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流行语文化现象研究

2018-03-30周殿军

科技视界 2018年31期
关键词:流行语种类来源

周殿军

【摘 要】流行语因特色鲜明、言简意赅、诙谐有趣而受到网民追捧、运用,并被大众所接受,流行语成了一种文化现象。本文分析了流行语的特点、来源、种类和形成的原因,从而为把握其发展方向,引导其健康发展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流行语;特点;来源;种类;原因

中图分类号: C91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2457(2018)31-0179-002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8.31.086

【Abstract】As a cultural phenomenon,catchwords are popular and accepted by many people because of their distinctive,simple and humorous feature.The paper analyses catchwords on the aspects of characteristics,origin,types and formation,which lay the foundation for their proper development.

【Key words】Catchword;Feature;Origin;Formation

流行语有两种定义,一种指的是在某个时期、区域和和社会群体中被广泛使用、流通的词汇。流行语的出现、使用和某个区域、职业以及社会现象密切相关。冉永平(2006)把流行语进一步分为“时尚流行语”、“体育流行语”、“教育流行语”、“网络流行语”,“媒体流行语”和“校园流行语”。另一种定义认为流行语就是网络上使用的语言,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指的是網上各种各样的语言和词汇,狭义上是指有特定含义和特定形式的术语和成语。一些流行语是新词汇并有新用法,代表了新的社会和文化现象。另一些流行语是“旧词”,但意思有所改变,已被赋予新意。

1 流行语的特点

1.1 新奇性

网络流行语的“新”指的是老词新用。许多流行语由谐音而来,例如“桑心”是“伤心”谐音,“有木有”也即“有没有”,由方言演化而来。许多网民用网络语言来表明它们的某些态度。同时,许多有影响的网站利用这些词来增加点击率,使得这些流行语广为流传。像“杯具”(悲剧)这样的词的流行和网民、网站的推波助澜有很大的关系。

1.2 时代性

不同时代有不同的流行语,位列2017年流行语前20的词表达了人们对社会热点现象的态度和观点,例如:“撸起袖子加油干”、“戏精”、“吃鸡”、“打call”、“皮虾我们走、扎心了老铁”等,人们通过这些流行语来赞同或取笑一些社会现象,借以表达他们的心境和显示个性。

1.3 短暂性

流行语的生命通常非常短,毕竟长期存在的事物只能被称为“经典”,而非“流行”。每一代流行词都依赖于某些事件,例如前几年生姜和大蒜价格飞涨,就出现了“姜你军”、“蒜你狠”的流行语,现在这些词已经不再使用。流行语发展得很快,绝大部分也消失得很快。随着人们注意力转移,许多旧的流行语会被新的代替。

1.4 便利性

使用便利、传递信息快捷是流行语的一大优势。流行语不仅生动、简单,同时还能提高交流的速度,节约时间和成本。

1.5 任意性

不同于标准汉语,流行语包含了汉字、数字、英文单词和符号等等。一些词是“病态”的,一些语言学家认为流行语太随意和不稳定,它们是年轻人玩的文字游戏。

2 语用上的创新

首先流行语寥寥数语却有着丰富的含义。网络交流是现代高科技支持下的现代社会不避免的选择。这种新的交流互动实际上是一种文本化的口头交流方式,传播信息的速度远低于日常的口头交流。交流的时间越长,交流的成本就越高。流行语能避免很多无用的信息,往往一个词就能表达复杂的意思。流行语是生活化的,在网络交流中,表达者无法依靠身体语言来弥补文本交流的不足,所以接受者只能依靠文本的符号来进行解码,因此一些表达情感的符号就出现了。情绪能够通过键盘容易便捷地表达出来,这也是语用上的一种创新。

3 流行语的来源

3.1 新概念和新词汇

随着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大量的新事物和新发现出现在人们生活中,由此带来了新概念,例如“创客”,“创”即创新,“客”指从事活动的人。创客一词来源于“maker”,原为麻省理工学院做实验的学生,以创造为理念,以客户为中心。在中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创客”被借用过来,特指具有创新理念、自主创业的人。

3.2 公共媒体

电视、电影、网络、报纸的报道和一些文学作品被许多人模仿,很多的流行语就这样产生了。例如“diss”这个词,该词的出处其实由来已久,再次爆红是因为《中国有嘻哈》的选秀。“确认过眼神,……”原是林俊杰“醉赤壁”里的歌词,今年除夕,网友的一篇“确认过眼神,你是广东人”关于过年红包的内容引起了网友的热议,随之该词在2018年爆红。“惊不惊喜,意不意外”来源于《家有喜事1992》里的经典对白。

