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艺轻骑兵—抗战时期冀鲁豫根据地剧团研究

2018-04-02李金晖河南大学河南开封475000

丝路艺术 2018年10期
关键词:冀鲁豫剧社八路军

李金晖(河南大学,河南 开封 475000)

抗战时期,冀鲁豫根据地的文艺工作者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组建各式各样的剧团,用戏剧这一通俗易懂,为群众喜闻乐见的演出方式从事宣传活动。剧团的蓬勃发展,密切了党群关系,军民关系,也丰富了枯燥的战争环境下根据地军民日常的文娱生活,沐浴在热烈的文艺氛围中的根据地群众,文化水平潜移默化得到提升,在新思想、新民主主义文化指导下所进行的剧团演出,对乡村阶层的变动,对封建守旧思想的破除和群众“主人翁”意识的树立都产生了深刻影响。

一、在党的领导下以抗战为中心,服务于抗战

冀鲁豫根据地在抗战前,文化教育不发达。全面抗战爆发后,平津,上海等大城市迅速沦陷,许多由东北、平津等大城市流亡来的青年学生通过党的组织和动员,发动本地区的爱国青年,成立了大量文艺组织团体,积极从事抗日救亡活动。在这些文艺团体中“剧团”这一形式表现的最为活跃,著名的剧团有“大众剧社”、“鸭绿江剧社”、“前锋剧社”、“战号剧团”等。这些大大小小的剧团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由本地区地方上的党委特委领导组建而成,一类则是随着八路军主力挺进华北,由各部队的宣传队改编发展而来。

剧团演出的形式和风格也各不相同,大众剧社的乡土气息最浓厚,他们走的是一条用豫剧形式来演抗日内容的革命现代豫剧的路子。1939年6月在濮阳的首场演出王国卿主演的豫剧《骂寇》和王荷演唱的河南坠子,台下观众叫好声不断,取得了良好的演出效果。战号剧社多演出的是军民英勇抗敌的歌曲,舞蹈和话剧,歌曲有《游击队之歌》、《义勇军进行曲》、《八路军军歌》等,剧目《我军大战平型关》,将我军与日寇首战平型关取得大胜的事迹再现舞台,题材真实,场面震撼,极大地激发了军民的抗日热情。该剧团还将诸如《乌克兰舞》、《农夫舞》等外国舞蹈介绍到边区,开拓了群众眼界,丰富了群众的文娱生活。前锋剧社剧目的编排演出多是围绕党和政府的各项方针政策进行。在统一战线的宣传上,创作了《反正》、《黎明》等剧目,在开展宪政方面有《王老五逛庙会》,动员参军参战的有《栓不住》、《抗日是唯一的出路》等。剧团所进行的演出活动主要致力于介绍全国抗战的形势,宣传共产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和八路军英勇杀敌的事迹。揭露日军在各地烧杀淫掠犯下的滔天罪行,号召群众拥军拥政,踊跃参军参战。

二、大量文艺作品的涌现

剧团演出的内容主要分为三类:一类是揭露日寇暴行的,一类是动员群众参军参战,一类是展现八路军英勇抗战的。在战争环境下,艺人的生活和创作环境都异常艰苦,所以在剧本的创作上大多短小精悍,表明主旨即可,虽然在艺术上略显粗糙,但由于主题鲜明,群众通俗易懂,仍起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古代的民族英雄,爱国人物是剧本创作利用的对象,抓住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对军民进行民族气节、爱国情感的培养和教育,成效显著。冀鲁豫军区第四分区业余剧社就曾以关云长“身在曹营心在汉”为指导思想,上演京剧《千里走单骑》,来教育和瓦解伪军要“白皮红心”。利用战士们很爱看历史上民族英雄抵抗外来侵略的武打戏的心理,剧团上演京剧《岳母刺字》,教育战士们要英勇抗击日本侵略者,精忠报国。

