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高校学报在学科建设中的作用及推动学科发展的实现途径

2018-04-02孙畅

视听 2018年11期
关键词:学报稿件学术

□孙畅

一、高校学报在学科建设中的作用

(一)促进信息交流和成果转化

从一定意义上来讲,学报具有一定的学术性和指导意义;从学术交流的角度来看,学报是一种信息传递和交流的载体,传播速度较快,所涵盖的学科范围广,不同专业和学科的学术人才及相关教师都可以利用学报进行学术探讨,从而营造出一种浓厚的学术环境和学术氛围。这种学术性和多学科性,也使得高校学报逐渐向开放化和国际化发展,逐渐走出传统的封闭式环境。高校学报的出版和普及能够将学术领域最为先进的成果传递给相关人员,包括行业精英、教师、相关企业等,会得到诸多业界专家的认可;还能将成果进行有效的转化,成为商品,快速占领行业市场,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经济效益,也带来一定的社会效益,向社会各界和其他高校展示自身的科研能力和学科水平,提高高校学科专业的影响力。

(二)发现并培养优秀学术人才,扩大人才队伍

随着社会科学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才匮乏已经成为当前社会面临的主要问题。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要基地,对于人才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对于高校而言,人才的培养不仅仅侧重于教学,更重要的是帮助并引导学生通过科学的开发研究、社会实践活动等提高其专业技能和综合素养。高校学报的发展扎根于高校,在很大程度上与高校教师、教研人员以及学生密切联系。高校可以通过学报的发展,发掘优秀的学术人才,并且借用学报的力量对其进行培养,这是很多普通期刊都无法实现的。从一定意义上来讲,高校中的年轻教师及学院中的研究生群体都是储备人才,他们很多都处于科研的起步阶段,必须有人从旁引导和协助,其研究能力和水平都有待提高,撰写的论文中都有着一定的不足。在学报相关编辑的指导和帮助下,他们的写作能力和水平会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从而可以培养并提高学生的科研水平,充分调动研究生和教师的积极性。

(三)推动学科的进一步发展,创建新学科

实践表明,科研意义和学术价值高的学报可以提高行业领域的发展水平,推动人才培养,对学科建设能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同时,新兴学科的出现对原学科的发展延伸提供了无限的可能和必要的指导和帮助。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发展和深化,很多高校改变了传统的封闭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开展了联合办学,在当地形成了有一定特色的教育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学科的进一步发展,新兴学科的产生也为学科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基于此,笔者认为,高校应当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在学科的设置上尽量科学、合理、多元,切合实际,同时加大对新兴学科的支持力度,比如在学报中优先发表那些新兴学科的研究成果,并且给予其一定的肯定和认可,从而推动学科的特色化发展,为学术研究提供更好的方向和平台。

(四)加强学科建设,发展特色学科

学科的发展和建设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学科的科学研究,高校学报在一定意义上能够推动科学研究,优先发表优秀的、具有一定特色和意义的学术论文,同时设置一些具有特色的栏目,对高校中的特色学科进行有效的宣传,这样的方式可以有效引导学科发展。当前很多高校通过联合办学的方式,对优秀稿件进行收集。例如,《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的工作人员根据自身的能力,面向其他高校具有一定特色的学科和科研人员组稿,并且积极向优秀的学者和专家约稿。在确保学报质量的前提下,他们刊发了学科领域中最为先进的学术成果,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学科建设,发展了高校特色学科。

二、高校学报推动学科建设发展的实现途径

(一)不断提高高校学报编辑人员的综合素质

从一定意义上来讲,学报对于学科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和意义。高校学报编辑人员在工作过程中,不仅应当做好本职工作,提高专业技能,还应当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和思想政治、人文素养,对稿件有责任心,对读者和作者以及行业发展负责。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一方面,高校学报编辑部应当尽可能创造条件,对相关编辑进行有效的培训,安排他们到其他高校进修,使其接触积极正面的编辑教育,不断更新知识库,创新编辑方式方法;另一方面,高校学报编辑部应当组织编辑人员参与到行业交流会中,通过经验的分享,学习成功的编辑和办刊经验,了解并学习当前行业和学术界的新型科学技术,关注时事热点问题,开拓视野,为编辑人员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二)加快学报稿件的处理速度,提高编辑工作效率

1.严格编辑快速初审环节

编辑初审是稿件审核的首要阶段,也是最为基础的环节,能够初步确认学报论文的内容和质量,究其本质,应当是一种形式上的审稿方式,在一定程度上确认稿件内容与质量是否符合学报收稿方向和要求,是否应当进入复审环节。在初审阶段,编辑应当快速审理,仔细审查,做到高效严格,及时发现稿件中存在的问题,作出相应的处理。为了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加快审稿速度,稿件的初审周期通常为2天,发现有一定研究价值但写作技巧和写作能力欠缺的稿件要对作者给予一定的肯定和帮助,明确稿件中存在的不足,予以批注,作为修改稿退回,作者修改完善后再提交编辑部进行复审;对于质量偏低,没有参考价值和意义的稿件应及时作退稿处理,并说明退稿原因。这样的方式可以保障稿件的质量,也减轻了复审专家的负担。

