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构“英语+文职方向”创新教学模式与岗位工作对接的实践探索

2018-03-30张硕

神州·中旬刊 2018年3期
关键词:文职职业专业

张硕

前言

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教育活动作为人类社会生活的一部分,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实践活动,其目睹主要是影响人的身心发展,在活动之前就已经明确了目的性,是有意识的实践活动。个体的社会化是指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把个体培养成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具有一定态度、知识和技能结构的人;社会的个性化是指把社会的各种观念、制度和行为方式内化到需要、兴趣和素质各不相同的个体身上,从而形成他们独特的个性心理结构。这两个过程是互为前提,互为基础的。

一、英语创新教学模式改革的必要性

高等教育一般以专业为基础来制定培养方案,专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基本形式。“专业教育”是在基础教育的基础之上,由中等专业学校、高等专科学校、大学本科等培养专业人才的教育,接受的教育是以传授专业知识为主,而专业知识要通过课堂教学知识的积累转化成为技术性知识,专业教育强调“高等教育要适应社会需求,其主要的目的就是培养职业能力和谋生技能。因此,就不难理解专业教育就是以行业为背景、职业为取向的实践性教育模式;更不难理解,专业教育本身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一种职业教育。

专业化教育模式是我国高等教育在历史特定时期、特定的社会背景下产生的,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具有其合理性,对国家建设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过分强调专业划分,把学生限制在一个狭窄的知识领域,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社会生产日新月异,新旧岗位不断更替,过去的“专业对口”已经无法适应社会职业的变化,专业化程度越高,就越难适应工作的变化,而岗位的变化对学生基本能力的培养却远比专业教育有效。在产业升级和创新型社会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深入市场和社会的今天,专业教育亟待进行策略调整。

(一)从社会范畴来看,当前高校的教育改革是在创新驱动型的经济形势下,更加有效的培养具有一定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对于英语专业来说,语言作为一种专业知识,是需要通过沟通交流才起作用,因此,语言本身就是一种交际性知识,是需要一个更加具体的方向使得学生能够掌握某个领域的实际技能,将其在校的专业教育顺利的转化成为职业教育,因此,在英语这个语言技能之上辅以一定的专业领域知识,把教育活动迅速社会化,实现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高度融合塑造精英人才,实现我国应用型人才在国际市场中的弯道超车。

(二)高校的专业教育是高校的立校之本,各个专业都有自身一套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十八大报告中有这样的表述: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这也就指明了教育的未来发展方向,而作为文科专业的英语本身是一门语言技能,并不缺乏对语言本身和语言文化文学的学习安排和设计,但是作为未来就业方面的指導并不是

二、“英语+文职方向”创新教学模式

在分析和借鉴英美等国家的成功创新教学模式的基础上,结合我校专业学生的实际能力和主要就业市场形式,英语专业与文职方向的有效融合的运作形式建议如下:

(一)课程建设模式

增加文职方向的课程。课程建设模式是指在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基础上,新增加职业教育类课程,并以专业选修课、专业必修课等形式纳入专业教学计划开展教学工作。新开发的课程多以文职方向所需要的操作技能、工作理念、工作方法、等,授课则有院系专业教师与商学院和基础部教师合作完成,但并不完全移植其他专业院系的课程,而是结合专业人才培养需求和社会需求的基础上,开发相应的课程体系。

课程建设体系和模式进一步深入,将专业知识与文职方向的内容进行有机结合。斯坦福大学从2001年起推出生物医药产品设计(Biodesign Innovation)的跨领域合作创新计划,值得借鉴。该项目通过商学院、医学院和工学院的合作,培养生物医药创新人才:由相关方面的专家或成功人士给学生做最专门、最前沿和最专业的指导;同时依托学生的专业背景组成不同的创新团队,针对现实的临床问题提出观点及改进意见并最终形成分析报告;最后,作为项目的延伸,学生还必须实施改进。目前,该项目已培育出 13 家企业。它的成功证明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的发展模式更能有效推动行业创新。

