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生阅读形式、方法、习惯的培养初探

2018-04-02广州市协和小学

师道(教研) 2018年10期
关键词:书籍班级图书馆

文/广州市协和小学 周 燕

从古至今,从东方到西方,任何伟大的人物、有前途的人才莫不是在书籍中孜孜不倦,可见培养阅读能力的重要性。我国教育部下发的 《中小学图书馆 (室)规程 (修订)》中规定学校要有自己的图书馆,且较好的小学馆藏要求最低生均最低30本,根据 《图书馆 (室)藏书量》图书馆每年要剔旧更新图书,一般每年新增图书比例应不少于藏书标准的1%。这就是为孩子们创造有利的阅读环境,也是培养阅读的最好场所。现在社会知识量太过丰富,除了书籍知识外孩子们可以从更多的地方获取需要的信息。在这种情况下该如何培养孩子们的阅读习惯?大多数孩子爱玩,也不喜欢枯燥单一的活动方式。阅读要怎样培养才能更被孩子们接受何?培养阅读的形式要有趣多样,才能吸引孩子的目光。培养的方法如果有选择、有目标、适合孩子理解的深度,就能更易培养出良好的习惯阅读。阅读的形式与方法要循序渐进,是加深巩固和阅读习惯的必要途径。读一本书,读十本书,读一百本书,到读成千上万本书,慢慢形成读书的习惯,修养自身心性,慢慢开始培养孩子们从内到外散发的书香气质。

一、师生共读一本书

师生共读同一书的引导与发现,分析与解惑,兴趣与喜爱。我校语文科组每学期都会开展课外书籍的阅读课,课堂内师生共读同一书,这已成为我校的常规。阅读课程的书目经过精心的挑选,不但适合孩子们的阅读能力,也是同类书较有代表性的。从绘本故事到桥梁书,从唐诗到宋词,从现代文学到文言文,形成一系列由简入深的阅读链接,孩子们易于接受与掌握。在课堂内教师们不但能有目的有、技巧的引导,帮助孩子们找到书本中的兴趣点让孩子们感受书中的趣味,还有抛砖引玉的本领,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得到更深入的阅读感受,从而获得更多的阅读渴望。在与低年级的孩子共读的绘本故事 《我的爸爸》中提到:“我的爸爸真的很棒!”就让孩子们在书中找一找为什么会感到很棒?具体表现在哪里?就能培养学生仔细观察阅读,并从文中找到解答的能力。在唐诗 《登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先请孩子们略读一遍,先找到不理解新字,再说说对他的理解,然后看看注释我们说对了没有,让孩子学会自己理解与注释相合来解决问题。在说到词组“烟花”的时候与孩子描述那阳春三月雾气中那若隐若现梦幻般的花色,培养学生想象与感受诗意的立体形象,由点及面的通过全文理解,对诗人当时又羡慕又伤感的情怀感同深受,培养古诗的欣赏能力,最终达到让孩子爱上读古诗的目标。

二、名家面对面座谈,横与纵的切入口

在校园里进行 “名家面对面”活动,让同学们近距离地接触到了著名的作家,聆听到作家创作的经历,也学到了作家创作过程中的经验,令校园弥漫着浓浓的书香味,激发了同学们对儿童文学的热爱和写作的热情。来我校的作家有花婆婆方素珍、杨红樱等。在花婆婆方素珍的名家座谈中,花婆婆以幽默的语言,动情地与同学们分享了自己的童年生活,交流了写作感受,言传身教,教授给同学们许多好的方法。她告诉同学们其实写作并没有那么的困难,只要多阅读,掌握适合自己的写作方法,每位同学都可以写出属于自己的好作品。在精彩的互动环节中,学生们踊跃地发言,追问她的写作秘诀,围绕阅读与写作提出了经许多有趣的问题,“花婆婆”也以她妙趣横生的话语征服了在场所有的小听众,并赠送写着签名的书籍给提问的同学。台上台下始终洋溢着互动的激情,师生无不沉浸于花婆婆方素珍的满身书香、满腔智慧中。孩子们不但对《花婆婆》故事有了更深入的解读,也对 “花婆婆”方素珍的其它著作有了解,而这一系列桥梁书也成功的深深吸引了孩子们的,希望阅读的感觉弥漫心扉。

