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媒体时代两会报道的误区与策略
——以北京电台两会报道为例

2018-03-28

传播力研究 2018年11期
关键词:北京电台媒体报道传统媒体

传统媒体在很多领域被新媒体冲击日益式微,但由于体制等原因,在政务报道方面,传统媒体仍掌握着不可替代的权威性和话语权。在融合传播的大势之下,深入发展政务报道不仅是传统媒体的属性要求使然,更是在新的历史背景下焕发其生命力应对新传播业态的关键。笔者结合所在电台近几年对北京市两会新媒体报道为例,浅析其中误区与策略,以其对实践有所裨益。

近几年,全国上下对两会的全媒体报道盛况空前。历年两会已经成为新媒体的秀场。从全景相机、谷歌眼镜、VR摄像机、移动视频直播技术到2018年,各种新媒体手段得到空前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短视频、融媒体全方位开启,为政务报道探索更多新的可能性。新华社、央视在这些方面遥遥领先。但是,这些新媒体手段和技术是否适合所有传统媒体?显然不是。坦诚地说,作为地方区域性传统媒体在技术和人力上都差得非常远。事实证明,很多地方媒体集团在推广“中央厨房”的全媒体报道模式方面,遇到了很多实际的问题和困境。根源在于各传统媒体在两会报道的融合传播方面存在认识上的误区。

误区一:融合传播形式同质化

把传统媒体报道内容平移到网站、微博、微信和APP上,是目前大多数媒体通行的做法。两会的新媒体报道中,已经逐渐形成了固定模式:一篇新闻稿+视频+音频+若干图片,最多再有一些动漫和图表。然后分发到微信微博官方账号,推送至今日头条等移动客户端。似乎非得如此,才能显示出新媒体报道的属性。

误区二:多种新媒体手段叠加等于融媒体报道

一次采集,多元发布,文字、图片、音视频等全媒体新闻报道形式全部上阵。传统媒体的两会报道仅止步于此,一方面无法实现真正的媒体融合,另一方面,这样的报道也无法满足广大网友受众的真实需求。他们要的是能切实引起观众兴趣和共鸣的融报道产品。传声筒似的高高在上的新闻报道,在视点新颖、形式灵活、贴近民生民意的新媒体产品面前,毫无影响力可言。

误区三:抢占终端就占据了融媒体时代的制高点

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不断涌现各种新终端,令传统媒体目不暇接,只能纷纷抢占各个终端。运营网站、开发APP、公众号,迅速在各个媒介平台上抢占地盘,认为这就是占据了传媒业的制高点。各媒体都进入移动终端来宣传两会,却只是把传统媒体的内容简单地搬到移动终端上,既没有对移动用户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内容和产品,也不考虑用户体验的互动服务。

2016年至今,北京电台在两会融媒体报道方面做了很多有意义的探索。走过弯路,也获得了一些实践经验,主要可归纳为以下几方面:

一、立足于自身特点制定两会融合报道方案

运用多少分发平台、客户端,一篇报道中有多少新媒体元素,都是手段。如何在两会新媒体报道中脱颖而出,以独家报道获得受众关注才是目的。要出新就必须立足于自身特点,发挥资源优势。以2016年北京电台两会报道为例,融合报道方案突出了电台节目的独家内容,同时立足于本地化、社区化、圈子化这一区域性传统媒体的固有优势,充分开展了与市属电视台、网站的融合报道。

北京电台《市民对话一把手》节目,已有十年历史,在市民中有一定知名度。2016年北京市两会期间,电台围绕该节目与北京电视台联合开启了全媒体深度融合报道。除了每天与BTV联合直播外,BTV的《北京您早》《特别关注》也安排了重点报道,BRTN网站、BTV大媒体客户端、北京电视台微博、微信等在不同阶段也进行现场直播、视频点播和专题报道,首都之窗、千龙网也安排了网络视频和图文直播。另外,新媒体互动方面给力、畅通,使市民有了更多的随时方便表达渠道,如:在北京电台北京广播网官方微信之外,增加了北京发布、千龙网、中国首都网、北京电视台微博平台,及北京网络广播电视台、首都之窗、千龙网专题页面等互动渠道。这些突破时间和空间限制的传播与互动,使传统广播传播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全面提升了品牌节目的核心竞争力。新颖的全媒体传播形式,扭转了传统广播、过耳不留、转瞬即逝的弱点,真正拉近了一把手与市民的距离,也见证了融合传播带来的传播效果的质的飞跃。显示出电台节目顺应媒体融合发展趋势、在加强统筹融合上的新突破。

