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词汇学视角下初中英语高频词汇中的一词多义现象

2018-03-29杨镟玉

传播力研究 2018年4期
关键词:语义学多义义项

文/杨镟玉

在历史看来,多义现象可以理解为词的意义的增多、发展或者改变的过程。历史上一词多义的研究总共分为五个理论流派。分别是:命名理论、历史比较语言学、语义三角理论、语义成分分析法、认知语义学。按照莱考夫的观点,前四种语义研究理论都可称为客观主义理论,认知语义学是主观主义理论。西方传统的客观主义理论研究多义现象,都遵循这样的一个传统:都试图从词与客观世界的关系或词与逻辑概念的关系或比词更小的语言单位中找寻词的意义或词的多种意义。但他们都忽略了一个影响多义形成的因素,那就是使用语言的人。在语言实际研究中,这些理论都无法对多义现象做出一个科学的解释,他们的理论一次一次被语言事实证明是站不住脚的。与传统语义研究不同的是,认知语义学正是抓住了这个突破口,从人的认知与词语意义的关系角度入手,借助认知心理学的一些基本观念,对词义的形成及词义的发展与扩大做出了合理的解释。

一、词汇语义学的产生与发展

关于语义学研究的历史,无论中外,都可以分成三个时期:训诂学、传统语义学、现代语义学。传统语义学也叫历史语文语义学,其活跃期主要在19世纪60年代以后至20世纪30年代以前。传统语义学的孕育期可以追溯到19世纪初,那时语言学开始从语文学中独立出来,有了自己的理论、方法、体系。词汇学作为语言学的分支之一,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语义问题。19世纪末是传统语义学诞生期,语义学开始从词汇学中独立出来成为新学科,这就是早期的语义学。20世纪20年代是成长期,语义学研究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20世纪20~30年代是现代语义学孕育期,这个时期产生了现代语义学的第一个流派——结构语义学。20世纪60年代是现代语义学诞生成长期,这个时期产生了现代语义学的另两个学派:解释语义学和生成语义学。20世纪70年代以后是现代语义学发展期,相继产生了蒙塔古语义学、词汇语义学、逻辑语义学、认知语义学等。

其中词汇语义学是传统语义学(即词汇学)的发展,是现代语义学的分支。关于语义学的研究通常是在词汇和句子两个层面上进行的。在词汇层面上进行的语义学研究就是词汇语义学,词汇语义学是结构语义学的首要研究部分。在转换语法纳入语义问题以前,语义学基本上一直在词汇层面上开展研究。而现在词汇学在吸收语义学成果的同时也促进了语义学的研究。哈扎·库隆认为,“词汇学对语言语义学进化的影响也许跟哲学的影响一样,甚至更大。”

二、从词义演变学说来看一词多义现象产生的原因

在对词汇的义项演变的研究过程中,因为各派论证的视角不同,出现了用心理学说明演变原因的心理学派、用修辞学说明演变原因的修辞学派、研究义项演变结果的逻辑学派、研究义项演变原因的历史学派。总的来说,纵观词汇学的历史,造成义项演变的原因有两个方面,一个是外部原因,一个是内部原因,而外部原因又分为主体世界和客体世界,内部原因则主要是语言世界所决定的。

推动着义项演变的第一动力是客体世界的变化发展。客体,即是物质,当物质从无到有时,语言也会相应地有所反映,具体表现形式为新词的产生;当物质从旧到新时,反映在语言上的表现则为利用旧词赋予新义,即我们通常出现的一词多义。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集团(含阶级、阶层及其他群体)的出现或历史变化,社会经济的发展,还有民族种族矛盾,都会促使义项演变。

推动义项演变的第二个动力是主体世界的变化发展,亦即精神世界的变化发展,精神世界的变化发展主要表现为: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人们对事物认识的变化以及人类的情感进化。

而在前两者都保持不变的前提下,义项发生了演变,那么只可能是语言世界的变化——语言结构的不平衡性导致。语言作为一种工具,必须将其功能尽可能的最大化发挥出来,这意味着我们要让词汇的数量单位控制在一个人类能掌控的范围之内,这也同时意味着我们必须解决数量上的有限性和意义上的无限性的矛盾。因此,虽然物质可以无限制的被“产生”,但语言不能无限制的被“创造”,此时,我们就只能尽可能多的将旧词赋予新义。而将这个新义赋予哪个旧词,并不是随性而为,必须要遵循一定的规律,这个规律主要是旧客体与新客体之间有相似之处,而词汇本身的新旧语音和义项有一定的关联性。语言对于其自身的不平衡性的调节过程,就是推动义项演变的过程。其中的动因主要是语义原因、语法原因和语用原因。

以“table”为例,他是英语中的一个常见词。查阅任何一本词典我们就会发现它最少有以下七种意义:一件家具(桌子);一桌人;桌上的食物;一块薄而平的石头、金属、木头等;一张表格;能进行作业的机械工具的一部分;一块平坦的地区,高原。

