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京城第一巧主妇成了央视“红人”

2018-03-30阿忠

职工法律天地·上半月 2018年2期
关键词:做菜美食女儿

阿忠

韩姐,本名韩萍,热心的老北京人,热爱下厨,擅做美食。经常活跃于BTV7的“快乐生活一點通”“食全食美”“健康生活”、BTV5的“身边”、CCTV1的“天天饮食”和CCTV2的“美食美客三人餐桌”“超市大赢家”等大众生活类节目中。如今韩萍不仅是实至名归的民间厨艺高手,而且还拥有众多的支持者。这位仍在单位上班的“在职”中年妇女,阴错阳差成了电视台美食节目争相邀请的“宠儿”,还被邀请到国外做美食节目,她的微博粉丝浏览量已达到500万次,成为超级电视明星。2017年,她的第二本书《京城第一巧主妇:韩萍的健康快乐生活宝典》也已由东方出版社出版发行。她希望与更多的朋友来一起分享生活的快乐。

4岁时偷偷做饭

她只是觉得好玩

韩萍,现年60岁,从事房地产管理工作。出生在北京市位于鲜鱼口的四合院里,祖祖辈辈都生活在北京,她也继承了祖先热心、乐观、开朗、热爱生活的特点。自从2004年“误打误撞”进入电视圈后,她活跃于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各档大众生活美食类节目中。出名后,不管老少,不论大小,都管她叫韩姐。她的拿手菜、小窍门也被广为传播。

韩萍4岁的时候,她趁着家里人不在,自己偷偷做饭,做了一盘香油炒香菜。母亲回来后看着香油里泡着的那些根儿上还有泥的香菜,哭笑不得,心里很不是滋味。而韩萍只是觉得做饭很好玩儿。

那时,各家各户都在院子里做饭,谁做什么都看得见,做完了,大家交换着吃。韩萍小时候就喜欢看大爷大妈们做饭,院里八婶的“粘卷子”后来就成了她电视里教的一道菜。

那时她家出门走上5分钟就是天兴居炒肝、便宜坊烤鸭、老正兴、都一处……这些饭馆做饭都是在外边,韩萍说自己放学回家的路上能盯着“都一处”包烧麦的看上一个小时,就是看着好玩儿。

小时候家里过得不宽绰,母亲的精打细算给了韩萍深刻的印象。那时秋天落了秧的茄子个小不好吃,但便宜,母亲为了能过得精致,把茄子用盐水腌了,再炒菜,别具风味。

韩萍成家后,既要上班,又要照顾孩子、操持家务,肩上的担子越来越重。一天下班回家,韩萍看到女儿和一群孩子在大院里玩,女儿挂着汗珠的小脸尖尖的,全没了从前的红润。韩萍看到消瘦的女儿,心疼地抓起菜篮子直奔菜场。晚上,女儿早早就踮着脚趴在饭桌上等着吃妈妈做的菜团子。看着女儿大口大口地吃得那么香,韩萍下定决心一定要照顾好家人的饮食。

韩萍做吃的东西种类可多了。家常小菜如蒜苗炒鱿鱼、海带排骨汤,传统美食有腊八醋、棋子馅饼、元宝馄饨,山珍海味如燕窝鱼翅也不在话下。

“妈,有好吃的吗?”女儿是妈妈前进的动力,韩萍说到做菜就讲起了女儿,“只要女儿从学校往家里打电话,我就知道她肚里的‘馋虫在叫唤了。女儿爱吃老妈做的饭,我还是很得意的。”

韩萍说,“我第一次上电视是在2004年,那是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其实极少看美食节目,那天我正在厨房做饭,女儿在屋里看电视,里面正在教生活小窍门,女儿在屋内跟我喊,‘妈,电视里正在教用两口蒸锅迅速化冻肉的方法,我进去一看,觉得这个窍门一点都不科学,净想着化肉了,那两口锅不得洗吗?”

第二天,她给栏目组打去电话,谈了自己的看法,又介绍了一些窍门。没想到编导当时就说,你能不能来我们电视台一趟,作为观众上电视?几乎一点儿都没考虑,韩萍就拒绝了人家。一个月后,那位编导又给她打来电话,这回说得更诚恳,意思是说电视台特别缺像她这样的“专家型”观众,请她一定要帮忙。从不拒绝别人的韩萍动了心,但她还很犹豫:“我这么胖,还不得把镜头给撑爆了啊?”

所有美食节目都想请她

她成了“救火队员”

导演出主意让她女儿替拍,韩萍这次答应了。第二天,韩萍到了电视台摄影棚,导演一看,这位大姐不仅没有想象中的那么胖,而且非常有亲和力。韩萍当场就完成了自己有生以来的第一次上镜,而电视台的工作人员们也大快朵颐,尝到了韩萍的手艺——“珍珠丸子”“垮炖鱼”……

当时录制一开始,她很快就适应了“嘉宾主持”的角色,与主持人一唱一和。拍摄很顺利,录制每一期节目导演都没有喊停。但当喊停的时候,工作人员们便拿着筷子,端着碗,走到操作台前抢食韩萍做的菜。

有了点名气,一个出版社请韩萍出本教做饭的书,犹豫再三,学历不高的韩萍答应了,她的理由是——我得给孩子留一个做饭的“字典”,并在2006年6月出版了美食书《生活魔法师:韩萍教你下厨房》。这一年,在北京就有人想用她的名字开一家饭馆,以增加人气。

2006年7月,韩萍应邀去中央电视台参加《美味中国》节目。自接到通知的那一天起,韩萍的心里就直打鼓,这是面向全国播发的节目,万一有个疏忽把菜做砸了怎么办,自己年龄这么大了,万一记不住台词说错话了可如何是好。

