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邓小平对外开放思想的当代价值研究

2018-04-01

世纪桥 2018年6期
关键词:大国科学技术政策

王 楠

(沈阳理工大学思政部,辽宁沈阳 110159)

一、邓小平对外开放思想

(一)搞建设离不开改革开放

世界是一个开放的世界,想要发展只局限在国内搞发展、搞改革、搞建设是行不通的,是搞不活经济的。不努力吸取别人优秀的科学技术、先进思想,不仅有可能失去宝贵的机会,还有可能因技术问题长期受制于人。因此闭关锁国是发展不好生产力的,只有搞好对内对外的关系才能为改革提供源源不竭的动力。对此,邓小平深刻指出,在针对于“对内经济”整顿的同时,我们同样要兼顾对外开放的实施。总结过往经验,闭关自守所带来的萧条经济状态是必然的,我国恰恰也是由于“闭关”而导致了长期的停滞、落后。无疑,世界发展带动着一切发展,中国的发展更离不开世界的带动。“闭关”而搞建设的方式最终面临的只有无疾而终,因此,搞建设离不开“改革开放。”[1]

1984年邓小平在巡视广东,福建两个沿海省份后,提出了开放港口城市实行特区政策的建议,由此希望以港口城市打开与外界的交流,吸收更多更好更新的科学技术文化思想,更好的实现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在带动另一部分人、地区再富起来。

(二)对外开放要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不动摇

对外开放不是全盘的西化,所谓“全盘西化”即是全部照搬照抄西洋文化,实质是搞资本主义。而中国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全盘西化”是不适合中国实际国情的。我们要搞的对外开放是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始终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动摇,是将国外先进的、有益的、适合中国国情的文化制度和科学技术与中国实际相结合,适用在中国的发展中,其最终目标仍是解放生产力,通过改革开放使中国广大人民过上社会主义制度下富裕美好的新生活。

二、对外开放的必要性

中国的发展需要世界,世界的进步同样也需要中国。中国属于世界,更是世界组成的一部分。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发展是可以不借助外力而独立发展的,而世界的进步也是需要各个国家共同的作用。如今的时代,国与国、国与世界之间已经成为休戚相关的共同体,开放就变得更加刻不容缓。

(一)中国是大国也是小国

邓小平指出,中国是个大国,又是个小国。所谓大国就是人多、土地面积大。之所以又称为小国,那是因为中国还是一个比较贫穷且各方面还不是很健全、完备的发展中国家。虽然中国在某些方面属于小国,但是又可以称其为名副其实的大国。[1]在这样的背景下,邓小平同志坚持改革开放,他认为只有将先进的文化,科学技术,发展模式引入中国,才能发展生产力,解决中国发展的根本问题,使小国发展成大国,大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大国。

(二)世界是开放的世界

邓小平对当时的国际形势进行了形象的概括,他认为当今的世界就是一个开放的世界。[1]在现代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世界经济一体化和科技国际化大趋势下,国际间的经济交流、贸易往来、科技交流、生产协作和劳动合作,都达到了空前的规模。时代的齿轮始终向前滚动着,它不仅在逐年加速,还带动了周边的“小齿轮国家”加速着。每个国家都在为世界这个大机器的转动付出着自己的一份动力,如若某个国家仍继续停滞不前,实施“闭关锁国”政策,那必定将被时代、被世界抛弃,最终它的经济发展也必将受到本国自然资源、产业结构以及技术资金等条件的制约。大胆开放,广泛的实行国际之间的经济技术合作,互通有无,取精华去糟粕,更好的形成经济发展的命运共同体,才能促进本国经济长久稳定的发展。据统计,从20世纪60年代末以来,世界贸易的年平均增长速度已经远远超过了世界经济的增长速度,这意味着各国经济发展相互依赖和开放的程度在不断提高。由此,邓小平得出结论,任何一个国家想要发达起来,就要敞开国门,迎接新的思想,新的政策,闭关自守是断然行不通的。[1]

