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入园,你准备好了吗?

2018-04-02高平市城北幼儿园

山西教育·幼教 2018年3期
关键词:入园小班学会

■文/高平市城北幼儿园 李 娟

春节过后,又有一批孩子预备上幼儿园了。孩子们从熟悉的家中,来到陌生的幼儿园,操碎了心的家长们,现在就开始担心孩子入园后哭闹怎么办?睡觉踢被子怎么办?被人欺负了怎么办……因此,在小班孩子入园前,幼儿园都会先召开新生家长会,把新生家长最为关心的一些常见问题整理出来,比如:家长要为孩子做哪些准备?教师要为孩子做哪些准备?具体怎么实施?……这些都是每个家长迫切想要知道的,作为长期工作在一线的教师,我特别清楚地记得,每次接待新生入园时,孩子哭闹不止,需要教师耐心安抚,而许多家长还会不地停嘱咐我:“老师,我家睿睿早晨没吃饭,我给她带了面包,你记得拿给他吃。”“老师,我给墨墨备了一条裤子,如果孩子尿湿了,你记得给他换上。”“老师,我家孩子这几天有点咳嗽,你记得中午喂给他药吃。”……孩子的吃喝拉撒睡,每一样家长们都不放心,但孩子终究是要入园的,与其担心,不如做好以下准备。

物质准备

1.名字卡。名字卡上写有孩子的姓名、班级,张贴了孩子照片,是教师能在最短时间内认识每一个孩子的重要标志。可别小瞧这个名字卡,在刚入园一周内,教师全凭他点名,并做到对每一个孩子一一对应。每次户外活动结束后,教师会根据名字卡很快找到本班的孩子,减少了不必要的麻烦。

2.1寸免冠彩照一版。很多地方都会用到孩子的照片,如:储物柜、作品袋、水杯架、小床等地方,贴上照片就意味着这是某个孩子存放物品和休息的地方,让孩子有一种归属感。

3.衣服要选择宽松、舒适、方便孩子脱换的。尤其是小女孩,不要一味地追求漂亮、时尚,选择有过多装饰物的衣服,殊不知,这些装饰的正是隐藏的幼儿园“杀手”,小珠子会被孩子误食,绳子更是存在安全隐患,也不利于孩子的生长发育。

4.鞋子要选择舒适的运动鞋,大小适宜,一脚蹬或粘扣的鞋比较适合小班孩子,穿脱方便,适合户外跑跳活动。最好不要准备系鞋带的,因为孩子年龄小,还不会自己系鞋带,如不小心踩到,很容易摔倒。

5.刚开学第一周,为了缓解孩子的分离焦虑,可以允许孩子带一样自己喜欢的玩具到幼儿园,从而分散孩子注意力,达到缓解的目的。(针对焦虑孩子的做法)

总之,孩子入园不单单只是物质的准备,我们还应从心理上更多地关注孩子,多给他们提供与外界接触的机会,让他们学会一些简单的生活技能,而不是家长的包办代替,“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入园准备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越早培养越好,在孩子出生的那一刻起,就要列出一份详细的计划“清单”,为孩子入园打好基础,顺利做好过渡衔接。

生活准备

孩子刚入园时焦虑、哭闹的原因常常是遇到了困难,不会自己解决,加之又不会用语言表达。因此,家长要提前训练孩子的一些生活技能。

1.学会自己吃饭、喝水。比如:在以往带过的小班孩子中,有的孩子在家就是家长喂饭,不会自己用勺子,出现撒饭、左手拿勺子的现象。有的孩子很挑食,不喜欢吃蔬菜,家长就会把蔬菜挑出来,让孩子只吃米饭,长此以往,孩子慢慢就养成了挑食的习惯。当遇到孩子挑食的现象时,家长不应该一味迁就,而应该告诉孩子吃蔬菜是有营养的,不仅可以长高,还会变得漂亮,身体会更加健康结实。

2.学会自己大小便。王若涵是一名小女孩,比较胆小,经常有尿湿裤子的现象。究其原因,就是孩子在家大小便都是家长帮忙,刚入园孩子心理上还处于紧张状态,她不会主动和老师说自己要小便。每次上厕所都要教师亲自提醒,可班里有那么多的孩子要照顾,难免会疏忽。所以,教师会请家长给孩子备两条替换的裤子(写上名字)放入书包带到幼儿园,以便能及时给孩子更换。但作为家长,一定要提前教给孩子提裤子、塞好内衣、擦屁股等生活技能,当然,在有需求时,可以让孩子主动找老师帮忙。比如:我们可以教给孩子说“老师,我要小便(大便)”等。

