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法律视域下的网络暴力

2018-03-29张勇

商情 2018年8期
关键词:网络暴力

张勇

【摘要】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手机、电脑等移动终端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互联网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互联网在给人们生活带来方便的同时,网络暴力也随之而来,如何对网络行为加以制约,已经迫在眉睫。

【关键词】法律视域;网络暴力;规制策略

网络虽然便利了人们的生活,但是也给人们生活带来了一定的不利影响,网络暴力便是网络消极影响的具体体现。网络暴力具有行为主体不确定性、道德审判集体性、伤害性等特征,严重威胁人们的生活。网络暴力主要受网络虚拟性、网民结构、法律和道德规范等影响。在法律视域下,我国应加强对网络暴力的法律规制,以降低网络暴力的危害性。因此,我国必须出台相关的法律规定,出台网络暴力的司法解释,加强对网络暴力的制裁。研究法律视域下的网络暴力不仅能够促进网络暴力的解决,而且对我国法律体系的完善和法制社会建设意义深刻。

一、网络暴力的特征

(一)行为主体不确定性

网络几乎没有进入门槛,只要会打字、会上网都可以进入网络空间。因此,网民数量巨大,年龄结构差异较大,小到小学生,大到老年人都会上网。并且,网络的文化水平参差不齐,网络暴力行为主体比较复杂,有着较强的不确定性。

(二)道德审判的集体性

在网络世界中,网民之间互不认识,很少进行谨慎的思考和合理的判断,不会因为社会规范的制约而约束自己的行为。相反,一旦对方的思想和言论不符合自己的价值观的时候,网民们就会讨伐对方,最后形成双方对峙的局面。并且,在对峙之后,各自阵营来时拉帮结派,肆无忌惮地诽谤、谩骂,导致集体迷失。

(三)伤害性

网络暴力的伤害性较大,很多网民在网络交往中都会抛开现实生活中的规则和道德舒服,对不符合自己价值观的对象进行长时间的讨伐,甚至还会采用人肉搜索、恶语中伤、侵犯隐私权等极端行为,对当事人的生活和工作造成巨大威胁。

二、网络暴力的成因

(一)网络虚拟性

网络的虚拟性使得网民能够自由地在网络上发表自己的意见,开展各种网络活动,不需要担心其他人指导自己的真实身份,也不用对自己的网络语言和网络活动负责。在这种情况下,有些网民沉迷于网络自由世界,完全抛开了社会制度、道德、法律等的规范,逃避现实责任,在网络空间中放纵自己,假借正义之名开展网络暴力。并且,有些网民在现实生活中的工作压力和生活压力较大,在进入网络社会之后完全放松自己,无所顾忌地发泄,采用语言暴力等方式侮辱、攻击他人。

(二)网民结构

现阶段,我国网民结构呈现血生化、年轻化和低收入化的特点。网民的网络趋于情绪化和娱乐化,他们对有爆点的信息十分感兴趣,缺乏对网络信息的理性思考。并且,中低收入者的生活压力和社会压力较大,需要在网络中宣泄自己的压力,表达自己的不慢。同时,中低收入者和学生的时间较多,能够长时间上网,窥探他人隐私,对不符合自己价值观的对象进行集体攻击,进而造成网络暴力。

(三)群体极化

在网络中,很多网民可以进行便利的交流,有着共同的语言和相同的价值观念,在网络舆论中占据优势地位。并且,他们的这种优势地位會让大部分网民逐渐相信他们的价值观念和评判标准。在经过网络沟通之后,对他们的观念和标准更加深信不疑。因此,实行网络暴力的集体很少有反对的声音,他们用尽自己的智慧来嘲讽和挖苦网络暴力对象,并自动形成网络施暴群体。

三、法律视域下的网络暴力规制策略

(一)网络实名制立法

网络实名制能够有效减少网络暴力现象,是解决网络暴力问题的重要途径。因此,在法律视域下,我国应积极采取网络实名制立法,加强对网民的法律规制。为此,我国应出台网络实名制的相关法律规定,使网民运用自己的真实姓名和身份进行网络信息发布、网络信息传播、网络交往等,加强网络管理部门对网络行为的监督,及时发现并制裁网络暴力行为的相关主体。并且,网络实名制立法能够优化网络的网络资源运用,促进网民对社会行为准则的遵守,帮助网民树立法律意识和权威。

(二)出台个人信息保护法

网络暴力严重侵犯了公民的隐私权,因此,在法律视域下解决网络暴力问题应积极出台个人信息保护法,加强对公民个人信息的法律保护,严厉制裁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行为。为此,我国应积极构建健全的隐私权保护法律体系,强调隐私权在法律体系中的独立地位,强化隐私权的宪法权利保护和民法权利保护,具体规定隐私权的范围、内容、侵犯行为的法律责任、追究程序等。另外,个人信息保护法应明确规定信息发布和信息收集主题的资格限制,严谨各机构非法收集、发布、利用个人信息,避免个人信息泄露。

(三)明确并追究网络运营商的责任

网络运营商控制着网络信息的存留和流动,是网络环境的清洁工,如果网络中出现不良信息,网络运营商要及时清除。然而,网络暴力与网络运营商有着密切关系,网络运营商对网络暴力具有不可推脱的责任。因此,在法律视域下解决网络暴力问题需要运用法律手段明确网络运营商在网络中的责任,采取过错责任原则,对为追求经济利益而忽视行规,进而导致网民恶意攻击、个人隐私泄露的网络运营商进行法律处罚。

(四)追究网民责任

网民是网络暴力的重要主体,对网络暴力行为负主要责任。因此,我国应在法律视域下积极实施网民责任追究制度,出台网络使用规范,运用法律手段处罚违反网络使用规范的网民,并要求网民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另外,我国相关部门应加强对网民的管理及其网络行为的监督,严惩人肉搜索的发起者、网络谣言的制造者、网络谣言的传播者等实施网络暴力的网民。

猜你喜欢

网络暴力
浅析新媒体舆论监督现状及对策
网络暴力的危害及产生根源
“网络暴力”
大学生网络暴力语言分析
大众传播视域下的网络暴力研究
网络暴力的法理学透视
新媒体环境下媒介素养问题的思考
中国的网络政治学简论
透析“网络暴力”
网络暴力对中学生的影响调查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