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将中国科幻从“杂志时代”带入“畅销书时代”

2018-03-30段弘连帅萍钟海芳

出版人 2018年3期
关键词:科幻世界畅销书三体

段弘 连帅萍 钟海芳

如果说“刘慈欣单枪匹马把中国科幻文学提升到了世界级的水平”,那么,发掘并助力《三体》风靡全国乃至全球的姚海军则将中国科幻从杂志时代带入了畅销书时代。

如果读者能认同复旦大学严锋教授的说法“刘慈欣单枪匹马把中国科幻文学提升到了世界级的水平”,那么,发掘并助力《三体》风靡全国乃至全球的姚海军应该也担得起“将中国科幻从杂志时代带入畅销书时代”这一评价。

对普罗大众来说,姚海军这个名字可能还很陌生。然而,资深的科幻迷却一定能意识到姚海军在科幻文学圈中的份量。从黑龙江伊春林场工人到“中國的坎贝尔”——约翰·坎贝尔是美国科幻小说黄金时代的开山者,一直主编《惊险科幻小说》杂志,培养并影响了一大批科幻小说家——姚海军自身经历就带着几分奇幻色彩。

创立中国首个科幻爱好者组织并自任会长;筹款创办国内第一份科幻爱好者杂志《星云》;参加1997年北京国际科幻大会;为了科幻梦想只身到太原加入《科幻大王》编辑部;进入《科幻世界》杂志社,从“读者俱乐部”主任做到科幻世界杂志社副总编辑;以“经营作家”的思路启动科幻世界杂志社“视野工程”图书系列项目;全程参与2007年国际科幻·奇幻大会、2017成都国际科幻大会的内容设计;创立中国科幻行业奖项“星云奖”;发掘刘慈欣、王晋康、韩松、宝树等重要科幻作家并将他们的作品推向世界……姚海军对于中国科幻的贡献显然远不只这些,也不止于这些。

杂志时代:奠定中国科幻之基

少年时代的姚海军对科幻抱有浓厚的兴趣。还在上学期间,他就尽其所能,通过各种渠道搜罗科幻作品,并由此结识了众多科幻作者、读者、出版社和杂志社的编辑。

当时正值20世纪80年代末,中国科幻在文革结束短暂复苏后再次跌入低谷,有人形象地概括为“科幻创作一蹶不振,作家队伍溃不成军,创作园地逐步失守”。科幻杂志相继停刊,科幻作家逐一封笔,姚海军能看到、能买到的科幻小说越来越少。但是,他对科幻的热情并没有丝毫减损,他是“科幻严冬”中微小但充满生机的“火种”。

姚海军成立了中国第一个自发的科幻爱好者组织“中国科幻爱好者协会”,后又自筹资金,自己刻版油印《星云》杂志,将分散在全国各地的科幻作者、编辑和读者聚合起来,为中国科幻的复苏和发展提供了持续且深远的动力,也为自己的职业转轨做了铺垫。

1997年,北京国际科幻大会成功举办。在中国科幻文学开始复苏的大环境下,1998年,姚海军进入《科幻世界》杂志社。最初,他被安排在“读者俱乐部”工作,每天的工作就是拆阅成堆的读者来信来稿。这种看似枯燥乏味的工作,却让姚海军有机会深刻了解读者和市场的真实需求,为今后的编辑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正是从成堆的信件中,他发现了一批有潜力的作者,由于《科幻世界》杂志为他们提供了发表作品的优质平台,凭借广泛的读者群和巨大的发行量,这些作者迅速积累起人气。反过来,优秀作家和作品也成就了杂志,《科幻世界》的发行量逐年稳步上升。据统计,1999年的发行量增加到39万册,产值达2000万元。美国著名科幻信息类杂志《轨迹》称《科幻世界》已发展成为全球发行量最大的科幻刊物。

此后,《科幻世界》适时开展品牌扩张,将其母品牌“科幻世界”衍生为若干个子品牌,并与特定分众结合,拓展有效市场份额。现在,《科幻世界》已发展成“四刊并行”的杂志矩阵,即《科幻世界》《科幻世界·译文版》《科幻世界画刊·小牛顿》和《科幻世界·少年版》。可以说,姚海军和科幻世界杂志社一起,将中国科幻带入到辉煌的杂志时代,并为中国科幻的发展奠定了广泛而稳定的读者基础。

畅销书时代:扩大科幻受众群

2000年10月,时任《科幻世界》杂志社社长的阿来力排众议,将姚海军调入编辑部并继续兼任读者俱乐部主任。

姚海军当时已经认识到,中国科幻若固步自封地滞留在杂志时代这一“舒适区”,肯定难以取得长期稳定的发展,因此必须提前布局,他想到了以“经营作家”为突破口,带领中国科幻进入畅销书时代:“经营作家,让作家中的佼佼者成为杂志明星,成为杂志社的‘招牌菜。”

