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快速润湿效应的耐汗渍色牢度测试方法研究

2018-03-28陆永良何良陆双燕王惠珍

中国纤检 2018年3期
关键词:汗渍润湿剂液率

文/陆永良 何良 陆双燕 王惠珍

1 引言

现有的耐汗渍色牢度标准主要有GB/T 3922—2013、ISO 105-E04:2013、AATCC 15—2013,这3个标准存在的缺陷在于:羊毛贴衬或羊毛织物为拒水性织物,在酸性、碱性两种汗液中不能自然润湿,GB/T 3922给出的解决方案是将试样在室温下放置30min,不时揿压和拨动,以保证试液充分且均匀地渗透到试样中,而不同实验室不同测试人员揿压和拨动的频率及力度存在较大差异,因而影响到测试结果的一致性。

以上3个标准的异同见表1。羊毛织物作为一种主要的贴衬,应用于很多试样的耐汗渍色牢度试验,不可避免地,这些试样均存在羊毛贴衬难以润湿的状况,因而研究基于快速润湿效应的耐汗渍色牢度测试方法,降低人工揿压和拨动差异,提高测试一致性,显得尤为重要。

2 试验部分

纺织品耐汗渍色牢度测试方法相关研究文献[1-4]显示,除了试样润湿方式影响测试结果的可靠性之外,试样带液率、晾干方式等也在相当程度上影响测试结果的精确性,因此本文将在3个方面对现有的GB/T 3922—2013进行优化,包括:1)选择合适的羊毛织物润湿剂及浓度;2)试样带液率的控制;3)试样干燥方式的优化。

2.1 试样

本文选择5块不同纤维含量的纺织品试样,检测耐汗渍色牢度项目时需要羊毛贴衬,包括:1)全棉针织布(棉100%),2)黑色锦氨布(锦纶87.5%,氨纶12.5%),3)毛涤粗纺布(羊毛80%,涤20%),4)黑色斜纹毛呢布(涤纶51.4%,羊毛39.9%,粘纤5.5%,锦纶3.2%),5)毛锦双面呢面料(羊毛78%,锦纶22%)。

2.2 选择合适的羊毛织物润湿剂及浓度

考虑到耐汗渍色牢度测试方法分为耐酸汗渍色牢度和耐碱汗渍色牢度,分别在酸液(pH=5.5)和碱液(pH=8.0)中测试纺织品的耐汗渍牢度,因而本文选用毛纺行业常用的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作为羊毛织物润湿剂,从中选择合适的品种用于耐汗渍色牢度测试。表2所示为5种试样组合在不同润湿剂添加量情况下组合试样的润湿时间,从中可以看出,未添加润湿剂时,组合试样自然润湿时间均大于30min,润湿剂添加量为0.5%时,组合试样润湿时间已经小于1min。

2.3 试样带液率的控制

GB/T 3922—2013和ISO 105-E04:2013对试样带液率不做要求,AATCC 15—2013则严格规定带液率控制在2.25±0.05倍试样质量。

黄怡婧等[1]通过正交试验,分析研究了带液率、浴比、夹板数量、汗渍仪放置方式等因素对耐汗渍色牢度测试结果的影响,表明对于易吸水厚重织物,带液率对试验结果有一定影响,而浴比、夹板数量和汗渍仪放置方式对耐汗渍色牢度的影响较小。穆家良等[2]通过比较3个耐汗渍色牢度测试标准的异同,分析测试结果的差异性,人工汗液的pH值、试样含液率、测试时间和温度及贴衬织物都是影响最终测试结果的主要因素。楼陈钰[3]剖析了GB/T 3922—2013与GB/T 3922—1995的差异,针对前者存在的一些问题,结合实际检测工作经验,建议标准规定一个适合的试样带液率和一个适合的浸泡温度,减少试样带液率和浸泡温度等因素对测试结果的影响。

针对上述情况,本文考察了不同试样带液率对试验结果的影响,见表3。

从表3看出,随着带液率的增加,贴衬沾色随之变差。试样从65%~200%的带液率变化中,贴衬沾色的差值甚至达到1级,总体而言,试样带液率越大,试样贴衬沾色情况越严重,织物带液率越大,染料越容易泳移。本文从优化耐汗渍色牢度测试方法的角度出发,对试样带液率进行了控制,参照AATCC 15—2013将试样带液率控制在2.25±0.05倍试样质量,即带液率(125±5)%,从而减少带液率变化对试验结果的影响。

