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叶檀财经评论研究

2018-03-29梁颖涛

传播与版权 2018年5期
关键词:评论员财经历史

梁颖涛 李 艳

大多数人是通过电视认识叶檀的,她常受邀做中央电视台等经济类节目的嘉宾点评各类经济现象。点开叶檀的博客,大家会惊讶于她的勤奋,基本每日一更新。文笔平实易懂,针对财经现象理性点评,文末还必有一段感性的文字。难怪当年《南方人物周刊》选入叶檀为“中国青年领袖”时评价到:“信奉市场,强调本土;改良为上,尊重利益;历史眼光,经济视角。”

一、叶檀财经评论的特点分析

(一)专业性强,语言直白易懂

叶檀的文章专业性很强,这并不是指她的文章高深得让常人难以理解。叶檀的文章比一些财经评论员独特的地方在于,她能用简单直白的语言去解释经济学上普通大众难以理解的高深理论知识与专业术语,使之变得浅显易懂,让就算不怎么了解经济领域的普通人都能看懂她的文章,这是许多财经评论专家难以做到的。例如在凤凰卫视“铿锵三人行”中,在解释“为什么股市会有两批人,一批赚钱一批亏”这个问题时,叶檀是这么回答的:“在股市中,有少数一批人,他是在股票刚二十几块钱的时候买进的,但是股票能涨到八十几块钱,所以他赚钱了。但还有一批人是这样的:看到身边的人赚钱,一开始赚百分之十时觉得无所谓;又赚了百分之三十,这时痛苦就会增加,如果你再不经意地跟我说,我在郊区靠着这个股票已经买了两套房子,这时大多数人会熬不住那种痛苦,去买股票。可是股票已经涨到八十几甚至一百块钱了,往后只能往下跌,这后一批人自然只能亏钱了。”叶檀又形象地说明为什么上市公司会找各种各样的看起来很可笑的理由要反复停牌复牌:“假如我是上市公司的老总,想要停牌,但是必须要经过程序,要经过交易所批准。于是我必须要找一个像模像样的理由,但有时实在找不到了,我就说以前发的一个公告,现在不知道是不是很重要,要停牌想想,或者是公司一个重要老总失踪了等看起来很可笑的理由停牌,但实际上只是为了避过目前股市一路跳水的形势。可是停牌是有时间限制的,所以又要复牌。为什么公司一定要停牌,还有一个原因是很多公司的股票其实是自压的。”在这两段话中,叶檀用简单生动的话语,将经济学原理十分浅显地表述出来。

评论专业性强,语言直白易懂,这一向是叶檀的评论风格。在叶檀的评论文章里,你看不到那些十分艰涩难懂,看上去非常高大上的专业名词,她不会像某些财经评论员一样,以高深的经济学理论与专业名词的堆砌,来表现出自己高人一等的专业水准。叶檀习惯用直白易懂的话语去解释一些经济现象与经济理论,让哪怕对经济一无所知的人都可以理解她所要表达的内容,从而为更多读者所接受。

(二)以文为剑,笔风犀利

叶檀的财经评论文笔辛辣,其观点也异常尖锐,她不会害怕得罪人而有所保留,而是毫无胆怯地说出自己的想法与观点。她的很多文章都直指当前敏感问题,直面矛盾中心症结所在。例如她批评房地产业繁华表象下的泡沫,抨击某些大型企业对经济的垄断,甚至对一些政府的决策也是有话直说,从不含蓄委婉。在叶檀眼中,世界上没有人是毫无顾忌、随心所欲的,或许很多时候都要承受来自社会的多重压力,但是起码还可以选择坚持无愧于心。正是这样的性格特征,所以她的评论格外的犀利,也才有了“经济女侠”的称号。“这是大资本、国家主义盛行的时代,也是全民资本发轫的时代;这是居民资产性收入受到政府鼓励登堂入室的时代,也是资本市场内幕交易泛滥、财富不公平分配的时代;这既是让人无奈的垄断时代,也是令人欣慰的经济大发展时代。”“利润上升与资金饥渴并存,是大多数公司的真实写照。只要股市略有好转,这些上市公司的私有化、并购重组、资源扩张之路就不会停止。你就是把全世界的金山给了他,他依然会伸手向你要钱,名为再融资。”“股市扩容就像盆里的脏衣服,总也洗不完。”这些一针见血的话语,不留丝毫情面,格外能代表叶檀的语言评论风格,几乎在她每一篇文章里都会看到诸如此类的犀利言辞。