萌生了做科幻图书的想法以后,姚海军就经常去书店做调研。当时市面上的科幻图书只有凡尔纳等老牌科幻作家的作品,虽是经典,却缺乏新意,更鲜有本土原创科幻作品。他决定引入当代最新科幻作品,开拓青少年的视野和想象力。这就是科幻图书“视野工程”的策划源起。

采用“流行带动经典,国外带动国内原创”的原则,从《星际争霸》同人小说这样具有广泛读者基础的爆款图书起步,到原创系列的第一本图书《天意》畅销15万册,“视野工程”一步步慢慢做大,如今已有“世界科幻大师丛书”“世界奇幻大师丛书”“中国科幻原创基石丛书”“世界流行科幻丛书”和“星云系列”等五大品牌,出版图书200余种,培养出新生代、更新代、全新代等具有国际视野的数十名科幻大家和新星,成为孵化催生中国当代科幻作家的“大本营”。

姚海军特别重视畅销书:“过去,科幻作家是围绕杂志生存的,但杂志能给予作家和作品的空间十分有限,但畅销书不同,它可以超越时空限制,抵达不同时代、不同国家地区的读者。”

以《三体》的畅销路径为例,可以清晰地看到姚海军“全流程编辑”的战略决策能力。

身为“科幻迷”,姚海军一直重视读者调查,认为科幻作品运营的关键在于读者基数的扩张。他发现杂志的传阅率通常为1:4,即一本杂志有四个潜在受众,为此,他策划了从2006年5月至12月八期连载刘慈欣的长篇科幻小说《三体》,聚拢起众多的“三体粉”。

2008 年1月,《三体》(《三体Ⅰ:地球往事》)正式出版;四个月后,《三体Ⅱ:黑暗森林》出版;2010年11月,《三体Ⅲ:死神永生》出版。杂志连载与图书出版形成叠加效应,《三体》成为超级畅销书,开始突破科幻读者的固有边界。商界精英、网络名流、互联网巨头纷纷“入坑”,强力助推,带动社会强力追捧,以至于《三体》成为中国科幻发展的时间断代标志,2010年以后的中国科幻被称为“后三体时代”。

由《三体》越来越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加持”,姚海军进一步将《三体》品牌拓展开去,借助网络社区和微博等新媒体渠道,发现作者、催生稿件、促成出版,相继推出了宝树的《三体》同人文《三体X:观想之宙》、物理学家李淼对《三体》进行学术解读的《三体中的物理学》等,形成了《三体》的“衍生出版物”,使它们与《三体》彼此成就,共同打造畅销书组合。

《三体》的成功,使得越来越多的出版商开始青睐科幻图书市场,新星、人民邮电、重庆、人民文学、希望、读客、果壳等多家出版社或民营图书公司纷纷投身于科幻图书,共同促进了中国科幻的繁荣与发展。而作为这个出版板块的开拓者和先行者,《科幻世界》杂志社在2012年底专门成立了科幻图书事业部,进一步深耕科幻图书市场。

2015年8月23日,《三体》获得第73届“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奖,刘慈欣成为亚洲首位获得“雨果奖”的作家。《三体》获得最具权威性和影响力的国际科幻大奖,对其畅销无疑有着举足轻重的助推作用。有统计显示,从获奖当晚到次日上午10点,我国三大网店就销出了约1万套《三体》。

更重要的是,《三体》获奖也推动了科幻出版板块的繁荣。《2017科幻产业发展报告》显示,2016年,国内科幻阅读市场产值总和为13.2亿元,比2015年增加约6%,其中新出版科幻类图书250种,较2015年增长11%,新书销售码洋超过7亿元。

2003年,姚海军为科幻“视野工程”三大支柱丛书之一的“中国科幻基石丛书”写了总序,对中国科幻作家群体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中国没有为版税写作的科幻作家,只有为热爱写作的科幻作家”,精准描绘了科幻作家对科幻事业的崇高信念。但是,我们也应看到,《三体》成功之后,“科幻热”开始扭转这种局面,科幻作品成為畅销书,科幻作家获得了更好的写作环境和发展空间。

科幻产业化时代:原创IP是核心命脉

科幻是一个作者群和读者群相对封闭的类型文学,可喜的是,在《三体》等诸多科幻作品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非科幻迷开始对此大类有所关注。当然,即便如此,由于包含着严肃凝重的主题、专业性强、阅读门槛高、娱乐消遣度低,科幻文学的读者基数明显低于奇幻、仙侠、言情等流行文学。绝大多数科幻小说的销量不足5万册,少的可能只有几千册,更是难以与电影动辄以亿计的票房、视频以亿计的点击量相比。

