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关“互联网+”环境下小学语文教学模式创新的浅思考

2018-03-30刘佳

文教资料 2018年23期
关键词:互联网+互联网小学语文

刘佳

摘 要: “互联网+”是在新型互联网生态条件下,将网络与专业领域进行深度融合的新发展形态。“互联网+”为学校教育带来了一些新型教学模式,包括基于网络精选资源的导学、基于计算机技术的自学、围绕远程实时社交的动态合作学习、基于自动化分析的总结和指导等。为更好地适应“互联网+”新环境,本文以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为例,探讨新环境下语文教学模式的重点创新方向,分析新型教学模式的组合应用方式,实现课内外教学对互联网资源和技术更有效的运用。

关键词: 互联网+ 小学语文 教学模式 组合策略

一、“互联网+”环境下语文教学模式创新基本方向

(一)课内外学习衔接创新

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习课程繁多,且小学绝大多数为走读式,学生课外学习基本都在校外(主要在家庭)完成。语文的深入学习过程较为复杂,除基础的汉语言知识、文学知识、人文知识学习外,还包括对语文思想、语文思维等的学习,其中前一类学习通常在课堂完成,后一类学习在课堂中所能获取的时间有限。学生课后学习不仅要完成基础知识的巩固训练任务,还要完成对语文思想、语文思维的深入领会,后者在缺乏教师指导、课堂总结与巩固的情况下很难取得理想效果。由此看来,强调综合发展的新型语文教学对课内外学习衔接、课外指导条件创新有较高的需求,通过互联网技术能够为课内外学习衔接提供有效途径,如课后在线指导、课前检测等可以解决当前小学语文课外学习条件不足的问题。

(二)课堂自主学习引导途径创新

目前我国义务教育对学生主体性高度重视,围绕学生主体地位构建和主体意识发展的教学研究层出不穷,其中大多数新型教学活动都以学生课堂自主学习为基础进行设计。结合学生主体性实现的基本要素来看,课堂教学一般需要完成两个基本内容:一是收集学生自身对学习发展的需求,针对该需求设计个性化指导和教学内容;二是引导学生自主了解、理解新知識,真正实现自主的知识内化。实际课堂教学的时间较为紧张,高度个性化和差异化的自学活动的实施难度较大,过于开放的自主学习过程则通常耗时较多,因此传统课堂教学条件对自主学习的支持大多不理想。互联网技术为学生需求判断及学习内容定制提供了有效支持,可大幅降低课堂自主学习的时间占比,为其他课堂教学活动提供充足的时间。

(三)快捷交流与指导模式创新

任何学科的教学都离不开师生交流,传统教学模式下师生交流通常是以课堂提问、课后一对一指导为渠道的,效率一般不高,而且后者还受师生关系、学生性格等限制。“互联网+”环境下的师生交流可以拓展到更广泛的时空领域,教师可以通过远程实时、课堂在线交流等形式对学生进行指导,也可以通过学生互助交流解决部分小范围基础知识理解和记忆问题,使教师指导工作量减少,提高指导工作的效率、深度。

二、“互联网+”环境下语文教学模式的组合策略

(一)课前检测与课堂导学衔接

结合前文分析看,小学语文课内外学习衔接的重点有两个方面:一是课后练习成果与课堂巩固的对接;二是解决语文思想等学习障碍问题,提供更精准的课堂指导,以弥补学生课后自主学习与探索的不足。基于“互联网+”环境下教学工具和技术的现有条件,本文建议应用如下教学模式组合来实现课内外学习的有效衔接:

第一,将课后重复性练习与在线工具学习进行融合,实现基础知识巩固与自动检测的同步。例如在生字词练习中直接记录错误率、以背诵录音替代大段默写等,两者均可降低学生机械式训练总量以规避学生逃避心理,同时可以实现实时检测,为下一节巩固训练的内容安排提供重点方向、内容的定位。

第二,基于专业化学科工具对学生语文思想和思维进行检测。例如使用阅读理解、短文写作等APP或平台(如教客网平台拥有海量阅读素材,同时设有专业化文章分级与阅读能力评价系统)对学生学科思想、思维能力进行大致评估,总结学生问题,从而制定针对性的课堂教学内容,实现课后纵深学习与课内教学的有效互补。

(二)“微课”与课堂自主学习融合

自主学习是当前义务教育发展的大趋势,也是粗放化教学、教师责任落实不到位的重灾区。课堂自主学习不应单纯强调学生学习的独立性,要在维持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进行有针对性的高效指导,真正使学生自主掌握知识。结合个人工作实践看,课堂自主学习存在两大障碍,即引导工作难度大、自学活动效率低。为解决上述问题,可以考虑将“互联网+”教学模式与传统课堂教学模式进行融合:

