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理解与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几个维度*①

2018-03-31江先锋

实事求是 2018年2期
关键词:特色时代思想

江先锋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党委宣传部 上海 201620)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们党在探索与解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为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化改革开放、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正确理解与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仅关系到持何广度和深度观察当前中国社会实践的新动向,更关系到以何视野回答新时代中国社会所面临的重大问题。实际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思想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的辩证统一,应当从理想信念、民族历史、现实境遇、文明趋向四个维度加以解读,方能全面系统地理解把握其核心内涵。

一、理想信念维度: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二十世纪社会主义实践发展重大经验教训的反思与扬弃

二十世纪世界社会主义实践发展,特别是苏东剧变的教训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形成与发展的对照与镜鉴。十八大以来,习近平非常重视对苏联亡党亡国教训的总结与反思,多次指出我们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其目的是使社会主义制度不断自我完善和发展,任何偏离社会主义方向所谓的“改革”,都是将党和国家带入一条不归路,“我们国家无论在体制、制度上,还是在所走的道路和今天所面临的前所未有的境遇,都与前苏联有着相似或者相近乃至相同的地方。弄好了,能走出一片艳阳天;弄不好,苏联的昨天就是我们的明天。”[1]

在信仰追求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苏为镜,毫不动摇地将科学社会主义理想作为继续奋斗的主心骨。贯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始终、起灵魂纽带作用的一条红线是对社会主义理想的坚持。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崇高理想,既是以习近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执着的理想信念和强烈的使命感使然,更有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特别是苏东剧变的深重教训的反思。苏东剧变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逐渐放弃了对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原则的信仰与坚持,“1983年,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在考察几个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后得出这样的结论:苏东共产党人已经失去信仰”,[2]正是这种理想信念的动摇,最后落入了西方国家设下的“民主、人权”等政治圈套。习近平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不是别的什么主义,我们绝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这是中国共产党的坚定信念和庄严承诺,“共产主义决不是‘土豆烧牛肉’那么简单,不可能唾手可得、一蹴而就”,[3]但绝不是“虚无缥缈”,可望而不可及。正是基于这种强烈的信仰追求,他强调指出:“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牢记我们党从成立起就把为共产主义、社会主义而奋斗确定为自己的纲领,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不断把为崇高理想奋斗的伟大实践推向前进。”[4]

在方略探索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苏为鉴,坚定不移地将全面改革作为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在治国方略探索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根据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经验并汲取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的经验教训,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正如习近平所指出的,这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应有之义。在改革问题上的一系列重大失误,是苏联剧变与解体的重要原因,“苏联在战后长达40年的时间里,四次丧失社会主义体制改革的机遇,使过度集中、过度集权的体制凝固化、绝对化,积累下了大量的社会矛盾和问题,使苏联社会陷入困难的境地,为后来的改革增加了难度,为后来的剧变埋下了祸根。”[5]习近平担任总书记后首站前往广东深圳,回顾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坚定不移地将改革开放继续推向前进,“如果没有1978年我们党果断决定实行改革开放,并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坚定不移把握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社会主义中国就不可能有今天这样的大好局面,就可能面临严重危机。”[6](P18)正是从历史经验和现实需要的高度,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反复强调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关键一招,“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也永无止境,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7](P71)

在挑战应对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苏为戒,坚持不懈地将从严治党作为引领国家发展的坚强保障。当前,“我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有效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8](P15)伟大斗争的实践中所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党自身的消极腐败,“人民群众最痛恨腐败现象,腐败是我们党面临的最大威胁。”[8](P67)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坚持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紧密结合,管党治党力度不断加大。他多次严肃指出,如果任凭腐败问题愈演愈烈,最终必然亡党亡国。我们党推进党风廉政建设,把反腐败斗争提到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高度来认识与对待,是建立在深刻汲取了古今中外历史教训的基础之上,特别是世界上一些大国的执政党由于腐化堕落、严重脱离群众导致人亡政息,从而失去政权。苏联解体的一个深刻教训即“党内反腐败积重难返,脱离人民群众”,[9]苏联解体后,前苏共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在反思时承认:“失去了人民的支持,就失去了主要的资源,就会出现政治冒险家和投机家”。[10]习近平总结了苏共亡党的历史教训,屡次告诫全党消极腐败现象和不正之风的危害,扎实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对党的执政基础威胁最大的突出问题,逐步构建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确保党在新时代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

二、民族历史维度: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五千年历史所积淀的民族传统文化思想合理内核的继承与发展

