感、科学维度掌握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如学前艺术教育指导、学前艺术教育课程设计与实施等。

2.基于学前实验实训扩展的课程

本类课程主要内容包括:中外艺术特色的学前儿童课程范式、方案的编制、实操等。实训教学目标要明确,内容具体,要求突出重点,步骤清晰简明,操作性强,能体现实训过程与成果。通过学习,使学前教师既懂理论、又善操作,例如基于博物馆的学前儿童艺术课程,通过查找相关理论,编写实施方案,到博物馆进行实操,挖掘艺术资源,形成教学方案,在活动过程中教师给予指导和评价,学生在反思的过程中学习和提升经验。

3.基于学前艺术基础的课程

此类课程关注学前教师的艺术能力在创造性学习基础上的发展,注重培养学前教师的童心和艺术智慧。基于学前儿童的艺术感和艺术活动的特殊性,对学前艺术教师提出了特殊要求,如儿童丰富的想象力和天真烂漫的游戏,要求学前艺术教师理解幼儿年龄阶段特点的同时,具有创意性和智慧性的艺术表现力,使得艺术活动能最大限度的地吸引儿童参与和激发儿童的艺术兴趣。除了学习艺术知识技能外,更多的是培养艺术的感知与体验、创造与表现以及艺术编导的能力,在课堂上能够基于幼儿的艺术语言进行肢体以及情感的表达和延伸,能够借助不同类型资源进行艺术创造的能力。

4.基于学前综合艺术实践创意项目学习的课程

项目学习除了实践的创意性,还要具有基于真实环境的研究性学习体验,在真实情景中,将理论知识升华为实践经验。此类课程内容包括:创意学习实践区课程:通过创意教育与艺术探索的课程学习,培养学前教师的创意艺术表达能力;创意社会服务实践区:通过创意教育与社会服务区的课程学习,培养学前教师的创意艺术实践能力;创意文化策展实践区课程:通过创意教育与文化策展课程学习,培养学前教师艺术领导力;创意智慧成长实践区课程:通过创意教育与多学科融合的课程学习,培养学前教师的创意艺术思维。

5.基于学前反思性学习的课程

反思是对自己的思维过程、思维结果进行再认识的检验过程,是学习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当代建构主义学说认为学习不是被动的接受,不是单纯地复制与同化,它要求学生在活动中进行建构,要求学生对自己的活动过程不断地进行反省、概括和抽象[9]。通过反思的问题把学习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通过让学习者合作解决真实性问题,来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并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10],学前教师的艺术教育应在各个场域中通过实践开展学习,以问题学习为导向,在问题情景中开展反思性学习。同时注重评价的过程性和实效性,注重生态环境的显性和隐性作用。

四、结语

所谓教师学习走向创意生态,即是引入创意生态的理念、方法和手段统整学习过程,开发创意学习课程,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将课堂学习、线上学习、社会实践、全媒体资源整合,以项目学习为基轴展开,从五个课程维度开展和整合学习。当前需要以学科为主体,将线下课程、线上课程和研究性课程、实训课程统整成为一个有序而高效的课程体系。为确保实现学习资源整统落地,可以邀请职前、职后教师共同参与课程与教材内容的开发。课堂教学改革必须联系变化万千的社会生态,还要关注课程与教材的创意研发,依据全媒体教材的写作模式,在优化传统教学的基础上,为学前教师艺术教育的创新学习提供丰富的创意学习方案,教材类型、课程资源全面而具有生态性。同时,追踪前沿,贴近国际,联通国内外艺术教育教学成果,助力学前教师艺术教育的发展。

猜你喜欢

生态艺术课程
“生态养生”娱晚年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纸的艺术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