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傈僳族火草麻布织造技艺保护与传承
——以丽江永胜县松坪乡为例

2018-04-02刘真云南民族大学艺术学院云南昆明650500

丝路艺术 2018年10期
关键词:傈僳族技艺纺织

刘真(云南民族大学艺术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0)

一、田野点概况

永胜县,是一个傈僳族分布较广的县份。全县辖15个乡镇,其中,鲁地拉镇、松坪乡是傈僳族乡镇,东山、六德、光华三个乡是傈僳族彝族乡。在仁和镇、涛源镇、顺州镇、片角乡、期纳镇等乡镇均有傈僳族分布。[1]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永胜县总人口为392024人,其中傈僳族人口为51343人。

笔者此次田野点为永胜县松萍乡,松枰傈僳族乡,位于永胜县西北,距永胜县城54公里,松坪乡地处云贵高原和青藏高原的衔接部位,属中山峡谷地貌类型,地势北高南低,山势呈南北走向,境内以山地和高山为主,最低海拔在下啦嘛村金安桥边,有1300米,最高海拔在上啦嘛村长坪山小长坪,有3570米,相对高差2270米。属低纬度季风区域,河谷区是亚热带气候类型,山区呈寒温带气候类型,气候垂直变化显著,当地下辖8个村民委员会52个村民小组,全乡总人口8679人,全乡幅员面积290.8平方公里,松坪境内的傈僳族、水田人、普米族、纳西族、壮族等少数民族,较为完好地保留了自己的语言、习俗。多个民族杂居的格局,造就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各民族间的文化相互借鉴、相互吸纳,又有自身独特的地方,成就了松坪多元一体的文化格局。民间歌舞、各民族服饰、各民族习俗丰富多彩,异彩纷呈。

缘于傈僳族与其他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特点,傈僳族的很多传统文化得于较好地保存。永胜傈僳族的语言、服饰、民俗、民间音乐等传统文化都颇具特色。各民族间的文化相互借鉴、相互吸纳,又有自身独特的地方,成就了永胜松坪乡多元一体的文化格局。而由于长期杂居在一起,各民族在生活习俗上互相借鉴,比如制作水酒、麻布编织等技艺,成为当地民族共性的文化。

二、火草麻布纺织技艺

火草布是中国西南少数民族富有特色的一种布料,主要分布在滇南和滇中等地区。中国西南少数民族制作和使用火草布的历史悠久,文献记录已有500多年。衣着火草衣的民族众多,包括纳西族、彝族、白族和傈僳族等。[2]火草布原料主要为火草和麻,由火草和麻混织而成。绵软洁白,结实耐磨,冬暖夏凉,因此是麻布中的极品。

制作麻布,要经过搓线、纺线、染色、织布等过程。首先,要种植苎麻、火麻等植物作为作为纺线原材料。中国巴马火麻,一年生直立草本植物,不同于有毒害的基源植物印度大麻。春播秋收,茎皮纤维长而坚韧,适合织麻布。秋收时节砍下麻杆浸泡几天,就可以轻松地把麻皮从麻杆上撕下来。用手把麻皮拧成粗细相等的线,就有了麻线。麻线经过与灶灰清煮,变成纯白而又柔和和的线,即完成了染色的过程。火草,菊科大丁草属的野生植物。每年旧历七八月,是采摘野生火草比较好的时期。把火草叶子背后白色的绒拧成线,晒干后就成了火草线。有了麻线和火草线,就可以用原始织布机把线织成布。

松坪境内少数民族织布机,与傣族九踪九蹑架织机较为接近,由机架、卷机轴、蹑杆、综片、卷布轴等部件构成。通过提综、投纬、打纬等动作,完成单线织布的一个最原始的动作。如此周而复始,就可以纺成麻布。这样纺成的麻布,柔软而经久耐用。麻布常规用途是制作衣服,除此以外还用于做孝布。世居在松坪的少数民族在长辈过世时,都要披麻戴孝来尽孝道,此时用的孝布必须是麻布。所以在制作麻布时,制作衣服用的麻布可以加入红色、绿色的线进行纺织,所纺成的麻布色彩更加艳丽。而用于做孝布的麻布,不加入其他色彩的线,成品为纯白色的麻布。