中国传统文化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形成与发展的历史根基与思想资源。习近平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独特的认知与情怀,他从民族最深沉精神追求的高度来看待传统文化合理内核的历史影响和重要价值,从中不断汲取智慧与启示,探寻新时代治党治国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中国的今天,是从中国的昨天和前天发展而来的。要治理好今天的中国,需要对我国历史和传统文化有深入的了解,也需要对我国古代治国理政的探索和智慧进行积极总结。”[11]

在思想阐释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借鉴并弘扬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些价值理念。习近平在推进治国理政的实践中,就一些问题在思想阐释上借鉴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价值理念,并赋予其以时代的新含义。习近平开明宗义地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种德”的重要思想,“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就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12]中国传统文化崇尚德治,将“明德”视作国家治理的最高使命,个人修养的最高境界,中国的诸子百家、各种思想流派广泛探讨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真谛,“他们提出的很多理念,如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者爱人、与人为善、天人合一、道法自然、自强不息等,至今仍然影响着中国人的生活”。[13]因此,习近平认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借鉴传统道德资源的资政作用,引导人们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深入挖掘和阐发民族传统文化中有关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思想的时代价值,使传统优秀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此外,习近平还借鉴了传统文化中关于“义以生利”“义利统一”的义利价值理念,提出了正确的义利观,主张中国作为大国一定要“讲信义、重情义、扬正义、树道义”。

在话语建构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借用并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些概念内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借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些概念并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形成了独特鲜明的话语表达。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各种场合反复提到“担当”一词,强调党员干部要有担当意识与担当精神,提出党要有担当责任与担当使命,就个人执政理念也明确表示:“我的执政理念,概括起来说就是:为人民服务,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14]由此可见他对这一概念运用之频。“担当”一词就其核心内涵与意蕴来说源于中国传统文化,早在先秦时期有关“担当”意识就有了较为充分的表达,文献中较早使用“担当”这个词的,是程颢、程颐弟子整理的《二程遗书》,其主要意涵是承担、担负任务与责任等。在传统文化中,对个人能否担当是很看重的,明朝学者陈继儒就说过:“大事难事看担当,逆境顺境看襟度,临喜临怒看涵养,群行群止看识见。”[15]四个标准中,第一个就是担当。习近平借用了这一概念,并结合时代条件丰富其内涵,把理想与担当紧紧连在一起,强调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经习近平的倡导,担当作为一种责任意识的价值评判尺度得到全党、全社会的认可。此外,传统文化中儒、法、道等各家关于理想社会、法治和改革等问题的论述,也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话语建构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源泉。

在经验参照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借重并汲取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些智慧资源。习近平在治国理政经验参照上,善于运用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的智慧来破解当今面临的一些难题,“对古代的成功经验,我们要本着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去之的科学态度,牢记历史经验、牢记历史教训、牢记历史警示,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有益借鉴。”[11]中国古代数千年的漫长历史中不仅在实践层面经历了众多波澜壮阔的兴衰治乱的历史事件,与此同时,还积累了极其丰富的体现治国理政规律性的认识,既包括升平之世社会发展进步的成功经验,也有衰乱之世社会动荡的深刻教训。“为政之要,莫先于用人”,中国古代非常重视国家治理中“用人”机制,推崇选贤任能,注重官员的品行。习近平汲取了这一传统政治智慧,把选人用人作为关系党和人民事业的关键性、根本性问题来抓,始终强调选拔任用干部必须要坚持五湖四海原则,明确要求“各级党委及组织部门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努力做到选贤任能、用当其时,知人善任、人尽其才,把好干部及时发现出来、合理使用起来”。[7](P418)此外,传统文化中的蕴涵着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协和万邦的国际观、和而不同的社会观等思想也为习近平提出“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8](P58)思想提供了智慧资源。

三、现实境遇维度: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当前中国所面临复杂国内外形势与挑战的直面与回应

当前国内外形势复杂深刻变化及我国各项事业的发展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形成与发展的依托与现实基础。十八大以来,内外形势变化之快、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矛盾风险挑战之多都是前所未有的,一些国家对我国围堵打压,不断进行意识形态渗透,国内改革发展稳定遇到诸多难题。如何回应这些问题与挑战,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事业向哪里走、怎么走这一重大问题。习近平指出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只有认真研究解决重大而紧迫的问题,才能真正把握住历史脉络、找到发展路径、推动理论创新,才能“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8](P19)

