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SWOT分析及对策

2018-03-28蒋玉芝黄岩松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3期
关键词:养老专业服务

蒋玉芝 黄岩松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医学院,湖南长沙410004)

随着社会对养老人才需求的日益增大,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从1999年全国开始开设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至今已经有100多所高职院校开办了本专业。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和养老行业的快速发展,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需要不断完善,以适应行业新趋势、养老新模式、老人新需求的变化。

上世纪80年代初,美国旧金山大学管理学教授Weihric提出了SWOT分析法。SWOT由四个英文单词首 写 字 母 组 成 :Strengths、Weaknesses、Opportunities、Threats。主要是对研究对象的优势、劣势、机会和挑战这四个因素进行系统分析,通过客观全面的分析,促进战略对策的制定[1]。本文以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为例,用SWOT分析法对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发展状况进行分析,并据此探讨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建设对策。

一、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的SWOT分析

(一)专业的优势(S)

1.专业创办早,办学经验丰富

1999年,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率先在全国首创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经过近20年的建设,该专业已经成为湖南省示范性特色专业和国家级示范性重点专业,在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培养、实习实训、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本专业在教学实践和行业调研的基础上,形成了比较完善的专业课程体系,完成了《实用养老机构管理》、《老年健康照护》、《职业人际沟通技巧》等15门专业课程开发与建设,建设了专业核心课程资源库;探索与实践了“服务·教学·研发”三位一体工学结合模式,并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近年来,以教育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试点项目为契机,构建了“点面结合、订单主导”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通过“请进来,送出去”,打造了一支稳定的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经过多年的建设,校内校外实习实训条件不断完善,与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长沙等多地的知名养老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极大地促进了学生的就业和成长。

2.专业口碑好,社会服务能力强

本专业现有全日制在校生400多名,已毕业的1500多名毕业生成为省内乃至国内养老企业的骨干力量,业内认可度很高。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培养的是养老人才,服务对象的特殊性要求本专业人才具有爱心、细心、耐心、责任心、恒心,本专业关注学生专业技能掌握的同时,非常注重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通过校内外实践助老服务项目,构建了“尊老、助老、护老”知行合一的养老服务职业道德培养体系。在行业养老人才流失率居高不下的今天,本专业学生对专业认可度不断提升,专业对口就业率逐年增强,2014-2017年专业对口就业率分别为82.90%、82.10%、85.70%、86%,行业吸引力逐渐提高。2018年专业调研显示,用人单位对本专业毕业生综合评价较高,尤其强调较多的是“专业知识技能全面、对专业热诚度高、吃苦耐劳”等方面。在社会服务方面,除了专业学生为养老行业带去活力提供优质服务外,本专业教师也主动参加行业服务,积极主持和参与教育部、民政部等部委养老方面课题和项目;参与养老行业标准建设和在职人员培训;建设成果在兄弟院校推广辐射,起到示范引领作用;长期为新疆地区养老人才培养和专业建设提供对口支援。

(二)存在的不足(W)

1.专业发展定位有待进一步明确

本专业主要为不同养老模式下的养老机构培养机构管理、老年护理、老年保健、老年康复、老年心理、老年社会工作等方面的专门人才,出发点很好,尽量满足机构不同岗位的人才需求,覆盖面广,也响应了民政部、教育部有关养老人才培养的精神,但在实际培养中,学生涉及相关知识和技能过于宽泛笼统,涵盖内容太多,博而不精。人才培养目标比较宽泛,专业发展定位不够明确。主要原因有:(1)专业性质限制。本专业为公共服务类专业,不能考取卫生类的康复治疗师、护士、健康管理师等职业资格证,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在康复护理岗位的发展;(2)职业资格证制约。国家取消养老护理员资格证考试后,暂时没有与本专业对应的全国统一的职业资格证考核制度,本专业职业素养面广,涉及的相关专业领域多,知识技能没能很明确地突出本专业的特点;(3)职业定位不是很明确。机构对于养老人才职业能力要求不同,对人才定位认识不统一,不知道该如何针对本专业毕业生设置相关岗位,导致部分学生对自己的定位不清楚,不清楚自己未来适合什么,能胜任什么。

2.师资队伍和专业实践教学有待进一步加强

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是比较新兴的专业,目前还少有本科教育,更没有研究生教育,本专业专任教师多由其他专业“半路出家”,大多缺乏养老行业工作经历和实务锻炼。相关课程理论知识扎实,但在养老领域的实践实务方面还存在不足,制约了理论与实践的深度结合,影响了专业实践教学效果。例如药理学如何与临床老年人用药实例结合,老年病学如何更真实展示临床案例的症状与对策,老年照护技术在实际情景中如何灵活运用,管理学、心理学和社会工作如何与老年服务一线工作任务和实际结合等。聘请行业企业兼职教师来校授课有利于专业实践教学的加强,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行业企业兼职教师由于自身工作任务多,高校教学技能不够以及与学校没有人事关系等原因,会存在责任心不强、时间和精力没法保障、上课具有随意性等问题。专业实践教学质量的提高需要加强实践教学管理、科学设计教学环节,需要实习实训条件的保障,更需要专业教师行业实务能力的提升。

(三)本专业发展的机遇(O)

1.社会需求数量大

2017年底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有2.41亿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老年人口占总人口17.3%。养老问题以及养老人才培养受到广泛关注。按照《全国民政人才中长期发展规划(2010~2020年)》要求,到2020年要实现培养民政行政管理人员及社会福利工作专门人才274万、养老护理员达600万人的目标,有研究显示我国目前各类养老服务人员约100万人,其中2/3的养老服务人员是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全国养老服务人才需求缺口巨大,尤其是中高端养老人才紧缺[2]。教育部阳光高考平台数据显示,2017年底全国共有153所高职院校开设了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其中大多数是2015年后开设的。各校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招生情况差异较大,有的招生人数是个位数,有的没能连续招生,全国只有30多所相关院校实现了连续三年招生,在校人数4000人左右。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培养学生数量不足,社会对养老服务专业的需求量大,为专业的发展提供了动力。

