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协同护理模式在老年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2018-03-30杨凤云

糖尿病新世界 2018年19期
关键词:协同护理模式空腹血糖老年糖尿病

杨凤云

[摘要] 目的 探究协同护理模式在老年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该院2017年1月—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老年糖尿病患者68例,根据护理方法分为两组,34例采用常规护理模式的为对照组,34例采用协同护理模式的为观察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知识知晓度、行为规范度、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HbA1c)。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知识知晓度(87.65±5.42)分和行为规范度(85.64±4.48)分高于对照组[(80.29±6.53)分,(79.61±5.04)分],其空腹血糖(6.13±0.91)mmol/L、餐后2 h血糖(8.42±1.95)mmol/L和HbA1c(5.68±1.17)%低于对照组[(7.52±0.89)mmol/L,(10.18±1.78)mmol/L,(6.54±1.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老年糖尿病患者中采用协同护理模式有利于提高患者对糖尿病知识的知晓度以及日常行为规范度,能够有效控制其机体的血糖水平,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 协同护理模式;老年糖尿病;行为规范度;空腹血糖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8)10(a)-0100-02

糖尿病是以高血糖为主要特征的代谢性疾病,主要是由体内胰岛素分泌缺陷或其作用受损引起的,临床表现为多食、多尿、体重减轻等症状,如不及时控制其血糖指标,极易累及肝肾等器官功能,进而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1]。目前,在糖尿病的治疗中,除了药物治疗,还需要辅以饮食、运动等生活方面的治疗措施,对其进行加强护理,才能全面控制其血糖水平[2]。为此,该文以该院2017年1月—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68例老年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探究协同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该院内分泌科收治的老年糖尿病患者中选取6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4例。所有患者患者入院后进行血糖检查,结果显示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WHO)有关糖尿病的诊断标准[3]。对照组男19例,女15例;年龄为60~78岁不等,平均年龄为(67.82±5.74)岁;病程为2~21年,平均病程为(11.52±4.26)年。观察组男20例,女14例;年龄为61~80岁不等,平均年龄为(67.13±5.65)岁;病程为3~23年,平均病程为(11.69±4.87)年。两组患者再临床资料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①符合该院伦理委员会审核要求;②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③临床资料完整;④临床依从性高。

1.2.2 排除標准 ①认知功能障碍;②严重心肝肾功能疾病患者;③恶性肿瘤患者;④由于自身因素退出研究的患者;⑤精神疾病患者。

1.3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措施,主要包含健康教育、心理护理、药物指导、饮食干预、康复训练指导、血糖水平的自我监测等基础护理措施。

观察组:实施系统护理干预措施:①患者住院后,对其发放糖健康知识手册,并向患者或其家属讲述糖尿病的发病机制、治疗策略、糖尿病的饮食以及正确的生活方式,并讲解饮食和作息在糖尿病治疗中的重要性,使其能够提高日常健康行为规范度。②加强与患者及其家属的交流和沟通,与家属配合,对患者予以相应的关系和支持,疏导其住院治疗期间的不良情绪,并根据患者病情发展和心理状态,制定有效的护理方案。再次,干预一段时间之后,考核患者对糖尿病相关知识的知晓度,并促进其规范日常行为,对血糖指标进行全面控制。③鼓励家属对患者的日常生活进行护理,并使患者之间交流经验和心得,提高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的控制效果。

1.4 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知识知晓度、行为规范度、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HbA1c)。

知识知晓度:采用该院自制有关健康知识问卷进行调查评估,该问卷包含25个项目,每项满分为4分,共100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对健康知识知晓程度越高。

行为规范度:采用该院自制的有关糖尿病患者日常行为规范度调查问卷进行调查,调查内容主要包含服药依从性、饮食依从性、运动依从性等,满分为100分,评分与患者的行为规范程度成正比。

1.5 统计方法

将该实验68例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相关数据输入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均以(x±s)的形式表述,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知识知晓度和行为规范度

两组患者干预前知识知晓度和行为规范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知识知晓度和行为规范度大于对照组,通过计算,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和HbA1c

两组患者干预前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和HbA1c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和HbA1c水平均低于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引起其疾病发作的因素主要体现在免疫功能、遗传和饮食等方面,临床上除了口服降糖药和注射胰岛素以达到降低血糖水平的同时,还需要养成正确的饮食习惯,少食高糖、高胆固醇、高脂食物,控制每日三餐的糖分摄入量,同时进行适量的运动,以保证血糖水平的稳定性[4]。所以,在糖尿病治疗中,临床护理质量和效果对其血糖控制情况具有直接的影响作用。老年糖尿病通常是由患者的不良范生活习惯形成的,对其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效果不够显著,需要提高其健康行为规范度才能有效开展血糖控制。

协同护理模式是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其不仅仅是需要护理人员实施临床操作,还需要患者参与到护理工作中,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积极性,使其积极配合临床治疗以达到提高来治疗效果的目的[5],针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由于其体质差,不宜长期使用过多的降糖药或胰岛素,为了保证其血糖水平的稳定性,对其实施协同护理干预,在加强有关糖尿病健康知识宣教的情况下,提高其对糖尿病治疗方案和注意事项的知晓度,进而有利于规范患者的日常健康行为,促进血糖指标的稳定性,所以,协同护理在老年糖尿病具有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在该研究中,采用协同护理模式能够提高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参与度,使其对自身的病情发展具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在加强其对糖尿病健康知识了解知掌握的情况下,引导其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促进其血糖指标的稳定性,达到控制血糖的临床目的。因此,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知识知晓度和行为规范度大于对照组,其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和HbA1c小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协同护理在老年糖尿病中应用效果良好,有利于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

综上所述,协同护理模式在老年糖尿病患者中效果显著,能够加强患者对糖尿病相关知识的知晓度,提高其日常行为规范度,能够全面控制机体的血糖水平,在临床上具有很大的推广和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聂敏,路瑶,李春雨.协同护理模式联合个体化护理对糖尿病足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J].重庆医学,2017,46(19):2730-2732.

[2] 張红妹,王莹,王丽娜.协同护理模式对糖尿病住院患者自护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山西医药杂志,2016,45(15):1832-1834.

[3] 王丽芹,李思慕,孙忠人,等.应用协同护理模式减轻糖尿病足病人照顾者照顾负担的效果观察[J].护理研究,2017,31(11):1354-1356.

[4] 戴晓岚,温文华.协同护理干预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6, 19(2):309-312.

[5] 李岩,李静,魏红红,等.协同护理模式对2型糖尿病患者心理健康状态、自护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海南医学, 2016,27(20):3433-3435.

(收稿日期:2018-07-05)

猜你喜欢

协同护理模式空腹血糖老年糖尿病
协同模式对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康复效果观察
应用操作视频指导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注射的效果研究
协同护理模式在急诊科管道护理中的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