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共产党长期成功执政的核心能力探析

2018-03-28崔广平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18年5期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建设

崔广平



中国共产党长期成功执政的核心能力探析

崔广平

(重庆三峡学院,重庆 404020)

中国共产党长期成功执政的能力结构包括思想创新能力、凝聚人心能力、集中领导能力、自身建设能力、战略规划能力五个方面。全面总结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的成功经验,不仅可以深刻把握中国共产党对执政规律的深刻认识,为继续长期执政、实现执政理想提供理论基础,而且可以为其他国家的执政党提供参考借鉴,促进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深入发展。

政党;执政规律;核心能力;基本经验

政党是“现代人对政治艺术的最大贡献”,是“治理国家不可缺少的工具”[1]。实践证明:实行政党政治的国家,执政党的领导水平、执政能力、执政方式直接影响着一个国家的生存和发展。

就世界政党发展史而言,能够长期有效执政的政党为数不多,现今世界一些大党、老党相继丧失执政地位,而中国共产党则是善于创造长期有效执政奇迹的典范。中国共产党近70年的成功执政,确保了社会主义建设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全面总结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的成功经验,不仅可以深刻把握中国共产党对执政规律的深刻认识,为继续长期执政、实现执政理想提供坚守的理论基础,而且可以为其他国家的执政党提供有益的参考借鉴,促进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深入发展。

一、思想创新能力

中国共产党具有强大的思想创新能力,能够不断引领正确的执政方向。任何一个执政党都必须不忘执政初心,坚守执政理想,结合世情、国情、党情和不断变化的执政环境,科学对待政权,走符合自身实际的特色执政道路[2]。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根据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具体情况,创造性地转化、运用马克思主义,使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形成“中国化马克思主义”[3],取得了世界上其他政党难以望其项背的胜利和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仅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经验的科学总结和理论创新,而且是中国共产党继续长期执政、实现执政理想的理论基础和行动指南。邓小平同志多次谈到:“如果没有毛泽东同志的领导,中国人民至少还要在黑暗中摸索很多年才能取得胜利。”[4]没有毛主席就没有新中国,没有毛泽东思想,就没有今天的中国共产党。党在遵义会议以后长期的革命实践中逐步形成了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之一实事求是,就是要按照实际情况办事,1945年延安杨家岭党的七大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写进党章,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伟大飞跃,谱写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篇章。

在和平和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背景和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时期,邓小平就中国应该坚持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如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出了邓小平理论。就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发展市场经济,提高社会生产力,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党的领导进行了系统阐述。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国改革开放实践中逐步形成,到党的十五大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的邓小平理论,开创了与苏联传统的计划经济不同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将中国引入了发展的快车道,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飞跃。

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这是中国共产党应对当今时代世情、国情、党情深刻变化的理论结晶,深刻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中国共产党“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担负什么样的历史使命、实现什么样的奋斗目标”等一系列带有根本性的问题[5]。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三次飞跃,是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新时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它是凝聚党心、民心、军心的理论武器,也是决胜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形态的第四次飞跃,即科学社会主义由弱变强、扭转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斗争态势的重要飞跃。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确保了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永续,确保了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的先进性、创新性,确保了中国革命和建设取得了辉煌的胜利。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的创新和与时俱进,是党、国家和民族保持正确前进方向的保证,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凝聚力和战斗力的保证,是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领导核心的保证,是实现中国共产党最高纲领的根本保证。

