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挑战与机遇并存:对于当下中国版画艺术的新思考

2018-04-02郭金良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北京100081

丝路艺术 2018年10期
关键词:学院派版画群体

郭金良(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北京 100081)

世纪之初,全球化风暴席卷世界,传统民族文化在与西方现代化的交锋中,不同程度地受到现代化的冲击。中国的版画艺术在社会转型的时代背景下经受着极大的挑战,同时也面临着重要的机遇。通过对文献资料的梳理和实际的田野考察,笔者总结为以下几点。

第一,复制版画主要以木版年画的形式延续至今,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彰显魅力。

中国古代版画艺术与远古时期的岩画、陶器上的彩绘、殷商时期的甲骨文以及秦汉的画像石刻都有着密切联系;至唐代木刻版画开始,佛教版画盛行;两宋金元文学书籍插图广泛应用;明清的彩色印刷,木版年画的繁荣。古代版画艺术在历代无数画家和雕刻家经过长期深入的生活实践、艺术实践和探讨后,共创了它的辉煌。伴随西方印刷新技术以及照相技术的传入,古代版画也面临着危机。随后20世纪以来至今,中国古代版画以木版年画这一形式延续至今,在国内形成了多个集聚区,主要有:天津杨柳青、河北武强、河南朱仙镇、陕西凤翔、山东潍坊杨家埠、江苏桃花坞、福建漳州、湖南滩头、四川绵竹、广东佛山等。

第二,改革开放时期的版画群体集聚地依然存在,新的集聚区的也有出现;

各地版画艺术创作良莠不齐,发展不平衡。

中国创作版画,自上个世纪30年代开始,版画群体就一直是其主要的组织形式。像最初的MK木刻研究会、无名木刻社等,都是以版画群体的形式而存在。这种群体创作的组织形式一直延续至今,他们在祖国各地悄然生长,以强大的生命力构成我国版画艺术繁荣发展的根基。新世纪版画群体主要有:黑龙江北大荒、内蒙古科尔沁(哲里木)、四川、云南、广东佛山以及2006年打造的集原创、收藏、展示、交流、研究、培训和产业开发为一体的中国版画事业与产业并进的发展基地——深圳观澜版画原创基地。[1]目前的版画群体成员构成成分较改革开放新时期的人员构成有很大的不同,各个集聚区版画创作群体基本形成了“老中青”三代,群体中除了老一辈版画创作者和各个地区学校的小初高中美术老师、还加入了许多新的年轻的学院派力量。

第三,版画艺术集聚区在时代环境的转换中进行着自身的调试,在版画创作题材、内容、技巧、风格上经过长时间的传承积累,逐渐形成了较强的民族特色与地域特色。

群体版画的创作内容多汲取于现实生活,可以感受到版画家对于生活的热爱和对生命的真诚,作品易于理解也富有探索精神。像内蒙古哲理木版画,它植根于内蒙古东部科尔沁大草原,作品以草原生活百态展现牧民的健壮和豪放,彰显彪悍、热情的民族艺术形象,追求广袤浩远的艺术风格、极具蒙古族特色。云南文化长河悠久、艺术积累深厚,有着千奇百态的自然景观和风情迥异的民族特色,这为版画创作者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灵感,所以云南版画既具民族特色又具现代风貌,以“美丽、丰富、神奇”誉满天涯。[2]四川巴县和綦江两个地方的农民版画群体,作品均出自农民之手,具有民间艺术的特点,而且他们的作品表现了农民的审美观念和习惯,具有和专业画家作品不同的风格和独特的艺术魅力。他们质朴、清新、稚拙,夹带着泥土的芳香和山野的风情,他们多从刺绣、剪纸、蜡染、图案、泥塑、木雕等民间艺术中汲取营养,具有一种“大巧谢雕琢”的原始状态的美。[3]

