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公路隧道软弱围岩初期支护施工技术的研究

2018-03-29

四川水泥 2018年1期
关键词:锚杆围岩注浆

(四川川交路桥有限责任公司, 四川 广汉 618300)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政府部门加大了对交通领域的支持力度,公路工程的数量逐渐增多,但我国地质环境复杂,公路工程在施工过程中会遇到需开挖隧道的情况,隧洞位置的围岩稳定性较差[1],会直接影响到施工,还会带来施工安全隐患,需采取针对性初期支护施工技术,提升工程结构整体稳定性。施工单位应综合考虑隧道地质条件,科学处理软弱围岩,不断创新隧道软弱围岩初期支护施工技术,以保障施工的顺利进行。

1.工程概况

本研究以某公路工程为例,选择其某隧道出口段,从左、右两幅同时修建,间距达45米,隧道围岩均属于Ⅱ级—V级的围岩,隧道高5.5米、宽11.5米,坡度约-0.83%。隧道工程采取新奥法施工技术,须把握好施工过程的开挖、支护、量测等环节,以保障初期支护施工的顺利进行。

2.公路隧道软弱围岩的特征与影响因素

2.1 公路隧道软弱围岩的特征

软弱围岩本身结构偏松软,且岩石相互的粘合力较差,开挖隧道时易造成整体结构不稳定的问题,特别是浅层地段,易出现坍塌等安全问题。同时,软弱围岩底层通常由泥岩、片岩等构成[2],其稳定性较差,直接受到外力的作用,开挖之后易被风化,遇水则软化。此外,软弱围岩构面较为柔软,开挖隧道过程中受切割的影响,结构面会发生一定变化,加之其本身粘结强度低,因此,常存在结构面松弛的问题,增加了隧道的不稳定因素。

2.2 公路隧道软弱围岩的影响因素

在本工程中影响到隧道稳定性的因素有:(1)地质地貌因素:通过分析工程隧道的岩石力学性质、岩性类型以及异性化可知,在此隧道区域中围岩的岩性直接影响着隧道稳定性,如硬岩强度过大,其变形量相对较小,反之,薄层沉积岩的强度较低,属于软性岩石,其变形量较大,严重的情况下还会引发地下水突涌等问题;(2)岩体结构因素:受到地质构造不断运动等因素的影响,会形成不同结构面,与母岩相比其强度更低,再加上结构面强度的本身的影响,强度会进一步降低;(3)地应力因素:隧道区域存在软弱围岩不稳定的问题,其原因在于在开挖隧道时出现的应力重分布,明显超过可围岩的强度。

3.公路隧道软弱围岩初期支护施工技术

公路隧道软弱围岩的不稳定性会影响到开挖工作,需采取针对性初期支护施工技术。从太沙基理论可知,当围岩由具有凝聚力的松散介质构成时,完成隧道的开挖、支护施工环节后,松散介质会在垂直力作用下出现明显的下沉现象,加之侧压力的影响,也会形成摩阻力,会直接限制介质下沉,但此种方式属于传统的被动理论施工,与现代化施工理念不太相符。因此,在本工程的隧道软弱围岩初期支护施工以新奥法为基础,该种施工技术通过围岩本身强度支撑其重量,借助向薄层喷射混凝土的方法封闭围岩,以柔性支护为主,属于主动支护方式,具体的施工环节、技术分为以下几方面:

3.1 洞身开挖支护施工技术

开挖隧道洞身时,其使用的机械设备有多功能凿孔台架、三臂液压凿孔台车,可进行全断面开挖,具有施工速度快、操作简单、质量高等优点。通过侧卸式装载机、反向挖掘机进行装碴、出碴,用自卸汽车进行运输。完成仰拱初支的封闭施工程序后,须回填适量碴土,约20厘米后,避免机械设备运作过程中损坏初支。正式开挖前应做好测量放样工作,通过水平仪、全站仪进行测量[3],准确标记“开挖中线”、“标高”,标记超前小导管、炮眼等准确区域。

