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借“微课”理念玩转音乐课堂

2018-03-29张茹萍

职业 2018年3期
关键词:音高音乐课课题

张茹萍

自2009年起,微课以其互动性和参与性强、信息传播速度快的特点,在全国掀起了“微”热潮。微课是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教学视频为主体,反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机结合。“微课”虽然是个短小的视频,但却包含了与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辅助性教学资源,它对知识讲解的精简、准确和时效性为众多学生和网友所青睐。而传统课堂的40分钟,能否让它像微课一样做到每一个环节都精准、有实效呢?这是笔者接下来想要探究的问题。

先来看看微课的特点。首先,微课的教学时间一般较短,通常为5~8分钟,主要是为了突出课堂教学中的某个重点或难点,内容精简。其次,微课的主题突出、内容具体。课程的来源大多是教师在日常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体现教师在课下对自己课堂的反思和探索,因此,微课体现的也是教师对教育的责任感。同时,微课有助于学生灵活方便地下载到电脑、手机、MP4等终端设备,实现随时随地移动学习。所有这些,都让笔者产生一个想法:借助“微课”的理念,玩转音乐课堂,让每一堂音乐课都成为高效课堂。

一、重点内容教学时间要“短”

根据中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规律,小学生在课堂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不超过15分钟,中学生不超过25分钟。笔者面对的是职业高中生,相比小学初中的孩子,他们更加成熟稳定,但却更容易表现出厌学的态度,对学习缺乏兴趣,自信心普遍不高。在笔者学校高一、高二级部600多名学生的调查中发现,音高概念缺乏、唱名不熟悉、不认识节奏是他们在音乐技能方面的普遍现状;他们音乐欣赏的范围极窄,有的仅限于听个别港台流行歌手的歌曲,审美意识和鉴赏水平不高。因此,针对这样的情况,笔者尝试把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定得小而精。例如在进行乐理知识教学的时候,由于乐理知识的教学相对比较枯燥,笔者把知识分为节奏和音高两个内容,再把节奏教学细分为认识音符、音符时值组合、附点音符等章节,并将这些知识点分配到每一周音乐课的前10分钟,争取在學生精神最集中的阶段完成乐理教学。这让学生学习更有目的性,更不易产生厌学情绪。

二、技巧练习的知识点要“小”

微课中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教学内容比较少,重难点突出。传统课堂本应如此,但许多教师往往会由于教学内容广泛而忽略了重难点,导致教学效果低下。因此,笔者从微课中得到启发,在对学生音高概念等技巧练习时,强调知识点要“小”。例如,笔者在帮助学生建立音高概念的时候,将旋律练习控制为“一节课一个知识点”的宗旨。学习旋律视唱,让学生先唱二度到三度的小曲子,在熟悉的基础上增加四度和五度的音高练习。也许会有人说高中生为何还要做这些训练,他们应是以鉴赏为主。但是笔者认为,学生音高概念的缺乏,是阻碍学生提高演唱质量的重要原因。学生只有精准地把握音高,唱歌才不会走音,甚至遇到转调的歌曲才能轻松应对。因此笔者坚持自己的做法,在经过一个学期坚持不懈的训练后,学生已能很好地把握歌曲的音高,对歌唱期间出现的走音现象,他们自己能进行基本的判断,进而调整演唱的音高,回到正确的轨道。

三、教学成果要及时展示,增强学生的自信

微课的核心是微视频,可让学生灵活方便地将其下载保存到终端设备(如笔记本电脑、手机、MP4等)上实现移动学习。笔者由此得到启发,传统教学是否也可以借助这个优点,让学生借助新的媒体设备及时地进行成果展示,增强学生的自信。笔者认为音乐课是改善学生不善于表达这种现象的良好平台。首先,音乐课不像文化课那么大的学习压力,学生通过欣赏音乐、演绎音乐反而可以舒缓情绪,调动他们积极向上的心态。因此,笔者要求学生在课堂上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乐曲创编,这是他们从没有尝试过的。在他们的意识中,音乐只是唱别人的旋律,自己尝试进行创作,对他们来说,是多么令人兴奋的事情。笔者要求他们运用所学习的节奏和音符知识,按照笔者设定的节拍要求对音符时值进行重组,并填上喜欢的音符,在小乐句创编出来后,结合平时的音高概念在全班面前进行演唱,唱得好的还可以用手机录下微视频向朋友圈进行展示。这样大胆的作法,让学生充分体验到创作乐趣的同时,还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

四、突出“大音乐”概念,提倡音乐课程的课题化

微课是将一个个“小而精”的知识点制作成独立的教学视频,学生通过学习这些微视频,逐步串成一个大而有逻辑性的高效课堂。基于此,传统教学是否也可以开创“大音乐”概念,把每节音乐课看成是一个个微课,串起来就是一个大课题呢?笔者积极进行尝试。目前职业高中的音乐课,一周只有1节,这就迫使教师在选择课题的时候选择那些一节课就可以结束的课题。但是笔者却发现,学生虽然在一节40分钟的课中,通过看视频、听分析、实际演唱等环节很好地完成了学习内容,但一学期下来,留下的可以回忆的内容却极少。因为没有学习的压力,学生不会主动地记忆,况且一周的时间里他们还有其他的学习任务。因此,笔者大胆地尝试让音乐课程课题化,一个课程的内容,用2~3节课的时间去完成教学,这2~3节课,可以根据课程的主题尽可能多地填充视频教学资料,让学生能够更全面地了解所学的课题。

例如,笔者在教学《爵士乐》一课时,内容众多,如果一节课讲完,那将是泛泛而谈的内容,学生接触到的仅仅是皮毛,可能连皮毛也说不上,最后时间花去了,学生却没有了解到爵士乐的精髓。于是笔者设计了三节课,第一节课介绍爵士乐的起源和音乐特点,欣赏早期的爵士作品;第二节课重点将爵士乐和其他音乐进行比较,更直观地了解爵士乐的特点;第三节课则让学生欣赏近现代的爵士作品,这个环节是拓宽他们欣赏范围的环节。整个课题思维从爵士乐的起源、发展到今天都有一个清晰的脉络,学生普遍反映三节课一个课题给他们留下了极深的印象。又例如引导学生认识音乐剧这种音乐形式,一节课时间往往是不够的。因此,笔者会向学生推介一整部优秀的音乐剧进行欣赏,例如《猫》,就是一部非常优秀的音乐剧。该剧音乐旋律优美动听,涉及的音乐风格多种多样,演员表演细致到位,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更可贵的是,该剧拥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它的主题是积极正面地面对生活,强调勇敢面对困难的生活态度。

随着信息与技术的快速发展,教育的方式方法也在不断地变化着。就教师而言,微课革新传统教学方式的做法值得借鉴,但离不开三尺讲台的教师,始终要面对那不可减少的40分钟,如何让这40分钟变得更加有趣、更加高效是永远探索不完的课题。

(作者单位:湖北工业大学职业技术师范学院)

猜你喜欢

音高音乐课课题
里盖蒂《小提琴协奏曲》中的“双律制音高组织”研究
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
第一次写课题
改进音高轮廓创建和选择的旋律提取算法
序列的蜕变——皮埃尔·布列兹室内乐作品《无主之槌》音高组织初探
音乐是一种特殊的语言——聊聊音高的魅力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
音乐课的“乐”要大于“讲”
我的成长之路——参加“第七届中小学音乐课观摩活动”有感
上好音乐课的三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