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已毁文物建筑几种展示方式的调研报告

2018-04-02左金婷陈博韬张文剑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河南郑州450046

丝路艺术 2018年10期
关键词:圆明园投影遗址

左金婷 陈博韬 张文剑(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河南 郑州 450046)

一、项目背景

1.1 已毁文物建筑现状

古建筑是世界各民族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但因历经沧桑、年久失修,大都处于自然毁损状态,而目前各地正在经历的城市现代化进程更加剧了这一状况。同时在一些发达城市中,信仰的冲突,价值观的冲突使得在文物保护与城市建设之间产生了“矛盾”,许多文物建筑得不到及时有效的保护。忽视文物建筑文化价值的存在,特别是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并不突出的建筑,更容易在城市的发展中遭到破坏。

1.2 已展示的已毁文物建筑现状

目前,对已毁文物建筑的保护主要有重建;修建遗址博物馆;修建遗址公园。

(1)重建

重建包括文物建筑性质的复原和非文物建筑性质的复原。杭州雷峰塔在民众的呼吁下得以重建,采用了现代的材料、技术来表述传统古塔,建成之后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雷峰塔也成为当地人民怀古,杭州地标之一。此外,旅游业的过度开发,粗制滥造的重建,无疑是不尊重历史的表现。乌兹别克斯坦的沙赫利苏伯兹历史中心因无序、无据重建,甚至拆旧建新,严重影响其景观和遗产价值被列入濒危名录。

(2)修建遗址博物馆

遗址博物馆的存在和发展为我们了解历史文化提供了“最形象的教材”,是当前最具吸引力和数量增加较快的博物馆类别之一。西安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的建立将遗址博物馆引领到一个新的高度,不仅让兵马俑成为中国古代辉煌文明的金子名片,也成为人类历史上的一大奇迹。但是过于专业化和观赏性不足是遗址博物馆普遍存在的问题。

(3)修建遗址公园

遗址公园多为地面没有历史遗迹遗存或少数残骸的考古遗址,采用建筑复原展示,遗址现场展示,陈列展示,多媒体展示等。以日本吉野历史公园为例,通过浸入式的亲身体验,使参观者产生进入历史的现场感,感受弥生时代的部落生活。然而并非所有的遗址公园都能做到这样的水平,更多是借助历史遗迹的名号进行旅游开发,发展商业,历史真实性或文化意义的丧失。

总的来看,目前已展示的文物建筑在保护工作不完备和城市扩展大冲击的双重压力下,生存与发展的前景不容乐观。除了一些大型重点文物建筑,更多的文物建筑受到的保护力度和重视程度远远不够,文物建筑内部历史空间结构不完整。外部城市环境氟围不协调,遗址保护与国家建设发展,民族文化,情感认同之间的不适应,保护理念滞后,规划实施不力,对地区的辐射作用小。

1.3 民众对已毁文物建筑展示的需求现状

首先,文化需求增长迅速。改革开放以后尤其是近几年来,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意识越来越强烈。其次,作为一个地区的认同感所在。为了增强一个地区的认同感,归属感,把建筑遗址展示出来,是一个很好的选择。我国文化消费区域间、城乡间、东西部地区间文化消费需求水平差异大。但建筑遗址大多存在于中西部地区,农村多于城市。就是说,需求量大的地区建筑遗迹少,需求量小的地区建筑遗迹反而更多,供求量发生地区矛盾。

二、项目定位

2.1 项目定位理念

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开展和价值观转变,历史遗迹的范畴正在由点状分布逐渐扩大到城市的底色。而文物建筑作为遗迹的核心部分,其展示方式也应适应这个变化,即扩散到参观者身边,增加与居民的交流互动。在尽可能经济的前提下,让参观者能更直观的接触已毁文物建筑的同时,也能改变其周边的文化氛围。

2.2 项目功能定位

1.展示历史建筑环境

2.文化旅游

3.文化教育、文物研究

4.城市地标,精神归属所在

5.公益性,惠及当地居民

6.建筑历史研究

7.给科研项目提供实践机会

三、已毁建筑文物的特殊展示案例

3.1、圆明园数字平台建设

(1)建立数字圆明园基础史料数据库

基础史料数据库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便于圆明园研究资料的收集、存储和查询。在数据形式上包括书籍、图纸、论文、照片、图片、数字模型、数字图档、三维场景、素材图库等多种形式;需要按照不同的属性分类查询,有些内容要求在空间上定位显示和查询。因此,建设一个功能强大的数据库是支撑圆明园研究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将圆明园研究持续深入开展下去的技术保证。