幸好第二天一大早,邻居街坊不断来韩萍家,有给她加油的,有叮嘱她别紧张的,还有自告奋勇陪着去的。大伙儿说平常我们都得到过韩萍的照顾和帮忙,这次我们一定要为韩萍加油。那一次录制最终十分成功。

说起自己走红荧屏的经历,豪爽的韩萍毫不谦虚,“他们说我是收视率的保证,凡是想提高收视率的美食节目,都会想到我。有时候都超出美食范畴,这不,2008年央视四套要录制一个奥运节目,非得请我,我说咱也不在行呀,可是人家说,没关系,韩萍,只要你来,就能给节目带出人气。电视台给我起个外号叫‘119‘120,也就是救火队员、救护车的意思,我性格随和,好说话,如果哪个嘉宾临时有事,上不了场,我随叫随到,给他们救场,所以才得了这么个称呼。”有一年,韩萍穿梭于7档电视节目中间,平均每四五天便出镜一次,她也拥有了大量“粉丝”。对于“走红”的原因,韩萍的总结是:“我做的是普通人过日子吃的饭。”

问她上了这么多电视节目,一定是大有收益吧?韩萍笑道:“人家明星上电视挣大钱,我上电视不但没挣钱,反倒赔钱了。因为摄制组准备的原料我用着不顺手,影响做饭的效果,关键是你要教观众做饭,不能糊弄人家。所以我就自己买一些半成品原料,上节目头天晚上就准备好,每当节目录完了那些工作人员就端着碗一哄而上,把我刚做好的菜抢着吃了。”

怎样做出又香又脆的花生米,怎样做出色泽红润、汁明油亮的红烧肉,怎样熬出好看又好喝的绿豆汤,怎样煮透面条又不糊汤,怎样煮出流黄蛋和硬心蛋……韩萍在电视上毫不吝啬地告诉观众她在生活中总结出的经验,再让大家应用到生活中去。

做饭是一种乐趣

既然要做那就用心做

为了掌握更多的厨艺,韩萍也会充实自己,向其他人学习。2015年8月,韩萍听说“北京河南大厦”里豫菜做得好,她就登门“求教”小酥肉的制作方法,从怎么选肉,如何切割,到最后制作。韩萍跟着师傅认真学习,遇到不懂的地方,韩萍还要反复请教。

生性乐观热爱生活的韩萍,还给街坊四邻当了多年的厨艺参谋,常有人问她怎样才能炸出又香又脆的花生米,土豆如何存放最好等五花八门的厨房秘诀。问的人再多,她都非常耐心地解答,用韩萍的话来说这是“送人玫瑰,手留余香”。

“有年轻人建议我开博客,我也不会打字啊,女儿给我买来手写板,我就开博了。现在每天晚上睡觉前我都要写博客或者回答网友的问题。还有人要拜我为师,我也没敢答应。”为了回复网友的帖子,她每天要熬到12点,也正是因为写博客,她有了越来越多的“粉丝”。

出乎她的意料,喜欢她的大部分人竟然是年轻人。一位在国外留学的大学生说自己在国外请外国人吃饭,又没钱,根据韩萍所教的方法做菜,自己省了一大半钱。而且看到她照片里的形象,就感觉自己的母亲在身边。

韩萍说没有想到现在的年轻人居然又重新拾起了厨房里的那点事情,年轻人喜欢我,可能就是人们重新“回归生活”的原因吧。

2015年,有一次出去玩儿,在国外,一个小伙子一眼就认出了韩萍,非要跟她照相不可。连她的发型都有人学,有人跟理发师说要剪韩萍那样的头。

韩萍做饭好出名了,有些饭店厨师也要跟她学习做菜,连外国人也慕名拜访。她会教那些驻华大使、参赞的夫人做美食,有一位希腊新闻参赞夫人跟韩萍学习后出了本美食书,并请韩萍给她写了序言。

2016年一整年,韩萍上过的栏目从最初的北京电视台《快乐生活一点通》《食全食美》两个栏目增加到中央电视台的《天天饮食》《超市大赢家》等7个栏目,她的出镜次数达到上千次,光在电视上包饺子她就包了几十次。从她第一次上电视到現在,全国有100多家电视都播她的节目。除了上电视台的节目,她还进军广播,通过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电波与听众交流,就连中央电视台的一位编导都说,韩萍比电视台里的主持人名气还要大。韩萍所做的菜,都是老百姓家餐桌上食用的菜,简单易做,吃着香甜,而且保留了生活的原汁原味。用韩萍的话说:爱做菜做饭的人,也必然会爱家。

到2017年,韩萍人气火爆,接连获奖,北京电视台为她颁发了美食顾问证书以及最具人气奖等奖项,她还获得了中央电视台“美食美客”金牌掌勺人荣誉称号。

如今,韩萍放弃了自己的干部身份,专职做美食。她常说:“做饭要有一个好的心情,菜跟你的心情有直接关系,如果你心情好,你今天的饭菜绝对特香。”韩萍更加忙碌地工作、做菜、录节目、写博客,或是逛街给刚参加工作的女儿买几件漂亮衣服。成了明星的韩萍依然一如既往地开心生活、专心做菜,并且,要用心做出味道来。

现在,对于韩萍来说,人生的精彩才刚刚开始。她说:人得活得有质量,有价值。在她心里,还有一个最朴素的期待,她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够走进厨房,回归家庭生活,把传统的饮食和文化传承下去。

猜你喜欢

做菜美食女儿
能吃
学做菜
美食
和女儿的日常
美食都被玩坏了
美食的诱惑
老叔做菜
女儿爱上了串门
我给女儿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