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返璞归真
——米莱斯与他的《奥菲莉亚》

2018-04-01杨玉虹

丝路艺术 2018年1期
关键词:拉斐尔莱斯艺术

杨玉虹

(华南师范大学,广东广州 510631)

一、历史背景

1829年6月8日,米莱斯诞生在南安普顿的一个普通人家,是一位天资极高并极富创造力的艺术家,从小便显示出极高的才华。作为“拉斐尔前派兄弟团”主力成员的米莱斯,他的这幅作品明显地体现出了上文述及的特点——立基于“拉斐尔前派兄弟团”的理念,以忠实逼真的自然描述为基础。除画面风格以外,主题方面也高度切合着“拉斐尔前派兄弟团”的信条。《奥菲莉亚》是莎士比亚戏剧中凸显人文主义思想与英国现实之间矛盾激化的最有力代表作。这画面中的主角可不是平常生活中的女子,《奥菲莉亚》主题出自莎士比亚的歌剧《哈姆雷特》表现了王子哈姆雷特的情人奥菲利亚得知情人杀死自己父亲,精神恍惚而溺水身亡的情境,这种道德主题是拉斐尔前派作品的主要特征之一。

二、返璞归真的创作追求与状态

《奥菲莉亚》独辟蹊径的色彩运用堪称完美,死亡题材的表现更是值得人称道的。他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大胆突破,勇于创新,在东方,受传统观念的影响,直接描绘死亡这一场面的画作更不多见。经过反复斟酌和仔细推敲,米莱斯匠心独具地将画面定格在奥菲莉亚落水濒临死亡的瞬间。这一主题在19世纪已是浪漫派画家的普遍主题,但米莱斯无疑是第一位以心理描绘的方式,把这位女子激情的疏离、发疯的结果表现的淋漓尽致。画家完全融入故事中奥菲利亚的情感痛苦之中,画面唯美又忧伤,完全符合莎士比亚笔下的故事情感,也符合奥菲莉亚的人物形象。

在这幅画作上,大自然被无比精细地刻画,让人为之一振。艺术家之所以能让画面达到这种效果,首先是从创作出发点上抛开了学院派固定的背景处理模式,还原自然真实琐碎的细节,重现大自然原始本真的美。而画家在具体创作上则采用了两个步骤:首先是采用户外写生的手法,亲临厄尔地区的胡斯米尔河,以逼近自然的观察细致入微地刻画自然中的一草一木;之后,画家回到工作室内造了一个大水缸,以当时罗塞蒂的情人伊丽莎白·希达尔为真人模特,长时间地描摹出希达尔扮演的奥菲莉亚溺水而亡的悲剧性场面,当时给浴缸加热的蜡烛熄灭,导致西达尔感冒,西达尔的父亲因此索赔的事情相当有名。正是米莱斯这种将户外风景写生与真人模特写生相结合并且无论从刻画、衔接、布景各方面都做到了一丝不苟、滴水不漏,才使画面呈现出了一种纯粹的自然主义,仿佛观者可以进到画面之中,体会其中的一草一木真真切切的触感。他将奥菲莉亚地死解读为青春生命地最后绽放和绚烂归于极致地消亡使死亡地讯息直达人心,使观者直观地被画面所透露的唯美意境和悲凉的气氛深深打动,使作品蕴含的丰富说理性和深刻寓意性丝毫不给人晦涩感。由此可见,经过四年的艺术磨练和人生洗礼,米莱斯在题材的选取和情节的把握上已更为成熟。这时的米莱斯的艺术创作思路使最为清晰的。

三、独到之处的表达

3.1 崇尚自然主义

拉斐尔前派主义出现在一个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发生深远变化的年代。在拉斐尔前派发展的关键时期,罗斯金的早期出版物宣扬了有主题的精确直接的绘画风格要取代被继承下来的视觉再现的传统做法。

当然,这也极大地鼓舞了年轻的米莱斯放弃了皇家艺术学院里雷诺兹那一套传统老旧的艺术技巧和风格,从而画有主旨,根据平时的细致观察画出栩栩如生的作品来。随后米莱斯与罗斯金取得了联系,后者很快就跟拉斐尔前派的所有人熟悉起来。米莱斯开始在萨里的尤厄尔描画大自然,但是结果画出来的并不是风景。米莱斯是例行了这一思想的,他在用笔上还是以精细巧妙的笔触追求物体的真实感,画面布局上能够处理复杂的场景,色彩附着于形体而具有强烈的表现力,丰富拓展了油画的色彩表现力。为了再现画面的真实感觉,力求接近于自然,米莱斯一丝不苟地为之努力着。米莱斯选择了一个莎士比亚戏剧的主题,描绘了《哈姆雷特》第四幕中的奥菲莉亚之死。从《奥菲莉亚》这幅作品中不难看出米莱斯通过这种独特的构图,对女主人公面部悲凉的表情以及肢体动作的精细刻画,还有对主人公起烘托作用的植物的精细描绘,力图再现当时的情景,渲染了这个故事的悲剧气氛,从来凸显了文学性抒情这个因素在绘画中所占的比重。