从战略选择来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将为人民谋幸福作为统筹推进创新发展的价值基点。着眼于为广大人民谋幸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聚焦于国家发展的现实形势,以强烈的问题意识,研究和解决问题。“战略问题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根本性问题。战略上判断得准确,战略上谋划得科学,战略上赢得主动,党和人民事业就大有希望。”[16]面对复杂的国内外形势,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新问题新矛盾,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中央作出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化这一重大战略判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8](P11)这一论断的提出,不仅是解决当前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突出问题与挑战的战略指引,更是一个相当长时期党和国家的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和发展着力点。社会主要矛盾的转换在客观上要求我们党不仅要搞物质文化生活建设,也要不断推进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建设,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的不断增长的需要。习近平依据时代的变化,沉着应对,统筹推进各项事业的发展,将为民理念转化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融入执政目标、执政方略、执政方式等治国理政的要素之中,不仅将人民的幸福作为理论探索思考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更将其作为我们党执政兴国的思想源泉与奋斗坐标。

从依靠力量来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将赢得人民信任作为党执政攻艰克难继续奋进的力量保障。“全党必须牢记,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8](PP44~45)人民不仅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更是其思想源泉与奋斗坐标,在如何面对国内外挑战这一问题上,习近平一针见血地指出只有赢得人民信任,党执政攻坚克难才有根本力量保障,“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途和命运最终取决于人心向背。如果我们脱离群众、失去人民拥护和支持,最终也会走向失败。”[7](P15)人民的支持和拥护不是自然而然就可以得到的,首先必须要让他们有“获得感”。随着改革的深入,新矛盾、新问题、新情况不断涌现,特别是部分群众因没有充分享受改革红利而对社会心怀不满,滋生了种种问题。习近平指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科学统筹各项改革任务,出硬招实招,让人民对改革有更多获得感。有了“获得感”,人民才能增强对党的认同感和期待感,才能看到共享发展成果的美好未来。切实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力,也是获得人民信任的重要条件,习近平提出要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发展基层民主,切实防止出现人民形式上有权、实际上无权的现象。着眼新时代新任务,习近平叮嘱全党“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必须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8](P45)

从奋斗目标来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作为凝心聚力的精神纽带。面对新的历史条件,环境极其复杂、任务极其艰巨、考验极其严峻,十八大后不久,习近平围绕实现“两个一百年”的目标,明确提出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将其作为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重要精神纽带。“一切划时代的体系的真正的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些体系的那个时期的需要而形成起来的”,[17](P54)我们党的“历史使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所要解答的是如何实现、怎样更好地实现这个“时代课题”,他强调指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全党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8](P15)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必须建设伟大工程、必须推进伟大事业,唯此,才能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凝心聚力,激发实现中国梦的磅礴力量。中国梦既是国家、民族的梦,也是我们每个人的梦;既是国家、民族的强盛梦,又是个人的幸福梦,它将国家的发展、民族的振兴与个人的幸福紧密联系在一起,把社会各阶层、各群体的共同愿望有机凝结在一起,形成强大的感召力、亲和力和凝聚力,最大限度地凝聚人民、激励人民,最大限度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最大限度地获取社会最大公约数,共同推动国家进步发展并在这一历史进程中实现个人的价值,实现国家的现代化与人的全面发展有机统一。

四、文明趋向维度: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人类文明进步方向和整体发展趋势的把握与指引

对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探究与思索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深层追求与精神升华。十八大以来,习近平顺应当今时代发展的潮流,准确把握时代发展大势,提出并系统论述了众多事关国家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的思想理念,这些思想理念的提出,不仅给中国发展在世界格局中找准了定位,也为探索人类社会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仅会极大地改变中国,也会深刻地影响世界,具有深远的世界历史意义。“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政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政党。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作为自己的使命。”[8](PP57~58)

从价值定位来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开放包容的胸襟与气魄而具有宽广的世界眼光和理论视野。一种思想理论能否具有国际意义,关键要看它是否具有开放包容的胸襟与气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仅是中国发展的行动指南,而且为世界上一些国家解决自身发展难题提供了借鉴与启示,体现了其宽广的世界眼光和深厚的人类关怀。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立足于中国实践,但同时积极吸收借鉴其他国家的文明成果,互容、互鉴、互通,“中国要永远做一个学习大国,不论发展到什么水平都虚心向世界各国人民学习,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姿态,加强同世界各国的互容、互鉴、互通,不断把对外开放提高到新水平”,[18]他特别强调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能缺少对其他国家治理之路的审视,有必要梳理出反映当代政治文明发展进步具有规律性的经验与成果,“我们看世界,不能被乱花迷眼,也不能被浮云遮眼,而要端起历史规律的望远镜去细心观望。”[19]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形势,习近平强调:在全球性挑战面前,我们要认清了一个道理:傲慢和偏见是文明交流的最大障碍,平等和尊重才是文明交流的前提。我们的治国理政,需要在深刻把握时代潮流与历史大势的基础上,从不同文明、不同民族中汲取智慧和贡献,在兼收并蓄中,推动人类文明发展。