2.政策支持力度大

2013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对扩大养老人才培养规模进行了指导:要扩大养老人才培养规模,加快老年医护、老年康复、老年社会工作、老年心理等方面人才的培养,要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对口专业毕业生从事养老服务工作。

2014年,教育部等九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业人才培养的意见》,从国家层面对加强养老从业人员的继续教育、提升相关专业教育教学质量、引导学生从事养老服务业等方面给出了指导意见。

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的若干意见》,为了吸引和鼓励养老服务人才,首次提出将养老护理员纳入城市积分入户政策范围。北京、广州等城市也制定了相关的养老服务人才补贴和优待政策。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近年来继续加大对本专业的支持。相继出台了《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湖南省卓越职业院校建设项目管理办法》(民院发〔2016〕26号)、《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卓越职业院校项目建设指南(2016-2018年)》(民院发〔2016〕27号)等文件,以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为核心的健康养老专业群2015年正式立项并启动,为专业建设和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制度支持。

(四)面临的挑战(T)

1.学生就业后社会经济地位不高,流失率高

养老人才流失率高是养老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专业毕业生流失率高不利于行业的发展,不利于学生的专业成长,也不利于专业的发展。尽管养老服务与管理人才供需矛盾仍然很大,缺口大,学生对口就业率高,但整体来说毕业生社会和经济地位不高,有些老人和家属把学生当保姆,薪酬福利差,晋升通道有限,种种原因导致本专业毕业生流失率高。

2.开办本专业的院校越来越多,竞争增大

1999年我校在全国首创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2017年底数据显示,全国共有150多所高职院校开设了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近年来,开设本专业的院校在逐年增多,地域招生就业的便捷和地域发展优势,势必对我校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发展形成竞争压力。

二、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建设的对策

(一)进一步明确人才定位,完善课程体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我们要进一步深入企业调研,了解和明确企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以及相关岗位设置,进行岗位职业能力分析,根据养老企业对不同岗位人才知识能力素质的具体要求,调整和完善课程体系,改革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强本专业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方面的不可取代性,提高学生的专业核心竞争力,打造专业品牌和特色。

2018年7月专业调研数据显示,企业认为机构运营管理者(77.8%)、健康照护者(65.6%)、活动组织策划者(64.4%)、特殊人群护理者(61.1%)及项目策划营销者(50.0%)是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最终目标。可见养老领域对专业人才需求是多样化的。为了应对养老市场不断发展的养老需求和不同企业不同岗位的需求,我们可以完善专业课程模块化设置,在人文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上,建立基于工作过程任务导向的课程体系,方便学生结合自己的个性特点和兴趣,针对性学习和发展,例如设计为照护模块课程、管理类模块课程等。

经过多年的努力和探索,本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已经由传统的单一化模式转向多元化培养,在未来的实践中,还要加强各培养模式的可行性和可持续性发展。例如在订单班培养模式、工学结合模式、现代学徒制等模式实施上,如何结合专业特点和合作单位特点,进行实践和创新,然后探索出可以推广的具体模式。

(二)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完善实训条件,创新专业实践教学模式

为充实师资力量,达到教学目标,我们要打造一支校内校外教师相结合的双师教学团队。一方面要“请进来”,聘请行业、企业内具有管理和服务经验的人员作为兼职教师授课,带领学生做项目做服务,让学生在做中学;另一方面要“送出去”,让校内教师带着课题和项目去顶岗,通过教师顶岗实践制度促进校内专任教师专业实践教学能力的提升。

本专业校内校外实训条件在不断进步,为了满足行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求以及教学实际需求,还要继续完善,尤其是校内自己的养老实体的建设,将极大地方便师生专业实践实训的开展,专业实践教学也可从案例教学、仿真模拟往真实情景发展,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专业实践能力。

(三)进一步深入政行企校合作,加强横向课题开展,发挥专业示范作用

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培养的是高级复合型技能人才,也是社会急需人才,需要得到政府行业和企业的支持。本专业可以建立“政行企校”合作平台,主动寻求合作,加强横向课题开发,在行业标准建设、专业科学研究、养老服务人才培养培训、社会服务等方面探索出一条“校政、校行、校校、校企合作”之路,在本省以及国内发挥引领和示范作用。

加强与政府行业的合作,提高毕业生社会待遇和经济地位,减少流失率。

加强与企业合作,尤其是牵手实力强大经营管理成熟的企业,让专业学生从大一开始就接触养老服务一线实际情景,增加真实工作情景的体验,充分了解行业岗位和未来职场,做好心理准备和经验积累,减少初到职场的心理冲击和落差,增加专业对口就业率,减少离职率。2018年专业调研发现在行业内表现出色、职业认同度高的校友大多数有在校期间积极参与专业校外实践的经验。

加强与院校的合作,与开设本专业的同类兄弟院校加强交流合作,取长补短;与有老年服务与管理相关专业的本科院校进行合作,提升学生培养层次,因国内本科和研究生层次暂无设立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目前本专业学生提高学历主要是在校专升本公共管理类专业或毕业后参加相关专业的成考、自考或后续考研等形式,与相关本科院校合作,为本专业学生学历的提升提供平台和机会。

猜你喜欢

养老专业服务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养生不是养老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养老更无忧了
招行30年:从“满意服务”到“感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