3.2 内涵蕴意象征意义

《奥菲莉亚》是米莱斯对莎士比亚悲剧中最痛苦的场景的重视,里面有着为数可观的可辨认的植物物种。奥菲莉亚头上花环的花朵不仅忠于原著,而且还有着具体的象征寓意。作品本身是与观众进行沟通的形象化的语言,同时又通过象征的层面起作用。

《奥菲莉亚》中的很多鲜花——画中包括的任何一朵——都在戏剧中提到过,或有着意味意义。米莱斯仔细视察了这些遍生于尤厄尔河谷的鲜花,由于他在河边工作了5个月的时间,这些鲜花开放的时间也是不同的。前景中的乌鸦花,看起来类似毛茛,就像它简单的花行一样,又谦逊、整洁的涵义,也象征忘恩和幼稚。奥菲丽娅头顶的垂柳象征着被弃的爱。环绕柳枝的荨麻表现了奥菲莉亚内心无比挣扎与痛苦。她右手附近漂浮的雏菊,最初叫“天眼”,可能是因为花形与颜色都类似于太阳。它诠释了简朴和谦逊的涵义,象征着奥菲莉亚对爱的忠贞。奥菲丽娅也在第4幕第5场中提到:“有一朵雏菊。”漂浮在她脸颊、衣裙旁的粉红玫瑰,和生长在河岸上的白色的野玫瑰叫人联想到他哥哥叫她“5月的玫瑰”。它们也包括了许多意味意义,例如年轻、爱情和美丽。窒息、死亡和衰落。紫罗兰花环围着奥菲丽娅的脖颈,紫罗兰形容害羞的人,意味虔诚,也意味纯洁和英年早逝。

还有一些花是米莱斯在现场加进去的。绣线菊不仅能够抗寒抗旱,就是对它进行修剪,它还是会很努力的生长,凭借这种顽强的毅力坚持绽放,或许表现了她的死毫无好处。浅蓝的勿忘我无私生长在河边,表达着真诚与永恒的爱,与它名字有着相同的意义。三色紫罗兰漂浮在衣裙的中间,让人想起奥菲丽娅在野外收集鲜花它们意味着思考,而它们代表着没有意义的爱。三色紫罗兰一旁的雉眼也仿佛表达了她内心无限的悲伤与无奈。鲜红的罂粟带着黑色的种子表现了长眠和衰亡,还表示着大地以及冬日的结束与随之而来的繁荣景象。

四、《奥菲莉亚》的艺术价值

在米莱斯艺术生涯的初期作品中带有很强的文学性色彩,文学作品题材成为主旨,精确的写实技巧,辅以明亮温暖且富有装饰性的色彩,表现手法上丰富多彩,展现给我们的自然主义等多种倾向,都说明了画家在实践中恰当地处理好了创作思想与表现手法两者的关系,达到两者的平衡。这幅画的精神力量在于洞察显示自然界的可爱之处,并带着纯粹的道德情感去关注。而其物质力量就是对眼前事物的极度真实性进行直接领会。

综上所述,米莱斯的《奥菲莉亚》并非仅仅因描绘细腻、用色艳丽、意境凄美而鲜见于画史。它是拉斐尔前派艺术理念与追求的极致表现,是19世纪整个欧洲绘画史上传统与创新融合得很完美的画作之一。它的成功表明了色彩语言运用的不同会使感官效果迥异,艳丽的色调若运用得当,在表现灰暗题材时,不仅不会显得怪异突兀,反而增添一抹其他同类题材所没有的哀婉凄美气息。米莱斯能够为后人所传颂的基本都是其拉斐尔前派时期的作品,决不应片面看重某些客观原因,而否定其在艺术画坛应有的地位和艺术价值。

参考文献:

[1]冈特(著),肖聿(译).《拉斐尔前派的梦》[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

[2](英)约翰·罗斯金.《前拉斐尔主义》[M].张翔,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3]提姆·巴林杰(英).《拉菲尔前派艺术》[M].梁莹,译.中国建 筑工业出版社,2007

猜你喜欢

拉斐尔莱斯艺术
莱斯安全阀门(天津)有限公司.
佩鲁吉诺&拉斐尔:到佛罗伦萨去吧!
永恒的恬静少年:拉斐尔
莱斯·布朗的故事将改变你的生活
拉斐尔 下
拉斐尔 上
纸的艺术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爆笑街头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