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心医者”官志忠

2018-03-31邱胜

当代贵州 2018年5期
关键词:医学院阿尔茨海默中毒

文_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 / 邱胜

官志忠教授根植贵州服务乡梓,把贵州1500万氟中毒危害人群的福祉扛在肩上,对阿尔茨海默症(又叫老年痴呆)的研究具有国际权威。2017年12月,他获授“贵州省最高科学技术奖”。

66岁的官志忠,依然忙碌于教学和科研之间。

作为贵州首批省管专家和核心专家、“国家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贵州医科大学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导师,这位成果丰硕的贵州本土科研人员,早已成为全国医学界领军人物。

他领衔的地方性氟中毒研究成果应用,对基本消除贵州1500万人的燃煤污染型氟中毒危害作出了贡献,为全国同类疾病的防治提供了贵州经验;他的神经退变性疾病研究水平位于国内外前列,阿尔茨海默症(又叫老年痴呆)研究具有国际权威性,“其发病机制我们团队已经研究得很深很透了,现在正在进行相关药物的研发。”

扎根贵州、服务贵州,推动贵州科技人才走向世界——官志忠的梦想正一步步实现,他对贵州科学技术进步、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的突出贡献得到普遍认可。2017年12月底,官志忠教授获“贵州省最高科学技术奖”。

仁心:助1500万人摆脱“氟魔”

1977年,官志忠以全年级第一的成绩从贵阳医学院(现贵州医科大学)医疗系毕业,并留校在病理学教研室任教。1985年获病理学硕士学位。

上世纪70年代,燃煤污染型氟中毒是贵州特有的地方病,病区有三分之二的人患氟斑牙,100余万人患氟骨症,贵州因此成为氟中毒危害最严重、防控任务最艰巨的省份。毕节和六盘水是重灾区。

1978年,受卫生部委托,贵阳医学院教授魏赞道主持氟中毒科研项目,开展对氟病成因、发病机制、疾病流行、防治技术等调查研究,官志忠是该课题的主要研究成员。

在毕节和六盘水调查研究时,官志忠发现当地居民普遍牙齿发黄发黑,当地人半开玩笑,“这是抽烟熏的”,而患上氟骨症,当地人则认为是风湿病。

“没抽烟的人牙齿也发黄发黑。”官志忠和研究人员发现,当地居民普遍喜欢用煤火取暖、烘烤粮食,而煤块是常用煤粉和上黄泥黏土搅拌而成。煤和黄泥都含有大量的氟,氟在烘烤过程中被粮食吸附,居民长期慢性摄入过量氟后,不仅染上氟斑牙,还造成人体多器官、多系统的广泛性损伤。

“同样,很多农村家庭习惯使用没有烟囱的敞炉灶,产煤地区的农户煮饭、煮猪食、取暖、烘烤粮食等大多用煤做燃料,燃煤排放使空气和食物中的氟含量严重超标,人体长期摄入后便引发了慢性蓄积性氟中毒。”

当时,贵州氟中毒范围涉及全省37个县(市、区)1500万人,约占全国燃煤型氟中毒病区人口的一半。

官志忠和研究团队对氟中毒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防治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后,提出了预防为主、治疗为辅、防治结合的综合治疗方案,同时研发了相关的药物。

官志忠常年往返于毕节、六盘水和贵阳之间。“当时交通不便,有时从县城到乡下病区只能坐拖拉机,往返一次,路上就要耗掉大半天的时间。”

经过官志忠和他的团队几十年如一日的探索和实践,贵州现已基本消除燃煤污染型氟中毒危害。他因此被推选为国际氟研究学会第一副会长。

恒心:横跨欧亚淬炼医技

1991年,官志忠被国家教委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为“做出突出贡献的中国硕士学位获得者”。同年,官志忠获得出国机会,进入世界顶尖医学院之一的瑞典卡罗琳斯卡医学院做访问学者。

在取得卡罗琳斯卡医学院医学博士学位后,官志忠被选入卡罗琳斯卡医学院和斯德哥尔摩大学博士后工作站继续深造,并获得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高级访问学者身份,从此开始了他国内国外两边跑的“淬炼历程”。