二、凝聚人心能力

中国共产党具有强大的凝聚人心能力,能够不断巩固坚实的执政基础。党章总纲规定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人民谋幸福是中国共产党的最高价值取向。在革命年代,为了人民得解放,无数仁人志士放弃了荣华富贵,前仆后继,舍生取义。从1921年到1949年,有名可查的烈士有370万人。彭湃烈士家有鸦飞不过的田产,拥有1 500多佃户,他放弃了富裕的家庭,选择共产主义信仰,投身为人民谋幸福、为民众求解放的事业,献出了年轻的生命。毛泽东一生没有遗产,没有存款,把一生都献给了中国革命和中国人民,他家牺牲了6位亲人,妻子杨开慧、儿子毛岸英、胞妹毛泽建、胞弟毛泽覃和毛泽民、侄儿毛楚雄。1953年,毛泽东在北京接见了英雄黄继光的母亲邓芳芝,这位来自四川中江的妇女一直微笑着,为了不引起主席失去儿子的悲伤。领袖和人民,同样的付出,同样的感情,为的是同一个信仰,为的都是为人民谋幸福。中国共产党紧紧依靠人民,跨过一道又一道沟坎,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陈毅元帅曾深情地说,淮海战役是老百姓用小车推出来的。全国解放后,共产党人为人民无私奉献,从谷文昌到焦裕禄,从钱学森到邓稼先,谱写了共产党人一心为民的赞歌。

中国共产党执政后的党风问题、同人民群众的联系问题,是关系党生死存亡的重大问题。邓小平在中共八大上所作的《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指出:“由于我们党现在已经是在全国执政的党,脱离群众的危险,比以前大大增加了,而脱离群众对于人民可能产生的危害,也比以前大大地增加了。”[6]有学者指出,苏共下台的根本原因是没有处理好党群关系,高高在上,严重脱离群众。列宁逝世之后的苏共,强调干部的关键任用,本来这对于领导社会主义事业是有利的。但人民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抑制,人民当家作主的原则事实上成为替民当家作主,苏共官僚阶层自我膨胀,国家机器失去监督和制约,党的领导脱离了其赖以存在的基础,官僚主义、贪污腐败等弊端伴随出现,最后导致戈尔巴乔夫上台,苏共自我毁灭[7]。

我们党的历史使命就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党奋斗97年的基本经验之一,就是始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从人民群众中汲取前进的力量。从革命年代“打土豪分田地”,到今天“实现共同富裕”“精准脱贫”,都是中国共产党能够凝聚民心、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十九大报告中203次提到“人民”一词,足见党和人民血溶于水的亲情。永远以人民为中心,是党赢得人民拥护,推动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根本保障。

三、集中领导能力

中国共产党具有强大的集中领导能力,能够不断看齐伟大的执政核心。从政党与国家关系的角度看,中国共产党是领导党和执政党,与国家政权之间存在领导和执政的关系。由于党在国家治理现代化中的“双重身份”以及党与国家之间的“双重关系”[8]。中国共产党自改革开放以来对“政党—国家”关系进行了一系列适应性变革,经历了从“以党代政”到“党政分开”再到停止“党政分开”的波折,体现了从人治到法治的思路转换。

党对国家、对军队集中统一领导和全面领导,是党和国家事业兴旺发达,是维护国家稳定、民族团结、人民幸福和民族复兴的保证。为此,必须坚决维护党中央的权威和党的领导人这个核心,只有这样,我们的党才会有统一的意志、统一的行动和统一的步调,避免出现宗派主义和分裂主义,避免出现权力掣肘、无所作为局面,增强党的凝聚力、向心力、战斗力,才能调动一切积极因素,集聚调动一切积极力量办大事,抓住稍纵即逝的机遇,战胜实际的和潜在的风险,推动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为实现民族复兴大业提供政治保障。

党的十九大产生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新一届领导机构,这使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全面建成现代化强国有了值得信赖的主心骨和领路人,有了带领中国实现伟大梦想的掌舵者,习近平总书记是在新的伟大斗争实践中成为党中央的核心,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在当今这个历史大变局时代,有习近平总书记这个坚强核心为我们举旗定向、掌舵领航,是历史的眷顾、时代的垂青,是国家之幸、民族之幸、人民之幸,我们必须把忠诚核心、维护核心、看齐核心作为最大的政治,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始终坚持“四个自信”,坚决贯彻《中共中央政治局关于加强和维护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的若干规定》精神,在政治信仰、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纪律、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四、自身建设能力

