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贵州苗族芦笙舞的发展与保护继承

2018-04-02任贞西北民族大学甘肃兰州730030

丝路艺术 2018年10期
关键词:雷山县芦笙原生态

任贞(西北民族大学,甘肃 兰州 730030)

一、苗族芦笙舞的历史渊源

相传在远古时期,土地荒凉生活艰难,苗族的祖先都是以狩猎为生,狩猎的艰难不易是当时面临最大的困难,然而聪慧的苗族人用竹子和木头制作了芦笙状能发出飞禽鸟兽那美妙声音的一件乐器,吹奏美妙的乐曲来吸引飞禽鸟兽。芦笙舞的吹奏不仅解决了苗族地区人民的生活问题,最后更是演变成了当地特有的歌舞来庆祝盛典和祭祀并流传至今。

二、苗族芦笙舞的种类及特点

经过长期的变化和发展,苗族逐渐形成了属于自己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并在此基础上创造了多姿多彩的文化形式。贵州雷山县苗族的芦笙舞作为苗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是苗族人民最喜爱的民间舞蹈,也是其最具有代表性的舞蹈。雷山苗族的芦笙舞有着自己鲜明的特点:群众性、表演性、风俗性、祭祀性、礼仪性。

(1)群众性:芦笙舞动作较为简单,男女老少都可参加,并且不限人数。由浩大的芦笙演奏队吹奏,男女共舞、老少群舞,大家围绕芦笙吹奏者,在圆圈的队形上随着芦笙节奏的快慢舞动。苗族姑娘们身着民族服饰佩戴着银饰,舞动过程中银饰碰撞产生叮铃悦耳的响声,颇具苗族风情。

(2)表演性:苗族人民带着智慧舞蹈,他们对生活中出现的象形事物进行简单有趣的模仿。芦笙舞里通常带有与飞禽走兽的生活习性、神态极其相似的舞蹈动作,苗族人民将大自然赋予他们的生活和智慧相结合便形成了表演性的芦笙舞。雷山县隶属于黔东南地区(苗族侗族族自治州),该地区盛行“牛打架”、“斗鸡”等多种表演形式,以表现出生活的谐趣,引人入胜。

(3)风俗性:芦笙舞是苗族男女在婚配季节表达情爱一种最好的方式,是在苗族山寨每年的“花山节”时跳,通常称之为“跳花”或“跳月”。黔东南地区尤其以“牵羊”和“讨花带”。“牵羊”是指女性将自己绣制的花腰带一头系在爱慕男子的腰间,自己拿着另一头与之共舞,有时,受欢迎的男子身边围绕着多个女子与之共舞,队形呈现散射状,如孔雀开屏一般,极其好看。“讨花带”是指男子手持芦笙舞蹈向自己爱慕的女子求爱,此时,如果女子与男子情投意合,便将自己绣制的花带系在男子腰间,并随之共舞,此时主要以芦笙吹歌传情为主,舞蹈较为含蓄,所以动作幅度并不大,舞步也不算复杂。

(4)祭祀性:祭祀性的芦笙舞一般在严穆、庄敬的祭祀节日中表达对祖先的敬畏与惦念,通常动作缓慢、沉稳,常比较严肃沉闷,宗教色彩浓厚。不过苗族人民的思想发展已经越来越接近新时代的思想潮流,这种宗教色彩浓厚的祭祀活动现已经很少出现了,据当地老艺人所说,此类祭祀性舞蹈也已经消失了。

(5)礼仪性:礼仪性的芦笙舞在不同的礼仪活动中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不同的特点,例如:在婚庆活动中的礼仪性舞蹈较为欢快活跃,以表庆贺;在丧葬活动中便较为稳重且很有节制,以表示对逝者的哀悼和对逝者家属的慰藉。

