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索农家书屋建设新模式

2018-03-29凌佳亨

山东青年 2017年11期
关键词:社会主义新农村农家书屋新模式

凌佳亨

摘 要:2017年是农家书屋工程全国推广十周年,十年间工程取得了许多成效,但在新时代的背景下也产生了许多问题,对政策未来走向的研究较为迫切,文章基于价值寻求论证了政策的走向以及如何改进。从受众、管理人员、政策宣传性分析书屋建设显露的问题,并根据湖南省长株潭地区部分乡村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得出的经验,从扶贫与扶智结合、以城带乡模式、供需状况分析为农家书屋政策的发展提供借鉴,助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关键词:农家书屋;新模式;社会主义新农村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坚持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丰富群众性文化活动。而农家书屋建设工程作为国家五大文化惠民工程之一,2003年规划酝酿,2005年进行部分地区试点,2007年中央文明办等部委联合发出了《关于印发〈农家书屋工程实施意见〉的通知》,由此拉开了全国推广的序幕,2009年加速推进建设,2012年提前三年完成全国布点工作。此正值工程全国推广10周年之际,以新时代社会背景为基准,以书屋建设实际情况为导向探索农家书屋建设的过去成效、现在问题、未来模式在现今具有非凡意义。

一、农家书屋建设10年来的成效

(一)“买书难、借书难、看书难”问题切实得到缓解。

农家书屋工程建设之初便是为了解决农村村民“买书难、借书难、看书难”的三难问题,满足农村村民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需求,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措施,让农民享受到更多的改革红利与“获得感、满足感”。工程推广10年来,大部分农村的三难问题得到缓解甚至解决。村民在自家门口便能够看书、借书。

(二)农民的思想文化水平得到提高。

我国农村分布广、农民人口多,由于历史原因,农村村民文化水平较为落后,封建迷信等落后文化习俗充斥农村。农家书屋在全国推广建设后,科学的先进的文化得以更好走入农村,走近寻常百姓家,农民对于科学的认知也有了新的突破,封建迷信的落后文化在一定程度得到排斥,農村的思想文化水平得到提高。

(三)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民阅读计划得到推进。

早自2005年,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便提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任务。2006年,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和新闻出版总署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关于建设学习型社会要求推出了全民阅读的计划设想。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建设农家书屋有力的推动了先进乡风文明的营造与传承,助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不断提高农民的思想、文化、道德水平,促进形成家庭和睦、民风淳朴、互助合作、稳定和谐的良好农村氛围。同时,农村作为我国文化战线的薄弱区,书香中国的设想、全民阅读的计划在农村地区实施的过程中免不了受到阻力,而农家书屋在化解阻力、推动全民阅读计划在农村落地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二、农家书屋发展的现状

一切政策应视实际情况的变化而调整,政策当以社会问题与人民需求为导向。在社会变化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10年前推广农家书屋工程时的社会背景与现在相比已有显著变化,基于政策时效性视角下审视农家书屋工程,现有的农家书屋政策已然不符合建设初衷与实际情况,如何适时调整政策以符合当今社会背景从而更好发挥政策惠民的效果成为如今一大问题。

(一) 乡村有书何人读。

在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大背景之下,在深入调研湖南省长株潭地区部分乡村农家书屋建设的过程中发现,现有村内常住人口流失问题十分严重。以湖南省长株潭地区的三个大村为例,户籍人口均近5000人,但村内常住人口均不足百分之十。乡村虽有农家书屋,虽有千余册的图书,但实际需求量与图书受众却寥寥无几,农家书屋的供需矛盾显露无疑。我国虽已走过几十年的高速发展时期,经济建设成就举世瞩目,但在光辉成就的笼罩之下我们也必须看到发展所付出的代价。建国以来长期固化的城乡二元单一体制导致现如今城乡发展不平衡,基尼系数也远高于全球平均水平。基于历史视角来看,我们无法否认农民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的建设发展所作出的巨大牺牲,城市的发展有着农民群体不可磨灭的功劳,社会主义制度要求先富带动后富,先发展带动后发展,城市发展起来了更应该去带动乡村的发展。农家书屋作为全国性大工程,其建设是有专项资金投入的,但是带动发展的思维不能践行在粗放型的扶持之上,更不能践行在以单一投入资金的支持上,不能简单的投入资金扶持以作“形象工程”。更应该直面问题,以目标、效果为导向,深刻把握资金投入的用途、书屋供需之间的实际关系。

