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乌盆记》在地方戏中的流变

2018-04-02张义山西师范大学戏剧与影视学院山西临汾041004

丝路艺术 2018年10期
关键词:歌仔戏淮剧剧种

张义(山西师范大学戏剧与影视学院,山西 临汾 041004)

《乌盆记》是工老生戏的代表剧目,讲述盆儿鬼在老汉张别古的帮助下到包公台前洗脱冤屈的故事。故事来源最早可见于宋代的话本小说《三现身包龙图断案》,历经元、明、清三代的演变,在光绪末年,形成了京剧《乌盆记》,其后一直流传至今。形成京剧《乌盆记》的过程,我们从《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清宫昇平署档案集成》中可大致勾勒清楚,然其在地方戏中的流变,由于各自的情况纷繁复杂,至今没能梳理清楚。本文通过查阅史料,旨在厘清该剧在地方戏中的流变,以便于日后的继续钻研。

一、从前人的记述谈起

关于《乌盆记》的研究,学界给予的关注相对较少,郭建《〈乌盆记〉研究》、耿瑛《鬼戏〈乌盆记〉奇特小喜剧》和商艳玲《〈玎玎珰珰盆儿鬼〉杂剧与〈龙图耳录〉〈三侠五义〉中乌盆案之语言比较》都对该剧作了不同程度的关照,但都未涉及其在地方戏中的流传情况。关于这个问题,李修生在《古本戏曲剧目提要》中记载:

《盆儿鬼》的故事一直在舞台上扮演,南戏有无名氏的《包待制判断盆儿鬼》(佚),明清传奇有叶碧川《瓦盆记》(佚),无名氏的《断乌盆》(佚),说唱文学中也很盛行,除明成化本词话《新编说唱包龙图断歪乌盆传》外,《包公传》第八十七回,《龙图公案》中《乌盆子》,《三侠五义》第五回等,也讲述这一故事。昆腔、高腔、弋腔、京剧、徽剧、湘剧、桂剧、河北梆子均有这个剧目。

相比《中国戏曲剧种大辞典》、《中国地方戏曲剧目汇考》等书对于《乌盆记》的记载,以上所引是此类书目中最为详尽的表述,据此我们可以知道,《乌盆记》至少有昆腔、高腔、弋腔、徽剧、湘剧、桂剧、河北梆子7种地方戏。

《乌盆记》这样以调笑为主的神鬼戏颇受普通大众的欢迎,我们可以猜测,其还应扎根于多个地方戏剧种中。比如在《清车王府藏曲本全编》中,可见到其改编为牌子曲。但地方戏剧种数量庞大,关于《乌盆记》究竟被多少个地方戏剧种吸收,待下文一一详述。

二、地方戏中的《乌盆记》

除以上所述地方戏剧种外,目前所见,《乌盆记》还在几个地方戏中有流传,具体如下:

首先,我们可看到该剧在川剧中的相关情况,《川剧剧目辞典》记载:

《乌盆记》,胡琴,传统戏,大幕。

事出《三侠五义》。重庆市九龙坡区川剧团藏演出关目条纲本。

材料虽然简短,但足以证明川剧中有此剧,并可看到“胡琴”是主要演奏乐器。在临汾的代表剧目——蒲剧中,该剧也是传统剧目,只是近年来未见上演。《中国戏曲志·山西卷》记载:

蒲剧传统剧目:

宋代:······《乌盆记》、《临江驿》、《罢宴》、《平霍州》、《檀香坠》、《扈家庄》、《翠屏山》、《时迁盗鸡》、《红桃山》、《二郎山》、《探阴山》、《石佛口》、《三打祝家庄》······。

临汾周边的传统剧种——道情戏中,也可见到该剧的相关变化。《灵宝戏曲志》记载:

《断乌盆》,洪洞道情传统剧目。此剧为花脸、须生、丑应工戏。剧中张别古买回乌盆,其妻边做鞋边盘夫时,张别古发辫甩铜钱,其妻闻鬼变色,以跷单腿立滚堂桌的表演独具特色。此剧因有迷信色彩,建国后已不演。山西洪洞县图书馆藏抄录本。

据材料引,地方演员用“跷单腿立滚堂桌的表演”使得该剧更具可看性,并称该剧在建国后不再演出。

评剧中的《乌盆记》与京剧中的故事极其基本相似,《评剧剧目汇考》记载:

《乌盆记》全本,四川华阳县绸商刘世昌,进京贩卖绸缎。出门三载,方作归计。刘与仆刘升行至定远县境,天忽大雨······。

歌仔戏中对该剧的改编我们可从《歌仔戏》一书中看到其详细记载:

1931年,厦门“新女班”到龙海港尾石埠演出后,小梨园“宝德春”聘请戴龙发传授《乌盆记》,改演歌仔戏,接着“金瑞春”等小梨园班纷纷仿效,聘请歌仔戏师傅传授歌仔戏。

据上引,著名演员戴龙发在1931年将《乌盆记》改编成了歌仔戏,此后,该剧便在歌仔戏中流传下来,在后来形成的芗剧中,《乌盆记》也是其代表剧目。

在《湘剧志》中,关于《乌盆记》有如下记载:

