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场馆品牌科普活动的孵化和培养
——以安徽省地质博物馆为例

2018-04-02黄慧宇世明安徽省地质博物安徽省合肥市3003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安徽省合肥市3006

丝路艺术 2018年10期
关键词:科普活动场馆安徽省

黄慧,,宇世明(安徽省地质博物,安徽省合肥市 3003)(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安徽省合肥市3006)

引语

“科普是公益事业,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发展科普事业是国家的长期任务”[1]。狭义的“品牌”是一种拥有对内对外两面性的“标准”或“规则”,是通过对理念、行为、视觉、听觉四方面进行标准化、规则化,使之具备特有性、价值性、长期性、认知性的一种识别系统总称。场馆品牌科普活动是具有场馆特色,经过反复打磨,具有较为固定的场次、形式的一种科普活动。对儿童而言,博物馆具有特殊的价值。首先,区别于学校的书面化和符号化,博物馆是一个物化的世界,所有的展品都是真实的、具象的,很符合青少年具体形象思维的特点。其次,由于儿童认知发展的特点,他们的注意力很难持久,以无意注意为主,而博物馆是一个充满丰富刺激的环境,可以不断激发儿童的兴趣和求知欲。最后,儿童的发展是整体的,博物馆的展示一般具有丰富、相对完整、生动鲜明的特点,可以帮助儿童在特殊的氛围中,较完整的把握有关内容,感受事物的整体性和多样性。[2]

一、安徽省地质博物馆科普活动发展现状

安徽省地质博物馆以突出古生物化石为特色,兼顾其他地学知识的展示,以突出安徽本地为特色,兼顾国内外相关内容的展示。现有馆藏标本5万余件,包括不同地质时期各类化石、各类矿物岩石宝玉石等。主要有国内著名的生物群化石系列,安徽特色化石群标本,及各种尺寸的矿物晶体、造型石、观赏石、陨石等③,参观群体以儿童、青少年为主。2014年以来,安徽省地质博物馆组织开展各类科普教育活动近200场次,受众逾百万人次,包含主题科普活动,特色科普活动,常规科普活动等,活动规模10-10000人不等。每年“4·22世界地球日”“5·18国际博物馆日”“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日”等重要时间节点,都是安徽省地质博物馆各项科普活动集中呈现的时期,通常采用大型广场活动宣传、科普影展、科普进校园、科普进社区、媒体互动和科普讲座等形式。

同时,每年至少策划一场辐射面较广和影响力较大的科普活动。诸如:

1.2015年与电视媒体合作,开展“重返侏罗纪——安徽省恐龙迷电视科普大赛”,被列入2015年国土资源部科普示范活动,分5个阶段进行,历时3个月的电视转播,共有来自近30所学校约13000名6到12岁的小学生,通过9个赛区参加了比赛。

2.2016年联合安徽摄影家协会举办安徽省首届世界地球日摄影大赛,共收到来自全国各地的3000多幅参赛作品,获奖作品在馆内举办了专题展览。

3.2017年初成功举办安徽省首届国土资源科普讲解大赛,吸引了全省国土资源系统29支代表队共63名选手参赛,决赛由省级电视媒体全程录播,大大提升了国土资源科普传播能力和传播范围。

4.2018年安徽省第二届国土资源摄影大赛已经启动。目前已收到来自全国各地的众多优秀摄影作品,作品的征集和评比工作正在紧张地进行之中。

安徽省地质博物馆所开展的科普活动均是基于对馆内展陈和藏品内涵的深度挖掘,具有其他类型博物馆所不具有的优势和独有特色,注重地质、古生物等科学知识的宣传和普及。活动开展依赖于科学严谨的展陈内容和丰富多彩的展陈形式,以及地质矿物标本及古生物化石标本的展示和强大的地质、古生物专家团队资源。

二、品牌科普活动的孵化方法

安徽省地质博物馆科普活动全部为馆内员工自行组织策划,没有委托第三方单独承办任何活动。频繁的活动组织,不重样的活动形式,对科普队伍是个极大的挑战。在实际操作中,活动的筹备要花大量的人力和精力,而且每次的活动没有固定的主题,活动之间没有相关性和连续性,难以形成品牌效应,很难进行详细的、系统的宣传和报道,因此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加强调研学习,认真总结思考。近年来,安徽省地质博物馆经常性的组织开展系列地质研学游、小小讲解员培训班、博物馆奇妙夜等丰富多彩的体验式科普活动,广受欢迎,形成了良好的品牌效应,获得了较好的观众口碑。品牌科普活动之所以能够孵化,得益甚多,主要可归纳为五个方面。

一是活动策划设计应做好受众定位。在科普活动策划之初,就应该明确参与活动的受众群体数量、年龄、知识结构、接受能力等,如果没有对受众的清晰的定位,即使再好的创意也无法触及受众内心,达不到理想的效果。以安徽省地质博物馆地质研学游活动为例,由于此项活动设计之初就明确是要带学生走出展馆,走进大自然,所以目标人群定位在10岁及以上中小学生,要求具有一定的科学素养,能够明白基础科学概念,有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自我保护意识和户外活动能力。