(2)数字化整合圆明园史料并进行全景三维构建

三维模型的构建工作是“数字圆明园”建设的核心工作,它是以历史研究、复原研究和复原设计为基础,通过精准专业的数字三维模型将圆明园的建筑、山水园林、植物景观进行构建,一方面对复原研究工作进行技术校核,同时也为数字化展示奠定基础。

(3)建成公众分享和参与的虚拟圆明园

在基础史料数据库和三维模型构建的基础上,将研究成果通过互联网进行发布,让公众得以分享和参与,是文化遗产研究工作的一个创新性尝试。圆明园网站上不仅发布数字圆明园研究所形成的景区图片、三维动画,还支持互动式的虚拟漫游,让浏览者可以通过操作鼠标在虚拟场景中以任意角度观赏圆明园的景致,了解圆明园的园林建筑。研究团队还将复原研究中考据的资料与公众分享,向大家介绍圆明园各个景区的相关历史知识和复原依据,并通过网络征求公众反馈的意见和信息,进一步丰富信息来源,完善研究工作。

3.2、光影技术还原被毁巴米扬大佛

光影技术还原被毁巴米扬大佛主要是通过运用光影还原,1:1的还原被毁遗迹。那么,如何能在保护大佛原址的基础上,实现重现大佛呢?经过实地测试,发现建筑投影对岩壁的影响很小,投影下,岩壁的温度变化不会超过0.5摄氏度,光线的色温也基本接近日光,最终他的这项计划获得了阿富汗国家文化与信息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批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还在推特上推荐了这次活动。

在当地百姓的帮助下,团队搭建了一个6米高的架子,并安装上最重要的设备:一个230公斤的大功率工程影像投影机。机器是经过团队特殊改造的,亮度相当于15个IMAX电影投影灯的亮度。大小如A4纸的胶片四周被小心地用锡纸覆盖着,使得光线更为集中,也让照射在95米外的岩壁上的影像更为闪耀。在风沙凿刻出海浪一般纹理的巨大空洞中,黑暗被重新照亮,金色大佛熠熠生辉,围观的人群里一阵尖叫与欢呼,继而是长久的凝视。

四、几种已毁建筑文物展示方式及其社会评价

4.1、数字平台

数字平台展示是指将文物信息数字化后呈现给观者的过程。它包括呈现给观者的文字、声音、图形图像以及文物的三维虚拟等数字化信息。

数字平台的出现直接影响了整个社会对于文物建筑保护的未来走向,社会群众也能够方便快捷的获取文物建筑的相关信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提高,数字平台展示也已经成为数字化文物建筑保护最基础的展示方式,支持多种媒介平台,特别是主流媒介与新兴媒介,充分做到了让文物建筑在人们生活中触手可及。同时,基于一些科学技术尚不完善和建设成本的问题,数字平台在目前还未做到极致。

4.2 光影还原和全息投影技术

光影还原技术是近几年来比较成熟的一种展示方式,并且有了一定的实际应用。针对不同的投影背景,进行不同的灯光调整,也可根据透明幕布,进行2.5D投影。

光影还原技术可以让体验者在其中进行互动,让体验者能感受到古迹就在身边,增加城市认同感。仅有的困难就是呈像效果与原址投射灯光可能会对文物造成破坏。但因其操作手法简单,设备便于移动,所以在城区和边远山区都可以进行展示。既可以作为复原曾经的建筑,激起当地老一辈人脑中曾经记忆,唤起文化认同感;也可以作为教育方式,开拓当地儿童的视野。是一种现实意义很强,并能很快的为社会带来效益的展示方式。

全息投影技术可以呈现出图像浮现在空中的效果,将建筑遗迹展示出来,使画面纵深感加强,增强时空体验感,拉近观众与所展示文物建筑的时空距离。

全息投影技术可以减少文物建筑因展览而造成的日常折损,并且降低展出成本及维护,降低了展示风险。又可以根据场地的大小进行量身定做。还可以展示文物建筑是如何在历史变化中慢慢破坏掉变成遗迹的过程。更可以全方位展示文物建筑是如何修复的。给参观者一个更直观的认识。

