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原子能科学技术》期刊质量提升途径介绍

2018-03-29王调霞

传播与版权 2018年5期
关键词:原子能编委办刊

王调霞

《原子能科学技术》于1959年创刊,是由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主办的全国性学术与技术兼顾的原子能类核心期刊,是我国第一本核科技期刊。自创刊以来,《原子能科学技术》作为核科学技术创新成果的宣传载体,记录并见证了我国核科学技术发展的历程。在推动学科发展、促进科研成果的交流和推广的同时,期刊自身也得到了很大发展,也有了很大的变化,载文量大幅增加,刊物的学术质量和社会影响力显著提高。现被美国工程信息公司《EI Compendex》核心数据库、国际核信息系统《INIS》、美国化学文摘《CA》、日本《科学技术文献速报》等国际知名检索系统以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方正Apabi电子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EPS中文电子期刊服务》《书生数字期刊》等国内检索系统收录,并被评定为原子能技术类位居前列的核心期刊[1]。

近些年来,经过编辑部不懈努力,《原子能科学技术》已取得长足的进步,并获得了如下荣誉:中国百种杰出学术期刊(2011、2013),2012年度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第3届中国精品科技期刊(2014),期刊数字影响力100强(2015)等。因此,它成为我国具有代表性、权威性的核科技期刊。

质量是期刊的生命,也是期刊持续发展的活力[2]。《原子能科学技术》为提升期刊质量,主要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编委会及审稿专家队伍建设,保证期刊学术质量

期刊的大部分审稿基本是通过编委会完成的,完善的编委会对期刊质量的控制有很好的推动作用,而编委和审稿专家队伍可为保证期刊学术水平提供强有力的支撑[3-4]。经统计,《原子能科学技术》编委成员全部为副研究员/副教授级以上职称(正级达90%以上),博士研究生以上学历。为提高期刊影响力,通过编委会换届,进一步调整了编委会的结构。具体如下:

(一)设立由科学院和工程院两院院士组成的顾问

院士作为在某一领域内的资深专家,不但能对期刊在学术上进行指导,也能扩大期刊的影响力。《原子能科学技术》聘请在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工作的两院院士为顾问。

(二)优化各学科间编委的比例

保留部分上一届编委会成员进入新一届编辑委员会,继续行使编委职责;由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各单位推荐学术上有所成就的科研工作者进入编辑委员会,提高编辑委员会的学术水平;增加了一些偏、小学科的编委,扩大编委所代表的学科覆盖面。

(三)调整院内外编委比例

由于《原子能科学技术》是由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主办的期刊,因此最初的编委成员全部是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的科研人员。后为期刊发展,经过几次换届,加大了重点学科和新兴学科的编委比例,大幅增加了高校和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外研究院所编委的比例,以及增加编委会组成单位的数量,扩大了期刊影响力受众面。在调整后的新一届编委会中,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外编委人数升至约50%。

(四)调整编委年龄结构

吸收一些年轻的科研工作者进入编委会,使编委会成员的年龄结构更加合理,增加了编委会的活力。新一届编辑委员会专业覆盖面广,年龄结构趋于年轻化。

(五)审稿专家的发现和培养

对于每篇论文,根据本期刊专家库和作者推荐严格筛选合适的审稿专家。审稿完成后,根据审稿专家的意见对专家进行综合评估,将责任心强、学术水平高的专家纳入优秀审稿专家行列。经多年努力,本刊已建立了一支学术水平高、工作态度严谨、富有责任心的审稿专家队伍,保证了期刊论文的学术质量。

二、严格执行国家标准,实现编排标准化和规范化

严格执行编辑标准化和规范化是期刊质量的保证[5],并不断对编辑出版流程进行创新。《原子能科学技术》自创刊以来,主要以编辑出版为工作重心,始终贯彻办刊宗旨和“质量第一”的办刊方针。编辑部严格贯彻“著作权法”“科技期刊管理办法”和“新闻出版保密规定”等文件,认真执行法定计量单位和各种国际和国家标准。在稿件处理方面,严格执行“编辑初审—专家双审—主编终审”的审稿制度和“三次校对:编辑互校—责任编辑统校—主编通校”的编辑校对制度,全面执行有关期刊标准化和规范化的各项国家标准,刊物在学术质量、出版质量和规范化方面均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准刊率为100%,抽样自检差错率一直低于0.01%。

三、重组内容,科学配置栏目

栏目是期刊的“窗口”,也是刊物宗旨和编辑方针的体现,同时又是读者阅读的向导、作者撰稿的指南[6]。

《原子能科学技术》为顺应学科的发展,在坚持综合性办刊的基础上,对出版内容进行了扩充,主要收登包括核物理、核化学与放射化学、同位素、反应堆工程、加速器、核探测、辐射防护、核技术应用等方面的稿件。为了合理分配稿件,对栏目进行了科学配置,由按文体类型设置的栏目(包括研究报告、研究简报、技术交流、综/评述)改为按学科门类设置的栏目(包括物理、化学、反应堆工程、技术及应用)。新栏目基本涵盖了核领域的相关学科,其设置的特点主要有:体现刊物办刊宗旨;展示刊物学科特点;有助于编辑策划选题与组稿;向读者和作者传递导向性信息;便于检索机构选择收录论文。

四、跟踪前沿,加强重点选题报道

(一)跟踪学术前沿,主动约稿

通过派遣编辑参加各种学术会议,及时了解核科学技术方面各学科的最新动态,掌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重大项目的研究进展,并主动与项目负责人联系,及时约稿,争取使这些项目产生的高质量的论文投向《原子能科学技术》。

