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主流媒体如何推动包容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对外传播中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2018-03-28

传播力研究 2018年11期
关键词:包容性受众传统

一、包容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中产生的重要影响和贡献

(一)包容文化对中国思想演进产生的重大影响

从春秋时期儒学的创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汉代的兼综众家、魏晋时期的会通儒道①,到今天的“和而不同”“包容互惠”“开放和谐”,包容文化贯穿了中国历史发展的始终。包容文化早期对中国传统文明传承最重要的贡献之一是其对儒学创立产生的重大影响。而儒家文化,最终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和重要组成部分。

包容文化对中国近代思想产生的最重大的影响莫过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正是包容文化让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得以同中国时代特征和具体实际相结合并使之具有了中国特色、中国和中国气质。

(二)包容文化对中国民族融合产生的重大影响和贡献

历史上,通过统一战争和各种措施,秦朝将原来六国的各民族以及诸多边疆外族收编到中华大家庭中。汉朝更是沿袭了秦朝的制度,使得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政权更加稳固。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离和少数民族的内迁让各民族的融合程度进一步加深。隋唐时期,中国出现了空前繁荣、团结的多民族统一国家盛世。

陈寅恪说:“中国是文化大于种族”。外来文化一旦进入中国,便开始了中国化的进程,中国文化强大的包容性,甚至使得一些排异性很强的外来文化也慢慢融合于中华文化的整体之中。

(三)包容文化对中国宗教发展产生的重大影响和贡献

汉魏以来,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文化和近代西方文化先后进入中国并得到了广泛传播①。其中,中国传统文化对境外异质文化的包容性体现得最为显著的是佛教。佛教发源于印度,传入中国的时间大约是东汉时期。对于这样一种异质文化,中华文化展现出了豁达的态度,积极吸纳其思想融入本土文化,不仅不加排斥,更任由其在朝野传播。明清时期,中国传统文化对域外的异质文化的包容仍在继续,有两个重要的标志:其一是伊斯兰文化的传播①;其二是基督教文化及近代西方文化的传入。

相比而言,中华文明以及儒家思想的包容性较之基督教等西方宗教要强很多。基督教神学绝对排外的思想与儒家“包容并蓄”的理念形成了鲜明对比。

(四)包容文化对中国经济发展产生的重大影响和贡献

中国自古就建立了频繁的对外交往,从丝绸之路的建立到郑和下西洋,都是十分重要的证明。频繁丰富的对外交往不仅促进了中国的文化繁荣,增强了国际影响力,也极大地促进了中国的经济繁荣。隋唐时期,中国大一统封建王朝重新建立,丝绸之路的商贸往来重新繁荣并达到顶峰。

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是另一个包容文化作用于中国经济的典型案例。在笔者看来,改革开放30多年取得的巨大成就,最重要的应归功于中国的包容文化。

二、媒体推动包容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对外传播中继续发挥重要作用的着力点

当前,中国文化要继续发展壮大,文化包容精神必不可少。笔者认为,为了更好地推动包容文化的传承和“走出去”,主流媒体应该做到在话语体系、内容挖掘、传播渠道和报道方式以及传播队伍等方面都兼具包容性。主流媒体只有自身具有了包容性,才能在传播中更好的弘扬包容文化。

(一)在话语体系上展现包容文化

一直以来,我国主流媒体的报道普遍存在宏大叙事的特征,这与国外受众的思维方式与视听偏好存在非常明显的差异。随着互联网平台和新媒体平台的发展,受众群体出现了新的变化和需求。因此,转变话语体系,适应受众需要成为主流媒体弘扬包容文化的第一个内在需求。

(二)在传播内容上展现包容文化

我国主流媒体的传播内容长期以来主要以注重思想性、指导性和知识性的“硬新闻”为主,叙事风格常常显得较为单一和老套,缺乏展现人物个性的“软新闻”。但是,从很大程度上来说,后者更加符合年轻观众和海外受众对新闻信息的偏好。因此,让故事更有人情,更有个性,更有趣味,成为主流媒体打破传统,自我革新,展现包容性的另一个要求。

(三)在传播渠道和报道方式方面展现包容文化

目前,中国主流媒体的融媒体发展仍处在起步阶段,但受众通过移动传播技术获取信息的习惯已经养成。移动端的传播相较传统报道,在呈现方式、报道风格上都有了质的变化。在这样的情况下,主流媒体必须主动适应变化,积极创新报道方式,采用多媒体融合报道,凸显实效性和现场感的微直播报道,以及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全境新闻与VR新闻等等来优化受众信息获取的体验②。

(四)在传播队伍方面展现包容文化

随着近年来新媒体的崛起,传统媒体的经营下滑,主流媒体逐渐显现出报道队伍老化、缺乏国际传播队伍等问题。主流媒体应兼容并蓄,吸纳具备国际传播能力,新媒体传播能力的专业团队,通过搭建平台、培育社群等方式充分调动社会组织、自媒体、意见领袖和普通网民,让他们变被动的信息接受者为主动的信息传播者②,以更容易被年轻受众和海外受众接受的方式和形象,打造传播的符号性标识,从而让青年一代和海外观众改变对主流媒体的刻板形象。

注释:

①周东娜.中国传统文化的包容性发展及其当代启示[J].理论学刊,2014(12).

②黄河,刘琳琳.移动新媒体如何助力国际传播——以2016年两大中国热点事件为例[J].对外传播,2016(12).

猜你喜欢

包容性受众传统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夜经济要有“包容性”
老传统当传承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Diversity:Driver of Innovation and Growth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
电视节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