4 流行语的种类

4.1 符号

不同于面对面交流,网络的交流通常会使用字母、停顿、数字和其他的特殊符号。这些符号有着生动的、简短的语言形式。

4.2 同音字

一些流行语和传统的表达方式发音相同,但用字不同,可分为汉字同音、数字同音和字母同音。例如“童鞋”(同学),“神马”(什么),520(我爱你),9494(就是就是),3Q(Thank you!)。

4.3 缩略词

为了寻求快捷和方面,网民们通常用一些缩略词。例如MM(妹妹),GG(哥哥),LZ(楼主)等。

4.4 外来词

外来词通常是从外语中借用过来的词汇,有些为音译词,例如粉丝(fans),有些是直译词,像冲浪(surf),还有的是混合词,例如黑客(hacker)。

4.5 叠字

汉语语法上,名词不能重叠,而在网络上,有好多名词和形容词重叠的现象。这种词汇模仿了小孩语言的特点。网民们称“东西”为“东东”,还有类似于“范跑跑”这样的词。

4.6 老词新意

基于两件事物的相似点和人们的想象,许多新意被嫁接到老词上。例如形容长得欠佳的女孩为“恐龙”,称论坛上只看不说的行为为“潜水”,无奈表达为“汗”。

5 流行语形成原因

5.1 社会文化因素

5.1.1 互联网的发展

互联网为流行语的发展提供了技术基础。网络的便利性极大地提高了现代人工作和生活的水平,人们能够自由地在网上表达关于社会现象的观点,流行语的新文化现象正在改变人们对于生活的想法和态度。

5.1.2 社会的发展

流行语是社会微观生活世界的一部分,覆盖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随着改革开发,政治民主、经济繁荣和文化多样性带来了许多新事物和新观点。网民们也创造新词汇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5.1.3 社会事件的负面效应

改革阶段往往有冲突,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利益诉求,也容易使某些事情复杂化,不可避免有道德沦落的现象,一些流行语就随着事件的负面效应扩散开来,最著名的就数“我爸是李刚了”,它表达了人们的不满和对此类事件的谴责。

5.1.4 文化的发展

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灿烂的文化促进了语言的发展。国内外的交流不断增加,人们的视野更开阔,思维更活跃。休闲的社会和文化氛围为流行语的出现和流行提供了好环境。生动、简洁、口语化的流行语反映了中国人个性和活力。

5.2 社会心理因素

5.2.1 娱乐

如今,休闲文化成为中国主流文化的一部分,休闲文化使中国人在追求生命价值和意义时不再是板着面孔。传统的媒体缺乏开放性和互动,公众只能被动地接受信息,互联网的发展打破了传统媒体的藩篱,越来越多的草根加入到创造和传播流行语中,流行语也就有了娱乐和幽默的特点。

5.2.2 时尚

时尚对公众有很强的吸引力。大部分网民思维活跃,容易接受新事物,渴望追寻个性,是时尚潮流的引导者和主要力量,它们建立博客、热衷于网聊,比较随意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流行语的出现迎合了时尚的发展。

5.2.3 从众心理

大部分的网民是年轻人,它们处在一个特殊的心理阶段。他们的想法不成熟,缺乏独立判断对错的能力,从而易于附和他人观点,继而利于流行语的传播。除此之外,流行语也能拉近彼此间的关系,建立友谊。

6 结语

网络时代,流行语盛行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趋势。网络中新的交流方式、特定的语言文化现象在学术领域和社会生活中都引起了人们的重视。作为日常生活交流的语言载体,流行语对我们长期形成的习俗和文化有着不可低估的影响。流行语丰富了汉语的词汇,扩大了语言的表达形式,但有些流行语低级趣味、格调低下,这就需要我们对流行语进行研究、甄别、扬弃,从而把握其发展方向,引导它朝著健康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冉永平.语用学:现象和分析[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猜你喜欢

流行语种类来源
将来吃鱼不用调刺啦
流行语大盘点
看古人如何玩转流行语
试论《说文》“丵”字的来源
巧借 流行语
消防车种类知多少
镜头像差的种类
关于『座上客常满;樽中酒不空』的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