从交流互鉴来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展示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而赋予其他国家与民族以发展启示。改革开放以来,受发展阶段的限制,我们更多地强调要学习、借鉴其他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的经验、文化,在国际规则上被动接受的多,主动参与制定的少。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多次强调建立什么样的国际秩序和全球治理体系,不能由少数国家说了算,中国要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建设,努力为完善全球治理贡献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从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中的“四个坚持”到国际气候变化领域的“三个原则”,再到G20杭州峰会为全球经济复苏与增长提出的建议等,习近平提出的这一系列主张源自中国自信、彰显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向世人展示了中国正在走适合自己国情的道路,同时它对人类历史发展的启示意义在于“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8](P10)近些年来,逆全球化的趋势在全球范围内蔓延,习近平旗帜鲜明地指出“经济全球化是历史大势”,全球化引发的问题“是前进中的问题,要正视并设法解决,但不能因噎废食”,[20]这正是基于中国发展经验为各国把握和处理全球化问题抓药开方。随着中国的进一步发展,将会有更多的中国方案、更多的中国智慧赋予其他国家以借鉴、启发,进而为推动全球治理体制更加公正合理、增进人类共同利益作出贡献。

从视野情怀来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阐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而指明了世界和平与发展方向。当今世界,国与国之间利益交汇、命运交织、休戚与共,“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也没有哪个国家能够退回到自我封闭的孤岛”。[8](P58)习近平从超越国家的狭隘、国际的差异,树立人类整体意识的立场出发,主张各国均不应选择对立对抗的发展道路,应当积极构建共同发展进步的命运共同体意识,向世界传递对于人类文明走向的中国判断。十八大以来,我们积极打造命运共同体面向区域、全球布局,由点及面,契合了世界各国对于共同发展的诉求,不断增加各国利益的汇合点,在世界范围内激发“最大公约数”,收获了越来越响亮的国际回声。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要义在于坚持双赢、多赢、共赢的新理念,摈弃“零和博弈”,强调通过对话找到各方关切的最大公约数,推动不同文明相互尊重、和谐共生,共建一个共同繁荣、清洁美丽的世界,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目标,实现世界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让和平的薪火代代相传,让发展的动力源源不断,让文明的光芒熠熠生辉”,[20]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超越意识形态差异,寻求人类最大公约数,塑造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它已不再局限于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一般性认识,而是上升到对人类社会发展进步规律性的把握。

[1]柴尚金,王建华,何虎生,张锡恩,王正绪,徐艳红,杜凤娇,张潇爽.转型的必要性、必然性与紧迫性[J].人民论坛,2013(24).

[2]张树华.苏联政治改革与民主化的教训[J].世界社会主义研究,2016(01).

[3]陈曙光.共产主义这面旗帜什么时候都不能丢[N].光明日报,2016-03-17.

[4]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7-02.

[5]刘友田.苏联解体的改革失误原因及启示[J].沧桑,2013(05).

[6]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4.

[7]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8]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9]冯绍雷.一场远未终结的辩论——关于苏联解体问题的国外学术诠释[J].世界经济与政治,2012(03).

[10]李永全.戈尔巴乔夫访谈录[J].科学社会主义,2001(02).

[11]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时强调:牢记历史经验历史教训历史警示,为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有益借鉴[N].人民日报,2014-10-14.

[12]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5-05.

[13]习近平在布鲁日欧盟学院的演讲[N].人民日报,2014-04-02.

[14]习近平在接受俄罗斯电视台专访时讲话[N].人民日报,2014-02-09.

[15]徐月高,汪谦干.谈儒家的担当观[N].光明日报,2015-06-03.

[16]习近平.在纪念邓小平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8-21.

[1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8]习近平在同外国专家座谈时强调中国要永远做一个学习大国[N].人民日报,2014-05-23.

[19]中央外事工作会议在京举行,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中国必须有自己特色的大国外交[N].中国青年报,2014-11-30.

[20]在日内瓦“共商共筑人类命运共同体”高级别会议上作主旨演讲,习近平阐述人类发展中国方案,强调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7-01-02.

猜你喜欢

特色时代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特色种植促增收
思想与“剑”
中医的特色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完美的特色党建
e时代
e时代
e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