三、当下传承方式

即使在现代化高速发展的今天,居住在山区的傈僳族仍然固守着采集火草、种麻、纺麻、织造、缝制火草麻布衣服的传统手工技艺,保持着本民族的古老传统。

傈僳族火草麻布纺织技艺的传承方式主要以母传女,邻里互授,祖辈相传。在当地只有女人能学习制作火草麻布,当地村民流传着一句俗语“男人不织布,女人不耕田”,保持着古老的传统男耕女织的做法。当地的女人大多从八九岁的时候就开始跟随长辈上山采集火草,搓火草线、麻线,纺织火草布。从小接受本民族传统工艺的训练,家传身教,耳濡目染,使他们从小就造就了一定的民间工艺技能。笔者在田野调查的过程当中了解到,当地90后仍有会织造火草麻布,几乎在出嫁之前就已经独立完整的进行操作的女孩。手法熟练,织造出来的火草麻布较为精美。

火草麻布在当地的用途广泛,日常生活、人生礼仪、民俗节日等多处可见,但当地的年轻人婚俗习惯和丧葬仪式中,火草麻布是必不可缺的。当地的人们在子女结婚之前,等到子女16岁左右时,都会为其准备一身火草麻布衣用来结婚时候穿着,当地结婚必须用到火草麻布,穿火草麻布结婚,是一代又一代傈僳族人传承下来的文化习俗。

在过去,女子几乎人人会火草布纺织,纺织是女子的基本的技能,女子一般从8岁开始,母亲会亲手教授自己的女儿传统的纺织技能和与之相关的知识。女孩子出嫁前自己会纺织一身嫁衣,一般最短的时间为一年,长则达三年或以上的时长。服饰从捻线、织布、裁剪和缝制都由自己手工完成,款式贴身、大方。将傈僳女子的娴熟、聪慧的特性展示的淋漓尽致。

四、保护与传承中面临的问题

伴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价值观取向的改变,傈僳族的传统生活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傈僳族的火草布纺织技艺的保护与传承也出来严峻的挑战。此次笔者对永胜松坪乡进行了深入的田野调查,对当地的火草布纺织技艺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在面对如今与时俱进的时代,傈僳族火草麻布衣存在着以下的挑战:

(一)纺织材料的减少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森林和环境的破坏,作为原材料的火草出现了产量下降的情况,过去人们在山上一天能采到两斤火草,如今只能采到一斤左右。另一方面,由于火麻属于毒品,政府对其严格管制,该地村民如今不敢大面积种植,只能在家的附近种上几株以备火草布纺织使用,火麻的产量逐年减少,一般一年采下的麻只能坐上一到两件火草布衣,材料十分稀缺和金贵,很多时候人们则用棉线来代替麻线,导致其失去了原来的火草麻布衣自身的价值。

(二)传承人的断层

在永胜进行调查时了解到,如今会纺织的人越来越少。会纺织的均是年纪较大的老人或非遗传承人。随着机器时代的发展,教育事业的进步,大多数年轻女子大都走出寨门,在外务工或在高校学习,很少有时间和精力学习纺织工艺。笔者此次走访的地区永胜撒把子傈僳村,据当地傈僳村民介绍,如今在傈僳族的生活当中除重大节日和活动演出外,傈僳族人日常生活中很少穿本民族的服装,多穿着现代服饰。因为会制作火草布衣的人越来越少,制作出一套完整的火草布衣所需时间长,价格昂贵,且穿着的次数较少。人们更愿意花更少的钱去买价格便宜、美观舒适且符合当下的潮流趋势的现代服饰。随着此种价值观念和审美观念的改变,火草布纺织技艺的传承也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学习这门技艺的人随之越来越少,传承人出现了断层问题。