(二)乡村有书何人知。

在对长株潭地区部分省级示范性农家书屋建设示范村村民问卷式调查的结果研究中发现,大部分村民对于设立在当地村委会中的农家书屋一无所知,农家书屋成为了下级应付上级建设精神的形式化产物。建设精美的农家书屋与乡村残旧的砖瓦房以及衣衫破旧的乡村人格格不入的一幕形成了强烈的反差。中央注重对于乡村文化的建设本是一件好事,也是改善农村民生的重要举措。但理论还需结合实际,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们必须坚持问题导向,首先应当扩大村民对于文化政策的了解程度与深度,人民是政策制定的客体和政策成效的评判人,必须坚持人民导向的原则。拓宽村民对于政策的了解效果,一是要倚靠基层村干部的政策传达与讲解,避免基层不作为所产生的政策传达不到位。二是通过新传媒手段向村民直接传达上级最新惠民政策,调研结果显示,村民了解新闻的渠道大多都是通过手机等互联网新型媒体而并非是报纸等纸质媒介,互联网新媒体对村民的影响力较强,以新形式促新政策宣传能够取得较好效果。多渠道使村民了解惠民政策,从而解决乡村有书何人知的困境。

(三)乡村有书何人管。

调研长株潭地区多个乡村的建设情况后发现仅一个镇级农家书屋建设点具有专门化、制度化安排的农家书屋管理员以进行日常的书屋管理,并发挥农家书屋提供书籍阅读及借用的功能。现如今,缺乏专业化专门化的管理是导致书屋价值发挥不充分的重要原因之一。中央既然拥有专项资金的投入,那就要做到物尽其用,真真正正的让农家书屋成为惠及乡村大众的一项政策。应当由上级进行总体把握,地方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书屋建设管理制度创新实践,对书屋进行优化管理、专门化管理,定期对乡村书屋管理员进行培训并制定相关激励措施调动管理员的工作积极性,从而建设一支切实为村民服务的基层农家书屋管理员队伍,让农家书屋惠民政策切实落地,做到乡村有书有人管,村民看书有人寻。

三、新时代背景下的农家书屋工程的价值性考量

(一)新时代提出了新要求

新时代社会的基本矛盾已经转变,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矛盾是在同一性的前提之下发生转化的,基本矛盾虽然变了,但是发展的需求是一以贯之的,变化的是发展的不同阶段。人民群众的需求层次的提高更加要求在文化精神领域公共服务的供给,而不平衡不充分的现状也更加要求对农村发展的重视,不平衡的公共服务供给也就呼唤新时代农家书屋工程新模式的探索。

(二)乡村振兴必然伴随着文化振兴

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把解决“三农”问题继续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乡村振兴必然伴随着文化振兴,文化振兴也能够更好的促进乡村振兴。繁荣乡村文化,在乡村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读书氛围对于农村经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思想建设等方面均具有积极作用。

(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在要求

实然状态下的农村文化建设情况并不理想,许多乡村出现“不闻读书声”的状况,从前优秀的耕读文化也不再,反智主义思潮在乡村广泛传播。村民受“读书无用论”的影响至深,这严重影响了农村读书文化氛围的形成,从而阻碍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2015年元旦之际,习总书记在新年贺词中指出:“不仅要安广厦、实仓廪,更要铸造文化民生。全民阅读,就是打造文化民生的重大举措之一。”把书香中国落实到位,让田野间再响起朗朗读书声,不仅是推进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应有之意,也是深化“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目标要求优良的乡风形成,而农家书屋对于解决三农问题,助力优良乡风建设有着重要作用。

(四)落实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举措

文化服务是人人都应该享受到的,农民也不例外。农民渴望图书,渴望用知识来创造价值,用知识来使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好,用知识来改变命运。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当今我国社会的一大问题更是一大难题,理论上的论证公共服务均等只是可行性上的均等,对于实际情况并不会有任何的改变,只有将农村公共服务所需的基础设施扎实建设入村,方能推动公共服务的均等化进程。在这样的背景下审视农家书屋工程,其不仅没有失去建设价值,反而更应大力推广、全面建设、有效运用。

四、探索农家书屋建设的新模式——基于长株潭经验

湖南省地处我国中南部,是湖湘文化的重要发源地。数百年来形成的耕读传家文化享誉海内外,2009年湖南省为贯彻落实《中共湖南省委办公厅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农家书屋工程建设的意见》,秉着高度重视的原则,成立以省委宣传部部长、副省长为组长的省农家书屋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并在全省推进农家书屋工程,推广八年来取得了些许建设经验。

