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宜昌市点军区发展旅游业助力美丽乡村建设之途径分析

2018-03-29

成功 2018年7期
关键词:民俗风情民宿小镇

王 玮

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旅游与教育学院 湖北宜昌 443000

点军区位于湖北省宜昌市城区长江以南,东接宜都市,南靠长阳县,西临三峡大坝,一桥一坝将点军区与江北城市中心连为一体。近年来,点军区大力发展旅游业,基本上打造出“农业观光”、“民俗旅游”等多张名片。根据点军区现有的旅游资源及发展状况分析,努力开发更多的乡村旅游方式,将不仅有利于当地旅游业的发展,而且还有利于带动乡村人居环境的建设,促进资金、技术、智力等资源向农村流动,吸引更多的医疗、教育人才到农村去,全面提高农村的医疗、教育水平。

一、稳定发展“田园观光”、“农业体验”、“民俗风情”类旅游产品

点军区的传统旅游产品为以赏花、四季采摘为代表的“田园观光”、“农业体验”游。以此旅游产品的大受欢迎带动了周边乡村的“农家乐”的发展。拥有市郊优势的点军区“乡村一日游”成为了时下颇受喜欢的乡村游产品。游人看风景、忙采摘、农家乐,还只是乡村游发展的初步阶段。目前,点军区部分“农家乐”打破传统思维,通过保护原生态资源,进行深度开发。以传统的花卉种植为基础,结合园林造景,延伸到摄影、书法、雕塑等一系列沙龙交流学习和短期的培训。以“民俗风情”旅游产品为代表的车溪民俗风景区位于点军区土城乡,利用天然的风景优势,结合特色的土家民俗风情吸引了众多慕名而来的游客。在这里探寻土家传统文化,感受“梦里老家”的魅力。近年来,车溪景区启动提档升级工程,车溪村86户民居全部改造到位,村容村貌发生了巨大改观。通过与各地游客的交往,更增长了村民的见识,群众思想观念由自给自足向发家致富转变。景区旅游带动餐饮服务业及工艺品、土特产销售。吸纳本地居民在景区上班,直接解决了就业问题。经过近几年配套建设,土城乡已彻底改变了集镇赃乱差的局面。

二、迅速发展“民宿度假”类旅游产品

民宿作为人们放松身心、体验乡村生活、感受自然魅力的主要载体,日益受到各界的关注。民宿经济发展,已经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综合体,是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最有效的切入点,更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它对于落实农村发展新理念将起到重要推动作用。总投资4500万元花山石海民宿度假区项目位于点军区土城乡席家垧村,将建设花山石海区、茶山休闲区、民俗酒店区和亲子田园区四大区域。全面建成后实现年销售收入1000万元,安置就业100余人,带动周边农业增收近500万元。作为宜昌市千亿旅游产业项目之一,点军区可谓是继传统观光游产品之后做出的旅游发展新方向的改革。

三、重点发展“茶旅融合”、“特色小镇”类旅游产品

茶叶、品茶为旅游业传统的风物特产及休闲娱乐活动,往往是包含在旅游活动中的。点军拥有大面积的茶叶种植基地和成熟的茶叶加工企业,如果将观茶、采茶、制茶、品茶等项目于旅游活动相结合,不仅可以加大当地茶叶的销售,而且还可以吸引当地农户加入到种植、加工茶叶的项目中,逐步脱贫。把丰富的茶叶资源、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深厚的文化底蕴结合起来,实施茶产业和生态旅游一体化发展。具体例如:茶叶+民宿。拥有茶叶种植园的农户可和民宿旅游相结合,提升住宿的生态环境,增加住宿休闲体验。茶叶+餐饮。茶叶本身具有维生素类、蛋白质、氨基酸等多种矿物质元素,具有一定的营养价值及药用价值,可将茶叶入菜,开发生态养生菜系列。茶叶+研学。近年来,研学游甚是火爆,作为世界三大饮料之一的茶,其生长、采摘、加工制作、冲泡等环节都蕴含着较多的物理、化学、生物知识,而与茶相关的历史人物、历史故事、文学作品等更是数不胜数。若将两者结合势必受到家长及学生的欢迎。茶叶+宗教。中华茶文化的历史,离不开宗教的影响。“禅”是梵语“禅那”的音译,汉语“修心”或“静虑”的意思。闭目静思,极易睡着,所以学禅提倡打坐,晚间不食不睡,茶既解渴又能破睡,特别受到僧人的欢迎。道家清静淡泊、自然无为思想与茶清和、淡静的自然属性极其吻合。点军区拥有文佛山、石门洞等宗教旅游资源,二者的结合会起到双赢的效果。

特色小镇是人的宜居宜业小镇。根据点军区的实际情况,打造生态旅游型特色小镇不失为一种发展乡村旅游实现美丽乡村建设的途径。茶叶种植、历史文化人物、土家民俗风情等特色旅游资源都可以成为主题。特色小镇不完全等同于旅游小镇,但是以旅游发展为基础,加之当地的产业发展,形成旅游产业链,那么它的存在时间将会比旅游小镇更加持久。随着互联网+、全域旅游的发展,点军区的交通、设施设备、电子信息等方面的飞速进步,势必会推动特色小镇的产业发展,那么美丽乡村建设也就不只停留在单纯的乡村旅游上了。

猜你喜欢

民俗风情民宿小镇
安安静静小镇
孪生院子民宿
“CK小镇”的美好
熊的小镇
小镇(外一篇)
选择民宿出行的你,真的了解“它”吗?
你是民宿达人吗
知青文学中的陕北民俗风情
电视剧《三国》中的酒韵与民俗风情
贝锦三夫《武陵王》的艺术特色与思想内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