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政府融资模式研究

2018-04-02魏嘉潞

财经界·下旬刊 2018年2期
关键词:中央政府财政融资

魏嘉潞

摘要:目前我国各级地方政府融资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新模式不断发展,但监管体系仍未配套,监管可持续性差,财政、金融体系等方面的问题不断显露。在满足地方融资要求,配合地方经济发展的同时,创新融资模式,完善监管体系,改善财政分配是地方政府融资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地方政府 财政 融资

自1994年分税制改革后,中央政府占财政收入比例大幅增加,而占财政支出比例逐年降低。各级地方政府为促进区域发展不断加大基础设施投资,招商引資等,在促进了地方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导致地方政府的财政问题日益严重,政府融资模式的改革研究成为了热点。

一、地方政府融资现状

地方政府融资是指统一财政或金融渠道为地方各级政府实现社会、经济发展目标而筹集资金的活动,主要可分为财政拨款、资产融资、债务性融资和权益性融资等几大类。

目前地方政府融资的基本模式是依靠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政策性银行贷款加土地财政政策。在这一基本模式下,地方政府不断发展融资平台,也就是政府性投资公司。对融资平台,地方政府直接进行财政投入,并赋予其特殊经营权,同时国家开发银行也为融资平台项目提供软贷款。

二、地方政府融资问题分析

虽然目前各级地方政府已经形成了一套基本的融资体系,但总体来看地方政府融资在制度管理、融资的透明性以及可持续性等方面仍存在很大问题。

首先,在制度管理方面,目前我国的地方政府的融资体系并未有全局的制度规范,中央政府并未对其有严格的监管,对其存在的一些违规行为也采取得过且过的态度。所以当地方政府融资规模膨胀时会产生大量坏账,同时依靠土地财政,还需占用耕地等,使农民群体失去生活保障,造成巨大的不良影响。

其次,地方政府融资主要依托仍为土地财政,土地财政对社会整体带来的负面影响是巨大的,无论是占用农民耕地还是推动房地产市场的泡沫化,都对社会稳定带来巨大的影响,依赖于土地财政的融资方式显然是不健康的,也是不可持续的。

最后,地方政府的建设性债务长期处于不透明,不公开的状态,利益相关各方,如中央政府、地方人大以及财政部门都没能把这部分纳入监管,这就意味着地方政府的负债情况游离在公共资金的监督体系之外,这对商业银行来讲是十分危险的,也就是对政府的贷款风险无法控制。

此外,由于始终有中央政府作为地方政府的后备保障,地方政府可以通过行政化方式向中央政府申请更多的转移支付和贷款。不存在硬性约束,地方政府也就极其容易过度举债来进行经济建设,随之容易产生道德风险的问题。

三、如何完善地方政府融资体系

基于以上分析,个人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地方政府融资体系进行改革。

合理分配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财权与事权,使财权与事权更加匹配,从而减少地方政府的财政压力。即适当向中央转移部分事权或向地方转移部分财权。

规范化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对其建立完整规范的监管与考核机制,使其市场化,从而提高其运营效率。对于非营种性的项目,也要建立补偿机制。

创新地方政府的融资模式,借鉴美国地方政府的融资经验,可发行市政债券,并设立相关机构对其进行监管,在我国可允许较有保障的地方政府发行长期债券。

在大型政府项目中引入社会资本,如BOT、BT、TOT、TBT和PPP投融资模式,吸引私人及社会资本进人投资项目,提高投资效率,降低政府在基础建设方面的财政压力,同时也有利于设施的后期管理。但注意在发展此类项目时,要加强监管力度,也可对政府权力进行一定的限制。

公开地方政府的债务状况,建立完善的监管机制,对其各季度和年度报告进行审核,从而约束地方政府的行为并限制其债务规模。

地方政府融资存在的问题是现行财政制度和金融体系下不可避免的,但随着金融体系的不断完善,融资模式的不断创新以及政策制度的改革,融资方式规范化,透明化,可持续化的趋势是势在必行的。但考虑到政策设置、实施的滞后性以及金融体制改善的困难程度,地方政府融资模式的改善仍需较长时间的努力。

猜你喜欢

中央政府财政融资
中央政府将首次在澳门发行人民币国债
9月重要融资事件
7月重要融资事件
2016年四川省财政补助健康服务业重点项目(三)
我国财政社会保障支出研究
5月重要融资事件
4件重要融资事件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国家财政责任的优化
历代中央政府对藏区赔命价习惯法的态度考释
读懂现代财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