三、芦笙舞的发展现状

随着社会经济与文化的发展,网络时代成为了当今的主流,不仅占据了年轻人生活的主要部分还吸引着老年人的眼球,使得大家都成迷于网络社交,而需要人与人进行密切交流互动的芦笙舞则远远落后于新时代的发展速度,慢慢的将会在年轻人的视野中淡化甚至是消失。还因为生活所迫,当地很多年轻人去城里打工,拥有技艺的老艺人即使开班授课也是缺少生源,没有学生导致芦笙舞无人传承,最终只能在老艺人手里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新时代的新青年能迅速接收并汲取外来文化,而对于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却在呈现递减趋势。这在贫困落后的雷山县虽体现的不明显,但这种趋势无益于体现中国传统文化中坚持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民族的即是世界的,在发展创新的同时还要弘扬继承,老艺术家们和当地领导者们不断呼吁要创新芦笙艺术、改革芦笙舞。苗族的芦笙舞与很多原始歌舞都有异曲同工之处,是当今社会为数不多的歌舞艺术,对世人具有强大的震撼与吸引力。因此继承与保护才是本源,只有将文化的本源保留住,未来的发展才会越稳定才能长久,枝叶才能长得越来越茂盛。

四、芦笙舞的传承与保护

(1)为了更好地发展芦笙舞,弘扬贵州芦笙舞中的苗族传统与文化核心,在新时代下我们更应当注重对原生态苗族芦笙舞的保护与传承。即使贵州有“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独特自然环境,贵州雷山县的苗族同当地布依族的歌舞风格不尽相同,即便同为苗族,也会有不同的地域风俗和不同的苗族支系,芦笙的演奏与舞蹈表演方式也不尽相同,这就给促成芦笙艺术节或芦笙大赛形成了先天性条件。为继承者努力适应新时代的发展与变化,政府应当给予大力支持,让苗寨通过创办苗族芦笙文化艺术节、开发艺术园、整理艺术村等方式,成为主导者,不被大环境的发展所影响。例如,定期在市内乃至省内市县举办各种形式的芦笙艺术节或芦笙艺术大赛。鼓励当代新青年和少年积极参与,通过这种方式营造当地独特的氛围,吸引青少年的目光,使得原生态文化的地位与意义在青少年心目中重新塑造。

(2)在辅助民间老艺人的同时,可以将芦笙舞作为民族地区特色文化深入到中小学,融入到体育或者音乐舞蹈课程,一方面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另一面使得芦笙舞的传承有了保障。芦笙舞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以人为本”“以人为载体”进行知识技能的传授,人是传承得以延续的关键,在对原生态芦笙舞的保护中,首要保护的是人,即“继承人”。在将芦笙舞教学引入到现代教学体系的同时,也莫要忘记承载了千百年来芦笙舞精髓的民间艺人与群众。

(3)芦笙舞的表演形式已经远远超过了舞蹈表演形式的框架,芦笙舞舞蹈中聚集了苗族的远古记忆、价值取向、审美情感和身份认同,芦笙舞不仅是一种艺术,更是一个民族文化的真实存在。因此在进行芦笙技艺和舞蹈的传授时,可以借鉴当代教学模式:先传授芦笙及苗族文化,在理解文化的前提下,再来学习芦笙舞。也可参照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的记录形式。

五、结语

贵州雷山县得这次采风学习,我不仅学习到了雷山县苗族原生态舞蹈的历史渊源和舞蹈基本技能,让我收获最多的其实是对这些原生态苗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和继承。苗寨舞蹈一路走来历程很艰辛,如果最后在大山深处的老艺人手里消失,得是一件多么遗憾的事情。所以,我们作为舞蹈工作者无论是在教学方面有所贡献还是在保护舞蹈文化方面积极建言献策,都是极其有必要的。在当前经济文化日益繁荣的社会下,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来应对面前功利化的社会趋势。在保护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积极创新发展新的表演形式,使得芦笙文化不再淡出人们的视野,就是对芦笙文化最好得到保护和继承。

[1]党允彤.《论贵州苗族芦笙舞的当代传承与保护》.[J].陕西师范大学.2014-06

[2]钱应华.广西苗族芦笙舞的表现形式及其体育价值[D].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体育与健康教育系, 2014.

猜你喜欢

雷山县芦笙原生态
岜沙芦笙节
你好,芦笙
雷山县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情况调查研究
少数民族地区中学数学学困生成因
原生态静宁苹果
雷山县特色水稻的保护及开发利用
芦笙恋歌
苗族芦笙制作师
雷山县中低产田水稻增产栽培技术实施方案
滇国贮贝器 浮夸还是原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