三、书籍漂流的港湾,班级读书角的建设

美国社会学家雷·奥登伯格在《绝好的地方》一书中提出了一个新概念: “第三空间”。照他的说法, “第一空间”是家庭居所,“第二空间”是工作单位,二者之外的公共空间如酒吧、咖啡馆、图书馆、公园等等是 “第三空间”。在2009年,国际图书馆界郑重提出了一个命题: “作为第三空间的图书馆”。对于学生而言, “第一空间”是家庭居所, “第二空间”就是教室,他们的 “第三空间”应该是图书馆、操场、公园等。学校图书馆的面积相比馆藏的增长,总是较 “小”。我校对图书馆服务模式进行了大胆的务实改革,抛弃“以书为本,馆藏为主”的传统的图书馆服务模式,确立 “以学生为本,图书利用为先”的服务理念。我们着手进行 “爱书乐阅读”的建设,把我校图书馆物理上的 “小”,在理念上做 “大”。我们在原有的阅览室基础上,分别在各个班级设置了 “班级读书角”的开放式图书馆,打造一个集学习空间、交流空间、创意空间、展示空间、娱乐空间于一体的 “第三文化空间”,要让开放式图书馆 “班级读书角”成为学生除家庭、教室以外 “最想去的地方”。书籍的来源一部分由学校图书馆所购新书,经过必要的图书加工后,第一时间分配给班级部分书籍,还有一部分是孩子们带来相互推荐分享各自喜欢的书籍。这些停在身边的书籍让学生在第一时间就品味到他们心仪的精神食粮,让生活在网络时代的同学不经意中自然回到纸质书香的世界里。 “班级读书角”由各班自主管理,教室内的图书漂流港犹如同学的私人书柜,书在身边想看即取,在阅读中,同学的主体性意识增强,心理得到最大的满足。让阅读某书的成为孩子们的话题,培养阅读主动性的增涨。

四、全员培训与个别辅导相结合,图书馆课程运筹帷幄

在入馆前就能了解图书馆是文明借阅的前提。如何让学生简洁的掌握系统化的知识,笔者也在探索策略中。发放借阅证先对孩子们进行全员宣传教育讲座,对他们进行图书馆知识方面的教育。如介绍馆藏情况,讲解书籍分类、排架知识及利用图书馆的方法,宣传图书馆借阅规则及要求,开展思想品德教育,使学生争做文明读者,创造图书馆文明借阅氛围的前提。对小学图书馆服务的小读者群进行科学指导,及全面发挥小学图书馆作用,是建设好小学图书馆的重要任务。结合实际对开架管理进行了新的尝试与探索,创新管理让学生做主动遵守纪律规范的文明读者,开展宣传教育让学生简洁的掌握系统化的知识,加强自主管理培养学生主人翁精神提升管理积极性,调整馆内布局优化阅读环境,全方位开放图书馆营造浓厚书香氛围。

建立校图书馆兴趣组,进行小组课个别辅导,培养学生自主管理,能够使一部分学生全面的掌握图书馆知识,他们将系统的图书馆知识传播到同学中去,带动同学们掌握使用图书馆能力。这能弥补图书管理人员不足的矛盾,使图书馆开架书柜得到充分利用,又全面提升了校学生的图书馆使用能力。在课程中师生商讨,探索全员管理的计策。设计图书馆开架管理课题研究,师生共同探讨全员参与管理的良策。比如在了解图书馆杂志情况时,提出笔者校学生杂志分几类、有多少本的课题,动员学生去寻找并分类计算出最后答案,在寻找答案中发现了平常没留意的问题,对杂志架也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又如让兴趣组成员讨论哪些杂志是最受读者喜爱、哪些杂志不受关注,为什么?你会如何解决该问题?在这种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模式下,学生感受图书馆管理的趣味,开动脑筋,提升管理积极性。他们在管理图书的过程中既服务了同学,也培养提高了图书馆的应用能力。

五、图书馆书籍推荐宣传,学习与激励

有了爱阅读的对象,就要建设好有可看书的资源。如何让爱阅读的孩子们了解更多的阅读信息,图书馆的推荐与宣传是一种直观有效的途径。精选一些适合孩子们看的书,为想读书的孩子解决我要看什么样的书的难题。推荐书的宣传方式要多样化,当宣传形成一种常规工作,孩子们可以定期从中获取有效信息。如:定期对新书、好书进行宣传介绍,让孩子们的有新鲜书籍可以 “吃”。选出班级优秀的孩子,进行 “阅读之星推荐活动”,让 “阅读之星”来介绍一些他们看过的有趣、好的书籍。他们是孩子们身边的优秀代表,他们看过书更容易受到孩子们的关注,更易于激励班级的同学想看同一本书的愿望。根据同学龄段的语文课推荐一批可以拓展知识面的课外书籍,让学生在阅读中丰富对课文的理解。

猜你喜欢

书籍班级图书馆
鲁迅与“书籍代购”
Chinese books find an audience overseas中国书籍享誉海外
班级“四小怪”
班级英雄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书籍
图书馆
书籍是如何改变我们的
去图书馆
班级被扣分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