表1 3种耐汗渍色牢度标准异同分析

表2 5种试样组合在不同润湿剂添加量情况下组合试样润湿时间 单位:s

2.4 试样晾干方式的优化

3个标准在试样干燥方式方面存在一定差异,GB/T 3922—2013和ISO 105-E04:2013规定试样在不超过60℃空气中干燥,AATCC 15—2013则规定试样和贴衬分开放置在金属丝网上,恒温恒湿条件下平衡。

陈文丽等[4]通过比较试验过程中试样拆线悬挂与不拆线悬挂干燥方式对试验结果的影响,指出大多数的纺织品在试验后试样悬挂干燥时选用拆线与不拆线的悬挂方式下测得的沾色级数无差异;对于容易发生染料泳移的纺织品采用不拆除所有缝线的方式进行悬挂时所测得的结果比采用拆除所有缝线进行悬挂干燥方式的沾色级数要差很多,沾色严重的相差2.5级,建议对于一些容易发生泳移现象的纺织品采用拆除所有缝线的方式悬挂干燥试样,在评定纺织品的沾色等级时,出现泳移现象的试样应重新试验测试。

针对上述情况,本文选取了一块在干燥过程中容易产生染料迁移的试样,考察了不同晾干方式对试验结果的影响,如图1~图2所示。从中发现AATCC 15—2013干燥方式(试样和贴衬分开放置,恒温恒湿条件下平衡干燥)明显优于GB/T 3922—2013晾干方式(试样在不超过60℃空气中干燥)。

图1 GB/T 3922—2013干燥方式

图2 AATCC 15—2013 干燥方式

本文从优化耐汗渍色牢度测试方法出发,采用AATCC 15—2013干燥方式,即试样和贴衬分开放置,恒温恒湿条件下平衡干燥,从而减少染料泳移对试验结果的影响。

2.5 优化试验方案的验证

通过对现有纺织品耐汗渍色牢度测试方法GB/T 3922—2013技术分析,确定了纺织品耐汗渍色牢度优化测试方法,对试样润湿方式、试样带液率、试样晾干方式等3个测试关键环节进行优化,同时通过测试5块不同纤维含量的纺织品试样(重复6次),比对分析了常规和优化方案的测试结果的差异性。

表4所示为5块试样酸性汗渍色牢度常规和酸性汗渍色牢度优化测试数据,表中数据为色牢度自动评级仪测试所得,从表4测试数据来看,优化方案测试数据与常规GB/T 3922方法相比,贴衬沾色和试样变色等级差异均在半级以内。同样,表5中可得相同结论。

表3 不同带液率下的贴衬沾色

表5 试样碱性汗渍色牢度GB/T 3922—2013常规和优化

3 结论

综上所述,本文在3个方面对现有的GB/T 3922—2013进行优化,1)选择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作为羊毛织物润湿剂,解决毛纺织物及羊毛贴衬不容易润湿的技术难题,润湿剂添加量为0.5%,从而降低人工揿压和拨动差异,试样润湿时间由30min减少至1min;2)对试样带液率进行控制,参照AATCC 15—2013,将试样带液率控制在2.25±0.05倍试样质量,即带液率(125±5)%,从而减少带液率变化对试验结果的影响;3)对试样干燥方式,采用AATCC 15—2013干燥方式,即试样和贴衬分开放置,恒温恒湿条件下平衡干燥,从而减少染料泳移对试验结果的影响。

[1]黄怡婧,周炜.耐汗渍色牢度测试方法的优化[J].上海纺织科技,2013(10):48-49.

[2]穆家良,张松.最新国际纺织品耐汗渍色牢度测试方法与国标方法测试的结果差异比较[J].中国纤检,2014(6):77-81.

[3]楼陈钰.纺织品耐汗渍色牢度新旧标准比较及新标准中几个问题的商榷[J].现代纺织技术,2015(2):51-55.

[4]陈文丽,钟梓健,谢火胜.浅谈耐汗渍色牢度试样悬挂方式对试验结果的影响[J].中国纤检,2015(4):83-87.

猜你喜欢

汗渍润湿剂液率
唐启辉
基于对偶模型的超低含液率湿气双参数测量方法
基于大数据分析的段塞流持液率预测模型
星夜追赶遗款者,奉还得句
乳胶漆中金红石型钛白粉润湿分散体系的选择
油基钻井液润湿剂评价新方法
煤矿喷雾降尘用新型润湿剂优选复配基础试剂的实验
基于ACE算法的水平管道持液率计算模型*
机动管线气顶排空过程持液率特性的实验研究
天凉了