第一,基于“慕课”资源开展高效自主探究活动。“慕课”的特色在于内容专业化、资源丰富下,同时利用数字资源的便捷性,使学生可以快速地反复阅读、聆听、观看,提高自主学习的实际效率。

第二,以“微课”部分替代教师引导工作。学生自主学习所遇到的问题较为多样化,为解决此类问题开展的个性化指导势必占据大量课堂时间。“微课”精炼度高,且具备基本的系统化教学框架,可以快速解决学生自主学习中的多种疑问,因此可以将“微课”引入到课堂自主学习后、教师总结点评前,由此降低教师引导、指导的难度,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多场景互助与指导拓展

学习交流与教学指导是矫正学生知识误区、提升知识记忆强度、深化知识内化程度的必要手段,传统课堂教学和课后学习模式难以提供丰富的交流和指导渠道。“互联网+”环境下学习互动和教学指导的渠道更多样和灵活,建议可将互联网学习与传统学习交流进行如下组合:

第一,基于互联网和社交工具开展学习交流和学生互助等活动。在此类活动中,学生可以更轻松的心态展示学习成果、提出学习疑问,在求助、互助的过程中更快速地解决自身问题,加深对知识的记忆,在语文学习中能够有效提高基础知识学习效率,实现良好的联通学习。

第二,基于信息工具统计和在线平台对学生进行个性化课后指导。基于学习工具收集学生普遍性问题,通过互动平台收集学生个别问题,由此分别进行指导,可提升指导工作的效率,同时在虚拟环境下的指导交流也能够缓解压力,强化指导效果。

三、“互联网+”环境下小学语文教学模式组合应用与经验

(一)案例设计与效果

基于“互联网+”环境下语文教学模式组合的基本策略,本文以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暖流》一节为例进行了学习模式设计:

第一部分,课前检测与导学衔接教学活动。课前检测为生字词检测,前一课时课后作业为《春光染绿我们双脚》新字词默写,《暖流》新字词预习,均使用“有道语文达人”APP完成,组建小班并在次节基于统计复预习结果进行课前巩固。课前导学基于检测结果进行优选,在“乐云”学习平台中检索课前检测中错误率较高的词语教材,筛选与海洋、洋流相关的科普类或朗读类微视频作为导学介入素材,使学生在趣味性导入学习中同步完成对旧知识的巩固。

第二部分,课堂自学组织与引导活动。自学活动以自然界中的暖流、人际交流和形容性描述中抽象的暖流对比,针对后边一部分引入生活交流、人的行为活动中设计温暖感人要素的演示视频,教师以暖流为关键词对演示内容和主题进行描述,引导学生思考“暖流”的字面意思和深层涵义。自学活动后直接播放“暖流”释义微课小视频,通过微课对暖流的多层涵义、涵义间的内在关联进行传导,解除学生理解中的部分障碍。

第三部分,课后互助与指导。课后互助与指导活动围绕“暖流”一词的应用开展,安排学生描述并在“微信群”、“班级Q群”等社交群中分享对暖流的理解,在学生交流过程中,教师适时介入并引导学生进行互评,引导学生通过互相学习和指导加深对该词的理解;安排学生在课后使用该词造句、写短文,针对学生应用中的问题,可以将问题较为严重的个人或多人拉进小讨论组,单独进行指导和讲评,快速解决学生理解和应用中的问题。

通过该节教学,学生对新字词的记忆、对“暖流”一词的理解较深厚,次节测试学生错误率为零,可以说明针对性教学有显著效果。

(二)突出成效及特殊问题

“互联网+语文”的教学模式组织最突出的成效有三个方面,一是大幅提升课内外学习效率,实现有效的减负增效,二是快速发现并解决学生学习问题,避免问题长期遗留,三是可以有效保持学生自主性,提高学生的學习质量。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家长反馈)个别学生课后学习注意力不集中、在线互动和交流不主动等,这是互联网环境下教师监督难以落地所致。针对此类问题,建议教师与家长合作,由家长对学生课后学习过程进行监督,规避相关问题。

四、结语

综合本文分析看,“互联网+”环境的完善为小学语文教学模式创新提供了诸多有利条件,尤其在解决课内外教学衔接、自主学习支持、学习交流和指导等方面有较大优势。我认为“互联网+语文”的实践要充分把握互联网的信息传递效率和信息处理技术,还要把握新时期语文核心素养教育的需求,探索互联网学习模式与新型语文教学模式的组合。

参考文献:

[1]李颖,孙奕.“互联网+”教学的本质及模式改革[J].现代教育管理,2017(10):91-95.

[2]叶丽新.“互联网+”时代的语文教学——“互联网+语文”的思考路径与实践空间[J].中学语文教学,2017(7):4-8.

猜你喜欢

互联网+互联网小学语文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