实行农家书屋精准化对接,推书屋与当地学校结合。

农家书屋建设工程属于五大文化惠民工程之一,其设立之初是为了满足农村村民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增长的现状。但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以湖南省长株潭地区部分农村为例,农村村民现如今所处的生活层次仍为满足生存的较低水平的谋生阶段,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流失至附近城镇务工。留守儿童与孤寡老人的单一格调构成了如今农村常见的一幕,在此实际情况下的农家书屋无法做到与设立之初的目的相匹配,导致了投入资源的闲置性浪费。但实践的力量总是伟大的,人民群众的创造力也是无穷的,在湘潭县三联村,在村民村干部的不断实践与创新下当地形成了对农家书屋资源运用的新模式,将农家书屋与当地村内自办小学结合以服务于乡村教育,作为小学校内图书馆。如今,脱贫攻坚成为社会热议的一个话题,也是国家着重解决的一个问题。贫困,因何而贫,如何脱贫,在目前国家社会负担能力有限的情况下,教育脱贫是目前较好的解决方式,党的十九大报告也指出要“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这样的经验也不只是三联一处,在浏阳市秧田村采访当地村主任发现,秧田村之所以能够取得巨大的新农村建设成就,人均生活水平远高于周边地区,教育是其“秘诀”。秧田是远近闻名的博士村,村内出了二十余位博士,数百位硕士,本科学历村民众多。许多原先贫困的家庭也因教育而得以脱贫,人才是第一竞争力,一个家庭培养出一个优秀人才就足以负担一家人的生活,也就自然实现了自我脱贫。乡村教育资源贫乏,许多孩子想读书却无书可读,推动农家书屋与当地学校结合,将农家书屋的作用更大的发挥在孩子身上是摆脱如今书屋发展困境重寻书屋价值的较好举措。分析村办小学实际数量的数据,以湘潭市雨湖区为例,区内共有村上小学26所,其中大部分缺乏独立的小型图书馆,导致乡村学生视野普遍较为狭小,而当地恰逢又有农家书屋,故书屋与学校结合是发展的必然,亦是教育的呼喊。

推进以城带乡模式营造乡村读书氛围。

之所以现如今书香农村的氛围难以形成,是因为乡村社会中坚力量、最为有精力有活力的一代人——青壮年一代人口流失严重,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南方农村近八成的青壮年劳动力(16岁-60岁)进入城镇务工。而这一部分人恰恰作为传统乡村家庭中“顶梁柱”,对家庭内部事务具有较大话语权。若想推动乡村形成良好的读书氛围,不可避免要注重乡村家庭个体,从而必须先带动这部分人,再由这部分人带动家庭内其他成员,如此目标方能实现。劳动力流失至城镇,着力点也应向城镇倾斜,在城市低端住宅区、城乡结合村等地大力推广乡村读书氛围以及相关配套设施建设,形成地区阅读的文化氛围,再由这部分乡村流入的劳动力带回至乡村,在乡村得以推广。在随机采访了湘潭县几位在外务工的农民工后,他们均表示在城里白天工作,晚上的闲暇时间大多投在手机娱乐之上,这与他们对读书一致认可十分有用和必要的态度形成了鲜明的反差。深入研究发现,大部分农民工所居住地社会较为混乱,无相关读书氛围以及文化配套设施建设。试想,若这些农村家庭中坚力量无法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那么如何做到乡村的文风建设,更罔论农村中的文化惠民。故当前农家书屋建设政策不应单一偏向于农村本身,更应放开视角,积极创新,推进以城带乡模式营造乡村读书氛围。

针对书籍错位现象,更好将书籍与受众需求相结合。

衡量政策价值性与成效的重要标准在于政策出发点与落脚点的连接程度。在对湖南省长株潭地区实际考察后发现,实际与理论脱轨严重,供需错位情况严重。书屋工程设立之初的理想化受众是当地务农农民,故书屋引进书籍大多为农业技术型书籍以及少量通俗文学作品。应然状态下的书屋受众是农村农民,而实然状态下的书屋受众却大多是在当地上学的留守儿童。在应然状态的受众与实然状态下的受众出现如此之大的差距之时,政策必然会有偏差,书籍必然出现供需错位情况,儿童想读的书没有,农业技术型书籍没人读的痛心场景随处可见。深入挖掘问题出现的原因以及解决的方法,注重问题导向、实事求是是如今农家书屋政策应该选择并坚定的道路。只有化解供需矛盾,将书屋书籍与受众结合,书籍采购以需求为导向,才能使农家书屋发挥出更大价值。

[参考文献]

[1]黄丹.农家书屋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与实践[J].新世纪图书馆,2017,(03):68-70.

[2]乔孟杰.新型城镇化对农村社区公共服务供给主体的影响分析[J].商业经济研究,2017,(02):123-124.

[3]张英明.新型农家书屋建设路径探讨[J].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16,30(03):62-66.

[4]张忠凤.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公共阅读服务体系研究[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6,28(03):80-82.

[5]崔剑剑.试论“农家书屋”与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J].图书馆学研究,2014,(14):55-58.

[6]金武刚.农家书屋与农村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融合发展探析[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4,40(01):84-92.

[7]崔艳红.中国转型时期公共政策时效性与政策系统优化[J].商,2012,(21):174.

[8]李英.农家书屋可持续发展影响因素分析與对策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0,54(01):104-107.

[9]孙成军. 转型期的中国城乡统筹发展战略与新农村建设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

(作者单位:湘潭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湖南 湘潭 411105)

猜你喜欢

社会主义新农村农家书屋新模式
浅析农家书屋的建设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