进入国际一流大学,官志忠很是兴奋。“当时就暗下决心,学成后,要将先进的医学理念带回贵州,培养贵州本土人才,服务贵州发展。”

起初,官志忠想在瑞典把氟中毒研究继续做下去,遗憾的是,瑞典并没有这项研究。他只好跟随导师做起了阿尔茨海默症研究。“那时,国内医学不发达,人口平均寿命不长,国内还没有阿尔茨海默症相关的研究。”

如今,中国已成为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随着老龄化不断加重,阿尔茨海默病开始凸显。

“人衰老后,人体自由基升高,附在细胞膜上的乙酰胆碱能受体也被破坏。”官志忠说,乙酰胆碱能受体和记忆有很大关系,该受体被破坏减少后,接受知识和学习的能力随之下降,人的智力水平也会逐渐下降,这一研究成果得到国际医学界公认。

“抑制自由基、稳定细胞膜、提高乙酰胆碱能受体的表达。”这是官志忠团队对阿尔茨海默病进行创新性治疗的方法。“找到了发病机制,好比顺着藤摸到了瓜,目前我们正开展药物研发,已取得初步进展。”

初心:根植贵州放眼世界

“瑞典作为一个高福利国家,不论薪资还是研究环境都相当优越。”在瑞典学习期间,官志忠就被瑞典多家医院聘请,国内也有多家医院高薪聘请他,但都被他毅然拒绝。

贵州是他出生和成长的地方,他决心要回到贵州。他的母校贵阳医学院也还有他一手带起来的团队。

官志忠教授在承担博士硕士研究生教学和国家级重点科研工作的同时,仍每年坚持为本科生上课。图为官志忠(左二)指导学生科研。(受访者供图)

和瑞典顶尖级医学相比,官志忠深知:“贵州医学要起步,必须建强学科。”从1998年开始,官志忠团队便致力于贵阳医学院医学博士点申报工作。2003年,贵阳医学院医学博士点申报成功,成为贵州省唯一医学博士学位授予单位。

在他的推动下,贵州省医学分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暨贵州医科大学分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于2000年获省科技厅批准建立;2012年作为主体获批“省部共建地方病与少数民族疾病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建设单位,同年参与获批贵州省首批院士工作站;2014年获批贵州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贵州地方病及民族区域性疾病防控协同创新中心”。

作为实验室的“掌舵人”,官志忠带领他的团队承担国家和省部级各类科研项目90余项,曾获各类科技成果奖17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500余篇,其中SCI(科学引文索引)收录100余篇。他本人还担任20余家国际杂志的特邀审稿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国家出国留学基金会项目评审人,国际杂志《阿尔茨海默病》副主编,国际《氟化物》中国区主编,《国际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编委,国内多家杂志常务编委等职务。

2009年,官志忠被中组部、中宣部、人保部、科技部评为“国家杰出专业技术人才”。

以贵州需求为起点,迈向世界,推动科技进步,让贵州科学家在国际舞台有更多话语权。这是官志忠的医学情怀,也是许许多多本土科研工作者的“贵州情结”。

“官志忠教授是我省医学德高望重的著名学者,在地氟病和阿尔茨海默病研究领域做出了杰出贡献。”贵州医科大学校长何志旭说,官志忠除了拥有较高的学术威望外,同时也是一名优秀的教师和慈祥的长者,几十年培养学生无数,是贵州教育和科研战线上德艺双馨的楷模。

猜你喜欢

医学院阿尔茨海默中毒
铜失衡与阿尔茨海默病的研究进展
午睡过久痴呆风险增40%
阿尔茨海默病可提前5年至7年预测
习近平给在首钢医院实习的西藏大学医学院学生的回信
Risk Factors of Depression in Postpartum Period
中毒
宫斗剧重度中毒
The Unwilling Performers in Edward Albee’s Twentieth—first Century Plays
天哪!我中毒了!
美国意欲攻克老年痴呆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