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语言学视角下汉英社会称谓语的不对称研究

2018-04-01蒋永春广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广西桂林541006

丝路艺术 2018年9期
关键词:权势姓名现象

蒋永春(广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6)

一、引言

称谓语的不对称现象的研究相对于称谓语的研究要稍微滞后一些,并且迄今的研究一般只是关注在称谓语的缺位或者缺环,或者是两种语言对比之后的不对称,并没有整体意义上的不对称研究。称谓语内部缺位的研究主要有郭熙《当前社会称谓缺位现象小议》,

盛丽春在《人称称谓语的不对称性浅析》中分析了个人称谓不对称的各种表现形式,并阐述了造成这种不对称的因素。刘洋的《社会称谓语缺位现象及其补位形式式研究》,在对南宁社会成员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社会称谓语的使用,总结了社会称谓语缺失的类型和原因。汉语和英语称谓语的不对称比较研究主要集中在亲属称谓语的研究上,其中邵黎黎《汉英语中亲属称谓词的不对等性》比较突出。

综上所述,本体研究是称谓语研究较为完善的一个方面,尤其是亲属称谓语的研究上。从最早的《尔雅》至今,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使用上,对称谓语的对比研究都在兴起。如今的对比研究主要从文化的角度出发,探究两种语言的异同。而且大多数研究都是基于亲属称谓语的对比。称谓语的不对称研究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都处于空白状态,直至20 世纪 90 年代,称谓语的不对称现象才引起了一些学者的关注。大部分的研究称这种现象为“缺位”或“缺环”。很多研究没有以一个统一的类标准对不对称现象进行分类,只对比了零散的词语,而且很多研究也只是关注到了称谓语的“缺位”现象,并未对“缺位”或者“不对称”现象作出系统的科学的解释。在汉英称谓语的对比研究中,亲属称谓语的不对称现象是以往的研究的重点,而且探讨的都是文化原因造成的差异。事实上,文化因素是不可避免且十分重要的原因,但是我们也不能忽视一些其他因素。因此,笔者希望通过研究,对汉英社会称谓语的不对称现象作出简单分类,并尝试从社会语言学角度分析其不对称的原因,以期对学习和教学有所启发和帮助。

二、称谓语和社会称谓语的含义

2.1 称谓语的含义

在《称谓语》中,马宏基和常庆丰一开篇就说:“当我们讨论这个问题时,我们必须首先准确地理解这个术语的含义;只有掌握术语的含义,我们才能清楚地讨论讨论对象和范围,以便我们能够深入地分析问题。”在深入研究前,有必要对称谓进行准确的界定。从古到今,称谓语的定义可以用多种方式来描述,英国著名语言学家Fasold给出了最简单最明了的定义。他提出:“称谓语就是说话者在说话时称呼其说话的对象所用的词语。”(Fasold,2000)从其定义可以知道,称谓语包括称呼者、被称呼者和反映双方关系的称谓词三个方面。在我国,“称谓”二字最早出现在《晋书·孝武文李太后传》里,“虽幽显而谋,而称谓未尽,非所以仰述圣心,允答天人。”该“称谓”指的是对人的称呼。而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称谓”的定义是:“人们由于亲属和别的方面的相互关系,以及由于身份、职业等等而得来的名称,如父亲、师傅等”。

2.2 社会称谓语的含义

根据上述对称谓语的定义,笔者认为社会称谓语就是除了亲属称谓语之外的称谓语。社会称谓语是指在社会交际过程中,在不具有亲属称谓关系的人之间使用。由此可知,社会称谓语比亲属称谓使用更广泛更普遍(马宏基,常庆丰,1998)。田惠刚(1998)认为:“社会称谓语主要指人们在交往中根据双方的社会地位时所使用的社会用语。该社会地位一般指职务、职称、学衔或其他头衔等。它还指除了亲属称谓语外,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相互关系。与悠久历史的亲属称谓语相比,社交称谓更局限于社会生活和时代,极具鲜明的时代特征、民族特征、阶级特征和社会分工特征,个性突出、交流性强。使用灵活性强。

三、现代汉语社会称谓语与英语社会称谓语不对称现象

3.1 通称称谓语的不对称

在现代汉语中,“通称称谓语是指社会上不区分被称呼者的年龄、身份、职业,广泛使用的称谓语。这种称谓语使用频率高,数量少,而且被广泛使用。”一般说来,根据时代的发展,出现以下常见的称谓语:小姐、女士、美女、先生、帅哥等。“先生”用于男性,“小姐”、“女士”用于女性。它们既可以直接用来面称,也可以附加在姓氏、名字、姓名、职衔后面。比如:李先生、梁女士、林小姐、王班长等。