3.2 软弱围岩初期支护技术

初期支护采取锚网喷施工技术,每榀按照0.8米的宽度安设拱墙工字钢架,于拱部每环处均安装φ42超前小导管,共 35根,以增强支护作用,每根小导管长3.5米,每环间距约0.4米,纵向间距Ⅴ级围岩区域为2.4米,洞口加强段为1.6米,Ⅳ级围岩区域为3米,并在Ⅳ级围岩区域设拱墙,加W钢带进行支护,每环纵向间距为 1米。初期支护的施工程序为:用喷混凝土施工方式封闭岩面、根据设计图进行打锚杆孔、设置砂浆锚杆、混凝土注浆、挂好钢筋网、设置格栅拱架、反复喷混凝土(达到设计厚度后停止)、构建联合型支护结构。

钢架支撑的制作过程均在加工房中完成,型钢的制作使用工程自行研制的电动弯制机(DYW-5)进行制作加工,钢架支撑按照设计分段的方式加工,每段端头焊接的连接板均使用螺杆进行链接,每两榀都用钢筋进行连接,连接钢筋的间距控制在100厘米。在加工过程中应注意按照设计隧道的开挖要求掌握好其弧度,通过湿喷技术进行复喷混凝土,用液压湿喷机(YSP-10型),通过混凝土拌和机集中拌制好配料,在正式喷射钱应清理好受喷面,彻底清理好受喷岩面位置的浮石等杂物,光滑面应凿毛,使用高压风清扫。按照分段、分片、分层的方式进行喷射混凝土,喷射过程中应喷平低洼位置,再按照由下到上的顺序,进行往复喷射,用洒水的方式养护1周。

本工程使用湿喷法进行喷射,厚度约为 5厘米,正式初喷前,施工人员应仔细清除表面的杂物、松石,受到岩面不平整等因素的影响,喷射混凝土的过程中不易黏贴,可根据实际情况降低灰骨比,以减少回弹情况、提升其粘结性。拱墙锚杆使用φ25中空注浆锚杆、边墙锚杆使用φ22砂浆锚杆。根据隧道断面沿着辐射状打设锚杆,纵向、横向均以梅花型进行布置,均为80厘米,注浆过程中需完全排除眼孔气体,提升浆液的饱满度以及注浆整体质量,整个注浆过程的压力为0.5—1.0MPa,完成注浆环节后,通过拉拔仪施加超过60KN的预应力,最终抗拉力试验的锚杆为ML-20型锚杆,抗拉力须超过150KN。混凝土喷射2厘米后挂好钢筋网,并将其与径向的锚杆连接,按照设计要求制作钢筋网。喷射混凝土完成后,须养护1周。

3.3 处理软弱围岩初期支护后排水、变形问题

隧道软弱围岩初期支护施工过程中,为防止围岩变形的加剧,应对初期支护予以适当调整,以形成支撑力较强的支撑体系,以解决施工过程的偏压问题。根据设计图要求,布置环向、横向、纵向排水管的间距、连接方法,通过复合防水层,施工过程中,工作人员应站在工作平台上,借助专用的垫射针将无纺布平整固定于喷射砼的表面,施工完成后需仔细检查防水层完整性,如果发现破损位置应予以修补。做到开挖短进尺,勤支护,早封闭,并且做好监控量测工作。

结束语

综上所述,公路工程中隧道施工一直是其施工的关键环节,但隧道区域的地质条件复杂,特别是存在软弱围岩,直接影响着工程结构的稳定性,在实际施工过程中,需综合考虑工程实际情况,运用支护先进材料与技术,科学处理隧道软弱围岩,提升公路建设质量,避免隧道施工过程的安全问题,更好地延长公路使用时间,赢取更大经济、社会效益。

[1]李鹏飞,田四明,赵勇等.高地应力软弱围岩隧道初期支护受力特性的现场监测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3,16(z2):3509-3519.

[2]张德华,刘士海,任少强等.高地应力软岩隧道中型钢与格栅支护适应性现场对比试验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4,22(11):2258-2266.D

[3]关宝树.漫谈矿山法隧道技术第十讲--软弱围岩隧道中开挖断面早期闭合的施工技术[J].隧道建设,2016,36(8):887-896.

猜你喜欢

锚杆围岩注浆
喷淋装置在锚杆钢剪切生产中的应用
软弱围岩铁路隧道超前预加固适用性研究
隧道开挖围岩稳定性分析
建筑工程注浆技术的应用
锚杆钢筋质量提升生产实践
软弱破碎围岩隧道初期支护大变形治理技术
注浆技术在房建施工中的应用
新型复合注浆材料研发与应用
建筑施工中的锚杆静压桩技术
复合盾构在纵向锚杆区的掘进分析及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