一名《钟馗显圣》。事见通俗小说《乌盆子》、元 杂剧《丁丁当当盆儿鬼》、明传奇《断乌盆》及章回小说《三侠五义》第5回“乌盆诉苦别古鸣冤”。其间人物姓名不尽相同,事实则一。祁剧为高弹间唱,衡阳湘剧与常德汉剧为高腔,巴陵戏为弹腔。另京剧、昆剧、徽剧、桂剧、弋阳腔等剧种有此剧目。

根据材料显示,该剧除在湘剧中有演变外,在祁剧、汉剧、弹腔三个剧种中均有流传。

在淮剧中,《乌盆记》被判定为是悲剧的代表,并列入“七十二记”之中。《淮剧史话》载:

淮剧戏曲文本存目及其剧目本体的风格特色:

一是以表现悲剧为主,这是淮剧的一种戏剧形式,也是淮剧剧种特色之最、个性之长。通观淮剧传统遗存剧目中的代表作,如:“七十二记”中的《合同记》《金钗记》《孝灯记》《罗帕记》《乌盆记》······

在赣剧著名的‘江湖十八本’中,依然有《乌盆记》的身影,《寻找古代“吴越文化”的痕迹 走进江浙文明》中记载:

赣剧剧目分弋阳、青阳、乱弹三类。弋阳腔剧目有所谓“十八本”之说,即《青梅会》、《古城会》、《风波亭》、《定天山》、《金貂记》、《龙凤剑》、《珍珠记》、《卖水记》、《长城记》、《八义记》、《十义记》、《鹦鹉记》、《清凤亭》、《洛阳桥》、《三元记》、《白蛇记》、《摇钱树》和《乌盆记》,到1949年,只能上演四本正戏和部分单折······

与道情戏中的《乌盆记》一样,也应为其神鬼色彩严重,在建国后的很长一段时间不再演出了。

锣卷戏中的《乌盆记》很值得注意,朱云诗提到:“昔‘锣·卷’剧目三百多,今盘点仅存十数册”,他在《邓州锣卷戏》一书中详细写到:

1986年,锣卷戏在城关镇建设街居委会解体后,戏箱被扣,剧本丢失殆尽。如今,孔庄锣卷戏剧团老艺人王学彦等人手中(包括其口述经记录整理的)剧本,也只有17本之多了。

郭力统计到的165个传统剧目有:《文王吃子》、《姜纳昧亲》、《刘金定下南唐》、《牛头山》、《两狼山》、《包待制三勘蝴蝶梦》、《宋士杰告状》、《郭巨埋儿》、《王祥卧冰》、《刘全进瓜》、《鞭打芦花》、《割肝救母》、《乌盆记》······

书中记载,锣卷戏经典剧目的大多数剧本在1986年剧团解体后丢失,其中包括《乌盆记》。

山东的柳腔、茂腔中,该剧也是其代表剧目,《山东地方戏丛书 柳腔 茂腔》一书记载:

除传统剧目代表作“四大京”和“八大记”外,柳、茂腔的传统剧目(包括折子戏)按音序排列如下:W 《王定保借当》、《王婆骂鸡》、《乌盆记》、《卧虎山》······

此外,在河南的秧歌、云南的大本曲等以民间艺人口头说唱的地方戏剧种中,仍可窥见《乌盆记》的身影。

综上,《乌盆记》在23种地方戏中均有改编,但关于其在地方戏曲剧种中具体的流传和演变情况,若想整理清楚,必须根据剧本的不同面貌进行分析。就笔者目前所掌握的剧本而言,可见昆腔、弋腔、高腔、牌子曲四种。本文所列举其他剧种的剧本,现藏情况均不详,还待进一步考察。此外,《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清宫昇平署档案集成》中,一份《乌盆记》总本的封面上记有:“光绪八年十二月,按外派弋腔誊写,此本未抄上用”,根据这条信息可以知道,这是一个弋腔的剧本,清宫专门负责抄录戏曲剧本的写汉字人将此剧本誊写了出来。然关于此剧本曾在清宫演剧史上经历了哪些改编,后来是否又流传到了民间,从光绪十九年后外班频繁进宫并演出过《乌盆记》的情况来看,该剧本应在宫廷与民间再次流传过,至于其详情均待下一步解决。

猜你喜欢

歌仔戏淮剧剧种
“秧歌”的戏剧化与“剧种”定型
《中国戏曲剧种剧种全集》(西藏卷)首出成果
传承淮剧国粹 丰厚人生底蕴
——江苏省宝应县泾河镇中心小学“淮腔今韵”文化项目掠影
淮剧的发展状况及其文化解读
闽南地区歌仔戏剧团运营机制研究
曾宝珠歌仔戏个人专场上演
乱谭小剧种
《中国小剧种的抢救与研究》序
新媒体与闽南地区歌仔戏的传播
传统戏曲发展面临的困境及其解决之道
——以闽南歌仔戏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