3.学会自己穿衣服、提鞋子。中午午休时,我们会要求孩子脱掉外衣入睡,但一到起床环节,教师往往就忙得不可开交,这个孩子让老师帮忙穿衣服,那个孩子让老师帮着提鞋子,还要一一检查鞋子是否穿反,以便及时提醒。因此,为避免这些情况发生,提高效率,在入园前家长应训练孩子的这一项技能,让孩子充满自信地入园。

4.学会交往。家长在入园前多给孩子提供独立与他人交往的时间与机会,使孩子逐渐习惯与同伴一起玩耍,循序渐进培养其交往的能力。现在的孩子,在家里养成了独自玩耍的习惯,当发生争抢一件玩具的情况时,不懂得谦让。这时,我们可以通过讲《小羊过桥》《分享的快乐》等故事,让孩子明白其中的道理,教孩子学会说“请”“谢谢”“对不起”“没关系”等礼貌用语,会和教师、同伴打招呼,如“早上好”“再见”等。教师还可以表扬懂得分享的孩子,在表扬时一定要具体到语言的描述,如果有动作的描述,会更为形象和具体直观。对于发生争执的现象,我们也应当给孩子以正确的引导,让他们分析原因,说出正确的做法,从而学会与他人交往。

5.学会约束自己的行为。作为小班教师,我们知道小班是常规养成的关键期,但只要养成好的常规习惯,中、大班就会得心应手。小班刚入园的孩子都会有一些抓人、咬人等现象发生,遇到冲突,他们第一反应是回击,而不会约束自己的行为,这样吵闹就会愈加严重。作为教师和家长,我们要告诉孩子,如果被别的小伙伴欺负时,要及时找老师帮忙。还有一些孩子在家里养成了自由的天性,根本不会听教师的口令,例如:排队如厕,刚排好队,还没等教师宣布如厕,见一个孩子跑就都跟着跑开了;饭前饭后没有养成洗手的习惯等。对此,家长要告诉孩子哪些行为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教育孩子有任何情绪时可以用语言表达出来,当迫切想要某一样玩具时,可以告诉对方,经对方同意后才可以去拿,正确地释放自己的情绪。

心理准备

1.带孩子到附近的幼儿园参观。在入园之前,家长可以提前带孩子到附近的幼儿园体验一番,如:带孩子参观幼儿园的教室、盥洗室、让孩子滑滑梯、玩玩具、看哥哥姐姐做游戏、听老师讲故事等,让孩子感觉到幼儿园是一个美好的地方,知道在幼儿园中可以做什么,逐渐建立起“幼儿园”的概念,激发孩子想上幼儿园的愿望。

2.家长要经常和孩子交流,告诉孩子幼儿园有老师、小伙伴,幼儿园可以学到很多本领,如:画画、唱歌、跳舞等,还能交到很多新朋友。还可以给孩子讲故事,如:小兔子第一天上幼儿园,它着急上厕所,是怎样跟老师说的?小狗是怎样和小猫成为好朋友的等等,以孩子喜爱的小动物形象为榜样,向孩子传递一些入园知识。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有了角色意识萌芽,家长还可以抓住孩子的这一年龄特点,同孩子一起玩角色扮演游戏,如:家长扮演教师和小伙伴,孩子扮演自己,对一些情景进行再现,如:遇到困难如何请老师帮忙,怎样表达?和同伴喜欢同一件玩具时,怎样在不发生争执的情况下,实现分享等等,可以让孩子事先演练。

3.制定时间表,提前练习。孩子入园后的每个早晨,家里都会像打仗一样,因此,教师要让家长熟悉幼儿园的一日活动安排流程,让家庭成员尽早熟悉非常重要。每天按照幼儿园的时间表,进行排序,自己做一个教育计划出来:早餐时间、学习童谣时间、户外活动时间……在要求孩子的同时,家长也要严格地遵守时间,给孩子树立一个好的榜样。如果不能提前一个月,那么提前一周也能让孩子感受幼儿园的生活节奏,等到他真正去幼儿园上学的时候,也会轻松很多。初入园的时候,要尽量和幼儿园保持一致的生活节奏,这样周末过后回归幼儿园才不会演变成“终点又回到起点”。

猜你喜欢

入园小班学会
小班教学 有效交流
如何在幼儿园小班开展区域活动
孩子入园焦虑,家长莫要恐慌
学会分享
学会分享
小班幼儿语言交往能力的培养
东阳10家电镀企业被整合入园
护理专业英语小班教学探讨
学会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