2.科学合理选择复审专家

复审作为第二阶段,一般耗费时长为10—20天,通常学报编辑部采用“双盲”的审稿方式,即作者信息和审稿老师的信息均不透露,双向屏蔽。复审通常由两个专家进行审核,在审核的过程中如果发现稿件十分优秀,具有极大的创新或是新的研究成果,学报编辑部应当提高效率,尽可能在10天左右完成审稿。对于复审专家的选择应当尽可能实现组合形式,即将年轻的学者和资深学者相结合,集二者的优势对稿件进行全面细致的审核,这对稿件的质量起到了保障作用。

3.及时有效向作者反馈审稿意见

在对稿件进行反馈时,学报编辑应当尽可能阐明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客观准确评价稿件,有针对性地对稿件中的学术内容、语言表达、细节等方面提出相应的问题,简单明了,能够使作者清楚自身稿件中存在的问题,有目的性地进行修改。这样的方式可以使作者真正提高自身的写作水平。为了提高学报编辑的工作效率,缩短稿件处理周期,通常编辑会要求作者在收到修改意见后10天之内返回修改稿,如果微机室传回稿件,应及时提醒作者,采用发函、电话或是邮箱等形式,向作者进行意见的传达及稿件的催促。同时要做好相关的记录,避免由于网络问题或传递不及时导致作者未及时收到修改意见,并且可以对修改后的稿件进行对照检查。

(三)加强作者队伍建设,大力培养青年作者

1.高校学报应积极向重点学术人才约稿

近年来,我国高校学报有了极快的发展和极大的进步,但有的学报一味地追求稿件数量,导致学报质量有所下降。基于此,在保证学报质量的前提下,学报编辑应当积极深入科研一线,改变传统的坐等稿件的思想观念,主动积极向重点的学术人才约稿,或是面向其他高校的优秀学报编辑组稿,了解当前行业领域发展的最新研究成果,并通过一定的方式方法向科研组寻求教改成果和技术信息等。同时,高校学报编辑部应当在确保内部稿件高质量的前提下扩大外部稿件的组稿力度,有针对性地向校外学术研究者和专家约稿,不断提高学报的学术水平,推动高校学报的可持续发展。

2.转变传统观念,不断扩充作者人才队伍

强大的人才队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同时进一步推动学报学术研究水平的发展。从相关研究可以看出,当前高校学报的作者大多数是男性,普遍为教师、研究生以及相关的科研人员,整体呈现出学历高的形态。研究生的年龄大多集中在23—30岁,而教师和科研人员则30—40岁。为了有效扩充作者人才队伍,高校学报编辑部应当转变传统观念,打破年龄和性别的约束,将人才的培养和队伍的扩大尽可能地集中在急于评职称的教师以及参与中大型研究项目的研究生及科研人员上,甚至还要寻求长期奋斗在科研一线的具有资深经验的专家的帮助。通过这样的方式,高校学报的发展才能更上一层楼,发表更多高水平、高质量的文章。

3.注重对青年作者的扶持和培养,充分调动其积极性

当前青年作者已经逐渐成为学报发表中的主要人才,但由于经验不足,导致其稿件在一些细节方面仍存在问题和不足。基于此,编辑应当对青年作者给予一定的肯定,对其进行指导和帮助,使其不断对稿件论文进行完善,从而提高作者自身的写作能力,提高稿件的质量水平,从而培养作者的科研精神。另外,高校学报应当紧跟时代的发展步伐,立足于学术发展前沿,对于优秀的、具有代表性意义的、在行业领域做出巨大贡献的稿件要优先发表,这样才能充分调动作者的积极性。

(四)大力推进高校学报数字化出版工作的发展

一方面,高校及相关部门应当加大对学报发展的帮扶力度,适当增加资金投入,积极学习当前先进的数字化出版模式和流程,加大对信息技术人才的培养和发展,培养综合型人才,从而建立起全新的学报出版程序和编辑管理模式。

另一方面,学报的发展应当立足于高校网络建设,将优秀的稿件论文放在校园网站的主页上,并且增加在线阅读的板块,将网站中学报的更新速度与刊物印刷的速度始终保持一致,同时还可以结合中国知网,向读者和相关学者提供阅读平台。

三、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提高高校学报的质量和水平,推动高校学科的进一步建设和发展,高校应当不断提高学报编辑人员的综合素质,加快学报稿件的处理速度,提高编辑工作效率,加强作者队伍的建设,大力培养青年作者,并大力推进数字化出版工作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在高校学科建设和发展中发挥更大的智库作用。

猜你喜欢

学报稿件学术
录用稿件补充说明
本刊稿件体例要求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征稿简则
本刊稿件体例要求
学术是公器,不是公地
致敬学报40年
如何理解“Curator”:一个由翻译引发的学术思考
对学术造假重拳出击
学报简介
学报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