4.3、AR技术结合手机APP

增强现实是虚拟现实的一个重要分支,也是近年来一个研究热点。增强现实就是将计算机生成的增强信息有机、实时、动态地叠加到观察者所看到的真实环境当中,并且当观察者在现实环境中移动时,增强信息也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增强信息如同存在于现实环境中一样。

(1) 虚实融合

应用数字化技术把已经消失的、不存在的古迹遗址重建出来,通过AR 技术的3D 注册,重建的古迹遗址融合到其曾经存在的实际环境中,显示设备实时呈现给用户。

(2) 实时交互

利用AR 技术把珍贵、濒危文物的3D 数字化模型融合到实际中展出,使用者可以通过特殊的交互设备从各个角度去观察和欣赏,而把真实的文物放到更加严密的环境中保存起来。

(3) 原地保护

AR 技术是一种遗产的原地保护模式。增强现实的这一特点对田野文物、民间遗产、古村落保护有较大作用。在一些经济不发达地区,一方面是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一方面是当地居民贫穷的生活状况。开发廉价的AR系统,应用于到这些遗产的保护上,不仅可以提高这些遗产的可观赏性和研究性,挖掘旅游资源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而且也可以间接的提高当地居民遗产保护积极性和自觉性。同时很大程度上可以杜绝因生活贫困而破坏倒卖文物的行为。

4.4 建立遗址公园

国家遗址公园是近年来我国大力提倡并实践推行的大遗址保护的一种创新模式。利用遗址及其周边范围进行规划设计,在保护的基础上进行重新整合、再生,在公园的范围内进行展示。

如今,遗址公园广泛的出现在各个城市中,说明遗址公园这种展示方式能与城市环境相适应,群众也普遍对于遗址公园的接受程度较高。遗址公园改变大众对以往考古遗址功能单一、枯燥乏味的固有刻板印象,更多的为人们提供了一个休闲娱乐的场所,同时通过陈列出土文物、阐释遗址文化的内涵、再现历史环境,充分满足大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但是,当今遗址公园的建设和发展还面临着诸多问题:遗址公园往往占地面积大,耗资巨大,同时功能过于娱乐化和同质化,人工干预度大,修建仿古建筑,道路景观设施与遗址主题不符,并且运营基本以政府拨款为主。

五、几种展示方式各自的历史意义及建筑研究影响

5.1、数字平台

数字平台可以通过图像文字全面详细地为观者展示讲解文物建筑,基于数据库,观者可以搜索到所有与此文物建筑的相关信息,对于了解文物建筑的历史意义有极大的帮助。

5.2、光影还原和全息投影

光影还原和目前的全息投影技术使展示的前期准备时间缩短,进而方便建筑学家以及文物考古学家研究建筑物与其周边环境的关系;也可以让民众参与进来,进行一段时间的前期展示,民众提出问题,得到更多的资料信息,从而更好的研究文物建筑。

5.3、AR技术结合手机APP

AR技术复原建筑遗迹,相当于在一个虚拟的世界中重建建筑,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融合,不仅让建筑学家和考古学家对一栋建筑与其周边的环境有了更直观的认知,更重要的是,相比与数字平台系统与全息投影系统,它还可以让观察者进入建筑的内部,进行内部空间体验,从而得到一个对文物建筑更全面的感受。

5.5、遗址公园

遗址公园往往占地面积大,文化遗存堆积复杂,建设遗址公园为考古学家提供了可持续发掘和研究的条件,对研究建筑形成时期的形式与设计,材料与技术,区位与场所,历史与文化等方面,以及对后期当地建筑样式风格的辐射作用,具有重大意义。

猜你喜欢

圆明园投影遗址
考古学家怎样发现遗址?
INDUSTRIAL EVOLUTION
珍贵老照片,还原圆明园
辽上京遗址
解变分不等式的一种二次投影算法
基于最大相关熵的簇稀疏仿射投影算法
游圆明园有感
找投影
找投影
圆明园里过大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