基于我校英语专业的学生实际情况,和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方针政策,在课程设置方面以“企业家精神”为例,与商学院、国际贸易学院和基础部合作,将学术创新与市场紧密结合,参与该项目的上述三个院系的学生可以自由选课,由相关方面的专家或成功人士给学生做最专门、最前沿和最专业的的指导;同时依托英语专业的实践基地专业人士的岗位培训和岗位实际问题,针对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并形成课程分析报告。

(二)课程嵌入模式

以专业课程教学此为载体渗透文职方向的内容。文职方向的职业知识是综合的,因此,可以渗透到专业课程教学中去,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英语专业的专业课程如基础阅读、文学作品中的人物、事件所体现的职业精神,在课堂教学内容上,注意与实际工作相结合,突出学生的职业领悟力;在课堂教学设计上,除保持已有专业课程体系的前提下,注重融入职业理念,适当地在专业课程教学内容中增加职业元素,从而整体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

与第一种模式不同,潜入模式更强调本专业现有教师资源来完成职业教育部分,因此,嵌入式模式更强调优秀师资,在课程设计上,能较好地把职业技能和知识融入到具体专业课程之中,这也是对教师教学技能的极大挑战,如何调动更多的教师参与创新课程设计项目也是学校的一个大难题 。

(三)专业实践模式

开展课堂之外的专业实践项目。专业实践模式是前两种模式的进一步深化。一般比较常采用的实现形式为:一、鼓励各级教学单位依托专业实验中心或者与企业合作建立校内学生实践教学基地,聘请行业专家为学生的职业导师,在学生在校期间为职业实践提供专业技术支持;二、吸纳学生参与教师的教科研项目,在增强学生的专业素质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和敬业精神,在科研成果转化的同时,帮助学生开启就业之路;三、通过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实习基地,帮助学生体验职业知识。

三、“英语+文职方向”创新教学课程设置的思考

(一)“英语+文职方向”创新教学课程设置基本原则

1、科学性原则。严格执行社会人才需求调研、集体讨论、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论证、学术委员会审议的制定程序,有机地、有序地展开工作,确保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程序、内容的科学性。

2、开放型原则。积极学习、探索国际知名大学教育理念和教学规则,研讨优秀高校课程体系设置,开放性地吸取先进的设计经验,与国际接轨,加强国际化教育,注重学生国际化视野的培养,体现我校国际化办学理念。

3、前瞻性原则。充分考虑人才需求的多变性,注重研究经济建设与产业结构发展中的新情况、新特点,分析行业、企业、市場对人才知识、能力、素质需求的变化趋势,制定具有鲜明时代特点的人才培养方案,兼顾稳定性与前瞻性。

4、可操作性原则。合理安排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培养目标及要求、理论与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学分学时敲定,体现可操作性,能在实际操作中具体落实。

(二)“英语+文职方向”创新教学课程设置基本思路

1、全程育人。人才培养方案要始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基,讲思想政治教育、素质教育贯穿始终,充分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实现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的多元化,形成理论与实践、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线上与线下的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2、能力导向。深入开展人才需求调研工作,综合分析应用型人才的国际通用标准、行业标淮、学校标准和专业标准,突出能力导向,围绕专业教育和职业教育“两条腿走路”的目标,构建和确定人才培养的目标体系和培养规格的具体要求。

3、特色突出。结合自身特点,凝练专业特色、人才培养特色、课程设计特色和教学大纲特色;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促进应用型转型发展;完善课程体系,鼓励校企合作,共建理论和实践课程。

4、体系完整。形成较为完备的人才培养目标体系,形成知识、能力、素质等人才培养规格体系,形成全过程、递进式的实践教学体系,形成贯穿始终的职业教育体系,相互衔接,共同配合。

(三)“英语+文职方向”创新教学课程设置的设想

1、知识体系

1.1 通识类知识

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法律基础、计算机应用、社交礼仪等基础知识;

1.2 专业类知识

英语语言学、文学、文化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理念;

应用文写作、档案管理、办公室管理、办公文员基础、等文职基础知识;

我国外交、外事、经济、外贸、教育、文化交流等方面的方针政策;

掌握一门第二外语。

2、能力体系

2.1 语言能力

扎实的本族语言和英语的口笔语能力,具有创新思维,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2 合作与交际能力

有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有国际化视野;