二、以融合报道思维打造适合移动互联传播的内容

近几年的两会上,北京电台的北京广播网与传统广播记者深度合作,在新闻采集、编发、推广等多个报道流程资源共享,打造三微一网(微博、微信、微视频、广播网)+新闻客户端的融合报道。这种融合不止于新媒体手段的叠加,而是在融合思维下的再生产过程。我们的做法是:1.整合内部资源,实现多渠道合作报道。广播网新媒体编辑将一线报道重新编发制作微信,使之更适应移动终端快速、浅层阅读,并推荐到多个移动端新闻APP获取阅读量。2016年两会北京电台官方微信号编发的《行政副中心将建大外环 形成联动快速交通体系》,当天在今日头条阅读量达2.7万,并被多家媒体转载。其影响远超听众层面的分享。2.微博客户端将广播记者采写的稿件编辑为头条文章发布,让长文在信息流中以更醒目的方式呈现,内容更清晰完整,优化用户的阅读体验。2017年微话题#我访两会#的阅读量为23万。3.开设移动4G直播。与北京时间网络平台合作展开《我访两会》移动4G直播,内容注重与网友的贴近性、互动性。四场移动视频直播累计观看人数达26.6万。其中一场《高大上的政协直播是怎样完成的?》点击率高达106800。观看直播的网友评论说:北京电台报道“两会”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形式,了解会议内容,网上网下都很方便。其他《两会我发言》、《两会回音壁》等互动性栏目,围绕市民普遍关心的医疗、教育、治堵、停车难、老旧小区改造等问题,以图解、音视频、扫码看两会直播等多元的新媒体形式与市民互动,传播效果显著提高。

三、打造以用户体验为核心的原创融媒产品

业内人士说:“媒体融合不是为融合而融合,而是为了强化媒体同受众‘有意义’的互动,增强传播效果和舆论引导效果。”

融合报道是一种新闻生产方式的变革。受众参与、采编互动、融合传播成为新的特征。媒体融合,不光是技术的相加,载体的相融,还要将报道的内容和受众的需求有机融合起来,UGC已开启一个新的媒体时代,传统媒体只有拥抱UGC,才可能在融合之路上往前走。两会报道要优化用户体验,善于以专业生产者的眼光发现网友热议话题,主动加强议程设置,围绕公众关心或者政府关注的议题展开。以用户思维制作融媒体产品,才能实现在点赞、评论、分享过程中放大传播效应的目的。

2018年电台网络中心专门创作了符合移动端人群审美趣味的两会融媒体产品。北京电台官微推出了卡通微视频《关于两会你特想知道的》。该短视频专为网络传播打造,时长3分钟,用卡通动画的形式介绍关于我国政协、人大制度及北京市两会知识点,这些知识百姓日常听起来耳熟,却了解不深入,容易混淆。题目走的是亲民风,“什么是两会”,“两会都干点啥”,“两会和百姓有啥关系”。解说严谨又不失幽默;画面节奏明快,动画设计有趣味;音效与当下火爆的流行歌曲结合,容易让受众尤其是年轻群体产生共鸣。网友反馈良好。之后又制作了H5动画短片《一分钟告诉你为啥政协常有名人》,一分钟介绍了政协的性质,委员的产生过程,以及为什么常有明星委员出现,并对此进行了正面引导。节奏明快,画面充满趣味性,与H5的结合更适合网友用手机观看和分享。实践证明,以百姓视点为出发点制作的融媒体报道产品,其多样化和趣味性一改两会以往的严肃形式,让两会新闻变得更好看,更加接地气,观点易懂,互动直接,真正拉进两会与老百姓的距离。

本文旨在探讨融合传播的大趋势下,北京电台两会新媒体报道所做有的一些有意义的尝试。目前阶段,北京电台尚未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媒体融合,只有在政务报道的实践道路上不断探索前行,才能让融媒体报道成为连接两会与老百姓最真诚贴心的纽带。

猜你喜欢

北京电台媒体报道传统媒体
新时代AI主播应用发展前景初探
盛博直播间装了新设备
“丝路大V”访问北京电台国际传播传出北京声音
解决实际困难助力精准扶贫 北京电台让淤白村的广播又响起来了
技术开路 颜值助攻——如何做好融媒体报道的实战心得
关于传统媒体能否打造“名公号”的思考
媒体报道
传统媒体为什么要包装自己的“网红”
传统媒体在新形势下如何实现突围
五问传统媒体:你以为熬过寒冬就是春天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