中国共产党具有强大的自身建设能力,能够不断消除潜在的执政风险。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不断根据客观环境与任务目标的变化,进行自身建设和治国理政方面的探索与适应性变革,在实践中摸索前进,在反复试错中总结经验并吸取教训,在逐步推进中不断调整和完善,永葆先进性、纯洁性。党的建设包括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5个方面的内涵,制度建设贯穿始终,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其中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建设,我党历来重视党的政治建设,从毛泽东第一次提出党的建设必须密切联系党的政治路线,到邓小平强调把政治建设摆在核心地位,江泽民提出党的政治建设的六个关键性环节,胡锦涛提出建设一个什么样执政党的科学目标,再到习近平强调党的政治建设的首要地位,都显示党的政治建设在党的建设思想中的重要作用。

思想建设是指用马克思主义思想武装全党,坚定理想信念,保持党在思想上政治上高度一致,从而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和战斗力。从1929年古田会议提出思想建党的原则,到瓦窑堡会议将思想建党写入中央决议,从延安整风到七届二中全会毛泽东提出“两个务必”的重要论断,从先进性教育、科学发展观教育到群众路线教育、“两学一做”实践教育,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历来高度重视思想建设。在新时代,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教育引导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解决好“三观”问题。

组织建设是保证党的集中统一,保持先进性和战斗力的有效途径,包括民主集中制建设、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干部队伍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民主集中制建设既保证了党员权利,又保证了党组织统一决策和科学决策。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确保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充分发挥了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党的干部队伍建设注重德才兼备、注重实绩和群众公认,把政治可靠,能力突出的优秀分子选拔到干部队伍中,境外专家称中国共产党内部选贤任能竞争激烈程度,超过世界上所有的政治组织,认为组织部选贤任能的效力,连世界上最成功的公司也自叹弗如。

纪律严明是党的光荣传统和政治优势,我们党从小到大,由弱变强,从苦难到辉煌,就是靠严明的纪律和规矩来管党治党。从党的二大通过的第一个党章用专章规定了党的纪律,到2015年中央印发《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到党的十九大报告全面从严治党对纪律建设的要求,党把纪律建设都放在重要的地位。

加强作风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保证了民心所向。反腐败是世界潮流和各个政党的重要工作内容。1954年,新加坡人民行动党成立时,痛感贪污腐败的积弊不除,国家就没有希望,故将白色作为廉洁正直的象征融进党徽中,以激励全党,该党执政以来,在每一次党代表大会上,代表都一律着白衣白裤,以表达其始终保持清正廉洁作风的决心。从1955年新加坡成为自治邦获得51名议员中的43席开始,到1965年新加坡独立建国,人民行动党在四年一届的国会议员大选中一直居于绝对控制优势。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廉洁高效的形象[9]。早在建国前夕,毛泽东就号召全党务必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艰苦奋斗的作风。从江西红色政权的反腐到解放初期对刘青山、张子善的处理,都昭示了我党从严反腐、纯洁自身的决心。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从抓作风起步,驰而不息纠正“四风”,从“打虎”“拍蝇”“猎狐”做起,始终保持对腐败的高压态势,使得中国共产党的整个执政队伍保持了雷厉风行的排污净化,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可贵的自我纠正、自我净化精神。“对于一个列宁主义政党而言,无论是个别党员还是党组织,维护党的纪律都至关重要。如果党员和党组织不服从或不重视中央领导的指示和政策,或者违反既定程序,那么党的全部机构很快就会瘫痪。”[10]自我纠正、自我净化使党风政风焕然一新,人民真心拥护,国际社会普遍赞许,党的肌体更加健康,党的凝聚力明显增强。

五、战略规划能力

中国共产党具有强大的战略规划能力,能够不断完善科学的执政方略。一般说来,任何一个政党都很难禁绝其执掌政权的“短期行为”,因此西方有“选举经济周期”的说法。然而,正如我们看到的,中国共产党在其执政实践中基本上有效地避免了“短期行为”,从而保证了国家大政方针的长期稳定性。比如三峡水电站,1992年获得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建设,1994年正式动工兴建,2003年开始蓄水发电,2009年全部建设完工。又比如西部大开发,开始实施于2000年,从此成为事关改革发展大局的国家战略,这无不需要坚定不移、长期不懈的努力,这是任何西方国家都不能做到的。