(二)转变办刊理念,多方式、多途径加强组稿力度

近些年来,为适应我国核能与核技术应用方面的大好形势,编辑部实施了“走出去”的办刊战略,与北京核学会联合举办两年一届的“北京核学会核技术应用学术交流会”,并为交流论文出版文集。还与中国核学会所属的一些分会合作出版会议文集,如本刊先后与新堆与研究堆专业委员会、中国核学会计算物理学会反应堆数值计算与粒子输运专业委员会、中国核物理学会反应堆物理与核材料专业委员会、粒子加速器学会、中国核学会核靶技术专业委员会、核材料分会以及中广核集团公司等合作,分别以《原子能科学技术》专栏、专刊或增刊形式集中刊发会议优秀论文。以此,为促进核科技成果的及时交流和推广搭建了平台,拉近了期刊与作者和读者的距离,更好地宣传了期刊的形象,提升了《原子能科学技术》的社会知名度和影响力。

五、增加载文量,提高期刊出版时效性

科技期刊的特点决定了科技期刊必须注重时效性,而缩短论文发表周期是科技期刊增强时效性的必然要求[7]。随着国家大力发展核能,核科学技术方面的稿件数量大增,为了缩短文章发表周期,《原子能科学技术》采取了如下措施:(1)改页码和刊期,2006年从双月刊96页改为128页,2008年将双月刊128页改为月刊96页,2010年改为128页,2013年再次增加页码至192页。(2)加大退稿率,由于稿件数量较多,编辑部加大了退稿率,目前退稿率达到60%左右。通过实施上述措施,论文发表周期从原来的一年半缩短至现在的10个月左右,加快了知识的传播速度。

另外,《原子能科学技术》在缩短纸质发表周期的同时,在中国知网上采用优先数字出版模式,达到了缩短论文发表周期的目的,论文从投稿到能够在知网上检索的周期约为4个月,大幅提升了论文的时效性。

六、加强编辑队伍建设,提高整体水平

期刊要发展,就要将编辑与学术融合发展:端正办刊理念,牢记科技期刊的办刊原则;加强期刊自身建设,提高期刊整体质量;弘扬团队精神,建设高素质的编辑队伍[8]。

一直以来,《原子能科学技术》非常注重编辑人员素质的培养,以“走出去,请进来”的策略不断提高和丰富编辑的知识面。

由于《原子能科学技术》涉及学科广泛,包括核物理、核化学与放射化学、同位素、反应堆工程、加速器、核探测、辐射防护、核技术应用等,所以每个编辑除对自己所学专业熟悉之外,还要涉猎一些其他学科知识。由于本刊主办单位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是一研究院所,所以经常举办各种学术报告,借此之便,编辑可参加学术报告会进行学习,达到编辑广泛学习专业知识的要求。编辑部鼓励各位编辑积极参加专业学术会议。对学术期刊编辑而言,专业的学术会议是一个很好的学习和交流平台[9],通过参加会议,不但可以结识一些专家和学者,还能了解更多的专业知识和行业发展动态。

编辑部通过走访其他编辑部,如《中国物理C》《核技术》及《中国科学》杂志社旗下的期刊编辑部等,进行一些经验交流。还通过邀请相关专家如陈浩元老师及《航空学报》的编辑老师来单位讲解相关标准及办刊经验等。编辑部经常与《核化学与放射化学》《质谱学报》《同位素》等编辑部一起举办小型的学术交流会议,就参加会议的一些心得进行交流、共享。另外,编辑部每年鼓励编辑参加各种继续教育学习。

七、结语

虽然《原子能科学技术》这些年取得了很多的成绩,在国内科技期刊中也处于比较高的地位,但与许多一流学术期刊相比,仍存在着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总之,期刊的高质量、高标准是永无止境的,只有积极汲取国内外先进期刊的办刊经验,不断找差距,多做宣传,多刊登高质量的学术论文以提高影响因子,才能使《原子能科学技术》向更高目标迈进。

[1]庄守经,潘永祥,等.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G].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273.

[2]蒋永忠,戴起伟,孙宁,张震林,朱卫英.开拓创新提高质量 争创精品期刊——以《江苏农业学报》为例[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7,19(10):140-142.

[3][5]穆楠,李海艳,李万良,等.打造精品农业科技期刊的探索和思考[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9,21(2):126-128.

[4]卫李静,曹昭君,严梦,陈蔓.如何发挥编委会和审稿专家在提高学术期刊稿件质量方面的作用[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11,31(3):122-125.

[6]马睿.策划先行——打造精品期刊的必由之路[EB/OL].http://media.people.com.cn/n/2014/0714/ c386273-25279961.html.

[7]刘刚.科技期刊缩短论文发表周期的几点措施[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11,31(3):8-9.

[8]刘芳,陆桂莲.促进山西科技期刊发展的几点思考与建议[J].山西科技,2010,25(3):12.

[9]马宇红.学术期刊编辑应坚持与学术研究融合发展[J].编辑之友,2012(10):89.

猜你喜欢

原子能编委办刊
助澜冷战——迪安·艾奇逊与战后美苏原子能合作的破产
编委简介
艾森豪威尔政府时期美日间的和平利用原子能合作
编委简介
中国原子能工业有限公司
编委简介
《粮油食品科技》办刊理念视觉表达
本刊编委简介
全省首届少儿期刊办刊经验交流会在长沙召开
坚持开门办刊,讲好行业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