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化时代下高校预算业务内部控制的研究

2018-04-02

福建质量管理 2018年18期
关键词:业务部门草案申报

(1.佳木斯大学 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7;2.佳木斯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7)

近年来我国教育体制的改革逐步深入,高校办学自主权不断扩大,使得资金来源也由单纯的财政拨款方式转变成多元化渠道方式,财务支出也从单纯的教育科研支出变为对外投资、合作共建、创办校办企业等多项目支出。传统的预算管理方式无法满足迅速增长的资金量和业务量,使得高校经济活动与财务管理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严重制约着高校的正常运作和长远发展,也给高校带来许多潜在经济风险。随着信息化浪潮席卷全球,如何借助信息化技术,实现预算业务内部控制信息化,成为今后高校财务工作的重点。

一、高校预算业务内部控制现状

目前,我国高校所实行的预算管理模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针对规模较小的院校所实施的统一领导、集中管理模式;另一种则是针对大规模院校实施的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模式。高校预算管理涉及预算编制、分配、执行、追加、调整、分析、控制、绩效评价等多个环节,是高校财务工作的重心,也是高校进行各项经济活动的重要依据,其基本内容包括收入预算和支出预算两部分。其中前者包括财政拨款收入、预算外资金收入和其他收入,是维持高校正常运作的保障;后者分为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其中基本支出部分包含了人员经费和日常公用经费,是高校开展日常工作的年度支出计划,而项目支出如提升办学质量,实施科研学习等专项资金项目,则是高校开展专项工作的年度支出计划。

自2015年1月1日新预算法的正式实施以来,高校预算编制的科学性、预算调整的严谨性、预算执行的严格性及预算考核的规范性都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预算管理作为高校各项工作的重要依据,对于高校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高校在进行预算管理的过程中,通过运用信息化平台,整合高校工作中各项财务信息,严格执行预算管理流程,使得预算管理更规范化。

二、高校预算业务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预算调整不及时。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由于受到当时物价、突发事件和国家宏观政策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往往需要追加或者追减预算。目前高校预算调整采用业务部门申报,财务部门审核,再层层上报,对于审批不通过的预算调整草案需要返回重新修改,而且不同部门往往不是在同一个办公区域,特别是具有二级学院或者分校区的高校,多数是将一段时间内的预算调整草案集中处理后再向上递呈,如此一来就降低了预算调整的时效性。此外,诸如物价具有波动性,由于预算调整草案审核不及时,可能导致审核时与申报时的物价不一致,而无法对申报的预算调整指标进行考察,容易引起申报指标的虚高,造成资金的浪费,甚至滋生贪污腐败。

(二)预算执行不到位。预算执行是高校预算业务内部控制的关键环节,预算执行情况既可以检验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又可以为下一年的预算编制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目前,高校预算执行情况大多通过业务部门报送当月用款计划,由管理部门进行审批后,根据审批结果进行账务处理。在逐个部门报送过程中,上级部门无法看到下级部门的审批过程,这种重形式轻实质的模式,不利于管理部门掌握准确的预算信息,容易出现“报人情账”的现象。此外,现阶段高校普遍存在这样一个现象:各业务部门由于预算编制缺乏科学性,招投标、合同签订、支付结算等业务不熟练,造成预算执行不到位,常常在年底进行突击“花钱”,甚至出现预算项目外的支出,导致预算编制形同虚设。

(三)预算评价不完善。预算评价是衡量高校预算业务水平的重要标准,年度预算的考评结果往往对下一年度的预算编制具有重要的影响。但是,就目前高校预算评价而言,评价结果没有与相关责任人、奖惩措施、下一年度预算编制相挂钩,造成考评审核不严,随意性大,整个过程流于形式,发挥不了其约束作用。此外,教师和学生作为高校的主体,是高校进行经济活动的对象,高校资金的正确使用与否对于他们来说是最清楚的。然而,目前高校在进行年度预算评价时,仅仅依靠考评小组和管理层的考核,而忽视了这些经济活动的主体,往往对预算执行结果的把握产生偏差。

三、高校预算业务信息化建设的改进措施

(一)建立科学的信息化预算编制模式。目前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允许使用者储存大量的信息数据,在使用时可以轻松的从数据库中获取所需信息。在预算编制过程中,上级部门可以通过查询数据库中上一年度各业务部门预算执行情况,采用“零基预算”方式,以下一年下达的预算指标为基准,结合本年度各部门预算执行情况,根据各业务部门的预算草案进行预算指标的合理分配,充分发挥“二上二下”的作用。对于各业务部门而言,信息化技术是一座桥梁,连接着各个部门,为个部门间的信息沟通提供了便利。各业务部门通过信息化技术查询其他部门的财务信息,结合自身发展情况进行预算编制,可以有效避免“闭门造车”,造成预算编制不合理。

(二)建立及时的信息化预算调整模式。借助信息化技术进行预算调整的申报和审批可以大大缩短办公时间,提高预算调整的及时性。业务部门将申报的预算调整草案和相关票据证明上传,财务部门可以及时审批并向上级部门呈递。通过这种方式,审批部门可以根据该部门预算执行情况和上传草案的可行性给予审批意见,保证草案审批的及时性,也使得预算调整更加公开化、透明化。另一方面,业务部门可以及时查询草案的审批结果及意见,对无法通过审批的草案及时进行修改,极大的增强的申报的时效性,保证的票据证明的可靠性,防止贪污腐败的发生。

(三)建立完善的预算评价模式。高校要想实现预算业务内部控制的良好发展,就必须做好预算评价这一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一方面,高校要形成完整的预算评价体系,通过信息化技术使预算评价的流程更加公开,公正。在考核评价方面,必须增强考核小组的责任意识,对于审核不严者追究其责任,给与通报批评或严肃处罚;对于预算方案执行差的业务部门,应追究其责任人,并对其下一年度的预算编制进行调整,适当减少预算分配指标。另一方面,教师和学生可以通过信息化技术参与到预算评价中来,其评价意见将成为管理层决策的重要依据。高校通过预算评价可以对预算执行效果做出科学的分析判断,对下一年度的预算编制具有参考价值。

四、结语

预算业务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是高校信息化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升高校现代化管理水平的重要举措,对于高校实现全方位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信息化技术在高校预算业务内部控制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高校进行预算业务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时,应该全面分析传统预算管理方式的不足,正确认识问题的根本所在,不断探索适应高校预算管理信息化改革的新模式,充分发挥信息化技术在预算业务内部控制中的优势,从而促进高校教育事业的建康、有序发展。

猜你喜欢

业务部门草案申报
“少年工程院活动校”暨“航天未来人才培养校”共同申报
国际收支间接申报问答
电力企业构建纪检监察与业务部门协同工作机制的研究
在当前形势下“业财融合”的发展
供电企业纪检监察与业务部门协同工作机制建设研究
财务人员深入业务部门的重要性和策略分析
慈善法草案的十天与十年
《网络安全法(草案)》的宏观审视
ISO 14001环境管理系统修订草案征求反馈
FIDIC百年工程项目奖申报工作启动1913-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