(三)对外开放的强大支柱:现代化建设

对于加快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外开放变得尤为重要,并演变成为了”建设”的客观需求。这主要有两方面的含义:第一,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落后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同国际经济发达的国家相比较有着不小的差距。想要在落后的基础上进行现代化建设,就必须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只有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国际间的经济交流,合理利用国际间的经济技术合作,学习国外的先进科学技术以及管理经验,才能加快追赶发达国家的脚步。因此,邓小平提出:在过去的一个半世纪,我国由于“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使得原本进步的国家变得落后、懈怠。现在我们既然有了“对外开放”的出路,那么就物尽其能,广泛吸收来自世界各国的先进科学技术与经验,进而加速中国的建设,岂不为更好的出路。[2]第二,对外开放政策的实行,也是实现我们党提出的经济发展战略奋斗目标的客观要求。邓小平说:我们的改革是要有目标的改革,我们的奋斗目标,第一阶段是要到本世纪末达到小康水平的;第二个奋斗目标,人均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这一奋斗目标是要三十年至五十年才能实现的。五十年离不开开放政策,因为开放政策是一个国家发达起来的基础资本,若闭关自守则势必失败。因此,为了使“翻两番”及“翻两番”之后的顺利进行,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是必不可少的一招。

由此可见,为了“第一步”与“第二步”的目标的实现,我们更需要开放,更需要加强国际交往,更需要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更需要先进的科学技成果和资金。依此分析,要想顺利地实现我们党提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奋斗目标,就必须坚持对外开放。

三、对外开放的当代价值

转眼间改革开放已经实行近40年,40年风雨兼程,中国如今正走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程上。中国从一个国民生产总值人均不过三百美元的国家发展成为今天这样一个人均生产总值位列世界第二的国家。不仅如此,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的领导集体深刻认识到当今的世界已然成为一个同呼吸共命运的命运共同体,我们不仅要坚持对外开放政策,更要担当起大国责任、大国使命,让更多的国家同中国一起发展起来,富裕起来。在这样的国际背景以及大国使命的驱使下,我国提出了一系列共同发展的方针。

(一)“一带一路”是对外开放的新时代升华

40年前,中国为实现自己的发展实行了对外开放,实现了走进来。40年后的今天,通过对外开放发展起来的中国,担起了大国责任,提出发展方针,实现走出去。

“丝绸之路经济带”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提出,让“一带一路”成为了当下热门话题。“一带一路”依靠着我国与相关国家的双边机制以及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繁衍生存。“一带一路”的提出目的在于通过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以和平为前提条件,与沿线的国家积极发展成为经济合作伙伴的关系,进而打造出一个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一带一路”倡议的开展实行是对外开放政策在新时代的升华。国际社会40年的变迁,已然把各个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一个国家的金融危机,有可能会引发全球的金融危机;一个国家的经济落后,有可能会影响全球经济的发展。“一带一路”建设是让先进文化科技政策走进来和让中国先进文化科技政策以及40年发展经验走出去的完美结合,是对对外开放政策新时代的升华。

(二)坚持对外开放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保障

中华民族是一个久经磨难,却屹立不倒的民族。在发展最艰难的时刻,我们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领导集体提出了对外开放的方针政策。发展了生产力,让外国的先进文化、科学技术、政策制度走进中国,发展中国。40年来,无论世界如何变迁,我国都始终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努力发展。邓小平指出发展是百年不变的方针,就是这样的坚持,让中国在国际金融危机的浪潮中也可以屹立不倒,全身而退。

综上,只有坚持对外开放不动摇,将更多更好更合适中国国情的文化,科学技术,政策理论引入中国;只有坚持对外开放不动摇,将开放的大门敞开不关,互通交流,才能更快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结语:

无论是过去还是国际变革深刻的今天,任何一个国家的发展都不是独自就可以完成的。只有将国门打开接纳优秀的文化,科学技术,取精华去糟粕的为本国所用才能更好的发展。

40年前,中国实行了对外开放,造就了今天经济社会取得的巨大成就。40年后的今天,在全球经济深刻变革的环境下,我们仍然要坚持对外开放政策不动摇,不断创新,继续发展,开启加强中国与世界交融发展的新画卷。

猜你喜欢

大国科学技术政策
政策
政策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征稿简则
2021年CCF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名单(2)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征稿简则
吐槽大国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征稿简则
多想记住你的脸
助企政策
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