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的稳定性和远大抱负,形成了令许多国家执政党羡慕的战略规划能力。五年一次党代会,不仅对未来五年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规划发展目标,而且对未来几十年上百年规划了发展蓝图,这些规划和目标不是虚无缥缈的,中国共产党每年一次全会,对五年规划和目标以及长远发展的重点问题做出决议,确保目标的实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从中央政府到各级地方政府都制定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作为指导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对一定时期内国民经济的主要活动、科学技术、教育事业和社会发展所作的规划和安排。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分为长期计划(10~20年)、中期计划(一般为5年)、年度计划。中国从1953年起至2017年,共制订和执行了13个五年计划。

中国共产党的领袖对国家和社会发展头脑清楚,思路清晰,具有战略眼光,确保国家长远发展。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大都提前完成: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投产,第一个飞机制造厂试制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第一个生产电子管的北京电子管厂正式投产,青藏、康藏、新藏公路相继建成通车,武汉长江大桥紧张施工。毛泽东以《水调歌头·游泳》词讴歌了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业绩,构思了包括修建三峡大坝在内的各项建设的美好蓝图。邓小平是一位放眼世界、放眼未来的伟大战略家,1979年12月初的一天,他在回答日本首相大平正芳关于如何构思中国现代化建设整体蓝图的提问时说:到本世纪末,我们要实现“小康”,国民平均收入达到1 000美元[11]。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清晰规划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间表、路线图: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在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中国共产党强大的思想创新能力,为她向着正确的执政目标前进提供了持久的方向;强大的凝聚人心能力,为她领导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坚实稳固的执政基础;强大的自身建设能力,为她的组织机体整体上保持生机活力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强大的集中领导能力,为她全力以赴地进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了足够的驱动力量;强大的战略规划能力,为她在面临复杂而深刻的变革时能够不断完善科学的执政方略。只要中国共产党不懈怠、不自满、不畏惧、不迷失,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坚定的意志,以不断锻造和强化五个方面的核心执政能力为中心,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党的建设伟大工程为杠杆,实现更高质量的、更可持续的社会经济发展,其执政地位必将是长期稳固的,其执政目标必将是可期可待的。

[1]莱斯利·里普森.政治学的重大问题——政治学导论[M].刘晓,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209.

[2]申富强.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执政道路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2.

[3]余树林,黄相怀.论中国共产党的核心执政能力[J].唐都学刊,2013(1):106-109.

[4]陈晋.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对毛泽东同志的几个重要评价[N].人民日报,2013-12-26(7).

[5]人民日报评论员.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境界[N].人民日报,2017-10-18(2).

[6]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221.

[7]徐勇,刘义强.发展党内民主是保持党长期执政地位的重要保证——中国共产党与苏联共产党比较研究[J].政治学研究,2009(1):26-32.

[8]罗会德.回顾与前瞻:近年来我国从严治党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研究述评[J].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学报,2016(4):49-52.

[9]何建平.新加坡人民行动党长期执政的基本经验及其思考[J].理论前沿,2004(18):28-30.

[10]沈大伟.中国共产党:收缩与调适[M].吕增奎,王新颖,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1:188.

[11]胡锦涛.在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EB/OL].(2009-11-16)[2018-05-06].http://www.gov.cn/test/2009-11/16/content_1465442.htm.

(责任编辑:滕新才)

An Analysis of the Core Competencies of the CPC’ Long-Term Successful Governance

CUI Guangping

The competence structure of CPC’s long-term successful governance includes five aspects: innovating in thought, unifying people’s wills and aspirations, centralizing the leadership, strengthening self-building, and strategic planning. A comprehensive summary of the CPC’s successful experience in its long-term governance helps us understand thoroughly the CPC’s profound knowledge of the law of governance. It not only provides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continuing the CPC’s long-term governance and realizing the ideal of its governance, but also provides experiences and references for other countries’ ruling parties and promotes further development of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st movement.

political party; ruling laws; core competence; basic experience

崔广平(1963—),男,四川巴中人,重庆三峡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法学。

重庆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十九大专项课题“新时代增强中国共产党政治领导本领的有效路径研究”。

D26

A

1009-8135(2018)05-0024-06

猜你喜欢

中国共产党建设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