在英语中,常用的通称称谓语有:Sir、Madam、Miss、Mrs.、Ms.等。通常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有 Sir、Madam、Miss,于陌生人之间使用。Sir、Madam通常大写,用于比较正式的场合。Miss.可以单独使用表示对陌生女性的称呼,还是小学生对女教师的尊称。第二类是 Mr.(Miss.、Mrs.、Ms.)+姓,比如:Mr.George,Miss.Elisabeth 等这种用法是最常见的。通常而言,Mr.用于任何年龄的成年男子;Mrs.用于已婚女性;而Miss.用于未婚或单身女性,不受年龄的限制。Ms.是西方社会女权运动后新出现的词,可以指任何年龄的成年女性。第三类是 Mr./Madam +军衔、官衔。Mr.Major、Mr.President等。通过以上描述,笔者发现汉语和英语社交称谓语中都存在通称称谓语,但是它们无论是在形式上还是在意义上都不一一对应,即它们之间存在着不对称现象。

3.2 恭敬称谓语使用不对称

笔者发现除了通称称谓语存在不对称现象外,恭敬称谓语也同样存在使用不对称现象。恭敬称谓语指的是为了表示对称呼者的尊敬,对对方的尊称。现代汉语中,常见的表示恭敬的称谓形式有以下几种:

①姓氏+“老”:梁老、黄老等。

②姓+“公”:周公、叶公等。

③名+“老人”:冰心老人等。

④“老”+姓/同志:老同志、老林、老李、老王同志等。

⑤“贵”、“尊”、“令”+其他称谓:贵人、尊夫人、令尊、令爱等。

⑥特殊的敬称:先生、夫人、老师等。对受人尊敬的学者或者德高望重的长者用“先生”称呼是一种尊称,这种称呼不分男女。

⑦现代汉语中对长辈使用拟亲属称谓语也是一种恭敬称谓语。比如:称呼陌生人的老人为“爷爷”、“奶奶”,除了表示亲近外,还有尊敬之意。称呼年纪较高的学生为“学长”、“学姐”也是一样,除了亲近,还有尊敬之感。

英语中常用的表示恭敬的称谓有以下几种形式:

①通用头衔 Mr./ Mrs./ Miss/ Ms.+姓氏,Mr./ Mrs.Green,Miss Brown

②Mr./ Madam +官 衔 / 军 衔,Mr./ Madam President,Mr./Madam Major

③特殊敬称:Sir, Lady, Lord, Ladies and Gentlemen等。

笔者发现汉语和英语都经常使用恭敬称谓语,但是汉语使用更加频繁。汉语中一般不会直呼长辈的姓名,这是不礼貌的行为。当然,汉语中使用的拟亲属称谓语部分也是恭敬称谓语,这在英语中基本是不存在的。由此可知,恭敬称谓语的使用频率和范围在汉语和英语之间是存在差异的,和英语使用恭敬称谓语相比,汉语中使用恭敬称谓语的频率较高,范围较广,两者在恭敬称谓语的使用上存在不对称现象。

3.3 姓名称谓语使用的不对称

汉语和英语都可以使用姓名称谓语,但是在使用时用法有所不同。汉族人的姓名由“姓”和“名”两部分组成,其中,“姓”是家族传下来的,不可以更改,“名”是孩子出生后父母取的。英语国家的人姓名结构和汉语中姓名结构相反,名在前,姓在后。结构是:given name + fi rst name ,通常信教的人还有教名。有的英美人有好几个名字,全部放在中间,称为“middle name”。我们主要讨论汉语中姓名使用的频率和英语中姓名使用的频率的不同。汉语中姓名的使用是有讲究的,尤其是晚辈对长辈,下级对上级,一般不能直呼其名,这被视为不礼貌的行为;但英语国家中没有这种说法。总之,英语中的姓名称谓语的使用较汉语中姓名称谓语的使用频率高,范围广。因此,在汉语中可以直呼其名,那么在英语中也可以直呼其名。由此,我们知道,英语中姓名称谓语的使用较汉语中姓名称谓语的使用普遍,这两者在使用范围上存在不对称。

四、社会语言学视角下汉英社会称谓语中的不对称

4.1 从语言发展变化的角度分析社会称谓语的不对称

语言是在一定范围内受社会的影响的。语言会随着社会变迁而变话,但二者的变迁却不会同步。通常来说,社会变迁有突变和渐变两种类。社会的突变一般不会导致语言的突变。相比之下,社会的渐变是绝对的,语言也是在社会的渐变中不断发展的。性别称谓语的使用出现了不对称的现象,其表现为对应的称谓语缺失,比如:

光棍——* 单身汉——*流浪汉——*

该类称谓语仅仅是表示男性的称谓语,没有对应的表示女性的称谓语。根据语言的发展规律,可得而知:社会发展变化,语言也在发展变化,但是语言的变化不一定和社会的变化保持一致。男性占主导地位,这在中国古代社会中是常态,因此,所有的社会活动包括语言都以男性为主体。这就导致了语言中有很多词语只有表示男性称谓。同样,在很多词语中,女性总是在男性的后面,例如:夫妻、男女、父母、兄妹等等。随着社会的发展,男女社会地位变得平等。但是因为语言与社会变化发展有时不同步,此时称谓语就会出现不对称。

