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通识选修课的认知教育与实践教学

2018-03-29王智军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年1期
关键词:通识课程内容专业

王智军

(赤峰学院,内蒙古 赤峰 024000)

高等教育承担着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1]为了实现高等教育对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要求,我国普通本科高校的专业培养方案中,通识选修课与专业核心课、专业基础课、专业选修课、专业必修课等共同构成了完整的课程设置体系.通识选修课对丰富学生的知识宽度,拓展学生的学术视野,突破专业壁垒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2].同时,通识选修课的开出,既增加了学生学习的知识面,又可以满足学生根据自身兴趣需求来选择学习课程的需要,也为大学生就业拓宽了道路.在通识选修课的教学过程中,认知教育和实践教学是组织好通识选修课教学的两个重要环节.

1 认知教育是上好通识选修课的“敲门砖”

也许我们会经常这样认为:“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但在高校的通识选修课课程教学过程中,由于通识选修课课程的自身特点而导致学生跨专业选课成为必然,如何“领进门”将是通识选修课教师组织课堂教学的首要环节.

1.1 做好针对课程的认知教育,点燃学生学习兴趣

本科教育阶段,专业认知的目的是让处于专业知识零认识阶段的学生,能够了解所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学习内容、学习要求,初探专业发展历史和前沿[3].而对于通识选修课程而言,授课对象对所选课程的专业知识体系并不十分掌握,虽然高校通识选修课在选课环节一般都会有课程及主讲教师的相关介绍,但仍然不能代替教师在课堂中对课程所开展的认知教育.不同于某个专业认知教育的进行,单门课程的认知教育不但要联系到课程所涉及专业的普遍性,还要突出课程的独特特点.对课程的认识认知也应该是由浅到深、由了解到掌握到精通的一个渐进过程,整个课程的讲授全程甚至都离不开认知教育教学的开展,这就要求授课教师对所讲内容进行合理设计,不但要求有深度,更应该有广度,有启发,让学生更深入的了解和熟悉课程,激发起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

1.2 剖析课程的认知教学,让课堂教学具有目的性

通识选修课程内容的组织应做到科学、合理、有规划又不失灵活性,教师在拿到选修课学生名单后,应该充分了解选修学生的所属专业分布,做好选修课程内容与选课学生的专业相关性及延展性研究,说明本选修课对学生在其本专业上能提供哪些影响和帮助.在对课程的讲授过程中应该向学生说明为什么要讲这个内容、该内容与其专业的相关性、内容在整个课程中的重要程度以及内容的实用性等.让学生充分了解和认知教学内容的形貌是学好内容的前期必备,让学生带着目的去学习会收到更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1.3 组织案例教学,让认知更具完整性

学生对于零散知识点的学习如“盲人摸象”,必须将零散的知识点贯穿成一个个整体才能够让学生容易抓住课程内容的全貌.由于高校的通识选修课课时量相对较少,这就更需要教师在较短的时间内让学生完成对课程内容的完整认知,案例教学是让认知形成完整性的有效手段.案例教学可以不分先后,不一定在课程快结束时才引入案例,案例也可以在开课初期就简单地介绍性引入,让学生在懵懂中就能够了解到课程的全貌,甚至也可以大胆的去通过一两个完整的案例或项目来完成整个教学内容,从而能够让学生完成对于课程的全面了解和认知.案例教学的设计和组织要科学合理,要充分考虑到选修学生的知识储备和层次结构,根据学生的能力循序展开,教师对案例所用到的知识点讲解要清晰、连贯,避免出现太大的跳跃造成学生“消化不良”从而导致学生中途放弃对课程的学习.

1.4 做好应用与延展,抓实认知教育拓展

通识选修课很重要的特点是具有延展性强、应用广泛的特点,一般在学生选修时不限学生的学科和专业.高校开好通识选修课,对大学生增强自身素质素养、强化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增长就业技能等都会有帮助.认知教育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但是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诠释,做好认知教育拓展,更是引领大学生探知未来的一把课堂金钥匙.高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与教育,应该从做好认知教育开始,通识选修课在强化大学生素质方面起着重要作用,通识选修课的教学除了知识内容的传授以外,更应该注重知识内容的应用与延展,要做到课堂与社会结合、与应用挂钩、与实践并轨,让课堂成为学生了解社会需求洞察时代前沿的瞭望口和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流水线.

