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展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推进“化学工程与工艺”国家特色专业国际化

2018-03-28冯艳艳王桂霞李和平

山东化工 2018年7期
关键词:化工工艺工程

杨 文,冯艳艳,王桂霞,李和平,刘 峥

(桂林理工大学 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4)

目前,《华盛顿协议》被认为是权威性最高、国际化程度最高、体系也较为完整的关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国际互认协议。自2006年起,经教育部授权,由我国教育部、人事部、中国科协等相关行业管理部门和行业学会的代表组成了“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委员会”。该委员会依据《华盛顿协议》中成员国的要求,在我国逐步开展了本科专业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试点工作[1]。目前,我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已经进入了稳健发展阶段。基于国际工程教育认证对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启示作用,为显著提高我国工程教育的国际竞争力,实现我国本科教学质量精品化,并与国际教育质量标准完美接轨,有必要探索出一条“创新性、工程型、国际化”的优质本科建设有效途径[2]。本文以桂林理工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为切入点,分析了该专业的建设现状、该专业开展专业认证的必要性以及专业认证进展状况,并且在此基础上,结合专业认证的要求和培养目的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思考,以加快专业认证工作的开展和推进专业的国际化进程。

1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发展现状(以桂林理工大学为例)

桂林理工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于1986年开始招生,目前每年招生规模为5个班。为了适应学科的发展变化,专业开设有“精细化工”、“电化学工程”、“能源(石油)化工方向”和“制药工程”等方向。无论是教学水平、科研水平和人才培养,我校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总体排名在广西高校中居于前茅。2006年,该专业被确定为“广西高校优质专业”;2008年,该专业被确定为“国家高等学校特色专业”;2011年,该专业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15年,该专业入选广西创新创业特色专业。

2 开展化学工程与工艺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必要性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是一门专业性和实用性较强的学科,涵盖面较广,包括化工、石油、能源、日用、交通运输、电子技术等领域。化学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工业,在我国工农业、航天航空业、交通运输业等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经过近70年的发展,我国化工产业的发展规模由小到大,由弱到强,产品种类基本齐全,具有一定的国际竞争力[2]。化学工业在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促进国民经济快速增长及保证社会消费需求等方面发挥了不可磨灭的作用。但是,我国化工产品大部分为通用产品和中低端产品,高档产品和专用产品占有的比例较小,然而社会对高端产品的需求空间越来越大,产品的供需档次呈现出明显的结构性差距,比如石化产品、农药、化肥、精细化工类产品和化工新材料等。另外,化学工业中下游产业链的各个环节都或多或少存在原料路线改造优化、技术革新和产品升级的问题。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化工产业具有较大的市场发展空间,未来10年国内市场消费速度将继续增长。

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保证工程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构建工程教育质量监控体系,实现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国际化已经迫在眉睫[3]。作为孕育优秀工程人才的摇篮,在开展工程教育的过程中,高校应密切联系行业的发展状况,以行业的发展需求为内动力,及时把握行业的发展趋势,在加强学习理论知识的基础上,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为依据,加强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从而有助于培养综合型的化工人才。

3 化学工程与工艺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进展状况

化学工程与工艺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开展有利于加强高等工程教育与化学工业的联系,促进我国工程教育的国际化,提高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国际竞争力。化学工程与工艺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于2006年全面启动,当年完成了天津大学和清华大学2个学校的认证试点。2007年,北京化工大学和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的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分别通过了认证。2008年,大连理工大学和华东理工大学的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完成了专业认证的工作[2-4]。目前,我国已进入了化学工程与工艺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稳步推进阶段。截止到2017年,已有40多个学校陆续通过了化学工程与工艺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4 专业认证背景下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教学改革

4.1 注重科研成果转化为本科教学

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使学生具备基本的科研素养,结合我校化工综合实验的教学情况,我们探索了将教师已有的科研成果转化为本科生化工综合实验的一部分教学内容。希望通过这种形式,能够把科研工作的研究热点和最新进展、国内外上相关研究的最新内容及时转化到实践教学中,使实践教学的内容具有前沿性、新颖性和挑战性。比如,将科研成果“纳米管状镍基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在二氧化碳甲烷化中的应用”转化为本科实践教学的一部分内容,学生除了要用到在大学前三年形成的专业知识之外,还涉及到程序升温还原分析技术、扫描电镜分析技术、催化剂的性能评价方法等。通过这种形式的转化,学生对所学的内容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并且参与到了科研基本素质训练的全过程,实现了基础理论知识和实验技术的应用及创新,促进了科研素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后期毕业设计及论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4.2 强化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

邀请相关企业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充分听取企业的意见,进一步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丰富学生的社会实践、强化学生的能力培养。以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为主线,建立基础、应用、创新为主线的三个实践教学层次,形成实验实习、技能与竞赛、社会实践、毕业设计与论文为一体的四大教学模块,以强化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加强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化工实验大赛、广西高校化学实验技能竞赛等学科竞赛的引导,提高大学生实践能力及团队协作能力。

充分利用学校学科建设和生产企业的资源,以国家级虚拟仿真中心、广西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广西区重点实验室以及与企业共建的实习基地为依托,打造了应用基础研究、技术方法创新、工艺技能训练等不同类型的学生实践教学支持平台,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教育计划,企业参与实践环节考核,引导学生紧密结合科研和生产实际进行实践,有效提升学生“厚实践、强创新、显特色”的综合素质。

4.3 建立校内实习实训基地,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CDIO教育理念表示Conceiving(构思)-Designing(设计)-Implementing(实施)-Operating(运作),旨在强调应用与课程之间的紧密联系方式。借鉴CDIO的教育经验,在校内建立实习实训基地,建立“教学工厂”,使学生在了解整个生产线的工艺流程和生产连续性、自控系统的基础上,亲自动手进行仿真生产操作,身临其境地感受整个化工生产过程中开停车应急处理的方法,强化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工程意识,为以后的工作做好铺垫。

5 结束语

作为高等工程教育质量保证的一种模式,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制度已经由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发展至全球许多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开展,促进了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提高了学生的工程意识,增强了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及社会适应能力。所以,只有参与到国际化的大环境中,我国的高等工程教育才能汲取到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提高专业认证的国际竞争力,促进特色专业工程教育快速与国际接轨。

[1]李漫红,刘桂萍,李文秀.专业认证背景下的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建设研究[J].长春大学学报,2012,22(2):224-227.

[2]钱 炜,朱坚民,汪中厚.开展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推进“特色专业”国际化[J].科教文汇,2014(31):189-190.

[3]曲建光,杨金玲,李秀海,等.对中国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认识与思考[J].黑龙江工程学院学报,2015(2):59-61.

[4]孙 娜.我国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发展现状分析及其展望[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6,7(1):29-34.

(本文文献格式:杨文,冯艳艳,王桂霞,等.开展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推进“化学工程与工艺”国家特色专业国际化[J].山东化工,2018,47(7):143-144.)

猜你喜欢

化工工艺工程
《化工管理》征稿简则
《化工管理》征稿简则
《化工管理》征稿简则
转炉高效复合吹炼工艺的开发与应用
5-氯-1-茚酮合成工艺改进
子午工程
一段锌氧压浸出与焙烧浸出工艺的比较
FINEX工艺与高炉工艺的比较
工程
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