叶檀在自己的博客上发表了《我眼中最无前途的十大城市》系列文章,文中详细举出这些城市存在的问题,如:城市人口流失严重、人才不断流失,导致经济发展后继无力;国有企业在城市的行业中占据主导地位,城市的服务业无法细分,得不到发展,从而导致当地市场观念意识落后,人们热衷于公务员、国企员工等铁饭碗,服务业得不到充分发展;城市人均收入相对较低,教育相对于发达城市而言明显落后,财富占有率低下导致人均消费数据也相对较低等。叶檀通过对这十个城市的调查,结合自己对这些城市的感受与预期,评论它们之所以前途无望的原因,深度挖掘出这些城市的弊端,文章一经发表即引起轩然大波。

叶檀就是这么一位尖锐泼辣的奇女子,她的文章见不到一丝粉饰太平的痕迹。叶檀具有女性独特的感性与怜悯,还有着强烈责任感,她坚持自己内心的准则而不屑于作任何的折中妥协,她的评论往往像一柄利剑,直指问题的关键所在,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三)观点的论证逻辑严密,有翔实的数据支持

叶檀注重对观点进行严密而有力的论证,文章中每一个论点、推理和判断,都是以大量的相关数据作为论据,这些论据环环相扣,紧密结合,没有丝毫疏漏。她反对一些评论作者文章中常见的“想当然”和“信口开河”的浮躁文风,叶檀认为只有详细真实的数据才能取信于人。在叶檀的文章中,每一个论点都是有理有据,论据充分,逻辑紧密,从不会无的放矢。

为了写《我眼中最无前途的十大城市》,叶檀和助手大量收集来自这十个城市的政府统计公报中的权威数据,以及来自其他媒体的大量研究数据,凭借自己的专业知识,筛选分析能够反映这些城市现在经济发展状况的数据,并预测其未来经济发展的趋势。叶檀在点评长春这个城市时,首先通过2005、2010、2015这三个年份的小学生人数的数据,得出了长春的小学生人数不断下降的结论;然后对比2008—2014年长春、大连、沈阳、哈尔滨人口流入与输出的相关数据,得出了长春人口不断流失,人口流失情况较严重的论点;接下来分析了长春、大连、沈阳人均本外币存款与消费的相关数据,得出的论点是长春的人均财富积累量不算高,在全国勉强算得上中游略偏下的水平。最后是城市的GDP数据,长春在2005年GDP总数为1508.6亿元,2015年GDP则增长到了5530亿元,虽然增长速度明显,但与全国其他的省会城市对比,只稍稍领先南宁等少数城市。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叶檀得出了长春作为一个重要工业城市,正在逐渐没落的观点。文章中的数据翔实可靠,论证逻辑严紧,故其观点令人信服。

(四)评论与史结合,具有历史性

在历史这个领域叶檀有着深入的研究,正是基于这样的专业基础,所以她的评论文章往往与历史结合在一起,历史色彩十分浓厚。《了解商鞅与邓小平 我们才知道现在处于什么阶段》一文就是经济评论与历史相结合的样板。“中国历史上有两个典型的改革成功案例,一是秦朝的封建制改革,二是邓小平的市场化改革。”叶檀通过两场改革的对比,用简单易懂的语言阐述了商鞅变法、邓小平1978年改革成功的根本原因,从中联系现今经济状况,引申出1978年市场化改革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繁荣发展,一些发展问题也日益严重,原有的市场经济发展模式已经不适合继续发展,市场化必须向市场的法制化管理阶段转变这一观点。

叶檀认为从历史中往往能总结出前人的经验,通过历史与现实的对比,更能让人掌握现实条件,为改革做准备,在反思改革的路径时,不能脱离真实的历史环境,只凭借当下的环境去轻易批判历史的功过是非,是对历史不负责任。对于任何政策的评价,必须回到历史背景中,结合历史背景后再将其放到现实中进行分析,才能得出相对客观的结论。叶檀觉得,无论是历史与现实,还是经济与政治,都没有什么高下之分,二者有着极大的相同之处。通过历史与现实的对比,能让人更加明确问题所在与未来的发展方向,所以叶檀的文章常常与史结合,带着浓厚的历史色彩。叶檀的文章观点明晰而纯粹,充满了历史的厚度,但也不像讲历史故事一般向人们讲述历史,而是将经济与历史结合在一起,透过历史来观察当下发生的事件,并且将自己的观点也融入其中,从而形成自己独到的风格特色。