“人民生活中存在着文学艺术原料的矿藏,是最生动,最丰富,最基本的东西,是一切文学艺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唯一源泉。根据地的剧本创作多取材于近期发生的大事、身边的真人真事。《沙区扫荡》是根据1941年日本鬼子对内黄县沙区地带进行毁灭性的大扫荡,创作出来的,群众看了觉着凄凄惨惨,都说太憋气。当时的农民群众为避免日本兵对年轻妇女的奸淫蹂躏,十四、五岁的闺女好坏说个人家不要彩礼,不备嫁妆,第二天就把闺女送上门成亲。坠子词《送闺女》就是根据这一悲惨的现实情况谱写而成,在演唱时,台下总是鸦雀无声,特别是女观众,总是用手遮住眼睛,生怕别人看见自己落泪。演出大型民族歌剧《血泪仇》时,全场数千观众,全神贯注,随着剧情发展,台上台下一齐呜咽抽泣,甚至失声痛哭。连身经百战的杨勇司令员也终于不能克制而流下两行热泪,演出结束后到后台看望演员时说:“哎呀!这个戏使我的心脏受不了啦。”剧团演员深入基层,扎根群众生活中进行创作,提高了作品的真实性和艺术性,使作品更具感染力。

剧团演出取材真实,贴近人民生活的创作风格,对剧本内容简短化通俗化的处理,以及用群众所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演出,这都使得作品深受广大群众喜爱。如大众剧社有次给部队演出豫剧《沙区扫荡》,当时还不懂谢幕,不兴“再来一个”,部队的观众却要求重演一遍。剧社在鲁西南巡回演出,生活以相当穷困的鲁西南群众,抬来了一个用绳子捆着的特大西瓜,足有五、六十斤重。剧社来了,特送来表表心意。战号剧团在五星集演出了,群众不放行,我们实在也“没戏耍了”才耐心解释,整装告别,当地群众还流传着“八路军进五星集,难进难出”。根据地的老百姓自己编出打油诗说“只要八路一进庄,方针政策写满墙。抗战歌曲大家唱,扫地打水挑满缸”。剧团在乡村基层所做的宣教工作对根据地“军民鱼水情深”局面的形成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在我们的革命斗争中,有“文武”两个战线,文化战线和军事战线,文化军队是团结自己,战胜敌人必不可少的一支军队。”它和军事战线相辅相成,相互配合共同推动革命的进行。根据地的剧团演出活动有着多重作用,在宣传上,树立八路军英勇抗敌,爱民亲民的光辉形象,帮助群众了解认识了初到根据地的八路军,密切了党群军民关系。在教育上,将“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新民主主义文化”传播到根据地,群众愚昧落后的思想得到洗涤,打破了千百年来根据地文化落后人民封闭的状态,接受先进思想文化洗礼的根据地群众,“主人翁”的意识和观念开始形成。在抗敌斗争中,对日伪顽等各类敌人展开政治攻势,在心灵和精神上予他们以巨大打击。文艺是整个革命事业的一部分,是齿轮和螺丝钉的关系,是“团结人民,教育人民,打击敌人,消灭敌人”的有力武器。冀鲁豫根据地的剧团不辱使命,他们所进行的文艺演出活动为抗日战争的胜利提供强有力的精神支持。

猜你喜欢

冀鲁豫剧社八路军
白音和新中国剧社的往事
抗战时期战斗剧社的戏剧活动及其作用
戏剧演出
统一战线:杨得志开辟冀鲁豫边区的『秘密武器』
冲锋剧社在唐县
浅论晋冀鲁豫根据地在抗日战争时期的群众工作
浅论晋冀鲁豫根据地在抗日战争时期的群众工作
纪念中共中央冀鲁豫(平原)分局成立七十周年座谈会暨党的群众路线与冀鲁豫边区民主民生运动学术研讨会征文启事
忻口会战中的八路军
对八路军留守兵团几则史实的考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