有跨文化交流和沟通的能力;

2.3 拓展能力

有较强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和现代化办公设备的操作能力;

有较强的分类整理汇编的能力;

2.4 自主发展能力

有终身学习的能力;

有职业规划能力;

3、素质体系

3.1 政治素质

爱国爱党,有牢固的法治观念和意识;

有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了解市场经济理论,积极参加社会实践;

3.2 道德素质

有良好的道德素养,自觉遵守法律法规的意识;

3.3 心理素质

良好的心理素养,有一定的抗压能力、健康的人格和心态;

3.4 身体素质

健康的体魄;

3.5 职业素质

有基本的职业资质和置业基恩能够,良好的职业道德意识和职业行为。

四、“英语+文职方向”创新教学课程设置的发展策略

(一)以适宜的发展模式促进结构性融合

三种课程模式并非独立存在,而是相互兼容协调发展。因此,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的顶层设计开始,就要选择适合本学校、本专业教学实际、教学资源发展的模式来进行,并逐步融合到大学四年的具体课程设置之中,通过核心课程和选修课程来逐步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并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并且发展自己的职业能力,使职业教育最终成为专业学习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而达到专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结构性融合,确保人才培养的持续性。

(二)构建有效的教学方法和途径,促进功能融合

职业教育内容的学习是要通过观摩到实践的培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强调是生的互动和探讨,教学设计上要更多采用实践等情景教学模式,通过研讨、饰演、个案分析、模拟训练等方式,引导学生将职业情感和职业兴趣投入到专业课程的学习之中。而实践模式在教学方法上就更应当吸纳企业专家运用问题设置等方式,让学生在做中学,真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转变专业教师的角色融入情感教育

专业教育教师对职业教育缺乏认知,要不断通过学习、实践转变教学理念和态度,专业教师的职业知识和经验,都有影响到职业课程的具体实施和实施成效。另外,高校的设计认可、鼓励、奖励对职业教育的融入也起着非常大的促进作用。

(四)健全联动机制促进长效融合

教学改革不能孤立存在,因此,在职业教育向专业教育融合的过程中,教学单位是需要学校各层面的教学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协作,形成广泛的联动机制。教务部门相关政策的出台,发展中心的鼓励机制,学生社团的宣传实践活动,联动层面越广职业融合改革效率越高。

结语

在全国上下大力推动双创的改革,专业教育加职业教育的教育模式将成为教育未来的发展方向,也是专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为了完成这一目标,我们英语专业的职业化融合就需要专业与学校、教师与学生、教学部门和各相关部门都要相互支持,建立长效机制,从理念、内容、师资、管理等多层面寻找职业教育和专业教育的共性并进行耦合,真正做到英语专业学生的文职化发展,当然,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职业素养,以求提高英语专业学生的专业、职业技能和可迁移性及能。

参考文献:

[1]孙玥,解长福,高校大学生自主创业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J].对外经贸,2011,(12)

[2]余昶,王志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研究[J].学术论坛,2013,(12):231-235.

[3]冯艳飞,童晓務.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商校创新创业教育评价研究[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137-140.

[4]孙秀丽.试论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效衔接[J].教育发展研究,2012(7)

[5]徐小洲,叶映华.中国高校创业教育[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0.23.

[6]马克斯·范梅南(2001).教学机智 — —教育智慧的意蕴[M].李树英.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83.

[7]陈浩义(2010).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的信息作用机理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78-82.

[8]陈丽,林世员,郑勤华(2016).“互联网+”时代中国远程教育的机遇和挑战[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1):3-10.

[9]王建刚(2011).基于知识演化的企业知识流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3):30-34.

[10]黄荣怀,胡永斌,杨俊锋等(2012).智慧教室的概念及特征[J].开放教育研究,(2):22-27.

[11]潘懋元.新编高等教育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83.

本论文为辽宁对外经贸学院2014年消极教改项目资助课题《凝练我校英语专业特色,突破发瓶颈的途径研究》的阶段成果,项目编号2014XJJGYBXM17。

猜你喜欢

文职职业专业
新形势下文职人员实战教学能力生成的研究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关于激发公安文职管理人员工作动力的实践和思考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