2 实践教学是上好通识选修课的“铺路石”

认知教育的开展应该辅助以实践教学的进行.目前,在我国普通高等院校,通识选修课实践教学的开展相对落后.高校实践教学,是指为了实现高校教育培养目标,在高校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加强各门学科教学的实践性和开放性,注重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的一门课程.它由具体的、实践性的教学内容组成,是高校通过展开专业实习、专业实训、毕业实习、社会实践、专业实践、毕业实践、实验实训(理工科)等实践活动环节,通过演示法、课堂教学法、案例分析法等教学方式来贯彻、落实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教育过程[4].

2.1 利用现有条件,把实践教学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

通识选修课的实践教学有别于专业课的实践教学,通识选修课的实践教学一般由授课教师自行组织,在教学硬件资源和实践教学的时间安排上较受限制,所以组织好通识选修课的实践教学环节具有一定的难度.实践教学不单是课堂教学的有益必要的延伸和补充,它也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脱离了实践教学的课堂教学是不完整和不充分的教学[5].在通识选修课的实践教学环节中,教师应该积极主动克服困难,充分利用好现有条件,开发和组织好实践教学资源,如搭建模拟环境、做好实验准备、开发实践教学系统、系统化展示实践流程等都是实践教学的有效手段,应该尽量做到课堂的实践教学最大化.

2.2 培养实践思维,加强教学环节的互动性

实践教学的实践思维是师生基于教学交往互动所形成,是认知、把握和评判实践对象的程式和方法.[6]通识选修课中实践思维的培养是要通过实践教学的具体过程来进行,实践教学的组织要做到科学严谨、精心细化,避免头重脚轻或有始无终的结果,课堂教学要分给实践教学足够的课时和时间,尽量做到实践教学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并存,并最终对课程内容形成验证性结论.通识选修课的实践教学要强调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互动性,互动是发现和解决问题最有效途径,互动应该是在教师引导下的互动,互动结果应该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运用实践思维去发现和解决问题,从而来验证教学理论的正确性和执行结果的优异程度及效率.

2.3 实践与应用相结合,抓好教学的社会需求及目标导向

教师充分了解市场和社会需求是上好通识选修课的前提和基础.首先,教师应该充分抓住课程发展的前沿和脉动,做到熟悉了解课程或所涉及专业的市场应用和社会需求,并能够从社会环境中建立起信息反馈渠道,将最近、最新的信息加以验证后带入到实践教学中来,把最新、最准确的信息和需求融入实践教学之中,让实践教学紧紧跟住社会发展的脚步,甚至可以进行具有开拓性、前瞻性的实践教学研究,让研究和教学走在社会需求和发展的前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4 实践与认知相结合,提高通识选修课的教学质量

通识选修课的实践教学与认知教育是互相影响带动又相互依存的两种教育教学手段和方法,认知是前提和基础,实践教学是检验认知、加强认知的有效手段,正确的认知能够为实践拓展思路和拓宽视野,良好的实践又能够去检验认知及逻辑的正确性.在认知中融入实践,在实践中强化认知是上好通识选修课的两个法宝,是提高通识选修课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

3 总结

通识选修课中的认知教育与实践教学是课程教学环节中的重要组成,做好认知教育和实践教学也是教师上好通识选修课的基本要求,教师不但应该制定出科学完整的教学大纲和授课计划,还要根据选修学生的专业分布因材施教并充分细化教案和教学方法.在课程认知上做到充分具体,在实践教学上做到扎实认真,让学生完成对课程知识的“知道了解”到“熟悉掌握”再到“熟练应用”,最终顺利地完成通识选修课设定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

〔1〕宋建飞.高校大学生专业认知教育探讨[J].扬州大学学报,2014(12):94—98.

〔2〕张英.高校同时选修课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8):89—91.

〔3〕马利,张玉奇,李鹏,牛斌.从宾夕法尼亚大学专业认知教育谈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10):213—215,225.

〔4〕李娜,贾芳,杨翰宇,赵卓.我国高校实践教学改革的困境及对策[J].大学教育,2015(1):16—19.

〔5〕〔6〕杨勇,娄淑华.高校实践教学:内涵、特性与变革趋势[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14(1):113—118.

猜你喜欢

通识课程内容专业
基于“课程内容六要素”的绘本文本解读路径探析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水彩画课程内容与教学体系改革的必要性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简述大学通识课教学改革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通识少年“种”石油
通识少年小课堂 血液之旅
通识少年·拿破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