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网络新闻评论的利益表达功能

2018-04-01彭鹏孟佳佳

视听 2018年12期
关键词:网络新闻频道利益

□ 彭鹏 孟佳佳

在当今社会转型的背景下,新闻评论作为媒介的意见传播活动,其社会功能也渐渐丰富起来,在原有的舆论引导、舆论监督等功能的基础上发展出社会协调、社会整合等功能。尤其是网络新闻评论的发展,扩大了新闻评论的传播载体,也放大了新闻评论的影响力。网络新闻评论具有的即时性、开放性、交互性和隐匿性等特点,让公众可以通过其实现话语权的相对自由表达,从而营造出一个相对自由、平等、开放的“公共话语空间”,实现利益表达功能。

一、社会转型中公民利益表达的重要性

短短几十年间,在现代化的道路上,处于加速和叠加转型的中国社会经历了总体—分化—断裂等几个转型发展阶段,社会物质丰富、社会发展迅速的同时,社会矛盾激化、社会问题突出、社会冲突凸现。前期高度发展累积的问题进入了集中爆发期,当社会风险成为中国最现实的现代性困境时,社会整合必然成为今天社会转型的重要阶段。整合并不是消弭已经形成的多元利益主体的博弈与竞合,而是要在各种利益主体充分进行利益表达的基础上,通过制度资源的供给,形成社会的公平正义,促进社会阶层之间的沟通、协商,形成稳定的民主法治的社会秩序,保持社会的稳定,增加社会整体应对危机的凝聚力,建构一个多元竞争、多样统一、博弈均衡的社会。①

在一个转型社会中,利益表达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必需的,为维护社会系统的正常运转,不同利益主体需要借助一定的社会机制保持必要的活力和张力,得到某种程度的平衡。利益表达是实现社会力量生产和维系的基本前提。社会系统需要为利益表达提供必要的空间和管道。

从社会功能的角度来说,“利益表达”是传播的“社会协调”功能的具体表现。对当下中国的社会整合而言,公共领域的建构对于形成社会各阶层,尤其是社会下层和弱势群体的利益表达空间尤为重要。这样的利益表达空间是调解性的,而非撕裂性的;是整合性的,而非分化性的。调解的本性,是在社会化的过程中,把既定的社会公共领域加以结构,建立一个传播体制,也就意味着在传播活动的参与者之间培育出一种相互理解的主体间性。②

二、网络新闻评论——公民利益表达的新载体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中国网络新闻媒介的发展也越来越迅速,不再是简单地复制传统媒介的内容,而是追求内容的独立性和独特性。从2006年第十六届中国新闻奖开始,网络新闻评论几乎每年都会占据中国新闻奖一等奖的一席之地。因此,新闻评论作为核心竞争力,也被网络新闻媒介纷纷采用,各家网站纷纷建立网络评论频道,扩充自己评论的容量,形成自己的竞争力。与此同时,微博、微信新闻评论也开始盛行,网络新闻评论一时间呈现出舆论多元、观点杂陈、百家争鸣的“爆炸式繁荣”景象。

以网络评论频道的发展为例,目前比较有影响力的网络评论频道超过40家,包括人民网观点频道、南方网评、凤凰网评论频道、新浪评论、搜狐评论、新京报评论、东方评论、正义网评论频道、中国网评论频道、光明观察、红辣椒评论等。这些网络评论频道大致分为四类:一是由中央新闻单位网站开设,如人民网开设的人民网观点频道、新华网开设的新华评论;二是由商业门户类网站开设,如新浪评论、搜狐评论;三是由中央国家机关各部门新闻单位网站开设,如正义网评论频道;四是由省市地区新闻单位网站开设,如千龙网的千龙网评、红网的红辣椒评论。这些评论频道实现了评论信息的24小时更新,构建了评论数据库,以题材、作者、观点、文章等多角度设置了包罗万象的评论栏目,并注重策划网络评论专题,还会邀请传统媒介的专职新闻评论员进行在线评论,加强与受众的交流互动,这些都使得网络评论频道不仅容纳了海量的评论信息,同时也实现了网络媒介对评论信息的整合传播。这些网络评论频道的建设无疑实现了作为公共意见交流平台的多样化、多类型发展,而不同网络评论频道之间的超链接,则进一步扩展了这些意见交流平台彼此间的联系,从而实现社会话语的多元表达,这既与人们多元的利益诉求紧密联系,也与不同群体的社会融合需要紧密联系。