姚海军已经意识到,中国科幻要想获得更大的发展,也不能停留在畅销书时代,而是要建构起完整的科幻产业链,用不同的产品形态来覆盖更加广泛的受众。

在姚海军看来,影视是中国科幻出版产业链延伸的重要关口:“科幻电影最能体现电影工业化水平,也是推动科幻产业化的有效方式。虽然目前国内缺乏专业的科幻编剧、导演、特效、美工等专业团队,拍摄科幻电影的基础很薄弱,但总要有人迈出第一步,不能害怕失败就止步不前。对此,我们应该抱着宽容的态度,期待更多科幻影视转化尝试。”因此,当越来越多的资本涌向科幻领域、购买科幻作品影视化版权时,姚海军基本都持肯定与宽容的态度。

当然,姚海军也注意到“科幻盛世”之下的隐忧,即在追逐成熟科幻品牌时,却未对“原创IP”这一科幻产业发展基石加以足够的重视和保护。近几年,科幻图书出版数量的确呈飞速增长态势,但不得不承认,旧作再版和中短篇选集占相当比重,新品种不多,原创长篇更是少之又少,姚海军称,“从市场角度看,长篇的影响最大,我希望每一个方向都出现重量级的长篇作品”。可现实却是,2015年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最佳长篇小说、第26届中国科幻“银河奖”最佳长篇小说均出现空缺。

究其原因,“原创IP”投入成本高、培育周期长、成功率低、风险极高,很多出版主体宁愿用高版税去抢夺知名度高的作者,也不愿意付出时间和心力去培植发现新作者。这恰恰是姚海军最为担心的,如此下去,整个科幻产业化体系的根基就会被抽空,产业链各个环节的创意支持就成为空中楼阁,无所依凭。

姚海军希望通过多元、分层、群体发展来解决此问题:“成功的作家,对于中国原创科幻文学的发展会有极大的带动作用,但我们更希望出现一个群体,不都是刘慈欣,也不都是王晋康,而是有更多的类型、风格来满足不同受众的需求。”

多年来,姚海军和《科幻世界》坚持与作家一起成长的理念,扎扎实实地做着培养作者的工作,包括发现优秀的作品,提携有潜力的作者,将优秀作品以图书的形式推向市场,经过市场的筛选为科幻产业化积累“原创IP”,以杂志为平台,让杂志、图书、电影、动漫、游戏形成上下游的互动,这是姚海军为《科幻世界》在当前科幻产业化过程中找到的定位。

中国未来有科幻,未来科幻有中国

与美国等科幻产业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在科幻图书出版数量、科幻创作队伍、科幻人才培养体系、科幻作品发表平台、科幻产业制作人才等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更有甚者,国内对科幻文化产业的认知还停留在形式层面,将科幻产业化等同于图书内容的影视化、动漫化、舞台剧化,缺乏以IP为核心开展联动经营的理念,难以将科幻IP真正变现。因此,前漫威主画师Walter McDaniel才这样评价:“中国目前的IP不能叫做IP,只能叫品牌。品牌有生命周期,到了一定时间会死亡,但IP不会。真正的IP是可以永久存活的。”

即便如此,姚海军还是很乐观,因为他看到了现有政策环境对中国科幻发展形成助推之势、中国科幻受众群在不断增长、中国科幻作者的写作视野得到了进一步的拓展、资本对科幻板块形成介入追捧态势、中国科幻影视化取得初步成果、中国科幻初步具备与世界科幻开展平等互动交流的实力。

为了巩固和扩大“原创IP”这一产业基石,姚海军仍然坚守在《科幻世界》杂志社第一线,致力于发现和培养优秀的中国科幻作者。此外,作为评委,他要参加各种与科幻有关的评奖活动,为科幻发声,如参与银河奖、星云奖评选,参与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京东文学奖、深圳年度十大好书、深圳年度十大童书评奖;作为专家学者,他要到高校发表演讲,宣传科幻文学,讲授科幻写作课程;作为特邀嘉宾,他要在国内各大科幻产业论坛发言……

美国的科幻产业经历了100年才趋于完善,相对而言,中国的科幻产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姚海军与科幻打了几十年交道,与中国科幻一同成长,将其从杂志时代带到畅销书时代,现在,又致力于推动科幻产业化的工作。在推动中国科幻发展的过程中,他始终未放缓前行的步伐。

“美国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曾说,一个快速变化的社会,人们必会将目光转向未来。当前中国正处于这样一个快速变化的时代,科幻作为一种面向未来的文学,一定会有更好的发展前景。”对于中国科幻的未来,姚海军始终充满信心。

中国未来有科幻,未来科幻有中国。

猜你喜欢

科幻世界畅销书三体
24小时完成的畅销书
科幻世界(1)
奇妙的科幻世界
基于遗传算法的三体船快速性仿真分析
Trekking Cat Country By Tyler Roney
基于7.1 m三体高速船总强度有限元分析
畅销书架
畅销书架
畅销书为何畅销
“三体联动”构建应对反倾销的会计功能衔接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