第四,学院派版画与民间版画群体的互动更为频繁,版画群体的创作更为多元,作品展示平台更为多样。

学院派绘画一般意义上泛指通过学院严格训练教育或正规的科班培训的画家。而版画教育的滥觞可追溯到1931年鲁迅先生在上海举办的木刻讲习所。之后抗战时期的延安鲁艺美术系与浙江等地的木刻函授班,都以不同的办学方式培养了一批版画人才,但正规的版画教育的展开还是在建国后。1952年版画开始进入高等美术院校课堂,1954年版画科系便陆续在各地院校中建立,从此版画教育研究也随之兴起。[4]目前学院派版画群体基本上指“八大美院”版画系科班教授以及版画系专业毕业学生,或是经过高校版画教学体系训练的版画家。

在世纪之初,学院派版画曾被艺术理论家诟病:“中国现代版画艺术刚刚庆祝它的百年庆典,它的成就是辉煌的。然而,目前面临着前进中的困境:它从最具有群众广泛性的广袤地盘,萎缩到只在高等美术院校课堂和铁杆版画家画室相对狭窄的圈子里。版画的重振雄风,是我们必须正视和加以努力的重要课题。”[5]在新世纪这十几年的时间里,学院派版画也在不断地寻找机会,一方面从版画艺术自身出发,与国际版画家们互动,寻找突破;一方面与民间版画群体进行互动,不断挖掘本民族的艺术资源,在民族艺术的传承和创新方面不断努力。同时,民间版画创作群体也积极主动向学院派多学习艺术的思维、观念,打破之前根深蒂固的传统局限,放开思维,真正的从版画艺术的角度结合本民族的优秀的艺术基因,努力创作。相比较而言,新世纪这十几年的发展较之世纪之初的彷徨与困境,已经做出了较好的调整。版画作品更加多元化,版画交流的活动更为国际化,版画展示、展览的平台更也加多样化。

第五,回归传统:民族版画艺术的传承与学校版画教育的培养都在向民族传统靠拢,挖掘民族的文化艺术资源,结合当代艺术思维、艺术理念,创作切合这个时代的优秀版画作品。

自1931年鲁迅先生的上海木刻讲习所始,中国现代版画有了标志性的开端。1949年中国美术家协会成立,尔后1953年设立版画组,各省市、自治区也纷纷设立美协分会或分会筹备组,负责推动本省市、自治区的美术和版画运动。1954年从国家行政美协层面,开始举办第一届全国版画展览会;从美术教育层面,版画科系在全国高等学校纷纷设立。

第六,儿童版画对于民族文化艺术的传承极为重要,各大版画集聚区都不同程度的进行小初高的版画教学。同时随全球化和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儿童版画作品的现代性增强,但作品中具有民族特色的因素相对缺失。

在中国现代版画发端伊始,鲁迅先生在引介西方优秀版画作品、倡导版画艺术的同时,对儿童版画教育和儿童版画的国际交流也极为重视。[6]但无奈当时社会环境极为恶劣,儿童版画难以获得发展。1985年,中国少年儿童版画协会在北京成立,这是我国版画史上首次出现的全国性的儿童版画组织,他的成立为推动少儿版画的进一步发展意义非凡。随后,全国各地儿童版画的教育、展览活动蓬勃发展。那么,进入新世纪,因由现代化和全球化而带来的艺术教育理念和艺术审美观念转变的同时,少儿版画教育在积极传承民族文化艺术的同时,也遇到了教学理念落后、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减弱、作品风格单一化等诸多问题。

通过对中国版画艺术相关历史文献的梳理和笔者实际的田野考察,我们可以看到:进入21世纪,在新的互联网和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在新的市场经济和后现代的社会语境下,中国版画艺术及其创作群体面临挑战,他们不断的做出积极应对,不断寻求新的发展之道,促使中国版画艺术不断更新与再造。

猜你喜欢

学院派版画群体
版画作品选登
学院派宣传册设计作品
通过自然感染获得群体免疫有多可怕
逐风骑行——擦色刻版画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拓印版画是这样做出来的
以创新为驱动力,兼具学院派的严谨态度 Q Acoustics
大众 何以变成“学院派”
关爱特殊群体不畏难
特殊群体要给予特殊的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