二是活动设计应注重科学把关。区别于以经济价值为首要追求的盈利单位所组织的活动,博物馆科普活动大都是为社会效应而开展,几乎都是免费或者象征性的收取物料费用,更加注重公益性,依托博物馆的专业科研队伍、展教团队,活动组织过程中所传达的内容都有专业人士审核,工作人员对博物馆内展品和相关专业内容有深厚的知识储备,更加严谨,有更高的科学保证。

三是活动设计应注重寓教于乐。博物馆被称作“第二课堂”,区别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活动设计过程中应该根据受众特点进行活动策划,使青少年在动手探索中寻找答案,在组队合作中得到启迪,潜移默化中渗透价值观念、审美情趣和人生智慧的教育:如地质研学游活动中,在走进合肥大蜀山,巢湖马家山、平顶山,明光女山地质公园、淮南八公山地质公园等地时,带队的老师们简单介绍一下该地地形地貌的成因以及地质特色,指导受众多观察、多思考,动手用统一配备的野外工具进行挖掘,采集矿物岩石、古生物化石标本,引导受众思考形成这些标本的原因,加深印象。

四是品牌科普活动开展应有相对固定的频次。品牌之所以能形成,一方面是由于内容涉及科学合理,活动执行考虑细致,善始善终;另一方面也在于活动时间及组织形式大体固定,便于观众口头传播及前后期对比总结。以安徽省地质博物馆研学游活动为例,几乎每逢春秋季周末、寒暑假期间,都会组织开展地学研学活动,活动组织一般在2天内完成,第一天是博物馆内活动,包括观看4D电影,讲解员带领参观展厅,科普讲堂获取基础地学知识;第二天由专业科研和科普团队带队外出,探索省内独具特色的地质单元,实地观察,亲身体会,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

五是活动过程中需确保成员安全。活动开始前,需为所有工作人员及参团青少年购置团体意外险,进行安全、纪律公约和活动内容宣讲;活动过程中,随行老师需随时关注学生的安全表现,并及时作具体指导;注意组织各组有序交流活动收获,注重整体引导和秩序维护。

三、品牌科普活动的培养途径

一个社会反响较好,执行有力的科普活动,为了使之能够长期连续性开展,经过孵化后更需要做好后期品牌培养和维护工作。

一是做好活动总结,细化整理分析。每次活动后都要及时进行活动归纳总结,认真分析活动准备及执行过程每个环节的得失,做好受众参与活动意见及建议填写登记,做好家长反馈,及时进行材料收集和数据分析。

二是做好宣传报道,扩大活动影响。做好科普活动宣传工作,深入挖掘活动中的特色、亮点,通过图文报道,编辑短视频等方式,做好跟社会媒体的联系对接,有重点、有层次的进行宣传安排,从社会媒体,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等平台多渠道、多角度进行宣传报道,扩大信息宣传覆盖面和传播范围,注重培养值得信赖的科普品牌,提升科普品牌活动社会影响力。

三是深化活动内容,丰富活动形式。针对不同的受众,总结不同年龄段知识结构特点,在总结以往活动的基础上,深度思考,深挖内涵,策划专业的、趣味性的体验活动,突出场馆特色,开发无可替代的场馆主题活动。

四是重视受众维护,建立沟通机制。由于前期已经投资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开展相关活动,对于参与过博物馆科普活动的受众,要建立积极有效的联系渠道,如QQ群,微信群等,以会员或志愿者形式进行吸纳,并提升他们的投入度和贡献度。作为博物馆发展的重要社会力量,会员或志愿者的积极投入有助于提升博物馆的公共形象,同时,有助于帮助受众建立并巩固受众对博物馆的持久信赖感和忠诚度。[4]

结语:

场馆的品牌科普活动的孵化和培养归根结底在“人”,既要有能提供专业知识支撑的研究团队,认真组织策划科普活动的专业团队,也要有专业思考宣传推广的队伍力量,更要有对科普活动始终支持的广大观众。如何让场馆精心策划的科普活动真正受到观众欢迎,如何在当前培训机构如林的环境下脱颖而出,如何形成强有力的品牌形象,如何与真正需要场馆科普活动的受众无缝对接都在不断地探索过程中。安徽省地质博物馆科普活动开展仍然在求索在进步过程中,但地质研学游、小小讲解员培训班、博物馆奇妙夜等科普活动已成为供不应求的品牌科普活动,原因可能在于内容科学、组织有力,执行高效、宣传得力等。总的来说,场馆品牌科普活动的塑造和培养不能仅凭一朝一夕之功,需始终怀有公心、不忘初心,才能真正孵化和培养出真正受欢迎的、起到良好效果的品牌科普活动。

猜你喜欢

科普活动场馆安徽省
成长相册
会前视察 支招亚运场馆利用
创新标准打造绿色雪上运动场馆
冬奥之约,场馆先行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南京师范大学“科学大篷车”公益科普活动
暑期户外科普活动
科普活动展少年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