(三)价值观念的改变

随着当地经济的发展,傈僳族人的生活水平不断的不断提高,人们的价值观念也随之发生了变化。老人小孩在当下文化潮流的潜移默化下,都紧跟时代的潮流穿着现代的服饰。在访谈当地村民时,问及为何越来越少的人穿火草布时,他们几乎都会回答“火草布衣裳穿起来有点厚,现在织的人少了,火草布越来越珍贵了,现在市面上能买到的衣服又舒服有便宜,更愿意穿现代衣服”。且年轻人更愿意外出打工,不愿意花更多的时间来来学习火草麻布织造技艺,这对传统的纺织技艺的传承带来了较大的冲突。

五、保护与传承现状的反思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现代化生活的推进,作为文化遗产的火草布正在逐渐的淡出人们的视野,傈僳族传统文化也开始慢慢消退,加强傈僳族传统手工艺的保护与传承将是刻不容缓的事情。机器对传统工艺的冲击,火草布纺织技艺在如今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笔者在在此次田野调查中了解到,面对传统工艺面临传承和保护的问题时,政府部门、当地村民以及文化精英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让火草麻布继续传承下去。

(一)加强政府的主导作用

当地的的文化传承现状日趋严峻,政府应当在保护与传承工作中起到主导作用,引导火草麻布的正确有效的传承。在访谈中了解到,当地政府开始对其进行关注并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加强了组织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到保护民间艺术的工作中来,加强对火草布纺织技艺的管理、宣传等工作。为唤起传承人对本民族文化的重视,文化保护的觉醒意识,当地政府给予传承人相应的津贴补助,来进行传承活动和民族文化的学习,为火草织布技艺创造良好的传承环境。

(二)增强傈僳族人的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的自觉意识

火草布纺织技艺,是傈僳族特有的纺织技艺,是独具民族特色的传统手工艺,深深植根与本民族文化土壤中而不断成长的产物。在过去,火草布的纺织技艺是衡量一位妇女是否贤惠的标准,展现人们心灵手巧的标志。人们在节庆活动、人生礼仪中火草布为本民族必备之物。随着商品经济和都市文明对古老文化的冲击,使得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淹没在这经济大潮当中,正在面领着消失的状况。在政府的主导下,只有当地傈僳族人不断的加强自身保护与传承的自觉意识,将火草布一代一代的继续传承下去,火草麻布纺织技艺才不会淹没在经济大潮当中。

(三)对当地傈僳族文化的宣传

永胜傈僳族的语言、服饰、民俗、民间音乐等传统文化都颇具特色。服饰文化丰富,音乐形式多样,舞蹈也极具本民族特色。火草布纺织技艺体现了傈僳人的民族文化和生活情节,作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和相关部门在加强对外宣传力度也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在调查时了解到,为了让跟多人了解傈僳族的服饰和制造技艺等傈僳族文化,傈僳族学会每年都会不定时的到当地进行调研,通过对当地民族民俗、传统非物质文化的了解,来传承傈僳族文化,对当地傈僳族文化进行宣传。如今会做傈僳族服饰的人越来越少,许多傈僳族人想购买一套纯手工做成的傈僳族服饰非常的困难,因此政府提供一些别的乡镇想要购买服饰的资源,为其增加一定的经济来源,同时对火草布的保护与传承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总之,傈僳族火草麻布作为傈僳族传统文化,是当地传统文化的“活化石”,随着当地保护与传承政策的出台,政府对当地传统文化的重视,文化精英及当地村民的文化保护与传承自觉意识的觉醒,火草麻布将会在文化复兴的大背景下不断的得到关注,对火草麻布的保护与传承有着重大的意义。

猜你喜欢

傈僳族技艺纺织
非遗技艺绒花的传承与创新
澳洋纺织
纺织届的“两优一先”
樱花浪漫迎阔时,刀山火海任尔闯 怒江傈僳族阔时节
治理的技艺:三代王官学新说
技艺精湛 星光灿烂——来自欧洲的Herrmans
傈僳族传统体育项目的象征意义与文化内涵
技艺并举 厚积薄发
“咱们村来了傈僳族宣讲员”
一个傈僳族汉子的独龙江帮扶情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