与现代汉语不同,英语中有一类称谓词语,它们的发展态势与社会的发展保持一致。这类词有:

Chairman——chairwomanpoliceman——policewoman

Salesman——saleswomanstatesman——stateswoman

上述词语中,左侧是传统意义上指称这一类人的称谓语,既可以指称男性,也可以指称女性;右侧词是随着女权运动新兴起来的称谓语,只指称女性。随着右侧这些专门指称女性词语的兴起,左侧的词语也开始专门指称男性。不得不说这是语言的一个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男女地位的平等,使用明显有标记男性的词通称男女,很明显是语言滞后的一个表现。随着社会的发展,必然会导致语言越来越具体。语言发展的表现之一正是男女称谓语的分用。

4.2 从权势和等同的角度分析社会称谓语中的不对称

除了众多学者研究发现导致社会称谓语中使用不对称的文化因素,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罗杰布朗在社会语言学语言称代问题和社会称谓语的研究上作出了巨大贡献。学者杨永林总结了布朗的研究:(1)代词对称所内含的权势语义所反映出的权势社会关系是一致的,在实际应用中,语言反映出说话人双方的社会地位、身份等方面不尽相同,且不可互换;(2)代词对称系统中, V 与和T 两种形式的非互换性原则及其选择是有权势关系所决定的(V 指代语言使用过程中的一切“礼貌形式”,T 指代语言交际中出现的所有“熟悉用法”);(3)由于社会成员关系的异同与权势并非完全有关联,因此代词对称系统又有了等同的语义表现(杨永林,2004:79)。根据以上发现,可得而知:不同的文化传统、社会地位、意识形态、职业性质,甚至某方面专业水平或生活经验的多寡,都会构成抽象意义上的“权势概念”,这就决定不同人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这一理论同样适用于称谓语。布朗的另一项研究表明,美国社会中的称谓系统存在着以下语义模式:(1)彼此直呼其名;(2)彼此采用头衔加姓氏的方法;(3)非对称性选择方式。由于文化的影响,支配非对称性选择的因素可以是职位、年龄、性别等等。称谓系统中语义关系的选择呈现出一种权势,即其中一方拥有首选权利的互动发展模式(杨永林,2004:81)。

其次,部分称谓语在面称上也存在着不对称现象。众所周知,关系称谓语一般是成对出现的,如:老师——学生,同学——同学,医生——病人等。若双方是同学关系,在面称时,可以相互称呼对方为“同学”。但并不是所有的关系称谓语都可以成对称呼,比如,学生可以用“老师”来称呼老师,但是老师一般不会以“学生”来称呼学生;同理,“病人”可以直接称呼“医生”,但是“医生”一般不会直接称呼病人为“病人”;正由于权势和等同关系的差异,这类称谓语在面称时才不能互相称呼。在交际中,处于权势的一方在选择称谓时有首选的权利,因此在实际称谓中会出现不对称现象。

同理,权势和等同原则也同样适用于英语称谓语中。虽然西方人大多追求平等和自由,但是英语国家对“直呼其名”只是不禁止,(不像“直呼其名”在中国文化中被视为不礼貌),并不提倡。处于交际权势的一方有优先选择权的,比如:boss 对 employee 的称呼要比 employee 对 boss 更随意,选择性更强,既可以直呼其名,也可以以“Mr.+名字”称呼;employee 对于 boss的称呼相对比较局限,通常情况下优先使用“Mr.+名字”的形式称呼,如果员工和老板关系融洽,工作中才会考虑用姓名称呼。

五、结语

本文简单归纳了现代汉语与英语中社会称谓语的不对称现象。通过从社会语言学角度分析和归纳,笔者对称谓语的研究有了一个全新的角度。称谓语和语言一样,会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变化,有新的称谓语产生,同时也会有旧的称谓语消失。称谓语的使用背后折射出的社会、文化因素更体现了其在整个语言系统中的重要性。新的语言观告诉我们,学习一门语言意味着学习一种新的异族文化,需要我们敏锐的文化感悟力。该研究让笔者深刻地了解了语言、文化和社会三者的关系。更重要的是,这种社会文化视角能促使我们思考语言学习的意义、方向和途径,而这都将推动我们的英语学习进程。

猜你喜欢

权势姓名现象
梁潮印笺·姓名章戢孴
权势中的部分等同关系——高等学校校长毕业典礼致辞的批评话语分析
梁潮篆痕·姓名类集
骄傲与谦卑
姓名的『姓』字为什么是『女』旁?
它们离“现象级”有多远
你能解释下面的现象吗
猜谜语
奇异现象传真
狐假虎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