网络媒体为民意表达和公众参与评论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手段,使弱势群体也有可能参与决策。随着网络媒体的日益普及,网络新闻评论也逐渐呈现出从社会舆论场的边缘走向中心的发展趋势,使得网络民意开始从虚拟世界走向现实社会。网络新闻评论作为一个反映公共利益的载体,成为人民群众参与公共事务、进行利益表达的新渠道和新形式。公众广泛参与媒体评论平台的构建,一方面加强了对于公共权力的舆论监督,政府与公众有了一个平等对话的平台,从而为重建互信提供了可能;另一方面也为包括弱势群体、边缘群体在内的公众提供了表达利益诉求的舆论渠道。通过媒体评论构建有关利益方平等表达与对话的平台,在矛盾激化前让利益各方充分表达各自诉求,从而化解社会矛盾。同时,也让公众在对媒体评论的不断参与中重建理性思维,增强相关利益方在处理矛盾冲突时的理性意识、对话意识,重建我们社会的理性,培育社会个体自我调节、人们之间互相调节的能力。其实这也正是网络新闻评论所倡导的“普遍表达”“公民表达”的主要内涵之一。

三、网络新闻评论利益表达的局限性

尽管一些乐观的业界人士认为,“在这个开放推动改革的时代,民间力量正在生长,来自社会基层的声音和力量越来越强。谋求自己的利益,必先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公民的表达欲望和表达能力空前提高,公民表达呼之欲出”③,然而,从本质上说,当代中国的新闻媒介体制决定了媒体本质上依然处于从国家回归社会的过程之中,作为政府和执政党主流意志的表达者,媒介在现有的制度架构中其本身自由表达的合法性建构尚处于现在进行时态,因此,也就不可能平衡表达不同利益主体的立场和要求。④因而,网络新闻评论的利益表达只能是局部的、有限的,并呈现出渐进发展的动态格局。

学者徐桂权、任孟山认为,当前的新闻评论作为利益表达渠道,受到“强制性合意”与“策略性调解”的两面控制,媒体与评论作者在权力控制与官方随机处理的环境下临场发挥,对于具体的事件,官方往往会根据具体的利害关系与可能后果,以及本身政策实施的“节奏”作出反应,因而其表达的效果是随机的和不确定的。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可以将网络新闻评论视为一种利益表达的象征行动,这意味着网络新闻评论虽然未必能对政策产生直接的影响,但会对决策者形成社会舆论压力,仍具有在象征意义上改变社会语境的潜质。

正如《人民日报》评论《倾听那些“沉没的声音”》所言:“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上的弱势群体,也是现实中的弱势群体。在社会层面,他们既缺乏影响公共舆论的资源,又鲜有参与政府决策的渠道,甚至无法得到与自身密切相关的信息,表达和追求自己利益的能力同样薄弱。”因此,“在众声喧哗中,尽可能打捞那些沉默的声音,维护弱势人群的表达权,使他们的利益能够通过制度化规范化渠道正常表达,这是共建共享的应有之义,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所在”⑥。

注释:

①罗以澄,吕尚彬.中国社会转型下的传媒环境与传媒发展[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

②吕尚彬.中国大陆报纸转型[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③何雪峰.公民写作时代与中国时评[EB/OL].http://opinion.newssc.org/system/2007/07/13/010406944.shtml.

④黄典林.新闻媒介与转型期中国弱势群体的利益表达——以山西“黑砖窑”事件为例[A].中国传媒大学第二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

⑤徐桂权,任孟山.时评作为一种利益表达方式:传播社会学的考察[J].开放时代,2010(2).

⑥人民日报评论部.倾听那些“沉默的声音”[N].人民日报,2011-05-26.

猜你喜欢

网络新闻频道利益
论确认之诉的确认利益
网络新闻在公共管理中的作用及影响
4K频道开播,你准备好了吗
寒假快乐频道
环保从来就是利益博弈
频道
绝不能让“利益绑架科学”
采写网络新闻要成为“多面手”
网络新闻的交互性应用
如何写好网络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