我们假设一开始“table”只有一种意义,这个意义就是基本义。后来它逐步的取得了他现在所含有的其他意义。

三、实际例证:初中英语高频单词“over”的不同意思时的情形

接下来我们通过初中英语的高频词“over”来分析一词多义形成的原因。

首先,我们通过下列几个例句来看一下“over”作为副词的多义现象。

(1)Try not to knock that vase over.(此处意为“从直立位置向下和向外;落下;倒下”)

(2)The car skidded of the road and rolled over and over.(此处意为“从一侧翻转到另一侧;翻转”)

(3)He rowed us over to the other side of the lake.(此处意为“穿过(街道、开阔的空间等)”)

(4)The lake was frozen over.(此处意为“完全覆盖(某人或某物)”)

(5)You get an A grade for scores of 75 and over.(此处意为“以上,大于,多于”)

(6)If there is any food left over,put it in the fridge.(此处意为“剩余的,未用的,不需要的”)

(7)He repeated it several times over until he could remember it.(此处意为“再,又”)

(8)I was glad when it was over and done with.(此处意为“结束”)

(9)He’s gone over the enemy.(此处意为“(表示位置变化)改变,调换”)

(10)Message understood. Over and out.(此处意为“(用于无线通话)完毕”)

“over”一词除了作为副词有多义现象之外,作为介词也有多义现象。

(1)She put her hand over her mouth to stop herself from screaming.(此处意为“(部分或全部覆盖)在……上面”)

(2)There was a lamp hanging over the table.(此处意为“悬在……上面,向……上方”)

(3)They had a wonderful view over the park.(此处意为“从一边到另一边,穿越”)

(4)She lives over the road.(此处意为“在……的远端(或对面)”)

(5)She climbed over the edge.(此处意为“到另一边,翻越”)

(6)He didn’t dare look over the edge.(此处意为“从……落下”)

(7)There were papers lying around all over the place.(此处意为“遍及”)

(8)She stayed in Lagos for over a month.(此处意为“多于(某时间、数量、花费等)”)

(9)She has editorial control over what is included.(此处意为“(表示有权威,能控制)”)

(10)Over the next few days they got to know the town well.(此处意为“在……期间”)

(11)It took her ages to get over her illness.(此处意为“度过(困难阶段或局面)”)

(12)A disagreement over the best way to proceed.(此处意为“由于,关于”)

(13)She wouldn’t tell me over the phone.(此处意为“利用,通过”)

(14)I couldn’t hear what he said over the noise of the traf fi c.(此处意为“声音大于”)

以上均为“over”一词在词义的发展和演变过程中出现的衍生意义,而“over”一词的本义是“太,过于”,后来发展出来的基本衍生义为“完全地”、“上面,外面,额外”、“上方,上空”。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多义词的词形与其基本义之间的关系可以是任意的,但是与其衍生词义之间的关系则是有一定理据的。当然,每一个单词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产生的衍生义,即该词汇的新义项的产生都是有根据的,新的衍生义和旧的衍生义或者新的衍生义与其基本义之间往往具有某种联系。这些表面上不相关联的义项通过“意义链"发生联系,然后通过它们之间的某种相似性,该词汇不断出现新的义项,该词汇的词义也不断发展,不断丰富,不断延伸,从而该词汇的词义也越来越多。

四、结束语

当人们碰到新事物时,会不自觉地运用语言经济性原则,从己有的词汇中借用描述同样形状或同样功能的词汇来做临时替代、如果这种替代得到了其他语言使用者的认可,那么这一用法就成为该词汇的一个新的义项,一词多义现象随之产生。一词多义现象存在于任何语言中,Britton也曾得出这样的结论:“在随意挑选的英语单词中,超过44%的单词有不止一个意思。”因为同一个词有多种意义而且它们彼此之间有一定关联,这样可以减轻人类记忆的负担,这也是语言的经济性原则,这种现象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1]李云彤.认知语言学视域下的汉语多义词研究[D].吉林大学,2013.

[2]刘琼.英语一词多义的语义延伸机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12:128-129.

[3]陈晓烨.从认知语义视角解析一词多义现象[J].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05:65-69.

[4]吕梅.一词多义的认知分析[D].南京师范大学,2007.

[5]卢水林.多义词的认知语义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

[6]林晓萍.浅谈英语语义范畴的一词多义现象[J].福建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06:90-92.

猜你喜欢

语义学多义义项
条约演化解释:合法性、语义学分析及近似概念
维吾尔语动词“t∫iqmap”多义范畴的语义延伸机制
两用成语中的冷义项
《锦瑟》赏析
多车道自由流技术在多义路径识别领域的应用
财产权概念的语义学考察
Enhanced Precision
俄语动词隐喻的语义解读*——兼动词多义的分析
西方语言哲学与俄罗斯当代语义学
莫斯科语义学派的语言世界图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