二、叶檀财经评论的启示

(一)评论员应夯实理论修养

吴晓波评价叶檀:“有‘南叶北胡’在那里,中国财经评论界的性别力量就平衡了。”在吴晓波的眼里“南叶北胡”是财经评论界的良心。所谓“南叶北胡”,指的便是叶檀和胡舒立。从叶檀与胡舒立身上,可以总结出一些优秀的财经评论员共有的特质,给想从事财经评论工作的人带来启发和借鉴。

评论员应夯实理论修养,胡舒立的经济评论大都是经济述评类型的文章,其受众大多数是社会上的精英白领,有着较高的文化知识水平,所以她的文章有很多高深的经济专业名词与专业术语。例如《提振民间投资已有政策须落地》中所提到的“挤出效应”“牵引效应”等。与之相反,叶檀的评论文章同样具有很强的专业性,语言却直白易懂,在她的文章里,你看不到那些艰涩难懂的专业名词。叶檀善于用深入浅出的话语去解释一些经济现象与经济理论,让哪怕在经济理论上零基础的人都可以看懂她的文章。可见在财经评论领域,评论员必须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出色的表达能力,文章才有厚实内涵,并且引人入胜。

(二)形成独特风格

胡舒立的文章虽然有大量的经济专业术语,却并不给人以高深莫测、云里雾里的感觉,她把财经评论的专业性与写作的文学性结合起来,条理清晰,文字细腻有文采,具有很强的可读性与个人风格。而叶檀的文章则充满了历史的厚重感,虽然直白但却并不肤浅。两人的文章皆是逻辑紧密,层次分明,条理清晰,但相较于叶檀文章有大量翔实有效的数据作为支撑,胡舒立但更注重于对事件的叙述与调查。两人都有自己独特的评论风格,在面对一些问题时的观点也是差异很大,甚至针锋相对。例如在“救市与否”这个问题上,叶檀认为政府应该而且必须救市。而胡舒立的观点却恰恰相反。因此评论员平时要有意识地拓宽自己思维的深度与广度,通过不断的严密思考,得出自己的独到见解,人云亦云只能使自己泯然众人。更为重要的一点是评论员平时要重视培养自己的评论特色,使文章具有无法复制的独特性,哪怕观点相似,但细节处却体现出自己的个性特征与风采,才能让读者留下深刻印象,在众多评论员中脱颖而出。

(三)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叶檀与胡舒立的文章同样以犀利、尖锐著称。如果说胡舒立的文章像一把锋利的刀,一出鞘便是见血封喉,那叶檀的文章便是一把宝剑,剑锋直指问题中心,两人的评论风格皆是文锋犀利,观点尖锐,不留情面。与胡舒立的刚柔并济相比,叶檀的文章显得更为急切。胡舒立的文章倾向于某个人某件事,以小见大,去揭露其黑幕;叶檀的文章则是从大环境出发,试图以一己之力去影响改变整个经济大局。两人的文章都能促使人们去思考。在叶檀、胡舒立身上体现出了作为财经评论员的专业素养,更体现出一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她们敢于直言,不畏艰难与风险,勇于坚持自己的理想追求。独特的风格与见解、新鲜的立意、具有说服力的论据、文采斐然、一往无前的勇气……所有这一切,都是一个优秀的评论员所需要具备的特质,但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唯有正确的价值观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才是通往成功的关键。

三、结语

叶檀从事财经评论工作以来,发表了大量财经评论文章,为读者更好的认识经济现象提供有效帮助,使人们更好地透过经济现象了解其本质问题,也促进市场经济的转变。叶檀在从事财经评论的路途上不断地充实、完善自己,她的文章犀利,观点尖锐,风格独树一帜,最引人注目的是从她身上表现出来的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与正义感,她以坚韧不拔的大无畏精神,去揭露中国繁荣经济下隐藏的危机四伏,试图以一己之力在中国的经济市场上勾勒出自己心中最完美的市场经济模式,因而被誉为“经济女侠”,这是当之无愧的。

[1]戴玉亮.双面叶檀[N].大众日报,2010-01-08(16).

[2]胡舒立.何必讳言不救市[J].财经,2008(7):14.

[3]王晓东.媒介融合视角下电视评论节目舆论引导力的提升——以新版《央视财经评论》为例[J].电视研究,2017(2):32-34.

猜你喜欢

评论员财经历史
财经日历
2020,化工跃上风口
“十四五”财政改革 更多关注支出划分
改革创新谋发展奋发有为谱新篇
财经阅读时代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
财经神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